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三年级113句)

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

1、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或诗句有哪些

(1)、解释: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出处: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

(2)、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3)、解释:磨穿了铁铸的砚台。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出处: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4)、毕老师拉二胡拉得非常好,他不是照猫画虎而是勤学苦练而成的。

(5)、释义: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6)、(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7)、解释:形容刻苦学习。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8)、(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9)、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1)、不敢旁鹜不知肉味目不窥园倾耳而听倾耳注目一心一意屏气凝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12)、青灯黄卷: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

(13)、解释: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出处: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

(1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15)、6) 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16)、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7)、夙夜匪懈: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18)、牛角挂书、悬梁刺股、废寝忘食、凿壁偷光、学而不厌、韦编三绝、囊萤映雪、专心致志、勤学苦练、闻鸡起舞、全神贯注

(19)、囊萤映雪,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欧阳询等撰《艺文类聚·续晋阳秋》和唐·徐坚撰《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

(20)、(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2、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1)、(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2)、出自: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3)、译文:他这个人发奋起来忘记了吃饭,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

(4)、姐姐王芳经过十多年的勤学苦练,终于考上了大学。

(5)、废寝忘食、勤学苦练、闻鸡起舞、牛角挂书、凿壁偷光、专心致志、囊萤映雪、韦编三绝、全神贯注、悬梁刺股等。

(6)、 (示例):对自己,“~”,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7)、出处:《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8)、(雪案萤灯):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9)、朝干夕惕:特指一天到晚勤奋谨慎,不敢疏忽懈怠。

(10)、(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11)、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12)、我们平时说“勤学苦练”。苦,并不是“傻”的意思,而是说:练功时,第不要怕吃苦;第要苦思。

(13)、 (示例):不由我不~搞这一套。◎叶圣陶《招魂》

(14)、出自:《晋书·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号葱葱不暇草书。"

(15)、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16)、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17)、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19)、释义: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20)、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3、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三年级

(1)、出自:《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2)、2) 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3)、争分夺秒: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4)、勤勤恳恳:形容对人对事诚恳、热情。亦指工作勤奋,一丝不苟。 

(5)、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6)、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耻下问、勤学好问、兢兢业业

(7)、释义:卓绝:极不平凡。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8)、也说废寝忘餐。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9)、(囊萤积雪):囊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10)、你只知他出口成章,却不知他十年寒窗,勤学苦练的过程。

(11)、 (出自):《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

(12)、释义是。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13)、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14)、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15)、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

(16)、刻苦耐劳: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17)、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8)、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学习刻苦勤奋。

(19)、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20)、凿壁偷光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西京杂记》。

4、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有哪些

(1)、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2)、出自:《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解释: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4)、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5)、 (示例):苏颋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宋·王傥《唐语林·文学》

(6)、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7)、悬梁刺股,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和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8)、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出处:《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解释:废,停止。寝,睡觉。忘,忘记,食,吃饭。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出处:南北朝·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10)、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11)、未明求衣: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12)、释义: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13)、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于汉光武帝刘秀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4)、起早贪黑: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 

(15)、 (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16)、释义: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17)、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18)、8) 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19)、昼夜兼行: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形容急速的赶路。亦作“昼夜兼程”。 

(2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

(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2)、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要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学,学以致用,勤学苦练。

(4)、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5)、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6)、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此时指历史书籍。此时一天到晚诵读经史。特指勤奋读书。

(7)、宵旰忧劳:宵衣旰食,非常劳苦。形容勤于政事。亦作“宵旰焦劳”、“宵旰忧勤”。 

(8)、(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9)、夙兴夜寐:夙:早;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10)、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11)、攻苦食淡苦心孤诣囊萤照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卧薪尝胆悬梁刺股仰屋著书映月读书映雪读书勇猛精进引锥刺股凿壁偷光折节读书坐薪悬胆

(12)、(雪窗萤火):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13)、解释: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释:放下;卷:指书籍。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4)、释义: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5)、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6)、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此时特指家贫读书刻苦。

(17)、出自: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18)、(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19)、解释: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20)、(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1)、这则成语原是指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以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2)、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3)、(笃信好学):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4)、解释:待,等待;旦,天亮。坐着等天亮。多形容勤恳。出处:《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5)、(雪窗萤几):《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6)、典故: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7)、示例:秦牧《秘诀》:"他的儿子听后,再不敢妄图侥幸走上捷径,经过真正的勤学苦练,终于也成为书法家。"

(8)、(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9)、日锻月炼:谓长期下苦功磨练,以求达到精熟的地步。 

(10)、出自: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11)、(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梁:房梁上,股:大腿。

(12)、 (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3)、一丝不苟、凿壁借光、程门立雪、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博览群书、举一反融会贯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