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儒家 做人(儒家做人的三种境界65句)

儒家经典名句做人

1、儒家关于做人的句子

(1)、大意: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2)、孔子这里强调的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这与康德说过的“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是完全一致的。

(3)、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而我们是:“未知儒,焉知道?”,只有把儒家的精髓学会后,你才有资格去谈佛论道。否则将会一直处于“五十步笑百步”的窘境。

(4)、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周书·蔡仲上》。

(5)、不要怕没人知道自己,还是努力追求让人认可的德行吧!”3五十学易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孔子说:“如果让我多活几年,五十岁时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的错误了。”

(6)、译文:即使自身富贵,,但也不做过份的事,不穷奢极侈,不为声色所迷。

(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9)、不义而强,其毙必速。——《左传·昭公元年》

(10)、人常说:“学无止境。”一个人无论他的知识如何渊博,也可能对某些事情知之不多或者不懂,当我们有不懂的时候,一定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才可以变“无知”为“有知”,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1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12)、(译文)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这句话道出了一条重要的交友原则,朋友之间的交往,要不含任何功利之心,这样的交往纯属友谊,却长久而亲切。如果包含着浓重的功利之心,把友谊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础上,表面看起来“甘若醴”,一旦对方满足不了功利的需求时,很容易断绝,所以与人交往,要找君子,不要找小人。

(13)、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14)、这句话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关键在于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终有回报。

(15)、(译文)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6)、(译文)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获的,是培养人才。培育人才虽然费时、费力,但是收获很大。

(1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这句话再次强调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正如那句俗语所说,“不读书犹如睁眼瞎子”。

(19)、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20)、释义: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2、儒家 做人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低俗,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这里强调的是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3)、逡巡未得见官长,梦寝但觉生愁忧。军中贤倅李监察,

(4)、(《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做人,三十岁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四十岁明辨各种事理没有疑问,五十岁了解到宇宙万物变化有规律可循,六十岁能顺着耳音辨别是非曲直,七十岁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不会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了。”2患立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5)、  释义: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6)、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事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8)、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9)、勤学与常思相伴而行,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0)、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1)、(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孔子这句话在提醒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应该具备一个宽广的胸怀,凡事不可斤斤计较,这样你的生活就会很快乐。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3)、大意: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14)、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过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

(16)、结合上下句,孔子,仅仅告诉你,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吗?太浅薄了!这句话,或者说中国人说话,从来说半句留半句,因为大家都是聪明人,事情看那么清楚,话说那么明白,还有什么意义?!

(17)、(译文)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8)、(译文)不拿别人发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1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0)、大意: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3、儒家做人的三种境界

(1)、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方寸久来常许与。不觉淹留两月余,风光漫烂生洲渚。

(4)、大意: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论语》

(6)、人马晓来兼手札。教令参谒礼数全,头头要处相称掣。

(7)、(译文)晏子说:“我听说,不断实践的人一定可以成

(8)、礼: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对内则兄友弟恭,对外则以礼相交。守本位,不越职。不干好本职工作叫不作为。不懂专业而强行指道别人工作的叫越权。地位低的人强行享受地位高的待遇叫僭越。地位高的人强行压制地位低的人行为叫欺压。

(9)、  释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10)、万物之中,以人为贵。出处:范晔《后汉书?周举传》

(1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2)、这是孔子对人生修养的经验之谈,意思是他从小就立下志向学做人,整整花了十五年时间,到了三十岁在社会上能够为人师表,有了立足之地;接着在鲁、齐坚持礼法实践,到了四十岁不再有任何疑问了;再接着退居修诗书礼乐,讲学弟子,到了五十岁懂得了人生和宇宙相通的道理而能对付一切突变;往后仕鲁授政,去卫、陈屡受挫折,至六十岁便化解世间的酸甜苦辣,能顺其言知其作为了;再往后自陈到蔡、楚、卫返回鲁国,晚年研究《周易》,修《春秋》,七十岁完全超脱了人世纷争,可以评说天下,而又不会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不会超越真理的范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13)、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14)、"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又曰:"古之教者,家有塾,d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最全国学经典名句及解读,欢迎阅读。

(15)、  释义: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16)、出自《张太岳集·翰林院读书说》。(译文)舞文弄墨,是文人骚客们用心追逐的;吟诵章句,是小孩子们所习练的。

(17)、  释义: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18)、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19)、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2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4、儒家思想做人

(1)、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

(2)、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臵,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晏子春秋》

(3)、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5)、大意: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