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柳永词特点简答题(举例说明柳永词的特点119句)

柳永的词特点

1、柳永的词有什么特点,在词史上有什么影响

(1)、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

(2)、接下来词人写“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一位达官贵人在此游乐,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一派暄赫的声势。落笔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地位显赫且风流倜傥的长官在此饮酒赏乐,乐于山水之间。

(3)、读词时一定要注意音节顿挫,第一句八个字,“对”字要停顿,“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里有时要用一个领字,带出一个段落,一段一段向前铺展,才能敷衍成长篇慢词。“渐霜风凄紧”。“对”是一个领字。后边的“渐”也是一个领字,又贯串下来一大排的句子。柳永更妙的一点,是他写秋天,写日暮,写雨,写雨后。为什么呢?所谓兴象,兴是一种感发,什么引起你的感发呢?钟嵘《诗品》说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是阴阳之气感动了万物,而万物的变动感动了人的内心。“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的是景物的变化。因为是雨,好像是雨冲刷过了,是秋天了,所以是洗清秋。经过一番雨的冲洗,那秋天的景色就更加显得萧瑟凄凉了。

(4)、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在宋词的发展史上极值得重视。他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创制了很多新曲,完成了慢词形式,扩展了题材,引入了民间文学的手法和口语语汇。他是慢词这种长篇词的开创者,在慢词方面他开拓了词的形式,是首位刻意锤炼慢词的大家。

(5)、柳永词的艺术特点:善用赋的手法,层层铺叙,恣意渲染。柳永词以铺叙见长,且能把写景、叙事、抒情融成一片,极大地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如《雨霖铃》。

(6)、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又称柳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7)、点染结合先总提,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奖等手法,极力铺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8)、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柳永《乐章集》存词虽只有213首,却有133调,全宋词八分之一的曲调首见于《乐章集》,这是柳永最突出的贡献。

(9)、宋人笔记诗话记载:“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唐人诗的高处何在?唐诗最具特色的毫无疑问是盛唐的诗歌,而一般说起来,盛唐的诗歌是以气象取胜的。中国早期的诗写景的不多,《诗经》的草木鸟兽,是比兴的发端;《楚辞》的香草是喻托,都不是叙写的主体。诗开始写山水大自然,是在六朝时代。可是那些都是一个个图画,客观地刻画描写。把山水自然的感发和自己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的是唐人的诗歌,特别是唐人近体诗歌。

(10)、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            ,大成于               。”

(11)、他所用词牌比当时士大夫所用的丰富,有些是未见别人使用过的,这类僻调词牌现存59调73首,其曲调可能是柳永独创的,或是来自民间的俗曲。柳永笔下,同一慢词词牌,却有不同的词律与字数。

(12)、此外,柳永词也多含羁旅行役的漂泊与苦闷,如他在进士落榜后一曲《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道出了他的叛逆与豪放;《定风波》中“走舟车向此,人人奔走竞利”直言写自己在名利场上的颠簸,被近人夏敬官在《疆村丛书》中评价道:

(13)、完成《创新训练》中《雨霖铃》的内容。预习《声声慢》

(14)、完整框架图、课件内容,请订购《通关课程》获取

(15)、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16)、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调为柳永首创,他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存213首柳词中,他用了133种词调,并且大部分是长调慢词。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通俗流畅,个性特色鲜明。他上承敦煌曲,下开金元曲,用民间口语、方言俗语写作大量“俚词”。

(17)、背景:这是一首投赠之作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史孙何,而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18)、1)“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19)、“驱驱行役,漫相高”这是柳永的悲哀。相传柳永死后连埋葬的费用都没有。他一生生活在这种贫穷困苦的奔波之中。年华消逝了,得到却只是蜗角功名。蜗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我也希望将来功成名就,可以隐居,终老在林下。我有这样的资格吗?没有!当年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消磨殆尽了。然而会有一天,我不再奔走,归去终老过渔樵的生活。

(20)、再次,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细读词句,抓住重点意象,比较鉴赏,品味炼字,又是抓住了诗词教学最重要的抓手。“绕”与“映、掩”的比较取舍,“卷”与“似、如”比较取舍,使品味炼字有入微细读、得意悟神的效果。“烟柳”“画桥”的重锤敲击,也是抓住了重点意象,让学生从“烟柳”被薄雾笼罩的朦胧美与“画桥”雕饰华丽的精致美中体会到词人对杭州美好风景的迷恋陶醉之情。尤其是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品味,由学生答问中的“总写”引发出来,并以“明显不是同一季节的景色,这么混在一起写,是不是有问题哦?”的质疑,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这样,使学生从对偶句的特点、时空角度、画面想象、情感揣摩等不同维度,展开探究,深入体会“桂子”“荷花”的意象之美,挖掘词句的丰富意蕴,进而真切感受词人的喜悦、陶醉之情。学生这一次次探究得出的结论是抓住主要意象进行品析的有机生成,是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过程中自然迸发出来的耀眼火花,是很宝贵的思想结晶。

2、柳永词特点简答题

(1)、这首词的上阙直接勾勒了生活在当下的作者,回忆起了三两年前的夫妻生活,那些年“夫妻二人举案齐眉、缠绵悱恻,尽他最大的努力给妻子无尽的爱”,彰显了男女之间初恋时候的甜蜜,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爱情逐渐失去了新鲜感,便写出“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道出了夫妻二人过日子过久了竟然嫌弃对方娇嗔起来。转到下一句,柳永将时间线拉回现在,竟产生了后悔“现在闲着没事的时候,想起往事,竟有些后悔分开了”。紧接着,下阕中作者就更加追忆这份情感,愈发后悔之际,开始想象未来,说“漫寄消寄息”、“也拟重论缱绻”表达作者想要与妻子复合,却又害怕如果二人复合了,只怕这份情感也回不到过去了。由思念到回忆,再到悔恨,又联想到将来,再回到当下,铺叙了时虚时实的画面、曲折清晰的描写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将词的呈现形态趋于层次化,可谓是既有“伊人在水一方,求之不得”的思念,又有“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焦虑。

(2)、但,这位历史上最伟大词人的一生,却有着种种的不幸。

(3)、2)“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寒蝉凄切)

(4)、当官得找门路。有一次,柳永进京办事,他前去拜访宰相晏殊,想走走后门。都是词人,有共同的爱好,晏殊会给于关照吧。见了面,晏殊问他:“你最近还在写词吗?”柳永说:“是的,和宰相大人您一样,经常写几首词消遣消遣。”晏殊很不高兴地说:“我虽然也写歌词,但从不写那些‘针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格调低下的句子。”论起官位柳永与晏殊相差很大,但论起作词晏殊比柳永相差甚远。但在封建社会,官当大了,好像本事也就大了不少。靠山没找到,还碰了一鼻子的灰,柳永灰溜溜地离开了。

(5)、一般看到柳词的长处在那里呢?因为他既然写的是长调,就不能够像冯延巳,李后主把感情凝聚在一起的,他要铺排叙述,不能够只以一个重点的感发为主。关于长调的铺叙,我们要看《夜半乐》这首词:

(6)、公元1012年,在汴京,26岁的柳永第一次参加了高考,但满腹才华的柳永名落孙山,可是柳永并不在乎,他宽慰自己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如鱼水》)功名富贵怎么能如人所愿,只要时常有高远的志向,一定会有成就。

(7)、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世称柳七。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

(8)、2)“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其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如此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9)、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指高官孙何

(10)、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采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

(11)、第一类主要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代表作是《雨霖铃》。

(12)、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13)、这首词风靡一时,流传后世,可是也深深影响了柳永的一生。

(14)、赵长河,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首都师大特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等报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完成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主编的作文教材《过程互动式高中作文教材》由凤凰传媒集团出版。主持完成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校文化的校本阅读课程开发研究”,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教材课程建设成果二等奖。写作山东省《传统文化》教材教师参考用书《周易选读》部分,参编《中华书局》七至九年级《中华文化基础教材》。

(15)、3)词人采用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

(16)、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7)、屡试不第。“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最高追求。柳永也不例外,虽然表面上他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但这只是科举失意之后的牢骚,他的骨子里还是念念不忘功名,他五次参加科举考试就是最好的说明。

(18)、(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19)、第三类是描写城市风光。《望海潮》(东南形胜)是这一类的代表作。

(20)、“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也点明了词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深知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可是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法相见。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妓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孙何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便请柳永前去赴宴)。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的和未写出的尽数包括。说的是当达官贵人们召你回去的时候,就将这里的美丽景色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可以在同僚面前夸赞一翻,告诉他们世间真的有这样一个人间仙境。

3、举例说明柳永词的特点

(1)、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2)、初次失利,柳永没有消沉,三年后,重整旗鼓,再战。公元1015年春,29岁的柳永二次高考,结果又落榜了。这次高考有一个高人考上了,他就是范仲淹,不但考上了,还拿了个探花郎。可人家范仲淹还比柳永小五岁呢。这一次柳永多少有些失意。

(3)、  “向深秋,闪闪隔林梢”他写所见的景物,真正的眼中所见,真正的身体所感。不因袭陈言,这是柳永的成就。他走在小路上,黑夜将要过去了。凉风吹在衣襟两袖之中。飙,是狂风。抬头一看,天边有几点残星,明亮的流星的光线就在树林的那边沉没了。多么真切的形容和描写!他在路上奔走已不是一天,今天又是破晓的鸡声唱过。乌,是神话传说太阳里有一只三足乌,管它叫阳乌。太阳的光影慢慢透出来,在破晓的光影中,才逐渐地分辨出要走的崎岖的小路。迢迢,还有那么漫长的一条路。

(4)、在宋代词史上,           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           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6)、所谓“骫骳”(wei bei),大意是指柳永词的曲折委婉、通俗易懂,贴近社会大众的审美趣味,被民间所传唱,故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赞誉。(叶梦得《逊暑录话》)

(7)、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高峰,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8)、(3)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姿多彩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如《望海潮》中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交错地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乐事。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

(9)、但是柳永又是幸运的。科举失意、官场失落、生活困顿、内心苦闷的柳永,只有在风月场上、勾栏瓦肆里、乐工歌妓中,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这反过来又成全了柳永,让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展示。

(10)、柳永词从风格上分为哪几类?其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11)、(古代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秘籍》(现代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秘籍》(当代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秘籍》(外国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秘籍》(文学理论)考研必备资料《通关秘籍》(古代汉语)考研必备资料《通关秘籍》(现代汉语)考研必备资料《通关秘籍》(语言学纲要)考研必备资料《通关秘籍》(比较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秘籍》(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秘籍》(中国文学批评史)考研必备资料《通关秘籍》(西方文论史)考研必备资料《通关秘籍》(民间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秘籍》

(12)、柳永扩大词的视野,柳词按题材大致分艳情和羁旅行役两类,较多写感伤和悲怆。柳永善于细写男女感情,其“艳词”专写女性,善用心理描写,大量使用口语,直言无隐,与传统的闺怨诗不同,柳词下遭遗弃的反而多是男性,抒写男性对女性的思慕之情。

(13)、柳永词在内容上主要有哪几类?其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

(14)、词作极力赞扬了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百姓生活之富裕安宁作者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表现了“钱塘”的繁华

(15)、将知识点归纳成不同的题型加以记忆,例如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或论述等,系统有效地记忆专业知识。

(16)、葬身何处?柳永晚年四处游历,穷困潦倒,客死他乡。

(17)、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如《雨霖铃》中,柳永用铺叙衍情法,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氛围以及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有细致的描绘和具体的刻画。该词是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性和隐约的情节性。

(18)、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眸! --《八声甘州》

(19)、“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清霜以后的秋风,一天比一天强劲和寒冷了。于是诗人就引起了一种“关河冷落”的感受,山上的关塞,河中的流水,都冷落了。所有的草木,山巅水涯的花草都零落了。人站在高楼上,面对着落日,那种时节的消逝,苒苒光阴消逝的悲哀,都从“残照当楼”四个字表现出来了。

(20)、⑵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成功地把铺叙手法运用于词中。

4、柳永的词的特点

(1)、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宜修”这个成语是指一种女性的美,是指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一种美。如果把诗和词进行对比:诗刚词柔,诗直词曲,诗显词隐,诗男词女。一句话:诗言志,词言情。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对仗工稳。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说的是笛声和歌声昼夜不停,或是在晴空中飘扬,或是在月夜里轻荡。“弄”和“泛”字生动地表现了吹笛和唱歌的人心中的欢快和喜悦。“嬉嬉钓叟莲娃”,说的是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通过这一句话描绘了一幅老少同乐、国富民安的游乐图卷。

(4)、柳永的诗词凄婉绵长、充满着儿女之情,他的用词意境脱俗、豪放不羁,他的词音律婉转、平易轻快。他更善于将情景交融,加上他词中的词都非常美,所以一般来说他的整体诗词充满着音乐和旋旎之美。

(5)、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6)、试述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即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7)、师:由城内到城外,再到城内,两次写“城内”的侧重点应该不同吧?

(8)、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困顿游荡了十多年,48岁的柳永仍对仕途不死心,又决心参加高考。“柳三变”这个名字是不敢用了,还是改个名字吧。于是把名字由“柳三变”改为柳永,第五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次大宋朝廷所开的是“恩科”,对年近半百的柳永也开了恩,终于赐给他进士出身。在考场上消磨大半辈子的柳永,终于如愿以偿。

(9)、   望中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10)、其结构:一是以赋为词,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二是羁旅行役词不减唐人。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到词里,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的写景抒情结合起来,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中国古代文学史》)。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能 体会到换气,语气转折,用字和对句承上转下,将叙事,写景,抒情的安排,善于点染,逐层递进,清晰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心里流程。

(11)、教师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

(12)、这首词以“东南形胜”三句入手擒题,起笔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说明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13)、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14)、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来源:学科网)

(15)、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16)、福祥君:北宋一大词家、著名诗人柳永,仍系“婉约派四大旗帜”(简称“四旗”)之首,在“四旗”之中号“情长”。

(17)、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来源:学,科,网)

(18)、词的别称:“诗余”、“乐府”、“曲子词”、“长短句”

(19)、柳词吟咏游山玩水,多写顺流而下舟中仰望秋景,擅作连续的视觉描写,而不是瞬间的体悟,形成“连续镜头”,如《夜半乐》一词,先写旅途出发及行程,有层次地写下沿途景色,再写出羁旅之人的心情,全首词铺陈叙述,完整地写出一次旅程。

(20)、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             ,其代表作是《          》(          )。

5、柳永词特点以及对宋词的贡献

(1)、青史无名。名垂青史,这是人们追求的最大人生价值。《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其中列传有二百五十五卷,里面为一千多宋朝的名人雅仕修了传记,但却没有柳永的片言只语。同时代的文人学士的诗文集里也鲜有柳永的记载,致使柳永的生卒年月都没有定论,这不能不说也是柳永的一大悲哀。这也折射出当权者的傲慢,世俗的偏见。

(2)、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他的词不仅当时流播极广,而且对后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南北宋之交的王灼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组)”;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碧鸡漫志》卷二)。即使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手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豪放派词风。

(3)、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4)、细化知识,可结合课件通读教材,根据历年真题的出题重点,把章节中的重点知识点提炼、记忆;

(5)、内容:词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景象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6)、(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7)、这就是幕僚话里的意思:苏学士,你写的不是正宗的词,人家柳屯田才是!

(8)、(图)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又称柳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9)、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10)、描写羁旅行役,抒发江湖流落的伤感。这是柳永词在艺术上最有特色和最有成就的部分。如《雨霖铃·寒蝉凄切》、《满江红·暮雨初收》、《八声甘州·对萧萧暮雨洒江天》等。在离愁别绪的描写中,寄托了他怀才不遇穷愁潦倒后的悲愤和失望心情,写得情深意切,凄楚悲凉,缠绵悱恻,生动感人。

(11)、柳永尊崇杜甫,作品多番借用杜甫诗句,袭用杜诗意境及杜诗句法。柳词又引述古代名士的故事,现存作品六次提及宋玉,对宋玉特有共鸣,句子多有借自或脱胎自宋玉作品。清代周济认为柳词“森秀幽淡之趣在骨”,有凄凉的韵味,平淡幽微的感触。

(12)、不仅如此,教学中教师通过追问学生,使学生深入品味了动词“绕”“卷”对景物描写的精妙传神,使学生准确把握了词作由城内到城外、再到城内的写作思路,进而恰当归纳出先写优美的自然风景、后写集市的繁荣的内容要点与层次。又如以“地方长官出游都有哪些活动?”追问出学生的深入探究,多种答案,有从“乘醉”中看出了设宴饮酒的,有从“听箫鼓”中看出了有歌舞的,有从“吟赏烟霞”中看出了有赏景吟诗的,而且由设宴饮酒感受到众人喝得开心,饮得痛快,由箫鼓声中感受到宾主的高雅情趣,由“吟赏烟霞”中体会到众人兴之所至,吟诗赋词的雅趣,进而明确这样一幅画面描写是突出表现两浙转运使孙何治理之下的杭州一片升平气象,寄寓着对孙何卓越政绩的赞美颂扬之情。这种紧扣“以赋写词”写法特点的教学生成巧妙自然,了无痕迹。

(13)、《望海潮》 自然景观   表现古都杭州的繁华和美丽

(14)、   他有时间,有地点,出发了。因为他要铺排,一段一段地写下去。他是扁舟一叶,渡过了万壑千岩,经过了越溪深处…听到有商人旅客彼此在在船上相呼,片帆高举,乘着有画的船翩翩过南浦。从江水中经过,来到了一处村庄,看见岸边浣纱的游女。“到此因念”后边是他的感想。他说我怀念起我离别了的可爱的女子,像水面上的浮萍,没有办法留下来。我叹息临行时有一个以后见面的约言,叮咛嘱咐。可是,将来是不是真的能见面呢?

(15)、(2)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如《八声甘州》中“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句,被苏轼称为“不减唐人高处”。

(16)、明确: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名作《雨霖铃》,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柳永这个多情浪子的世界。(板书题目)

(17)、柳永这几方面的拓展,启发和影响了后来的苏轼,对苏轼早期词作颇有启发,如《八声甘州》影响了苏轼慢词《沁园春》。苏词开阔博大的景象,雄浑矫健的音节,正有得于当时盛行的柳词;只是柳词往往笔锋一转,回到了柔情的描写,苏词则始终在开阔博大和雄浑矫健的豪气中。

(18)、一代才子词人的柳永死后是何等的凄凉,至今身死何方?葬身何处?没有定论,着实令人哀叹。

(19)、生:由巷柳河桥到全城的建筑人口,由局部到整体。

(20)、描写歌妓的生活、思想以及自己的缠绵感情。这类词数量最多,如《迷仙引》等。这些词写得感情真挚,委婉含蓄。

(1)、明确: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2)、柳永是慢词的完成者,对其后词人影响很大。柳永首先描写行踪所及广大的关塞山河,而不限于闺阁园亭,首先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感受,鲜明真切,而不用相袭的陈言。他也开始在羁旅行役之词中,正式抒发个人志意。

(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4)、第二类着重表现羁旅行役之苦。这一类可以《八声甘州》为代表。

(5)、“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各样的建筑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可理解为形容楼阁高下不齐,也可解释为大约之义,与下面的“十万”联系,大约十万人,未必是确数。此句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6)、柳词叙事写景巧妙冶为一炉,熔情入景,情感不外露,把感情寄寓在细腻的写景中。

(7)、柳永还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他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柳永词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采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苏轼曾评价他“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

(8)、最后,以诗解诗的比较联读,也是抓住了诗词文本特点的教学。诗词的比较联读,可以联系此前学过的诗词,可以联系未曾学过的新诗词,意在以旧悟新、温故知新或延伸扩展、内外联通,从而达到归纳共性、同中见异、形成系统等不同目标。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联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为了引出由写景到写人的层次转换,用以旧悟新的方式促使学生归纳词作的结构特点,强化对由绘景转到写人的构思方法的认识。联读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意在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投赠诗的内容,通过课内外诗词的联读综合,使学生对投赠诗的写作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整体的把握。而“体会他们的不同处境与心境”的阅读指向,又使文本阅读自然达成了向课外延伸拓展的效果。这样的教学生成,当得上与开头“凤头”相应的“豹尾”。

(9)、当时,绮罗丛里,知名虽久,识面何迟。见了千花万柳,比并不如伊。未同欢,寸心暗许,欲话别,纤手重携。结前期,美人才子,合是相知。”从此词中可看出,有景有情,又显示出作者的放荡不羁。

(10)、柳永平生都是不幸的,不得意的。他用世的志意跟他浪漫的性情及他音乐的才能互相矛盾,而由于这样的原因,使中国词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开阔的境界。把词里的感情从“春女善怀”变成“秋士易感”。中国有一个“秋士易感”的传统。悲秋是因为草木的摇落想到生命的短暂,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够有所完成。这是有才志的人共同的悲哀。柳永以一个男子写旅途,登山临水,登高望远,开阔博大。

(11)、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12)、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13)、词的别称:“诗余”、“乐府”、“曲子词”、“长短句”

(14)、明确:这句写什么?(写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15)、由于不幸的生活遭遇,柳永与下层人民接触频繁,创作了大量的俗词,在他的《乐章集》中收录俗词大约120首,这些词中所用的口语俚语多妥帖明白,充满市民色彩的享乐意识,彰显了底层人民的人性美。创作结构的多层次化:铺叙与白描的艺术创作手法,抒发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比、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写诗作词常用的创作手法,其中,比是“比喻”,即“以彼物比此物”,兴是“见今不足,取善事而言喻之”,意在讽喻纳谏。而柳永一改诗词的创作手法,引“赋”入词,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诗词,直接言物叙事、铺陈直叙的艺术手法勾勒了多重发展过程,改变以往诗词的单线结构,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再由过去联想到现在、再由现在联想将来又回到现在,这种时间穿梭性的多重时间结构,展现了不同时空场景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具有独特的个性美。如《驻马听》中写道:

(16)、柳永体验民生、关注社会的人生经验,扩大了宋词的创作题材。柳永词中的内容题材也多以女主人公自叙的口吻,诉说自己爱情的喜怒哀乐、人生的坎坷际遇,柳永称得上是词史上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内心世界的第一人,为这些底层妇女发言立声。创作语言的通俗化:抛弃语言的高雅绮丽,充分运用日常口语和俚语柳永词中的语言特色十分明显,在柳词中,我们看不到语言的雕琢娇涩,读不到语言的绮丽浮华,而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恁、怎、你、我、阿谁、消得、自家”等通俗晓畅、生动活泼的口语,让普通民众在读词唱曲儿的时候,往往能够朗朗有声,像是在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提高了语言的空间感。如柳永在《满江红》中写道:

(17)、第三便是柳永的词运用很多的表现手法,柳永将小赋上的许多变现手法都运用到词曲的创作上。柳永的词里有很多铺叙、渲染的艺术手法,他的词中还大量运用白描的手法,使得他的词格外优美。

(18)、以下提供文综复习的习题,大家可以拿出纸笔,在复习完每一章节之后,动笔写下自己的答案。(如需获取参考答案,订购《文学基础综合-通关课程》即可查看。)

(19)、宋代祝穆《方舆胜览》记载:“柳永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资葬于南门外。每春日上冢,谓之‘吊柳七’”,也叫‘上风流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