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格拉底的申辩在线阅读免费(苏格拉底的申辩主要讲什么95句)

苏格拉底的申辩免费阅读

1、苏格拉底的申辩免费阅读 吴飞在线阅读

(1)、⽣活得最好的⼈,是那些努⼒活得好的⼈;最幸福的⼈,是那些那些意识到⾃⼰在越过越好的⼈。

(2)、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我到一小群情貌略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字根的原义philo,sophia.

(3)、在古希腊,人们凡是遇到什么重大的事情,都会去求神问卜,而在所有求神谕的地方里面,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地位最高,这里的女祭司就是代神立言的人,被认为对人间的事情拥有至高的权威。

(4)、如果我说,对我来讲不可能保持沉默,因为那就意味着违背神,你们不会相信,还会认为我是在装蒜;如果我说,每天谈论德性,谈论别的你们听我讨论的事情,听我检审自己和别人,这对人来讲是最大的好——因为对人来讲,未经检审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你们更不会相信。

(5)、苏格拉底说:“那我再问你,那是因为虔诚所以神喜欢,还是因为神喜欢所以是虔诚?”

(6)、这样的态度,暗示出哲学对于“真理”的追求,与***家的对于“胜利”的追求是冲突矛盾的,虽然两者有相似之处——哲学思考“美好生活是什么”,***落实“美好生活的实现”,但两者所建立的体系却相差甚远。哲学家坚持真理的“个性”在***领域容易招来杀身之祸(3***),同时,哲学家不会像***家、演说家那样善于修饰言辞,从不关注自己所说内容的真实,只注重演说的结构和技巧是否高超,其谈论的主题是否为公民所感兴趣,只要达到辩论胜利的目的,就是达到了所谓的“真理”。(当然,苏是指出政客的缺点,而不是全盘否定***,他也会赞同一个伟大的***家)

(7)、但是想要真正回答苏格拉底是谁?他做了什么?他有什么样的思想?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述而不作」的典范,也就是说他一辈子没有写下任何文字,这一点经常被拿来和孔子、耶稣基督和佛陀进行比较。

(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qkC2ivIBArkl21-W-jerw提取码:i5bk书名:苏格拉底的申辩

(9)、这个人正好去起诉自己的父亲杀死了一个奴隶。

(10)、一切起源于苏格拉底收到女祭司的神谕:你是最智慧的人。

(11)、在苏格拉底看来,整个事件的起因是他的朋友凯瑞丰很多年前到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求神谕,凯瑞丰问阿波罗神的祭司:“是不是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结果祭司回答说“没有”。在古希腊,人们大多是非常迷信的,凡是遇到什么重大的事情,都会去求神问卜,而在所有求神谕的地方里面,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地位最高,这里的女祭司就是代神立言的人,被认为对世事拥有至高的权威。苏格拉底得知祭司的这个回答之后,感到非常诧异,因为他明明知道自己其实非常无知,而神却说没有人比自己更加有智慧。苏格拉底非常困惑,他想要在雅典找到比自己更加有智慧的人,然后告诉神,“你看,他就比我更有智慧”,由此证明神是错的。

(12)、古罗马的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哲学从天上唤到人间,让哲学去探寻善***之类的问题,

(13)、于是哲学就在这样的反思中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14)、这第一轮辩论之后,法官立刻进行投票,规则简单,哪边票多哪边就赢。

(15)、据说,苏格拉底的一位莽撞的朋友凯瑞丰曾到过德尔斐神庙,他冒冒失失地请求神谕:“是否有比苏格拉底更智慧的人?”而得到的答复是:“没有”。神谕认定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而苏格拉底却常认为自己无知。为了弄清楚神谕,他开始了探寻的旅程,不仅仅是为了弄清神谕的真意,也是为了弄清智慧为何。

(16)、教完你怎么算命,我们再回头说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想知道神谕到底是不是对的。他先去找了一位以智慧著称的***家,跟他交谈之后,发现此人其实一肚皮草包。他又去找了最优秀的诗人、手工艺人,发现他们都一个德性,都是自己觉得出类拔萃,因为有一技之长而沾沾自喜,个个以为一切全通。最终,苏格拉底想明白了,神谕讲的是对的。他说,跟别人相比,我一样一无所知,但我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是,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而我知道自己无知。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

(17)、苏格拉底在和各色人等讨论,揭露他们的无知的过程中,自然是树敌无数,因为苏格拉底让很多自命不凡的人当众出丑,而那些围观的年轻人也很愿意用苏格拉底讨论问题的方式再去检验别人,让更多人出丑。苏格拉底认为自己遭到怨恨的原因在于他不断揭示人们的无知,而他把这样做的原因归结于自己多年前的一则神谕,也就是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加智慧,苏格拉底对此感到困惑,由此走上了考察别人是不是更智慧的道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他虽然确认了神谕的正确,但是却在这个过程中得罪了很多人。这些被苏格拉底和效仿苏格拉底的年轻人揭下了智慧的面具的人,自然对苏格拉底怀恨在心,这些积怨最终在公元前399年爆发,引来了人们对苏格拉底的正式指控。

(18)、“雅典人,我虽然非常敬重和热爱你们,但我宁可服从那位大神,而不是你们,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只要我能够,就绝不会停止热爱智慧,也就是劝勉你们,用我习惯的说话方式向我时不时碰到的你们当中的任何人指出:‘最优秀的同胞们,你们作为雅典人,也就是在智慧和精神力量方面最伟大也最著名的城邦的人,居然只去关心如何才能赚取尽可能多的钱财、名望和荣誉,却既不关心也不思考明智、真理以及如何让灵魂尽可能变得最好,难道你们就不感到羞愧吗?’

(19)、没有,我以宙斯之名起誓,法官大人,因为他说太阳是石头,月亮是尘土。

(20)、而作***就是对我们灵魂的伤害,就是对真正的自我的伤害。

2、苏格拉底的申辩在线阅读免费

(1)、这些指控成立不成立呢?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中,详细地记录了苏格拉底在审判过程中的辩护词。

(2)、他首先用他惯用的方式,也就是类似他考察游叙弗伦的方式,和最主要的原告梅里图斯进行了简短的辩论,很轻易地就证明了梅里图斯其实头脑混乱,对于起诉苏格拉底的两项罪名并没有充分的了解,他也并不是真正关心城邦,关心青年的教育。

(3)、苏格拉底答复道:“难道你不认为我⼀辈⼦都是在申辩着吗?”

(4)、等到苏格拉底演讲结束之后,投票开始,不出意料,第二轮投票中,法官们以更大的票数差距判定:苏格拉底,死刑。

(5)、在申辩篇里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它不像柏拉图其他的对话录有着清晰的对话结构和对象,而是苏格拉底大段的独白,那么这究竟是谁与谁的对话?

(6)、其实还有很多好书,以后有机会一点点介绍。或者,你有哪方面偏好,如果恰好我读过,可以推荐给你。

(7)、《苏格拉底的申辩》记载了苏格拉底在面对雅典同胞对他的指控时所做的辩护,是我们回答“苏格拉底问题”最好的切入点。

(8)、他的原名叫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因强壮的身躯和宽广的前额,改名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

(9)、“因为照你的说法,在特洛亚平原战死的那些半神,尤其忒提斯之子(阿喀琉斯),或许就该是一帮平庸之辈喽?!忒提斯之子睥睨危险,不愿忍辱偷生,那时,他一门心思要杀死赫克托尔。这位母亲作为女神,就我所知,大致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儿呀,如果你替友伴帕特罗克罗斯而向凶手复仇,杀死赫克托尔,你自己也会死,’她说,‘因为你的大限在赫克托尔之后立即就会到来。’然而,他听了这话之后,丝毫没有把***和危险放在心上,反倒更怕因没有替朋友报仇而像一个卑鄙懦弱的人那样活着,‘那就让我立即死去吧,’他说,‘只要能够对行不义者施予惩罚,以免留在这里,在弯弓般的舰船边遭人嘲笑,成为大地的负担。’你不会认为他顾虑的是***和危险吧?”

(10)、随后,游叙弗伦再次尝试,说:「虔诚就是做所有神都喜欢的事。」

(11)、这个案件的背后有更复杂的***背景。当时,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输给了斯巴达。雅典公民心情郁闷,总觉得之所以吃了败仗,一定是因为有阶级敌人在捣乱。有一位雅典老人愤愤不平地说,都是像苏格拉底这样的知识分子把人心搞乱了,这样的人要是去了斯巴达,早就被驱逐出境了。还有一个更微妙的***背景。在斯巴达的操纵下,雅典出现了一场政变。一帮对民主***不满的贵族成功夺权,历史上把这伙人叫做“三十僭主”。据说苏格拉底和这些人关系很好,因此受到了***牵连。

(12)、美勒托斯,你这个奇怪的家伙,你凭什么这样说?难道我与其他人不一样,甚至居然既不把太阳也不把月亮信为神明?

(13)、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恋爱婚姻指导,小说好看,电影也不错)、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散文诗,有点儿泰戈尔的影子)、杨绛的《我们仨》(钱钟书、杨绛、钱瑗一家三口的故事,看了之后,明白了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哪怕是清华大学教授),《小妇人》,都值得读一读。

(14)、在同时代,雅典人以最有智慧和力量著称。彼时人们热衷于积累钱财,追求名声以及荣誉。

(15)、随后,苏格拉底对自己的哲学生活进行了经典的辩护,表示即便死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16)、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论李雅的罗马史前十卷》

(17)、而他自己就是神馈赠给人们的那只“马虻”,他一生的使命就是不断提醒人们“未经检审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只有不断地检审自己和别人,才能实现哲学的本质——爱智慧(philo-sophia)。

(18)、柏格森:《论意识的直接材料》、《物质与记忆》、《创造进化论》

(19)、(注:以下为苏格拉底与美勒托斯的对话,黑字为苏格拉底语,棕色字为美勒托斯语。)

(20)、再推荐***小说家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远大前程》《大卫科波菲尔》,都非常值得一读;莫泊桑的《一生》、《羊脂球》、毛姆的《面纱》也都可以读读。

3、苏格拉底的申辩主要讲什么

(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

(2)、苏格拉底在辩护演讲的一开始,就把自己和指控者,甚至是和大数雅典人都对立了起来,这其实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他自愿求死的决心和态度。

(3)、《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黄土地上的普通人的生活和奋斗(正是改革开放的年代)。小说很有感染力,泪点多,而且通过小说可以了解爷爷奶奶们的生活。

(4)、这个价值观在法官们看来就是一句话,他,不怕死。

(5)、这里的考察不是简单的对于职业、工作的考察,还有我们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目的。苏格拉底之所以不喜欢政客,就是因为他们把***领域的知识当成“真理”,而放弃了对***之外的人生智慧的思考。

(6)、关于好与坏,有⼈和苏格拉底争论,苏格拉底问别⼈,“健康是好的,疾病是不好的,对吗?”

(7)、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好奇,苏格拉底到底是怎么揭露其他人的无知的呢?

(8)、但是每一次苏格拉底都是失望而归,他发现,越是那些被人们认为拥有智慧的人,其实越是无知,反倒是经常被人看不起的工匠们,确实知道和自己的手艺相关的一些事情,但是如果他们想超出自己的手艺谈论其他事情,又会陷入无知之中。

(9)、《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 ;《***家篇》;

(10)、苏格拉底趁机问游叙弗伦:“那我跟你请教一下,什么是虔诚?什么是亵渎神灵?”

(11)、然而有那么一个人,午后打着赤脚穿着破烂的袍子走在城邦的人群中,走到不同阶层,各种年龄的雅典人跟前询问他们所认为的智慧,生命的意义以及解释为什么相信某些常识。

(12)、Socrates,condemnedtodeathbythepeopleofAthens,preparestodrinkacupofhemlock,surroundedbywoebegonefriends.

(13)、苏格拉底面对自己同胞的指控,抱着自愿求死的决心,义正辞严地为自己和自己选择的哲学生活进行了动人的辩护。

(14)、苏格拉底最后试图安慰这些朋友,他说:「***要么是无梦的长眠——这当然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要么就是还有来世——那么我可以在地府里继续和那些逝去的伟大人物谈话,检审他们的人生,考察他们是不是比现在的人更加智慧,也就是说,如果有来生,我还可以继续自己的哲学生活。」

(15)、如果是关于提高认识方面的,比较建议读一读《周易》,虽然很难,但是确实有用。

(16)、当原告和被告各自提出了认为合理的刑罚之后,法官立刻进行第二轮投票,法官们的选项只有两个,在原告和被告提出的刑罚之中选择一个。

(17)、提到苏格拉底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假如要说出几位「哲学家」,苏格拉底大概是能想到的前三个名字之一。

(18)、你以为你是在控告阿纳克萨戈拉吗,我亲爱的美勒托斯?你如此藐视法庭中的这些(陪审)人,竟然以为他们如此没有文化,甚至不晓得克拉左美奈的阿纳克萨戈拉的大作中,满篇都是诸如此类的言论?

(19)、因为,诸位,我告诉你们吧,“怕死”这件事无非是自认为聪明,实则不然——不过是自以为懂得自己根本就不懂的东西罢了。因为归根结底谁也不知道,对世人来说,死没准在所有善业中实际上还是最大的恩典呢!而大家却害怕死,就好像很懂似的,以为那就是最大的***!然而,这种自认为懂得自己并不懂的东西,岂不就是那种最应该谴责的无知吗?

(20)、申辩时,苏格拉底说,“害怕***是出于无知”,苏格拉底清楚自己对于死后世界的无知,亦不畏惧***,但作为一个公民,守法是其本分和职责,苏格拉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违法逃走,只因其所欲有甚于生、所***有甚于死,不论结局如何,他不会改变自己从事哲学的行径,正所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苏格拉底的申辩》

(1)、苏格拉底不仅不承认自己有任何罪过,相反,他说自己是个有功之臣,雅典人民应该把他供养起来,跟打了胜仗的将军或是奥运会冠军一样,享受到公共食堂免费吃饭的特权。从打官司的角度来看,不得不说,苏格拉底的辩护词是史上最烂的。他成功地激怒了更多的陪审团成员,最后,陪审团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2)、你看,跟第一个例子一样,我们还是没有找到什么是勇敢的标准答案。要跟苏格拉底学习,就要先破除一个迷信: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从提问到寻找答案的思考过程。

(3)、于是讨论又回到了那个著名的游叙弗伦问题:「到底是因为神喜欢所以虔诚,还是因为虔诚所以神喜欢?」

(4)、苏格拉底的申辩绝非法庭申辩的典范,却是一次哲学的自白。它向人们表明,哲学所思考的往往是最根本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是没有最终答案的,但人自知无知并努力去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构成了哲学活动本身,就是对美、善和正义的追寻。换言之,爱智慧的重点不在于智慧,而在于爱。德尔斐神庙上的另一条神谕恰巧与凯瑞丰收到的答复、苏格拉底的无知之知构成了导向这一结论的线索,它时刻提醒着人们何谓人的智慧——“人啊,认识你自己”。

(5)、罗素:《哲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

(6)、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经过后世一代代学者艰苦细致的考证,其中有24篇和4封书信被确定为真品。

(7)、那么,美勒托斯,请你向他们,也就是向我们正在谈论的神明起誓,说得更明确些,这既是为了我,也是为了现场这些(陪审)人。因为我还是不能明白,你的意思究竟是说我教他们相信神明存在——那样的话,我自己也就相信神明存在,因而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当然也就没有犯这方面的罪——不过那些神却不是城邦所信的神,而是另外的神,你就是因为这一条指控我,说我信另外的神,还是说,你认为我本人完全不信任何神,还把这种思想教给其他人?

(8)、苏格拉底在和各色人等讨论的时候,得罪了这些人。揭露他们的无知的过程中,自然是树敌无数,因为苏格拉底让很多自命不凡的人当众出丑,而那些围观的年轻人也很愿意用苏格拉底讨论问题的方式再去检验别人,让更多人出丑。

(9)、而德尔菲这个地方就是被宙斯定位成宇宙中心的地方。换句话说,到这个地方求神谕,权威性是很高的。

(10)、更有甚者,年轻人是从我这里学到那些东西的吗?有时,他们充其量花上一个德拉克马就能在剧场里的表演中“购买”到那些东西,如果他苏格拉底谎称那些学说是自己的(原创)——遑论那些言论如此荒谬!——他们就有可能会嘲笑苏格拉底。话说回来,以宙斯之名起誓的人,在你看来,我真会这么认为?难道我不相信神明存在?

(11)、从这个案例,能悟出一个读书的窍门。在读书的时候,不要只顾看情节,还要注意看细节。能够透露出真相的,往往在细节里面。那么,我们去哪里找细节呢?要到背景里找细节。经典著作大多是伟大的思想家为了回答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而写的,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经典著作里的微言大义。

(12)、第一程:古希腊哲学(公元前6~公元5世纪)

(13)、在得出了这个定义之后,苏格拉底继问道:「神那么完美,我们能为神做些什么从而『关照神』呢?」

(14)、他著作很多,30多篇对话和13封书信,包括他为苏格拉底所写的《申辩》,有关美学的有《大希庇阿斯》、《伊安》、《会引》、《斐德若》、《理想国》和《法律》。他的著作大都采对话体,他让对话者在相互诘难中,探求真理,文辞优美、生动有趣。

(15)、他要最后一次告诫雅典的公民们,如果不保持警醒,我们随时都可能作***,***行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稍不留意,就会滑落其中。

(16)、所以,与那些我知道肯定是***的邪***东西相比,我绝不会害怕,也不会逃避那些我不清楚实际上究竟是不是善好的东西。

(17)、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

(18)、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希勒斯和菲洛诺斯的三篇对话》

(19)、最后苏格拉底说:“我***,你们去生,我们要去做的哪个更好,除了神之外谁也不知道。”以此结束了自己一生唯一一次在法庭上的辩护。

(20)、真正惬意的人生:不急不缓、不骄不躁、不卑不亢

5、苏格拉底的申辩电子版

(1)、公元前5世纪前后是雅典的启蒙时代,文化发展到了空前的程度。除了苏格拉底,还有许多响当当的文化名人,比如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繁荣的雅典还吸引了许多外来人,据说伟大的哲人巴门尼德曾到访过雅典,并教导了年轻的苏格拉底。自然哲人阿那克萨戈拉,智者高尔吉亚、普罗塔哥拉、普罗狄科等人也都曾来到雅典。这还不包括那些在历史上声名不怎么显赫的人。

(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o_1ucqDjf_U6bJRx_VrEg提取码:gxt5书名:《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

(3)、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苏格拉底之前,比如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毕达哥拉斯这些哲学家,他们关心的主要是自然的问题:

(4)、如果投票结果是无罪,那么就没有第二轮了。被告就被当庭开释;

(5)、在投票决定苏格拉底有罪之后,原告提出了自己认为恰当的刑罚,他们主张应该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6)、(通过拜访各个领域很成功或者智慧的人,苏格拉底发现,虽然他们自己觉得拥有了全面的智慧,但对于不知道的领域,他们拒绝承认知识的匮乏,这些声名显赫的人对于在公众面前被指出片面的智慧,而对苏格拉底产生了忌恨。)

(7)、他还说,如果有人问他,愿不愿意用从此之后闭上嘴安静地生活,不再讨论哲学,来换取无罪的判决,苏格拉底是断然拒绝的,

(8)、苏格拉底年轻时也被这股热潮席卷。他曾先后跟随自然哲人阿那克萨戈拉和智术师普罗狄科学习,但他很快发现,这些人并不理会智慧,也不是真正的热爱智慧。“他们实在是没想到什么状况是好,而这一点该是世间万物所以然的缘故。”对智慧的追求使得苏格拉底转而关注美、善和正义。尤其是当他听到了德尔斐的神谕之后,他开始遍访***家、诗人、工匠以及他最精巧的敌手——智术师。

(9)、根据案件的严重程度,法庭由2030401或501个「法官」组成,少数特别重大的案件甚至由上千人组成法庭。

(10)、感悟:越是经典著作,越要注意其历史背景和细节

(11)、苏格拉底的探寻之旅吸引了许多人的追随。历史学家色诺芬也曾跟随苏格拉底学习,他还留下了一部关于苏格拉底的著作。关于他们之间还有这样一则轶事:一日,苏格拉底在路上遇见了年轻俊美的色诺芬,并拦住后者的去路,问道:“在哪里人们可以变得饱足?”在得到答复之后,他又问:“在哪里人们可以变得美好而善良?”从此,色诺芬就成了苏格拉底的追随者之一。

(12)、在他看来,自己之所以遭到怨恨,并最终被告上法庭,是因为他不知疲倦地揭示人们的无知。但是在苏格拉底看来,这正是哲学真正的起点。因为和神相比,人就是无知的,因此人生在世只能不断求索,不断探寻智慧,以此关心灵魂的健康。

(13)、擅于言辞的苏格拉底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只言片语,我们只清楚2000多年前的雅典,有这么一个终将被世人永远怀念的人:他宣称自己只有无知之知,却在同当时智者们的对话中占尽上风;他被冠以不敬神的罪名,却终身都在揣摩那宿命的神谕;他的雄辩远近皆知,却在最后的审判中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以性命为代价上演的最终篇章,可谓其行为艺术的巅峰,激发出人们对雅典民主与专政、哲学与***无尽的遐思。

(14)、苏格拉底关于正义、善***的观点,其实和⽼⼦不谋⽽合。善于***好与坏,其实并不好判断。

(15)、这段故事听完,你就有所感悟了。只会背诵苏格拉底金句的人,苏老师是不喜欢的。你不能因为自己知道苏格拉底,就觉得比别人更有智慧。苏格拉底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最大的智慧在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