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的名言警句
1、《论语》的名言警句
(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3)、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4)、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5)、孔子的“立”,立的是人格。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
(6)、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7)、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8)、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9)、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10)、看电视剧时,特别是古装片,经常会听到一句这样的台词:“主公,你要三思而后行啊。”
(1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2)、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4)、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5)、 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16)、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1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们而不会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却不团结人们。”
(1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2、论语说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
(2)、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5)、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默学到心里,学习时,不会感到厌烦;教人学习时,不会感到疲倦,这三件事我做到了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对他的缺点我有的一定要加以改正。”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0)、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4)、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1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6)、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就是说:立志于道上,坚守在德上,依靠有仁上。孔子培养学生的方法和内容,以仁、德为原则,以技能为内容,让学能德够德智体全面地发展。孔子是高见的,更是智慧和聪明的,人来到这个社会,万变不离其宗,做人就需要有德,没有德最终会失去得,就是永恒的道理,这个道理现在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实践中弄懂了正确性,不少人并努力在改变自己过去的不良行为,向德字靠近,这也是智慧之人。
(17)、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论语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习的君子了。
(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4)、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其意 是说,品德不加以培养,求取学问不加之讲习,听到道义不能相从,有了错误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孔子不愧为大学问家、大智慧家,孔子将道德、读书学习和知错就改三个问题相题并论,这三则之间确实是有内在联系的, 这就是孔子最忧虑的事情,2000多年前是这样,就是如今,仍然是值得忧虑的事情,现实中许多人就是不知道孔子说的这个理。不少人将学习和道德分离开来,认为学习是孤立的事情,一个只要将学习搞好了,自己有了技能了就能走天下了。管他什么道德不道德,还有说得更直白:”商品经济社会,道德能值几个钱,只要能赚钱就行了。“有了这样的思维,想怎么赚钱就去怎么赚,失德又失志。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
(6)、译: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
(8)、子谓>:"尽美矣,又尽善也."谓>:"尽美矣,未尽善也."
(9)、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现在还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这种做法连孔子都不同意。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好好思考,越学越困惑;思考却不读书,就没有什么收获。”
(11)、语出《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12)、 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这样是不对滴。另一个例子是,孟子的名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这句话意思是。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1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5)、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1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8)、译: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这样。
(1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20)、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4、论语说的名言名句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连信誉都没有,还可以干什么呢?
(2)、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
(3)、(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5)、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6)、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7)、译:自己不说出恶言,别人的忿语就不会返回到自身上来。你若以恶语伤人,他人也会以恶语相加。
(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取主帅,匹夫不可义夺去志向。”
(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译文 :孔子说:“君子会帮助别人获得想要得到的,不会让人想要得到厌恶的。小人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