科学探索精神的名言
1、科学探索精神的名言警句
(1)、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就算没有遨游太空的梦想,也要具备科学探索的精神,才能掌握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知识,才能不被日新月异的时代抛弃。
(2)、在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的历史就是幻想和失败的历史,就是那些工作笨拙、效率低下的大傻瓜的历史。
(3)、南宁市科协青少部部长朱明强、良庆区科协主席玉荣典、周家汉教授与学校副校长马琼伦、科研处主任赵健颖、科研处副主任陆赞仲合影 (摄影 韦钰)
(4)、陈老师通过线上连线分享了自己在阎门的成长。作为一名从历史系跨专业到国关专业的同学,阎门的熏陶使他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得到了系统性的训练和提升。而阎老师对于工作的热情和使命感也深深地感染着他,从教之后忠于自己的专业、忠于自己的职业,在教育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5)、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关键是人才。——***
(6)、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英)斯宾塞
(7)、虽然任何物体之间,都有万有引力。但是,通常情况下,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非常小,所以不易觉察。不易感知的事物就很难为人们理解。科学家在提出一种新的见解时,往往要遭受种种非议和阻挠,甚至是打击和报复。宗教神学统治下的时代,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以后,并不被人们普遍接受。当时有一副漫画广泛流传,就是嘲讽牛顿万有引力的。但是,随着牛顿学说的成功,牛顿甚至被人们看成神一样的科学家,受到了世人的顶礼膜拜。1795年,威廉•布莱克(WilliamBlake)创作了版画《牛顿》,艺术家笔下的牛顿像神一样在制定宇宙规律,反映了人们对牛顿及其科学成就的崇拜和尊重。
(8)、(注:最后6个数学问题选自Clay数学研究所提出的新千年问题)
(9)、 粉尘爆炸是生活与实验中容易忽视的危险,我们希望通过此视频,告诉人们粉尘爆炸的意外性与危害性,同时提倡严谨细心的科学研究精神。
(10)、“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11)、科学有点儿像你呼吸的空气--它无处不在。--艾森豪威尔
(12)、科学进步与经济发展是不可分离的。--张岱年
(13)、科学与艺术属于整个世界,在它们面前,民族的障碍都消失了。--歌德
(14)、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科学家逸事,莫过于苹果落地的故事;最广为人知的科学家名言,莫过于牛顿的“贝壳”。诸如《科海拾贝》之类的图书,表明了牛顿在中国的深刻影响力。中国人习惯在牛年言吉,多用“牛”表达祝福。画家黄永玉先生把牛顿也归于“牛”的行列,甚至以万有引力为背景,创作了生肖画。
(15)、幼童阶段是感知觉发育迅速时期,家长应当从发展孩子的感知觉入手,利用家中的餐具、装饰物等引导孩子通过看、听、嗅、触摸、尝等获得对事物的感性经验,发展孩子探索的能力。
(16)、人们喜欢猎奇,这就是科学的种子。--爱默生
(17)、1858至1860年,李善兰、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伟烈亚力还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部分内容译为《奈端数理》。1882年,李善兰将译稿交予华蘅芳校订。1897年,华蘅芳将译稿交给了梁启超,后来译稿丢失了,没有公开出版。这是科学文化史上的一件大憾事。
(18)、 书中的主角是“不完美的小孩”鹿小奇,他有小小的懒惰、大大的好奇心。——也是生活里最常见的小孩。
(19)、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
(20)、所谓科学,包括逻辑和数学在内,都是有关时代的函数,所有科学连同它的理想和成就统统都是如此。--穆尔
2、科学探索精神的例子
(1)、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谦虚的年轻一代! ——俄国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 《生物学》 适用于强调青少年是科技发展的重要贡献力量。
(2)、在人生路上,学生时代的科学精神尤为重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是求学路上的敲门砖;与批判精神随之而来的是求真精神,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一成不变也不是科学精神,勇敢弃旧迎新,努力开拓进取,这是创新,更是科学精神。攀登学习高峰的过程中,严谨的科学精神应当成为习惯,这样才能让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10科学与艺术属于整个世界,在它们面前,民族的障碍都消失了。——歌德
(4)、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
(5)、科学的唯一目的,在于减轻人类生存的艰辛。——布莱希特
(6)、就像鹿小奇,虽然身体被魔法药水变小了,但是当他真切地为弱者悲鸣,为盗猎者感到愤怒,甚至敢于与坏家伙们一战的时候,他人生的宽度就已经被拓宽了。
(7)、科学成就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华罗庚,数学家
(8)、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待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只能
(9)、任何科学的结论都不该看成是永恒不变的。——邓拓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ENG
(11)、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研学习离不开精神塑造。科学精神是什么?同学们与他们心中的榜样开启了一场时空对话,《我说科学精神》栏目将系列展出“对话”所思,此为本系列第二期。
(12)、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达尔文
(13)、从科学园地采收的果实,如同农人的收获一样,常常是工作与幸运和有利的情势的共同产物。——贝齐里乌斯
(14)、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爱因斯坦
(15)、科学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乌纳穆诺
(16)、搞科学做学问,要“不空不松,从严以终”,要很严格地搞一辈子工作。--华罗庚
(17)、它也是一套精美的绘本,有着磅礴大气的画面、丰富而高级的配色。
(18)、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
(19)、所谓科学,包括逻辑和数学在内,都是有关时代的函数,所有科学连同它的理想和成就统统都是如此。--穆尔
(20)、自然界是解决科学难题的最好的和最客观的老师。——道库恰耶夫
3、关于科学探索精神的四字词语
(1)、科学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不屈服于任何压力。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科学的任务,就是要穷探宇宙社会和人生的一切幽微奥妙。--严北溟
(4)、1891年,苹果落地的故事由时任京师同文馆(北大前身)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AlexanderParsonsMartin,1827~1916)传播到中国。丁韪良的《格物入门》和《西学考略》在普及牛顿学说方面比较成功。丁韪良在《西学考略》中第一次用中文叙述了这个故事。可见,该故事在中国传播了120多年了。这棵使牛顿领悟到万有引力定律的苹果树也因牛顿而声名鹊起,被视为科学探索精神的象征,受到世人的尊崇。虽然,那棵苹果树已被证实在1820年被暴风雨刮倒,但当初的那棵苹果树被刮倒后重新生根发芽,已持续生长了300多年。
(5)、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罗蒙诺萦夫
(6)、科学本身并不全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有着潜在的美和无穷的趣味,科学探索本身也充满了诗意。--周培源
(7)、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坚持科学真理,也许比发现真理更艰难。——远德玉
(8)、事实上,家长可以不用成为百事通,也无需回答孩子的每个问题。
(9)、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坚持科学真理,也许比发现真理更艰难。--远德玉
(10)、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高尔基
(11)、科学,按其本质,是历史的;历史的继承和批判,无疑是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赵金珊
(12)、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类精神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郭沫若
(13)、科学常是在千百次失败后最后一次成功的。——徐特立
(14)、19世纪中叶以后,牛顿学说才传入到中国,到了晚清,西方科学翻译著作大量出现,牛顿的天文学、力学及数学等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1859年,是牛顿的物理学、天文学、数学比较全面、集中地传播到中国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刊行了3本和牛顿相关的译著,这3本书原来都是欧美的科普著作或大学低年级的教科书。
(15)、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毛泽东
(16)、横向转移为什么会发生在众多的物种中以及如何发生?10谁是世界的共同祖先?10植物的花朵如何进化?10植物怎样制造细胞壁?10如何控制植物生长?10为什么所有的植物不能免疫一切疾病?10外界压力环境下,植物的变异基础是什么?10是什么引起物质消失?10能否避免物种消亡?10一些恐龙为什么如此庞大?1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如何?1至今共有多少人种,他们之间有何关联?1是什么提升了现代人类的行为?1什么是人类文化的根源?1语言和音乐演化的根源是什么?1什么是人种,人种如何进化?1为什么一些国家向前发展,而有些国家的发展停滞?1政府高额赤字对国家利益和经济增长速度有什么影响?1政治与经济自由密切相关吗?1为什么改变撒哈拉地区贫困状态的努力几乎全部失败?
(17)、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原动力。--江坪惜时
(18)、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成长为“十万个为什么”。有些问题实在回答不了,家长也不要随便给孩子一个乱七八糟的答案,可以说妈妈暂时回答不了,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19)、 从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充分利用燃烧时的光热,到拉瓦锡解释试图燃烧的本质,再到现在对复杂燃烧过程的进一步研究……一步步对于燃烧的探索提高了能量转化效率,同时使生活更加美好。
(20)、科学本身并不全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有着潜在的美和无穷的趣味,科学探索本身也充满了诗意。——周培源
4、关于科学探索精神的作文
(1)、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雨果
(2)、英国的大卫•克拉克等人出版了《牛顿是个小心眼》一书,通过一系列的来往书信和丰富的资料,叙述了牛顿和天文学家弗拉姆斯蒂德争吵和交恶的过程。
(3)、科学的知识,虽是广大精微,但亦是常识的延长,是与常识在一层次之内底。——冯友兰
(4)、10一切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意味着对未知的新征服。——卡尔·波普尔
(5)、科学给人自由,以反抗自然法则。它致力于把自然力量的魔杖交到人手中;它要使我们的精神摆脱万物的奴役。——泰戈尔
(6)、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耐心等待一下,不要急着去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或者方法,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大胆探索。
(7)、●(国关招聘)字节跳动招聘国际关系专业国际军事运营实习生
(8)、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钱三强
(9)、科学是对狂热和狂言最好的解毒剂。--亚当?斯密
(10)、科学永远对抗着迷信以及一切蒙昧无知的思想。--竺可桢
(11)、科学家的成要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高尔基
(12)、对全人类来说,只有一种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学的进步。——圣西门
(13)、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斯大林
(14)、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英)马克思
(15)、科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顽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进行工作的历史。--寺田寅彦
(16)、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狭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能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17)、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应当用来造福人类的,原子能应当为人类的进步服务。--巴金
(18)、科学和民主,它们取消了人和自然的差异,也取消了人和人的差异。——王安忆
(19)、科学有点儿像你呼吸的空气--它无处不在。——艾森豪威
(20)、(远方的家)集锦来自中国科学院汪寿阳研究员及其学生们的日常随笔,分享各类热点新闻、趣闻、消息。
5、科学探索精神的词语
(1)、此次活动,考验着孩子们知识迁移能力与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营造了良好的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我校今后会更加广泛地开展此类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2)、三是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代微积拾级》,由上海墨海书局出版。主要介绍了牛顿的微积分计算方法,为中国实现了一次现代数学启蒙。《代微积拾级》的作者是美国数学家罗密士(EliasLoomis,1811~1889),是美国大学的初级微积分教科书。《代微积拾级》的学术贡献,主要在于汉语微积分名词的确立,并进而影响中国人有关微积分的数学思考。可惜的是,囿于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束缚,《代微积拾级》在数学符号上没有和西方接轨,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微积分在中国的普及。
(3)、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科学都是对一切可能的事物的观察。所谓先见之明,是对即将出现的事物的认识,而这认识要有一个过程。——达·芬奇
(4)、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5)、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美)富兰克林
(6)、“有趣灵魂,万里挑二”的双胞胎姐弟蓝菠、蓝萝
(7)、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说来不外是这样: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培根
(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研究,多酸领域的探索、高强度全回收地膜的开发、胰岛素的合成研究,亦或是粉尘爆炸过程的研究、燃烧过程的深度理解……这些鲜活的事例启发我们,科学需要探索。
(9)、高科技的发展又确实是一柄双刃剑。——孙明哲
(10)、古今中外,在纪念伟人时,通常以歌功颂德为主,尽说好话。诚哉斯言,历史是隐恶扬善的。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不言伟人之误,这类根深蒂固的观念使历史隐去了很多本来不应该避而不提的事实。
(11)、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美)富兰克林
(12)、 满腔热情育桃李,披肝沥胆报国家,年过古稀未伏枥,满头白发犹未悔。致敬多酸领域探索先行者王恩波老师。
(13)、1科学永远对抗着迷信以及一切蒙昧无知的思想。——竺可桢()
(14)、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陈独秀
(15)、一切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意味着对未知的新征服。——卡尔·波普尔
(16)、总有一天,真理会取胜。——即使真理在他一生中未能得到胜利,为了坚持真理也会使他变得更好,更加聪明。——赫胥黎
(17)、治科学者,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而治史学者,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王国维
(18)、可以说,牛顿学说决不只是影响了自然科学界、工业和技术界,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认知,从而推动了社会变革和人们的思想革命。如同伏尔泰等人在18世纪宣传和普及牛顿物理学,从而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一样,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也为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社会运动提供了舆论准备,对此牛顿本人也是始料未及的。牛顿在科学上革故图新的精神鼓舞了清末希望变革社会的仁人志士。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的主将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都从牛顿学说中寻找维新变法的根据。康有为在其《诸天讲》一文中,声明自己“最敬哥(白尼)、奈(端)二子”。谭嗣同在其维新运动的宣言书《仁学》中高喊“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冲决天之网罗”。梁启超随即概括《仁学》之实质:“英奈端倡‘打破偶像’之论,遂启近代科学;嗣同之‘冲决网罗’,正其义也。”牛顿的精神思想成为戊戌变法维新的一杆大旗。
(19)、要看到真理而不怀疑它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希望我们都持怀疑态度,不要被既定的教条所压倒。
(20)、一切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意味着对未知的新征服。--卡尔?波普尔
(1)、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李四光多次改变自己的决定,但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孙中山先生对初入同盟会的少年李四光的殷切期望: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国家的需要就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在李四光的一生中,热爱祖国始终是不变的人生主题。
(2)、活动的最后,邹女士向我校捐赠了书籍,并且和学生代表亲切合影,以此激励同学们好学向上、追求真理,不断用科学精神攀登学习高峰!
(3)、一是李善兰和艾约瑟(JosephEdkins,1823~1905)将《力学基础》翻译成《重学》。《重学》第一版只有十七卷,后增补成二十卷,附圆锥曲线说三卷。前七卷介绍静力学,卷八至卷十七介绍动力学,卷十八至卷二十介绍流体力学。《重学》第一次把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介绍到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李善兰在译《重学》之前请教艾约瑟“何谓重学?”艾约瑟答曰:“几何者,度量之学也;重学者,权衡之学也。昔我西国,以权衡之学制器,以度量之学考天;今之制器考天,皆用重学也。故重学不可不知也。”
(4)、对于同是微积分发现者的莱布尼茨,牛顿声称自己早于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但是当时牛顿几乎没有发表过任何有关微积分的研究报告,与此同时,莱布尼茨已经发表了微积分学的完整叙述。牛顿为了争夺微积分发明权,在背后做了一些小动作,这些小动作在他身后200多年才被发现。李文林先生在《数学史概论》写道:“微积分发明权的争论,对整个18世纪英国与欧陆国家在数学发展上的分道扬镳,产生了严重影响。虽然牛顿在微积分应用方面的辉煌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但由于英国数学家固守牛顿的传统而使自己逐渐远离分析的主流。”
(5)、科学精神的丧失,对一个民族来讲,并不仅仅意味着与愚昧和反动为伍,科学理性的黯淡与功利的甚嚣尘上是同比关系。——翁宝
(6)、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居里夫人
(7)、●(全球治理)林红:公共卫生危机与西方民粹主义的国家依赖
(8)、在1840年之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科学学说和科学思想,因为违背圣经和神学,基本上没有传入中国。明清之际,虽有来华传教士参与中国编撰历法工作,也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了开普勒或牛顿的一些天文数据。1840年的鸦片战争,唤醒了中国人对科学真理的认知。与此同时,传教士也积极迎合中国人对先进科技羡慕的心理,以科学技术做传教诱饵,采用捆绑销售的做法,试图感化中国人。中国人自古就有“天朝大国”、“天动地静”、“天圆地方”、“阴阳相感”的观点。在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的努力下,虽然他们大多坚持西学中源说,但是他们也希望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来重振天朝大国的声威,从此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的椭圆轨道、牛顿的万有引力才正大光明地传入中国。
(9)、一代儒臣、文献大家阮元编的《畴人传》(古代天文历算之学有专人执掌,父子世代相传为业,称为“畴人”)是中国第一部自然科学家传记,1799年出版。《畴人传》引用《历象考成后编》,首次为牛顿立传,但是对牛顿的万有引力等学说还是没有介绍。牛顿入选《畴人传》,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当时,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逐渐看到中国科技的落后,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学习并介绍西方的科技成果。阮元纵使只知晓牛顿生平贡献的只言片语,却仍将他作为天算大家列入畴人行列。
(10)、天才跟科学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斯宾塞
(11)、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12)、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徐特立
(13)、综合了冒险、奇幻、悬疑、幽默等小读者感兴趣的元素,知识性与趣味性高度融合。
(14)、科学的进展是十分缓慢的,需要爬行才能从一点到达另一点。——丁尼生
(15)、邹女士的回答体现了她身上、以及李四光身上、更是无数科学家身上面对真理和祖国的谦虚和虔诚,邹女士表示,其实科学家们都是普通人,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做自己擅长的事,和大家都是一样的。
(16)、科学要求所有人都应该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而不是别有用心,这样才能承受冷酷知识十字架的沉重负担。
(17)、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华罗庚,数学家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全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科尔莫戈罗夫,俄国历史学家
(18)、所以,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一种东西,能够释放“神兽”们多余的精力,放飞ta们的想象力,让ta们学到知识,同时又能:不占地儿、不折腾、不发出噪音?
(19)、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英)达尔文
(20)、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陈佳洱
(1)、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美)爱迪生
(2)、科学与民主,本来是一对命运相同的孪生姐妹。是科学的昌明创造了政治的民主。反过来说,也就是有了民主的政治才能推进科学的昌明。--夏衍
(3)、邹宗平女士亲切地为在场师生讲述了李四光的一生,从求学之路、革命之路、地质事业建设之路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李四光。李四光院士见到了积贫积弱的中国,下定决定要改变现状,为了富强的中国,李四光从最初的学造船,再到学采矿,最后转学地质。
(4)、进步不是什么事件,而是一种需要。--斯宾塞
(5)、1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钱学森
(6)、由于种种原因,戊戌变法运动只有103天。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当然不能归结为宣传牛顿学说的失败。可谓无意插柳柳成阴,戊戌变法运动促进了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1908年鲁迅在《科学史教篇》、1927年编成的《清史稿》中都提到奈端或其学说。民国时期《开明国语读本》还引用了“奈端煮表”的故事鼓励孩子探索未知世界。张鸣镛教授读中学时,用对联“知数理共天文一色,待天才与奈端齐飞”来激励自己发奋读书。
(7)、有幸成为阎门的第一名女博士生,漆老师深感阎学通老师对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在学术上,阎老师始终秉持高度严谨和认真,投入大半生在国关事业上。在科学精神上,阎老师鼓励学生与他进行平等对话、敢于批评老师。”此外,漆老师对阎老师身上的“家国情怀”深深钦佩,并提醒同学们“学术不能仅仅以发表文章为目的,还要有创新知识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这才是学术生命力旺盛的根源所在。”
(8)、1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雨果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10)、科学技术体系本身是一种现代社会组织,必须以一种现代精神原则作为运动动力,仅仅依靠增加资金与人员的投入,并不能获得所期待的科技产生。——何家栋
(11)、科学属于全人类。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只有共同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凝成一股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前进。--茅以升
(12)、科学不配被称为科学,因为它不能或不希望影响自己以外的人。
(13)、给孩子选书,作者资历很重要,毕竟市面上的童书良莠不齐,要是内容误导孩子就糟了。
(14)、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待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只能
(15)、科学不论现在和过去,是对一切事物存在的观察预见,虽然是渐进的,然而它是对即将发生事物的认识。——(意)达·芬奇
(16)、 瞿金平院士带领团队开创出高强度全回收地膜方法,有效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坚持探索创新的科研精神、不懈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他能坚定走好科研之路的关键所在。
(17)、随着裁判一声令下,鸡蛋全身武装从楼上高空跳下,坠向楼下的目标区域。有的正落入方框内,现场便爆发出震耳的欢呼;有的偏离了目标或而不幸“牺牲”,人群便响起一片叹息。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高潮不断。
(18)、没有疑问,哲学与科学在许多方面是互相促进的。——罗蒙诺索夫
(19)、活动伊始,阎学通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对于师门传承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