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B项,“息”意为“使……平息”,动词的使动用法。本句大意: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能使追逐名利的心平静下来。
(2)、出自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选段:
(3)、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优秀的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弱”,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爱”,怜惜;“致”,招致;“相与”,共同,一起)
(4)、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5)、本来就知道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
(6)、 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7)、(“更相”,相互;“是以”,因此;“区区”,拳拳私情)
(8)、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9)、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10)、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11)、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秦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2)、(省略主语“赵国”;“求人可使报秦者”,定于后置,寻找一个可以回复秦国的人)
(13)、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14)、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15)、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16)、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17)、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18)、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19)、翻译:(蔺相如)作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20)、赵国由于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关系和睦,内部团结紧密,在很长一段时期,秦国始终不黧出兵侵吞赵国。这说明内部的团结,对于一个国家的巩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本文节选的是廉颇、蔺相如的合传,但主要是在写蔺相如,对廉颇则写得比较简路。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文言句式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2)、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5)、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6)、(“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
(7)、a.名词作动词:①乃前曰;蔺相如前曰;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②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③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④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⑤怀其璧(怀,怀揣着)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⑧臣语曰(语,告诉)⑨赵王鼓瑟(鼓:弹奏)⑩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惊怒时发出的声音,这里作动词)
(8)、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9)、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10)、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1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12)、(“生乎吾前”,状语后置,在我之前出生;“从而师之”,省略宾语“之”,“从之而师之”,“师”,意动用法,把……当作老师)
(13)、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15)、我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劳(迅速前往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允许。(“笃”,病重;“告诉”,申诉;“不许”,被动句,不被准许)
(16)、(张衡派人)暗中探知一些奸d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17)、例如:例: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18)、(“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后))
(19)、本文善于运用反衬法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如用秦王的贪欲、欺诈、色厉内荏来反衬蔺相如的大智大勇;用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来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用蔺相如对强秦的英勇无畏来反衬其对廉颇的谦让退避,使得作者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至于”,古今异义词,到;“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的地方;“相”,帮助)
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正确语序
(1)、廉颇说:“我当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可是蔺相如只凭着言词立下功劳,如今职位却比我高。况且蔺相如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能忍受(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的屈辱!”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见这话,不肯和廉颇见面。相如每到上朝时,常说有病,不愿和廉颇争高低。过了些日子,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叫自己的车子绕道躲开。
(2)、我因为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年纪到了四岁,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
(3)、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赵王跟大将军廉颇一班大臣商议: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因此)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4)、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5)、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6)、(“言”,助词,无实义;“焉求”,宾语前置,追求什么)
(7)、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古之人不 欺余 也。
(8)、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9)、赵国由于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关系和睦,内部团结紧密,在很长一段时期,秦国始终不黧出兵侵吞赵国。这说明内部的团结,对于一个国家的巩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本文节选的是廉颇、蔺相如的合传,但主要是在写蔺相如,对廉颇则写得比较简路。
(10)、(“就”,接近;“砺”,磨刀石;“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对自己检查反省;“知”,通“智”)
(11)、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12)、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13)、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物时刻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而我们又羡慕什么呢?(“盖”,表示假设语气,相当于“如果”;“以一瞬”,省略谓语“止”,在一瞬间停止;“何羡”,宾语前置,羡慕什么呢)
(1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15)、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16)、为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琴声(演奏)②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是)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④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作为)⑤拜为上卿(担当)
(17)、(李蟠)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过,(他)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了《师说》赠送给他。(“不拘于时”,被动句,不被时俗限制;“学于余”,状语后置,向我学习;“贻”,赠送)
(18)、投稿:160280748@qq.com; 商务:QQ160280748
(19)、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
(20)、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是什么特殊句式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2)、本文由语文日刊yuwenri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3)、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4)、文章的句读不明,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我没能看出那种人(是否)明白(道理)。
(5)、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