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性学三论解释
1、弗洛伊德 性学三论
(1)、“冲动本身并没有含义,它仅仅是用于衡量精神生活需求的强烈程度的一种单位。这种看法虽然简单,倒也贴切。各式各样的冲动之所以属性不同,是因为其生理刺激来源和目的不同。某个器官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就引发了冲动,而冲动的目的,就是消除对这一器官的刺激。”
(2)、Freud认为“性是美的本源”,Freud将人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归结为人类性欲的源头,当原欲受阻时,那股冲动升华至精神领域,创造出艺术与美。
(3)、性器区(3岁到6岁)其性感区在生殖器,出现了性格分化,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恋母情节和恋父情节
(4)、前生殖器性组织(生殖器尚未占据主导作用的时候):
(5)、弗洛姆一针见血地指出:“弗洛伊德的错误是:他把爱仅仅视为性本能的表达或升华,拒绝承认性欲只是人渴望爱及融合的表征。但他的错误远不止于此。与他的生理唯物主义相一致,他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人体的化学变化导致了紧张状态,而紧张造成的痛苦迫使人寻求缓解紧张的途径,这样便产生了性本能。性欲的目的即是消除令人痛苦的紧张状态。而性满足则标志它已经被消除。说起来矛盾得很,弗洛伊德所忽略的恰好是性欲的心理——生物基础,即两性分化与通过结合而贯通两极的要求。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疏忽或许产生于他极端的父权主义,促使他完全抹煞了女性特有的性欲,得出了性欲具有阳性性质的结论。”
(6)、“性倒错人群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α)完全性倒错者。也就是说,他们的性对象只能是同性人群,异性人群不但不能成为他们的性对象,还会使他们感到索然无趣,甚至产生性厌恶。对于男性来说,这种厌恶感将使得他们无法完成正常的性行为,或是在正常性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任何乐趣。
(7)、因为自己对于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写的这篇推荐文章可能不太好,但是完全不影响《性学三论》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谢谢!
(8)、Freud认为幼儿性欲的表现主要是吮吸,并从中发现幼儿性行为的基本特征。当然这本书尝试将性的概念拓展,有点泛性主义,原版序中说到精神分析所拓展的性学概念与柏拉图说的“爱”类似。
(9)、原欲从自身出发追寻对象,并最终回到自身(和叔本华的意志感觉有点像…),天生具有“男性”(主动)的特征。
(10)、《性学三论》以独到的心理学见解,加上专业的术语解释,在有关性、精神、生理等方面做出了合理的诠释。这是一本值得精读的心理学著作,看完这本书也让我产生了考研要考心理学专业的想法,觉得人的心理和精神是一个无穷大的世界,充满无法窥探到底的地方,引导我去追寻弗洛伊德的脚步。
(11)、“儿时普遍的性变态倾向,恰恰是我们一部分美德的来源,因为它通过反向作用推动了美德的产生。”
(12)、第一句是:弗洛伊德这本书不仅在性学领域非常重要,而且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13)、《梦的解析》是经典心理学著作,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它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人类心理生活的深穴,揭示了许多埋藏于人类心理深层的奥秘,为人类潜意识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树立了人类认识自身的新里程碑,引导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
(14)、在幼儿发展过程(寻找答案的过程)当中,如果目睹成年人性交,ta会认为这是一种暴力/虐待/征服。这类印象的深深扎根会让其性目标发生偏移,出现虐待的倾向。
(15)、这小孩拿着弓锯锯条做的小刀,长不过一匝,宽不过一指,虽然不够声势,但极其锋利,也足够致命。上高中的时候打群架,一哥们被人追着用板砖在脑袋上呼,满脸是血,满操场跑,身后一长串哩哩啦啦的血迹,爬窗户看的都觉得这哥们要不行了,结果去医院包完头第二天就上学了。这男同体表就一个小刀口,可在心脏也被这把锯条刀捅了一个小的口子,一个更小的口子,但这足够要了他的命,血大部分都留在了胸腔里。这位男同大概从来没想过,拼刺刀的执念竟然会让自己倒在了真的刀下。其实这男同真的是一个蛮不错的人,干净利索,带人和气,发理得不错。
(16)、Libido:力比多,性冲动/性欲/原欲/性本能
(17)、偶然性倒错者。这类人仅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正常的性对象遥不可及,或无法模仿正常的性行为时,才将同性列为性对象,并在与同性的性行为中获得满足。”
(18)、“男性的性欲延续了之前的发展,我们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女性的性欲则出现了倒退的现象。两股对性对象和性目标孜孜以求的力量相互碰撞,使得真情与肉欲得以结合,正常的性生活就此得以成行,而幼年早熟的性欲也终于得以开花结果。”
(19)、SM中的受虐癖的名称就来源于《穿裘皮的维纳斯》原作者奥地利作家马索克Masoch的名字,由克拉夫特·埃宾最早将引入学术界,也包括萨德侯爵的S
(20)、诚然,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首版之中已经谈论过部分客体和完整客体之间的关系。不过,当他于1905年断言“孩子吮吸母亲乳房的形象是所有爱情关系的模型”并认为“性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原始也最重要的关系”时,他所指代的正是幼儿早期的部分客体关系,其中乳房被婴儿视为母亲的替代物。同时,弗洛伊德也对婴儿放弃乳房(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部分客体关系)之后发现母亲是个完整对象的情景做了描述。在弗洛伊德看来,“当儿童对带给他快感的器官拥有者具备整体认识时,”这个转变过程方才启动。此外,弗洛伊德还描述了从部分客体关系过渡至完整客体关系的过程,这个概念在他后来于1915年发表的《心理玄学》之中引入“本能组元”时才得以完善。
2、弗洛伊德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1)、异装癖与性倒错相关,在英语中性变态称为paraphilia,即性倒错,关人们对于性变态——性倒错——同性恋在认识上的演变,我将在以后的推送中具体阐述。脱离同性恋语境,关于异性装扮、异装癖最出名的我们会想到DavidBowie。
(2)、冲动的实质:衡量精神生活需求的强烈程度的一种单位。
(3)、“两股指向性对象和性目标的力量相互碰撞,一股是涓涓细流,一股负载着情感的浪潮,终于汇合到了一起......正常的性生活得以形成。”
(4)、三个结论:精神病患者在潜意识中存在性倒错现象,原欲停留在同性人群身上;潜意识中倾向于完成解剖学意义上的超越;成对出现的部分性冲动诱发了新的性目标。
(5)、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奠基人,现代性学开拓者
(6)、潜伏期(6到1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玩伴多为同性
(7)、这种性目标的达成一方面伴随紧张感和不快,另一方面神经中枢的瘙痒感会被投射到边缘的快感区中。人类的性目标是用外来的刺激代替内心投射到快感区的瘙痒感。
(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会经历五个阶段,分别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官期、潜伏期和生殖器。即使个体完整经历了这五个阶段,有些受压制的欲望还是会通过梦境和口误等表现出来,甚至在特定状况下,会表现出某些特定的临床症状。
(9)、作为刚涉及心理学的爱好者来说,如果你只想读一本心理学书籍,那就选择这两本中的其一吧!不过,如果真的看完了这本书,或者看了大部分,你会发现心理学真的挺有趣,让你更想去看其他的分支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豆瓣评分1)这也是非常好读的一本书,沿着人的产前时期、婴儿期、学前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这样一个顺序,从出生到死亡,分别整合了来自生理、认知、社会和人格发展三个领域的重要问题.
(10)、后来,在探讨性发展过程时,弗洛伊德越来越强调爱与恨在对象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他于1912年在“移情动力学”(1912b)中引入了情感矛盾的概念,且自此便认为爱一恨情感矛盾是早期性发展阶段之中对象关系的特征。同时,弗洛伊德还引入了代表幼儿本能组元特征的情感流和代表青春期对象选择特征的性感流之间的对立。为了使对象选择的性感流得以建立,儿童必须弃绝早前代表乱伦对象的母亲和父亲;在乱伦禁忌的支配之下,个体于是将对象选择指向他人。然而,这种新的对象选择依然受早期选择的影响,以至于儿童在青春期以后选择的性爱对象和最初的选择对象与其父母之间始终存在某种相似性。换言之,在弗洛伊德看来,任何选择都逃离不开儿童早期带有乱伦倾向的对象选择的影响,它持续存在于个体一生中:“即便是那些成功躲开力比多乱伦性固着的个体也不能完全逃离这样的影响。”后来,弗洛伊德还指出,当性特征确立时,情感流和性感流便汇合起来,而在神经症患者中,这两股流没有实现融合:“……只有两股支流汇合之后才能确保情感行为的完全正常。”(1912d)
(11)、《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默•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12)、近两月很少做梦了,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是睡眠质量的提高,从人生角度来讲我大为可惜,好像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命。毕竟我不爱睡觉。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实现愿望的一种途径。我是个俗人,这辈子都看不懂半本《性学三论》,但我觉着这句话水平不高,就白日梦嘛,我也能讲得出来,而且一直在践行。至于为什么不是看《梦的解析》——老实说,我觉着这题目......的确不怎么诱人。
(13)、而后随着儿童的成长,幼儿性欲从口唇期过渡到肛门期、生殖器期。
(14)、“任何一处其他皮肤或黏膜都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快感区。由此说来,刺激的强烈程度更取决于所生成的快感的强度,而非其所作用的身体部位。”
(15)、两种精神疾病:过于疼爱-不能缺爱、不能从较弱的爱恋中得到满足,是神经质的前兆。无节制的爱怜的父母用溺爱成功将自己的精神病传递给孩子。
(16)、到1896年,虽然弗洛伊德性理论的一些观点已经形成,但其基本原理仍有待发现。从一开始,癔症的致病原因应追溯到童年期就值得怀疑,这可以在1893年布洛伊尔与弗洛伊德《绪言》开篇一节中看到。到了1895年(见《科学心理学设计》第二部分。它以给弗利斯的信的附录形式印行),弗洛伊德关于癔症的充分解释便以童年期性诱惑的精神创伤为基础。但在1897年之前,童年期性活动不过被视为一种主导因素,仅仅在成人的进犯之下才会导致毁坏性结果,明显的例子可从弗洛伊德关于癔病及强迫神经症病因的比较中找到:前者的病因源于童年期被动(passive)的性经验,而后者则与主动(active)的性经验有关。弗洛伊德在其《再论防御性神经精神病》的文章中对此做了明确区分:对强迫神经症而言,主动性经验必以被动性经验为先导,于是童年期性活动的煽起终究还是外部干扰的结果。直到1897年夏季,弗洛伊德才不得不放弃这种诱惑(seduction)理论,在9月21日写给弗利斯的信中(信69),③他提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他通过自我分析发现了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complex)(见10月3日、15日的信70和71),这使他意识到,儿童早期正常的性冲动并不需要任何外部刺激。至此,弗洛伊德的性理论才告形成。(③他对于诱惑理论的放弃首次公布在一个较短的章节及本文的脚注中。以后不久,在《性欲在神经症病因中的地位》(1906a)论文的第二章中用更长的篇幅说明了这一点。在《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d)及《自传研究》(1925d)中他描述了自己对这一事件的反应。)
(17)、中国社科院李银河教授读后称赞:“译者中文文笔洗练优美,使人读起来爱不释手。如果有人想读此书,我当然会推荐这个译本。”随后,她特地为本书撰写长文导读,为读者释疑。该篇导读本版独家收录。特别收入《性学三论》实践篇《爱情心理学》《文化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精神病》,深度解疑两性生活中常见的性困扰及现代人精神压抑的根源。
(18)、《性学三论》之《少女杜拉的故事》通过治疗一个患歇斯底里症的病历,论证幼儿性行为观点,阐述器官性行为与精神上的关系,得出潜意识中的幻想是歇斯底里症直接致病因素,而潜意识幻想多半内容是有关性方面的,就此进一步推论其产生演变过程追溯到童年时代的性动力。
(19)、后天习得说。然而,具有相同经历的人不一定都会变成性倒错者。
(20)、周易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了,在很早之前就知道,却从来没有刻意想去读,可能也是没有勇气去读。在2019年尝试学习,一读就欲罢不能,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东西顿时茅舍顿开,也理解了中国文化中的九五之尊、亢龙有悔、革故鼎新等,原来竟都是来源于周易,希望大家都能够读一读。
3、弗洛伊德性学三论是什么
(1)、按照弗洛伊德的推理,在这个情况下女生还会因为阳具的缺乏产生阳具崇拜,希望变成一个男孩。
(2)、性目标(Sexualziel):性冲动所竭力达成的行为。
(3)、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是独一无二的性学理论的经典。它不但是变态心理学学者们的瑰宝,而且,由于它对人性发展作了有系统和完整的探讨,也是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以及一般知识分子所不可不读的名著。
(4)、“而就在性活动完全或部分潜伏的时候,那些随后会阻碍性冲动发展的精神力量(厌恶感、羞耻感、审美和道德上的理想化要求等)也已经完全成形。它们就像堤坝一样,为性冲动的活动设置障碍。我们总以为,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孩子,正是在教化中学会设置这些堤防的。”
(5)、自我:派生与本我,最理智和符合现实的部分。帮助本我根据现实可能性来满足。
(6)、针对幼儿性欲的表现形式,弗洛伊德提到了儿童在追问与性有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孩子从哪里来?爸爸妈妈在其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以各种方式不断上演,它们可以让我们对儿童就性这个主题形成的特殊理论有所管窥。比如,儿童相信不同的性别都源于唯一的生殖器官,即男孩有阴茎,而女孩的已被剥夺。其他儿童性理论则涉及他们对于出生的看法(婴儿也是像排粪那样被生下来吗?诸如此类)或者父母之间的两性关系(通过接吻受精、施虐怀孕等)。然而,不论儿童在意识层面的幻想何等离奇,它们在本质上都反映了幼儿性欲的无意识组织以及他们所假想的自己与周围亲人关系建立的方式。
(7)、好了,这些书也不少了,因为他们都是五六百页的大部头,足够你看一阵子的了。
(8)、Trieb/drive/instinct:本能/驱力
(9)、力比多前生殖器性组织/前性器组织(PregenitaleOrganization)部分性冲动和快感区自体享乐
(10)、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于1905年发表,该论文分三个阶段,分别解释人类“幼儿性行为、性本能、性变态。”该论文的发表后,获得浑号:“泛性论者”。除“性学三论”外,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研究人生存在的意义,这比以往哲学中所见的任何有关精神理论是一项进步。
(11)、Besetzung/cathexes:贯注——泛指各种兴趣,包括力比多和其他非力比多的本能
(12)、梦的内容是由于意愿的形成,其目的在于满足意愿。——《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13)、婴儿性对象:吮吸母亲的乳房;进入潜伏期孩子们爱满足他们需求的人,相处模式依然是和乳母类似。
(14)、结论:性兴奋的产生需要动作,是对皮肤或者感觉器官的刺激,对快感区的刺激尤为有效。刺激的质量和强度很关键、机体活动超出限度常常也会附带性兴奋。部分性冲动可能来自于性兴奋的内在来源或者性兴奋和快感区的双重作用。
(15)、幼儿性冲动的三个特征性冲动伴随进食过程;“人类的性行为最初与维系生存的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随后才从中独立出来。如果你曾经将一个喝饱了奶的孩子从母亲胸前抱开,他红扑扑的脸蛋和睡梦中满足的微笑,一定会让你联想到成年人性满足时的表情。”
(16)、“事实上,一个患者做出性变态行为,一方面是因为他内心受到强烈的性排挤,另一方面也是受到自由限制、无法接触到正常的性对象、正常性交存在风险等外部因素所迫。否则,他完全可以做一个正常的人。”
(17)、例如,男女两性的长期择偶策略(婚姻)、短期性关系策略,人类的合作行为、攻击行为、两性冲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18)、但一如感冒一样,性变态作为精神科的一种疾病也有相应病因、临床表现。弗洛伊德早在19世纪末就指出:性变态的取向由来已久,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相比于人们执着于对羞耻感、道德感、性隐私的偏见,性学家更注重的是性学、精神病学中独特的、关涉到社会与文化的深远影响。
(19)、“在摄入食物的同时,他们也顺便享受着性满足,并在随后通过吮吸这一动作不断地试图重新寻回这种感觉。”
(20)、青春期性欲的变化:生殖器区起主导作用,人们积极寻找性对象。
4、弗洛伊德性学说
(1)、原欲固着在对象上,或者在对象间转移,从而操控一个人的性行为并获得暂时满足,这叫做“对象原欲”(Objektlibido)。
(2)、幼儿性冲动的目标:“通过对特定快感区的一定刺激,获得性满足。”“人类的性目标是用外来的刺激替代内心投射到快感区的瘙痒感,在消除这种瘙痒感的同时获得满足。这种刺激的方式往往与吮吸这个动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3)、内心受到强烈的性排挤,却受到外界因素的制约,原欲无法从主流而下,只好择支流倾泻而出。只有当体质(先天)和经验(后天)都朝着一个方向共同作用的时候,精神病症才会趋于极端。
(4)、种族特征与个体特征的关系亦如此,可将个体特征视为种族特征的再现。然而,种族特征不因近期经验的影响而改变,可以说在个体发展的背后种族特征起作用。个体特征是人类早期经验积淀的结果,加上近期的经验,便构成了偶发因素的总和。
(5)、重要概念:性潜伏期、反向欲望-反向作用、口唇期、吮吸现象、自体享乐、快感区、肛门期、性器官前期、阉割情结、阳具崇拜、前生殖器性组织:口欲的性组织和肛门性组织、矛盾心理、性对象选择的两个阶段
(6)、婴儿早期的吮吸行为是一种自体享乐(Autoerotismus)。吮吸行为是在找曾经经历过的吮吸乳头的感觉。早期吮吸乳头的行为是具有食欲和性欲的双重满足意义的。然而,当齿发育出来后,营养的获得方式就通过咀嚼,两者分离了。而吮吸就变成一种独立的性行为,而孩子并不喜欢外界和陌生,于是就吮吸自己的皮肤(皮肤也可以算一个次级的快感区),最终被另一个人的嘴唇所替代(毕竟无法相比)。
(7)、患有歇斯底里症的人往往有超乎常人的性压抑,并且有异常强烈的性冲动,在两者的张力中,性冲动必须得到释放,只剩下发病这一条路。它不能解决问题,但是能宣泄冲动。以性为中心的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精神生活脱离常态。
(8)、▍偷窥、恋物癖、性摩擦癖、性施虐癖、性受虐癖
(9)、在《性学三论》相继6版增订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引入了许多新的基本概念,作品篇幅也从1905年的80页最终增至1925年第6版的120页,而终版则堪称前几版的积淀。在1915年修订时,弗洛伊德引入了“力比多组织的相继阶段”概念,每个阶段与其主要的性敏感区域相对应,其中包括口欲期、施虐—肛欲期和生殖期。他同时提出看法,认为性欲发展经历了连续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与占主导的性敏感区域相对应。1923年,他又在之前描述的阶段之中增加了“性器组织阶段”,它位于肛欲期和生殖期之间,并且还指出在阳具期儿童仅认识到一种器官:男孩的阴茎和女孩与之对等的阴蒂。由此,性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力比多在性前组织的阶段——口欲期、施虐—肛欲期和阳具期——至两性组织阶段,最后这个阶段始于青春期。尽管弗洛伊德在描述儿童性心理发展时采用的术语不断变化,不过他指出这个发展过程并非完全线性,其中不仅有很多交叉点,而且每个阶段在以后都会留下永久的印记。
(10)、总之,在许多条件下,在许多人的身上,性对象的形式和价值都是次要的。在性冲动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些别的东西才是最根本、最持久的。
(11)、《性学三论》之《性变态》论证“性”心理的某一特定因素不协调、膨胀造成精神性疾病,“性”心理因素逃脱意识的控制而宣泄的结果,也是未经正常意识心理加工改造的最原始性动力暴露,并通过精神分析和强制治疗中获得各种“性变态”症状。他阐述各种心理病的推动力量都以“性”本能为根基,强调这是他二十多年逐日累积出的歇斯底里症和其他心理症的经验,就是他最佳的佐证。对于“同性恋”的论断在3~5岁男女童各自羡慕对方的“性”器官,由于“性”状态差异,则产生有不同的心理效果,男性产生“阉割情结”,而女性产生“阳具嫉妒”
(12)、性蕾期(四岁至五岁之间):恋母恋父性别认同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13)、作者不愿自我蒙骗,说这本小书完美无缺,见解明确。将最近5年来的研究成果添入本书固然极富诱惑,但作者不愿这样做,因为这会毁掉它的整体性及文献特征。因此,再版时仅做了些微的修改,作者以追加了几个注解为满足。③更重要的是,他很想使该书早日成为古董——让任何新思想被人们普遍接受,让其缺陷为更好的东西所替代。(1920年之后的版本不再有该序言。③在以后的各版中都不再做这种区分。)
(14)、所以性变态与正常行为在分野上的区别,除了在避免过度浸淫影响生活以外,还在与是否影响他人,如果能以一种癖好作为自我本真追求的话也是无可厚非的,理应受到尊重,如果有所成就甚至是值得标榜的。冯·克拉夫特-拉宾认为:雌雄同体不仅局限在性器官上,还会在个体身上形成男女两个大脑中枢。弗洛伊德将“双性理论”引入到其理论中作为性倒错的一个成因,也可以作为同性恋非病化的佐证。不过在许多理论上他还是有点直男癌的,比如:认为女孩自慰是男性特征,女性具有阉割情结和阳具崇拜,这些在晚近性学研究中都被否定了。
(15)、吮吸现象往往会耗尽一个婴儿所有的注意力,使其入睡,或者是出现类似性高潮的和谐反应。
(16)、.对于成功的坚信不疑时常会导致真正的成功。——《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17)、如果没有发生意外的话,这个实验可能永远也不被人们所知,美国政府也肯定不会自暴家丑,
(18)、“尽管通常意义上,对象选择是青春期特有的行为,但早在童年期婴儿就开始对性对象有所选择,......只不过因为部分冲动还不能通过性器官随心所欲地支配。当性器官以生殖为目的,对部分冲动进行引导,就进入性组织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生殖期。”
(19)、他认为各种性冲动的一个优势就是:其对象可以发生转移,却不会从根本上发生强度的减弱,基于“性是美的本源”,这种优势为文化行为提供了巨大的能量来源,也就是说因为性对象是可转移并且不会削弱的这种现象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0)、十余年来我一直关注本书所产生的影响及被认可的程度,趁第3版发行之际,我愿作一短序,以防止一些误解及无法实现的期望的发生。首先要强调的是,本书所阐明的观点完全建立在日常的医学观察之上,其中精神分析的研究结果增强了它的深度和科学性。《性学三论》除了依据精神分析的建构需要,不可能包含其他内容。因此,不可将其扩展为一种无所不包的“性理论”,许多性生活方面的重要问题未予处理也便很自然了。但读者切不要以为作者对此一无所知,或认为它们无关紧要。
5、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名言
(1)、两个事实:凡是能够成双成对的冲动,一定会在潜意识中一起出现。但是往往有一者占据主导地位;反常的性冲动总会成规模出现,但不会互相影响。
(2)、年轻的日子还很长,可是今天又无所事事,忽然有一天你发现十年过去了,没人告诉你该什么时候起跑,噢,你错过了发令枪。计划最后总是要变成零,或是变成那草草的半页纸。活在安静的绝望中,这是英国人的方式。时光流逝了,歌也结束了,但总觉得自己还有话要说。——《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3)、弗洛伊德也从自然的性道德和文化的性道德两方面产开了讨论,前者是一种纯粹的、以保持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力的伦理;后者更多的受到文化的教化,侧重有效和专注。可以说性越来越掺入了更多不必要的因素,如财产关系、家庭压力、社会身份、政治生活,不再纯粹的性面临了更大的压力,性变得更焦虑了。人类通过约束性而获取文明,同时性也成了文明进步的牺牲品。
(4)、《浮士德》:从她胸口的围巾和吊袜带中,我都能感受到爱情的乐趣。这是正常的,一旦替代物成为了独立的性目标而脱离性对象自身,这是不正常的。
(5)、性倒错的预防:异性性征相互吸引、社会权威性禁止、家庭中父母的角色。
(6)、弗洛伊德得出的两个结论尤其令公众震惊。其他确信神经症不单仅由正常性冲动导致,它部分也由性异常导致。他将其总结在如下言语之中加以宣称:“如此说来,神经症正是性倒错的反面。”这样的比喻源于摄影术,它说明性变态患者通过异常性行为所表现的内容,神经症患者同样可以在他们的幻想和梦境中借助想象得以实现。其弗洛伊德得出结论认为,性变态倾向并非一个异常特征,它也同样存在于所谓的常态人格之中,这点我们可以从儿童身上看到端倪:“这种包含所有性倒错因素的预设人格,只能从孩子身上显现出来,尽管所有的冲动在他们身上都表现得十分薄弱。”
(7)、在当下出轨率走高的背景下,如果做丈夫的出轨了而妻子没出,往往更容易离婚。有很多出轨的家庭之所以能够维持下来,很多是女方也出轨了,所以婚姻得以维持,只是多数情况下男方不知道而已。
(8)、1913年,在《图腾与禁忌》中,弗洛伊德竭力去阐明俄狄浦斯情结的普遍性,尤其是它在每个人的性格塑造中所发挥的建构作用。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时,他提出子嗣们联合起来谋杀原始部落父亲的假设,其中儿子意欲征服并占有女性。在弗洛伊德看来,这种原始罪恶通过种系发生一代又一代的传递,而与这种原初谋杀相关的负罪感就在每个人身上以俄狄浦斯情结表现了出来。
(9)、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也被称为无意识。在人的意识层次中,潜意识最为重要,支配着我们行为和思想。这个观点拒绝承认人类的行为受到意识的支配,反而认为应该是受到无意识的支配。
(10)、生殖期(genitalstage)“从前的每一部分冲动和快感区都各自为政,分别在自己的性目标中寻求快感;现在,所有的部分冲动都聚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性目标努力,生殖器区也开始统领所有的快感区。”
(11)、在一夫一妻制下,男人的高出轨率也意味着高绿化率。这是相辅相成,相伴相生的。
(12)、显然这种不安表现的是一种爱。性对象的选择总是倾向于最亲密的人。于是遇到了俄狄浦斯情结的问题,跨过这一道门槛,站稳乱伦的防线,把血亲排除在性对象之外,孩子们就从父母的权威中获得了解放。俄狄浦斯情结的文化意义也就在这里:新老两代人的对立在这里成形,对于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13)、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14)、前生殖器性组织/前性器组织(pregenitaleOrganisation)口欲期(oralstage)约在出生-5岁肛欲期(analstage)约在5~3岁
(15)、起初,在弗洛伊德发现俄狄浦斯情结的简单形式(又称正向俄狄浦斯情结)后,他对这个情结在男孩性心理发展中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描述。当男孩将母亲视为第一个情感对象时,便想独自占有;不过在他三四岁时,他对母亲的爱恋开始与父亲发生冲突,于是他开始仇恨父亲。同时,由于男孩对母亲表现出乱伦欲望,并对父亲心存仇恨,于是害怕父亲会阉割他——将他的阴茎割掉。在这种阉割威胁造成的焦虑之下,男孩最终在潜伏期放弃了占有母亲的乱伦欲望。
(16)、控制排便,获得快感:肛门外括约肌的主动收缩——肛门粘膜的被动刺激
(17)、“性变态者对于自己的幻想有着清晰的认识,在有利的情况下,它可能转化为实践;妄想症患者心思细腻,他们将自己疯狂的恐惧投射到了他人身上;在歇斯底里症患者的潜意识中,也存在着幻想。”
(18)、性学三论(1905第一版--1925第六版)性变态幼儿性冲动青春期的性成熟
(19)、总结:青春期男女发展的新动向;前期快感和后期快感;生殖器区性兴奋整合的重要意义;原欲理论对性兴奋问题的解释;在寻找性对象的过程中不断成熟的个体;阻碍性冲动正常发展的可能因素。
(20)、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 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
(1)、丹尼斯·霍珀曾自编自导自演了最早的公路电影《逍遥骑士》
(2)、然而,我必须强调的是,本书不仅全然以精神分析的研究为基础,而且尽量避免受生物学的影响。我十分小心地回避了任何先入之见,不管来自一般的性生物学或对某一物种的专门研究,本研究仅仅通过精神分析的技术探讨人类的性功能。的确,我的目的在于发现心理学的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丰富关于人类性生活的生物学知识。对我而言,合乎逻辑的做法是指出我的研究与生物学的接合点(pointsofcontact)与一致处,但是,假如精神分析的研究在许多重要观点与发现上与生物学的研究差别甚大,那么就没有必要偏离我的研究方向。
(3)、而且在之后的数十年当中,岛上出生的孩子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理缺陷,另外岛上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出现了不同器官的肿瘤和癌症。
(4)、三是其他一些我看过的觉得对业余心理学学习者很有用的书,一是《三种心理学》,这是一本对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行为主义的斯金纳和人本主义的罗杰斯这三个人的理论的解析和比较,同时这也是三个心理学上非常重要的学派,这本书对你了解理解心理学有很大的帮助。二是《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所谓“实验是心理学的灵魂”,就是说实验对心理学的作用非常之大,因为心理学正是来源于哲学和实验生理学,没有实验也就没有今天的心理学,这本书通过40项著名研究展示了心理学的历程和思想,同时也揭示了很多心理学规律,很值得题主去看。然后是一本既是社会学的书也是社会心理学的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我是在考驾照跑长途的路上用Kindle看完的,不长,但是很引人深思,需要很认真深入地去看,作者的见解非常独到和有力,反正对我是很有启发的。
(5)、偶然经历(所有对性发展的不良影响都会以退化的形式表现,使人重新回到某个较早的发展阶段)
(6)、性变态为什么第一章要写”性变态”,而不是直接写从幼儿性冲动开始写起呢?
(7)、“20世纪最惊人、最狂妄的智力骗局”——英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多。
(8)、本版《性学三论》是首个无删节德文汉译本,独家收录李银河长文导读。
(9)、《性学三论》是弗洛伊德的一本学术小书,他的许多创见如原欲(力比多)、婴幼儿口欲肛欲的性心理分期、升华理论中“性是美的本源”都出自于此,也成为了现代性学最权威且流行最广的理论基石。书中简明扼要的探讨了以下三个论点:对性变态的研究(包括性倒错-同性恋);幼儿的性欲;青春期与性成熟。在这篇推送中我们主要来聊聊性变态。
(10)、潜伏期(六岁到12岁左右):学习、活动、性本能受到抑制、种族系统天赋
(11)、幼儿自体性欲及青春期以后的对象选择在1905年版的《性学三论》之中,弗洛伊德将幼儿性欲活动(他将其视为自体性欲)与青春期以后的性欲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认为后者以“对象选择”为中心,即选择个人作为爱恋的对象。从著作第一版来看,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性欲仅以自己的身体为对象,然而青春期以后的性欲则基于对象选择之上,即当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成熟后,会将性欲建立在所爱恋或欲求的对象身上。
(12)、情感过程。强烈的情感。不只是快乐,更有恐怖、紧张(如考试和难题),当然后者不能太强烈。强烈的痛苦往往也能带来“快感性受虐狂”。
(13)、“当一个人想要重复此前所获得的满足感时,他的状态大致如此:一方面,他会有一种奇特的紧张感,这更多地使他感到不快;另一方面,其神经中枢会发痒,并将这种感觉投射到其他边缘的快感区中。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人类的性目标是用外来的刺激替代内心投射到快感区的瘙痒感,在消除这种瘙痒感的同时获得满足。”
(14)、性心理发展理论口欲期(oralstage)约在出生-5岁肛欲期(analstage)约在5~3岁性蕾期(phallicstage)亦称为前生殖器期,约3~5岁-1923年增加潜伏期(latencystage)约6~12岁生殖期(genitalstage)亦称为两性期,青春期到成年期,亦是性成熟 期——青春期的性成熟
(15)、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16)、《天鹅绒金矿》中,美艳的乔纳森扮演的原型是Bowie,几近疯魔的伊万·麦克格雷格原型来自IggyPop和LouReed的结合体
(17)、“在青春期这一过渡阶段,生理和精神两方面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并不统直到有一天,一股强烈的精神爱欲对生殖器官的神经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才使正常的情爱的功能得以成形。”
(18)、肛门区(18月到3岁) 这一阶段的性感区是肛门,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两种性格:肛门排放性性格和肛门便秘性性格
(19)、肛门期(两岁至三岁左右):前期——排泄—解除内部压力—快感体验;后期——保持—痛与性刺激—引起关注
(20)、虽然弗洛伊德的升华理论说性冲动可以上升到更有价值的精神生活,衍生美学和艺术,但他也肯定除了少数的天纵奇才外,大多数人难以达到。当压力蓄积过久也就有了上面的种种性变态精神病。姜文曾在和窦文涛的聊天说:“你仔细想想,往深了说,这个世界有正常人么?”此言不虚。
(1)、冲动是持续的内在生理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本能的),刺激是外界的单一因素引起的。
(2)、重要概念:原欲-力比多、性对象、性目标、性倒错、双性理论、解剖学意义的超越、过渡性性目标、升华、性冲动、刺激、部分性冲动、快感区、性变态、性阻碍
(3)、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4)、我坚信人类文明是以牺牲原始的本能为代价而创造出来的。——《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5)、autoerotismus:自体享乐/自体性欲
(6)、但美国政府的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马绍尔群岛当地的居民,结果核爆产生的粉尘迅速扩散,很快就蔓延到了一大片的地区。
(7)、“接着,在某种内在压力的作用下,反常的性行为受到排挤,尽管旧的性兴奋并没有被消除,但精神病行为却代替了性变态行为。这一变化通常出现在青春期之前,但也可能在之后的某个时间点出现。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了一句俗语:少时做妓女,老来成尼姑。”
(8)、但是这种解释无法解释女性、儿童、被阉割的男性为什么仍然有这些精神生活。
(9)、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10)、性冲动和侵略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还未被合理地解释。精神分析认为这是原欲中自带的侵略性成分。关于此,不同的精神分析专家有不同的看法:如认为这是原始人类食人欲望的残留、本能需求、痛苦有转化成快乐的可能等等。
(11)、双道出轨的婚姻其实就暗藏在很多人的婚姻当中,只是婚姻中有一方不知道而已。这也未必就是坏的现象,我觉得一定程度上肯定是降低了离婚率的。不然,离婚率肯定比现在还要高。所以,我认为,说开放式婚姻是婚姻的一条出路,这个说法是合理的,也是符合现实的。
(12)、“如果幼儿吸吮的冲动在内心受到过于强烈的排挤,他们也会出现厌食的症状,甚至会歇斯底里般地呕吐。这是因为嘴唇是接吻和进食所共用的部位,对性欲的排挤也会影响到食欲。”
(13)、重要概念:倒退现象、内生殖器、前期快感-性兴奋、后期快感(满足感)-性满足、性产物、“青春腺”、原欲经济学理论、原欲、自我原欲-自恋原欲、对象原欲、原型、幼儿的不安、俄狄浦斯情结、性兴奋整合、压抑作用/排挤作用、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