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简介资料
1、叶圣陶简介资料少字
(1)、 《荷花》,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朗读人是卫东。
(2)、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我前些日子偶翻十一年的《晨报副刊》,看见他那时途中思家的小诗,重念了两遍,觉得怪有意思。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家也搬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现在--中间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有一篇《将离》抒写那回的别恨,是缠绵悱恻的文字。这些日子,我在浙江乱跑,有时到上海小住,他常请了假和我各处玩儿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总爱出门,因此他老说没有能畅谈;
(3)、近年来兴起了国民教材热。人们一再提到民国老教材,民国的教育,不论是大学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都是将德育放在第一位。那时的老师从不过多说教,不急功近利,注重寓教于乐,循序善诱。浙江乌镇矛盾故居陈列室里,存放着一部老课本,是矛盾母亲为他选定的启蒙教材。矛盾晚年回忆童年生活时,经常会说,是这本书给他带来了最初的知识和快乐。
(4)、(1)叶先生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
(5)、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也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
(6)、⑤“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先在段首用议论句表明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品德,然后用事例加以佐证。点拨:此题旨在让同学们理清本文思路,应抓住各段中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7)、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隔膜》
(8)、他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了八年,主要编辑小学和中学国文课本。1927年,郑振铎先生去欧洲“游学”,把主编《小说月报》托付给了他。在他编辑《小说月报》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分两期发表了沈雁冰(茅盾)的《幻灭》。他还以极大的热情发表了一大批年轻作家的处女作。比如戴望舒的新诗《雨巷》六首,丁玲的处女作《梦珂》,代表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9)、③“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先记叙叶圣陶先生真诚地给“我”回信的事例,然后在段尾用议论句总结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
(10)、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吗?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
(11)、据实记录的记叙文以记叙为目的,只要把现成事物告诉人家,没有错误,没有遗漏,就完事了。出于创造的小说却以表出作者所看出来的一点意义为目的,而记叙只是他的手段。这是记叙文和小说的区别。
(12)、(1)本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叶圣陶先生?
(13)、②律己严。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14)、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的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15)、叶圣陶的这种“写话”的主张,是我们每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写话”就是启示我们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做到“平易自然,鲜明简洁”“念,顺口,听,悦耳”“可简就绝不该繁”。本文的写作风格和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是一致的。本文在写作上叙述平实,语言简明而有条理,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意转换处,下笔就极其简明。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文意转换的地方,作者都以一句话完成了转换,简洁有力。
(16)、品析:“偏偏”一词,放在“却”这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后,用在动词“做到”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的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理相反,按常理讲孔老夫子都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别人一定更难以做到。而事实与常理相反,突出了先生“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
(17)、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18)、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比赛?主办方又是谁?参加了能获得什么?
(19)、“双层的悲哀”指旧年将逝,叶圣陶先生去世。文中有许多类似的含义丰富的句子,如“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一句中用了两个“悲伤”,其含义不一样,前面一个“悲伤”是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是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20)、我不想教学生做有名无实的事。设立学生自治会了,组织学艺研究社了,通过了章程,推举了职员,以后就别无下文,与没有那些会社的时候一样;这便是有名无实。创办图书馆了,经营学校园了,一阵高兴之后,图书馆里只有七零八落的几本书,一天工夫没有一两个读者,学校园里蔓草丛生,蛛网处处,找不到一棵像样的菜蔬,看不见一朵有劲的花朵,这便是有名无实。做这种有名无实的事,比不做还要糟糕;如果学生习惯了,终其一生,无论做什么事总是这样有名无实,种种实际事务还有逐渐推进和圆满成功的希望吗?我说比不做还要糟糕,并不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主张不要有那些会社、不要有图书馆、学校园之类的设备。我只是说干那些事必须认真地干,必须名副其实。自治会硬是要“自治”,研究社硬是要“研究”。项目不妨简单,作业不妨浅易,但凡是提了出来的,必须样样实做,一毫也不放松;有了图书馆硬是要去阅读和参考,有了学校园硬是要去管理和灌种,规模不妨狭小,门类不妨稀少,但既已有了这种设备,必须切实利用,每一个机会都不放过。而且,那些决不是一时乘兴的事,既已干了起来,便须一直干下去,与学校同其寿命。如果这学期干得起劲,下学期却烟消云散了;今年名副其实,明年却徒有其名了,这从整段的过程说起来,还是个有名无实,还是不足以养成学生的好习惯。
2、叶圣陶简介资料图片
(1)、记得见面那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
(2)、④“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先举叶圣陶先生在文风方面重视“简洁”的事例,在段尾用此议论作结,显得自然。
(3)、第2段中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
(4)、我现在不当教师。如果当教师的话,在“教师节”的今日,我想把以下的话告诉自己,策励自己。这无非“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意旨。“以前种种”是过去了,追不回来的了;惭愧是徒然,悔恨也无补于事;愿它过去吧,像一个不愉快的***梦一样。
(5)、 《藕与莼菜》,现代作家叶圣陶于192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借物抒情,作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藕与莼菜”上,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热爱之情。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
(6)、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7)、忆初见叶老,印象肤浅;写诸多前辈,烘托叶老品德高尚;引用孔夫子名言,对比中尽显叶老堪为人之师表。
(8)、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民进中央***。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五届全国政协***。
(9)、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0)、引用《论语》上的话,将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11)、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12)、“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读了总写叶先生品德的这些语句,你有何感受?
(13)、第2段中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
(14)、张中行(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原名张璇,学名张璿,字仲衡,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15)、“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16)、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17)、4.待人厚②律己严③④①作者对叶老的总评价是(用文中语句回答)“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18)、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19)、⑤“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先在段首用议论句表明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品德,然后用事例加以佐证。点拨:此题旨在让同学们理清本文思路,应抓住各段中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20)、这篇文章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请举例阐述。
3、叶圣陶简介资料100字
(1)、本期校对编辑:郑宇(张玉新导师工作室第七期学员,任教于吉大英才学校)
(2)、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譬如,我希望学生整洁、勤快,我一定把自己的仪容、服装、办事室、寝室弄得十分整洁,我处理各种公事私事一定做得十分勤快;我希望学生出言必信、待人以诚,我每说一句话,一定算一句话,我对学生同事,一定掬诚相示,毫不掩饰;我劝戒学生不要抽烟卷,我一定不抽烟卷,决不说“你们抽不得,到了我的年纪才不妨抽”的话;我劝戒学生不要破坏秩序,我一定不破坏秩序,决不做那树d分派、磨擦倾轧的勾当。为什么要如此?无非实做两句老话,叫做“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必须“有诸己”、“无诸己”,表示出愿望来,吐露出话语来,才有真气、才有力量,人家也易于受感动。如果不能“有诸己”、“无诸己”,表示和吐露的时候,自己先就赧赧然了,哪里还有真气?哪里还有力量?人家看穿了你的矛盾,至多报答你一个会心的微笑罢了,哪里会受你的感动?无论学校里行不行导师制,无论我当不当导师,我都准备如此;因为我的名义是教师,凡负着教师的名义的人,都有帮助学生的责任。
(3)、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4)、■《倪焕之》(发表于《教育杂志》1928年第20卷第1期)
(5)、‚另一层是先生在这样一个合家团聚、喜庆欢乐的气氛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因此更加悲哀。
(6)、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7)、叶圣陶以***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8)、叶圣陶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的表达。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圣陶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
(9)、《稻草人》是***现代首部专为儿童创作的童话集,***现代童话开创者叶圣陶的经典作品,***现代儿童文学开山之作!首次出版于1923年,以其中一篇《稻草人》为全集定名。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童话意境、代表性的情景和人物、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语言,为广大儿童创造了生动活泼的童真世界。本书精选叶圣陶31篇童话作品,如《小白船》《稻草人》《聪明的野牛》等,其中多篇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这些看似浅显的故事中蕴藏着深刻的含义,于平实的语言中传递着强烈的感情。
(10)、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1)、“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2)、叶圣陶的这种“写话”的主张,是我们每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写话”就是启示我们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做到“平易自然,鲜明简洁”“念,顺口,听,悦耳”“可简就绝不该繁”。本文的写作风格和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是一致的。本文在写作上叙述平实,语言简明而有条理,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意转换处,下笔就极其简明。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文意转换的地方,作者都以一句话完成了转换,简洁有力。
(13)、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
(14)、1931年,叶圣陶离开商务印书馆,到了开明书店。1930年,和夏丏尊一起办《中学生》杂志,还担任了主编。鲁迅、冯玉祥、黄炎培、蔡元培、茅盾、朱自清、巴金、臧克家、瞿秋白都是《中学生》杂志的作者。在36岁到55岁这段大好年华里,叶圣陶为《中学生》倾注了近20年的心血。
(15)、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16)、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好奇地问:“他是怎样一个人?”出乎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但是我们去访问圣陶时,我觉得他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17)、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8)、“万”字写出了作者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在这时离世,写出了作者听闻此消息的震惊。
(19)、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
(20)、①“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用“单一的儒”来评价叶圣陶先生,为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定下基调。
4、叶圣陶简介资料及作品图片
(1)、《稻草人》这篇文章展现了人民的苦难,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真,富于现实内容。
(2)、叶圣陶先生对“文风”方面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3)、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就是表达。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这两件事没有学好,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社会,学习语文很重要,原因就在此。
(4)、体验童话王国的乐趣,获得直面现实的勇气——凡是映到眼睛里的,无不可爱,无不美好。
(5)、欢迎和我们一样热爱语文的你,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我们的邮箱是:249272765@qq.com
(6)、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文学》《负暄琐话》等。
(7)、诲huì人不倦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8)、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在品德方面有过人之处。
(9)、据介绍,本次展览是苏州美术馆和苏州市名人馆今年重点打造的文献展之通过圣老的手稿、出版物、照片等一手文献资料,重新建构起“在场”的展览,抚今追昔,关注圣老重要的人生篇章,营造出可触摸的历史在场,体悟以圣老为代表的那一代人在波澜壮阔之大潮中“唯愿文教敷,遑顾心力悴”的文化初心,以及上下求索、砥砺前行的时代担当。
(10)、图为南京师范大学及苏州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简章
(11)、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在品德方面有过人之处。
(12)、我不想用禁遏的办法,板起脸来对学生说,什么思想不许接触,什么书籍不许阅读。不许接触,偏要接触,不许阅读,偏要阅读,这是人之常情,尤其在青年。禁遏终于不能禁遏,何必多此一举?并且,大学里的工夫既是“为学”、既是“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的材料该是越多越好;如果排斥其中的一部分,岂不是舍广博而趋狭小?在化学实验室里,不排斥含有***性的元素;明知它含有***性,一样地要教学生加以分析,得到真切的认识。什么思想什么书籍如果认为要不得的话,岂不也可以与含有***性的元素一样看待,还是要加以研究?学生在研究之中锻炼他们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从而得到结论,凡真是要不得的,他们必将会直指其要不得。这就不禁遏而自禁遏了,其效果比一味禁遏来得切实。
(13)、6.全文着重叙写了叶圣陶先生两方面的优秀的品行:一是待人厚.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二是律己严.叶先生写文章坚持自己的写话风格,表现其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
(14)、回顾2020小升初家长充电站系列文章(点击划线文字回顾):
(15)、那时他写童话的材料,有时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得真快啊。”
(16)、在这里,我们且不评判到底谁是李逵,谁是李鬼,只说谁更值得参加的问题。反正什么“叶家传人”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也抵不过JYB发布的一纸文书。
(17)、在这个栏目里,大家会了解整个广州小升初的大环境、最基本的升学政策、学校选择参考等信息。
(18)、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一期。有删改。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19)、“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0)、第五部分(第9段):提倡人们思考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
5、叶圣陶简介资料20字
(1)、这套课本初小八册,高小四册,四百来篇课文,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回忆编印过程,叶圣陶曾说,“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的,另外一半是有依据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是抄来的。”
(2)、诲huì人不倦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3)、展览得到叶圣陶之孙叶永和夫妇、孙女叶小沫女士的大力支持,共展示圣老日记手迹38页,父子家书4封,冰心、老舍、郭绍虞、朱自清等友人信札20通,以及圣老亲手整理并作说明的老照片150张等。其中,圣老日记手迹与友朋信札均为首次公开展示。展览还得到了叶圣陶纪念馆和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鼎力相助。
(4)、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5)、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往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回两回,而不能终生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又如菜蔬的种植,我要教他们当心着意地做,根的入土要多少深,两棵之间的距离要多少宽,灌溉该怎么调节,害虫该怎样防御,这些都得由知识化为实践;直到他们随时随地种植植物总是当心着意的,才认为又一种好习惯养成了。这种好习惯,不仅对于某事物本身是好习惯,更可以推到其他事物方面去。对于开关门窗那样细微的事,尚且不愿意扰动人家的心思,还肯作***犯科,干那扰动社会安宁的事吗?对于种植菜蔬那样切近的事,既因工夫到家,收到成效,对于其他切近生活的事,抽象的如自然原理的认识,具体的如社会现象的剖析,还肯节省工夫,贪图省事,让它马虎过去吗?
(6)、现当抗战时期,书本的供给很成问题,也许临到开学买不到一本书,可是我决不说“没有书本,怎么能开学呢!”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凭借,但不是惟一的工具或凭借。许多功课都是不一定要利用书本的;也可以说,文字的书本以外还有非文字的书本,非文字的书本罗列在我们的周围,随时可以取来利用,利用得适当时,比利用文字的书本更为有效,因为其间省略了一段文字的桥梁。公民、社会、自然、劳作,关于这些非文字的书本,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书铺子里卖不出书,又有什么要紧?只有国语,是非有书本不可的;然而我有黑板和粉笔,小朋友还买得到纸和笔,也就没有什么关系。
(7)、(1)认真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是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
(8)、最近的活动,真是“乱花渐入迷人眼”啊!东一个杯,西一个碗,又是上山捉虫,又是下湖捞月的,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啊!
(9)、《隔膜》中的主人公“我”在种种日常生活的片段中看到了人际交往间的客套与敷衍:与亲戚在书斋之中的一问一答只是为了避免沉默的尴尬,而非倾心的交谈;宴席之上的举杯、敬酒与作揖如同约定好了的程式,其间既无畅饮的欢欣,也无相聚的喜悦;茶馆里的茶客吸烟、喝茶、哄笑,沉醉在无结果的谈话中,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10)、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叫我上车站去接。
(11)、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
(12)、8.不可以删.A处指出现今存在的文风问题,凸显了叶老主张的针对性和纠偏作用;B处的现象与叶老倡导的、身体力行的,形成鲜明的对照;C处写叶老人虽然走了,但他的主张仍时时警醒每一个写作者.
(13)、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14)、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地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意,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15)、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的特点。
(16)、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圣陶这几年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酒,“以半醺为度”;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了吹笛——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在又喜欢听听昆曲了。但这些都不是“厌世”,如或人所说的;圣陶是不会厌世的,我知道。又,他虽会喝酒,加上吹笛,却不曾抽什么“上等的纸烟”,也不曾住过什么“小小别墅”,如或人所想的,这个我也知道。
(17)、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18)、“完全”对妥帖一词起限制作用,其严谨的态度自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19)、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文学》《负暄琐话》等。
(20)、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时,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1)、叶圣陶的文字冷隽含蓄,情不外露于中。他提倡平实的写作,“倘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迹,切乎生活的实况;倘若有所感性,就应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木心说:“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的最后出路。”
(2)、你要从他的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
(3)、圣陶不是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
(4)、戏剧和纯用对话组成的叙述文相似而实不同。二者都只有对话是他们的相似处。但戏剧用对话来表达一个故事,这故事或则头绪很繁多,或则进展极曲折;而寻常用对话组成的叙述文,不过是几个人的一场会谈,在某一个中心意义上见得有记录下来的价值而已:这是它们的不同处。
(5)、⑧丨内部流出十张统考成绩单,揭示新学校含金量!
(6)、叶圣陶孙女叶小沫女士表示,那时候爷爷三十四岁。一个人,用一年时间编了一套小学生国文课本,这在教材编辑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四百多篇课文,从低到高,由浅至深,图文并茂,形式多样,读起来朗朗上口,说的都是孩子们身边的事情。2010年前后,很多人开始怀念老课本,一时间《开明国语课本》再度成为了出版热点。
(7)、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以及“我”悲痛的心情。
(8)、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9)、无论当小学、中学或大学的教师,我要时时记着,在我面前的学生都是准备参加建国事业的人。建国事业有大有小,但样样都是必需的;在必需这个条件上,大事业小事业彼此平等。而要建国成功,必须使参加建设各种事业的人个个够格。因此,当一班学生毕业的时候,我要逐个逐个地审量一下:甲够格吗?乙够格吗?丙够格吗……如果答案全是肯定的,我才对自己感到满意;因为我帮助学生总算没有错儿,我对于建国事业也贡献了我的心力。
(10)、我们便不知不觉地惊奇而且要带着敬意,赞颂他的完美而细腻的美的描写。在描写的一方面,全集中几乎无一篇不是成功之作。
(11)、“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2)、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13)、5.①听吕叔湘先生说,叶老为他的文章描标点②叶老写文章,请作者帮他修润③叶老送客,一定要送到大门外④叶老晚年卧床,对访客举手打拱,连声致谢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作者访叶老不遇后留言,第二天就接到回信文字交往日常交往
(14)、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15)、(3)在与他周围人物的对比中,或与自身前后变化的对比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比的表现方法是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4)通过文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议论、评价,从侧面更完好、更全面的把握人物的性格。
(16)、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17)、‚“罩”是笼罩之意,“罩”字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除夕之时离世带给作者巨大的悲哀,这种悲哀把整个心都占满了,痛苦悲伤之情难以形容。
(18)、百花争鸣,必有持“乱”行凶者。这不,各种假杯假碗也开始出来浑水摸鱼了。
(19)、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素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作品。1923年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堪称***现代儿童文学开山之作。此外,叶圣陶还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编辑过多种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倪焕之》《火灾》《潘先生在难中》等。
(20)、作者记叙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1)、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2)、“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3)、“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读了总写叶先生品德的这些语句,你有何感受?
(4)、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用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
(5)、在叶圣陶的一生中,做编辑的时间最长,近七十年。他先后工作于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并于1950年成为新***第一家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首任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