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邻里谦让的故事
1、民间邻里之间谦让体谅的故事
(1)、很快,张家人就收到了回信,信中张英以一首诗做了回复:“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2)、家在和平街第二栋而无路可行的罗春梅一家,在沿街的屋前邻居多年来持续无偿帮助下,有了一条自家独享的能顺畅通行的横巷,巷子长20多米,宽7米至5米。
(3)、前天我弟弟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把头磕破了,我很心疼弟弟,我就把学校发的牛奶也带回来给弟弟喝,我想让弟弟快点好起来。我是哥哥,我要照顾弟弟。
(4)、师:没错!这样的行为是体贴他人,为他人着想的表现。
(5)、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不论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都有许多设施,这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小区垃圾没人管,我会找(环卫部门)反映。 公共设施被人盗走,我会向(向城建部门或居委会反映)
(6)、 (课件书41页右图,画外音:邻居家的鸭子没有看管好,跑到我家稻田破坏了秧苗。是忍一忍,还是去提醒他们呢?忍吧,我们全家都心疼,好好的秧苗全给踩坏了,这意味着一年的收成要受影响啊。提醒他们吧,我又该怎么说,怎么做呢?同学们,你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7)、师:邻里之间,在相处过程中,不光是小孩与小孩之间愉快,小孩与大人之间,大人与大人之间,都有许多温暖幸福的瞬间。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常常伸出援助之手。
(8)、“六尺巷”典故,在如今已远远超出其本意,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六尺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许是被“和”字哲学充盈得最宽阔的街巷之一了。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的精神上。
(9)、预设生3答:不挤占楼道等公共区域妨碍他人生活,这是邻里之间该有的高素质。我学到了,也会告诉我的家人。让我们一起做高素质邻居。
(10)、师:所以永远不要小看为邻居做的任何一个微小的行动,或许就会影响整栋楼的居民,改变整栋楼的风貌,带来整栋楼的和谐与美好。那么,我亲爱的同学们,懂事的你们愿意用行动为邻里间的健康、和谐生活发挥作用吗?说说你的想法和做法。(指名说)
(11)、如果平时能多为邻居想一想,就可以减少很多( )。
(12)、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13)、第二课时:https://study.jxeduyun.com/date/20200326/grade/3/course/6843
(14)、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著名登山探险家埃德蒙·希拉里与向导丹增·诺尔盖从珠峰南坡登上峰顶,其间有个小插曲至今令人感叹。
(15)、师:看明白了,这个妙招是——(指名说)自我介绍,热情大方。
(16)、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会想办法解决问题。那么如果找邻居讲理,他们不理睬,比如这个案例中,邻居阿姨还是要晚上唱歌呢。那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找出适当办法去沟通解决邻里纠纷,把下面的小贴士补充完整。
(17)、据《纪晓岚全传》记载:纪晓岚40岁那年即1764年,微服省亲回老家,老家总管向他报告,纪家佃户庄子和邻地侯陵屯首户李戴发生争执,听说李戴正要提起诉讼告到官府。这李戴是闻名乡里的土财主,更是兼熟读大清律条有着"土刀笔"之称。
(18)、李戴一听,这个条件太苛刻,真叫人下不来台,纪家仆人太过分,不能答应这个条件 遂写好状纸到县衙告状。纪家总管家一听,认为牲口啃了庄稼,不给道歉还算罢了,你李戴反而兴起诉讼,真是蛮不讲理,欺侮别人家可以,欺侮俺纪家可不行。管家拨火弄焰地要纪东家出面,给县官传个话好打赢这场官司,给李戴一点颜色看看。纪晓岚随即拜会献县父母官,想请县官调停一下这场纠纷。县官将李戴传来,用纪晓岚的名义在署解摆上酒席,露出调解私了的意思。李戴便提出条件,反过来要纪家用鼓乐吹打、花红彩礼把骡驹子送回李家,否则有纪晓岚道歉的一封信也行。这当然是强人所难,县官办不到,也不愿去办,更觉得有伤自己体面,只好让李、纪两家公堂相见。
(19)、这天,是兔妈妈米雅的生日,于是,米菲便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去给妈妈一份最惊喜的礼物。她出门了。米菲在温暖的阳光下走着,心情无比的舒畅,小花和小草随着风飘扬……“啊,太美了!“米菲说到,“我不如送妈妈几枝花吧,不行,送……“米菲想着想着就到了独木桥。
(20)、一张张照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你我他身上,让我们动容。那是不是邻居之间带来的永远是欢乐和温暖呢?当然也会有插曲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不给邻居添麻烦。(板贴课题:不给邻居添麻烦)
2、民间邻里谦让的故事50字
(1)、汉代有一个叫罗威的人,邻居家的小牛犊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也和邻居多次交涉,邻居就是不予理睬。
(2)、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3)、师:真是细心周到的孩子!邻里上下,给他人行方便,就可以减少很多矛盾。你们说是吗?
(4)、达尔文的谦让,换来了华莱士和人们对他的尊敬。
(5)、在很久很就以前,动物王国里有一只小白兔,名字叫米菲.她非常懂得谦让,性格也十分开朗.
(6)、1956年,毛泽东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说过一句诗:“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的来源,就和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有关。
(7)、明月湾人重视邻里之间的和睦,同样看重天人之间的合一。“和”的观念,也投射在他们和大自然的关系上。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明月湾村受到大自然的格外眷顾,峰峦叠翠,林木葱茏,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清代者名诗人沈德潜称道此处乃“人烟鸡犬在花林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地调节了古村的气候,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极少发生。自然环境的美同时给村民们带来了心灵的惬意安宁。他们真切地体验到什么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自幼就懂得如何善待带给他们幸福感的大自然。立于乾隆年间的“永禁采石”碑,写入了“凡有树之地,不得稍为砍除”等乡约,都彰显了村民们敬畏和关爱大自然的决心。为了保护村头一棵树龄一千二百多年的古香樟树,全体村民团结起来,数次阻止了土匪和侵华日军的砍伐,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天,为了保护面前太湖的万顷碧波,专门集资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对一个只有百来户人家的村子而言,堪称是大手笔。
(8)、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会与同学、邻居、朋友发生争执,产生矛盾。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你一定会很烦恼吧。遇到矛盾如何解决呢?想想六尺巷的故事吧,退让一下又何妨呢?凡事礼让他人、与人为善,你一定会生活得开心快乐,也会拥有很多的朋友。
(9)、反过来,如果有小伙伴主动过来跟我们打招呼、交朋友,我们又该怎么做?(师生模拟表演)
(10)、预设生4答:我还注意到了,邻居的回应也很暖心。当主人公去敲门说会打扰时,邻居阿姨的回应是没关系,有事需要帮忙尽管开口。当主人公爸爸怕挤占公共空间收拾纸箱要扔时,下楼路过的叔叔主动帮忙接过带下去。让我感觉邻里间相互帮助,和谐一家亲的温馨。
(11)、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12)、师:是啊,或许妈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了。虽然这事儿错在邻居家的小孩。但妈妈得理不饶人,冲动之下言辞激烈,难免会伤了两家人的和气。如果妈妈能平心静气地跟邻居反映情况,文明沟通,我想会得到邻居的理解和感激的。事情或许就不会变成这样。
(13)、陈平毫不犹豫地回答:“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事无巨细,每事躬亲。丞相的职责,上能辅佐皇帝,下能调理万事,对外能镇抚四夷、诸侯,对内能安定百姓。丞相还要管理大臣,使每个大臣能尽到自己的责任。”陈平回答得有条不紊,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连连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
(14)、我也有这样的苦恼。向妈妈保证:到邻居家玩,要讲礼貌,不大声喧哗,玩罢的玩具要帮忙收拾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15)、经了解,罗春梅今年33岁,患有侏儒症;丈夫陈永志比她大30岁,患有轻微精神分裂症。两人膝下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十岁男孩,生活来源依靠丈夫偶尔打打散工及政府低保金。罗春梅一家座落在和平街沿街林志年房屋后的空地上,家是一间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面积20多平方米的破败瓦房,一旁有几年前才建成的简易小厨房及卫生间。2009年之前,其一家只有取道林志年房屋一侧隙地才能出入和平街,隙地仅能容一人经过。2009年,林志年在原址新建楼房,为方便屋后的罗春梅一家,他主动让出0.8米空地,做到能骑自行车经过。2016年,罗春梅找林志年的五女儿林妹玲商量家门口的小路能否再扩一点儿,林妹玲遂向父亲说情,林志年二话不说,把院墙推倒重砌,再次让出一点儿空地,做到能推手推车经过。2018年,70岁的林志年弥留之际,认为他一家“也住不了这么大的地方,何不退让一些空间出来,方便屋后邻居出行”,于是让家人又一次推到院墙重砌,让出0.6米空地,并硬化道路,做到能驾驶三轮车经过。
(16)、师:毛毛为什么生凯凯的气呢?同学们,你知道吗?(指名说)
(17)、预设生2答:能想到楼下有人,搬家具轻一点儿,是体谅他人的表现。小女孩很细心!
(18)、 试一试: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一下下图中发生了怎样的邻里矛盾,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办?(课本第39页)
(19)、但其兄长的回信只写道:“一纸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弟听从兄长的劝说,建房时退让三尺,结果感动对方,也退让三尺建房,两家从此和睦如初,“六尺巷”于是便成典故。
(20)、妈妈不让我与邻居家的孩子来往。( )
3、民间邻里谦让的故事900字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一家人应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2)、看到同学们的心里都装着邻居,都能多多地为邻居着想(指板书),老师忍不住为你们高兴。你和你的家人都能这样做,邻里关系肯定很和睦!
(3)、7月1日,红树林外国语小学2018~2019学年
(4)、情境图2:爸爸这样停车合适吗?车子怎么停放才是多为邻居想一想呢?
(5)、师总结:邻里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细胞,邻里关系处好了,社会也就和谐了。这里有你,有我,有他,需要我们大家一起维护、共同创造。正所谓——邻里关系好,社会多美好!
(6)、师:(指课件)这些啊,都是多为邻居着想的表现。(板贴:多为邻居着想)而这正是处理好邻里关系的关键。
(7)、预设生答:踩坏秧苗对于庄稼人来说不是一件小事,我的建议是不要忍着,问题出现了还是要及时沟通,你应该去提醒邻居。请他想办法解决。比如一起把秧苗插好或者赔偿相应损失。但是记得文明沟通哦。
(8)、师:先看第一条(课件出示第一条文字:可以向村委会或物业公司反映。)没错!小区有物业公司的找物业,村里可以找村委会,社区可以找居委会,请他们出面调解协商,解决纠纷(板贴:调解协商)。
(9)、在清代康熙年间,担任文华殿的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桐城老家的宅基地与邻居吴家之间有一条小巷子,可以通人,因此被两家用作出入路径,但是有一天,吴家要翻新房子,就想着要占了这条路,张家人知道了定然不肯。两方斗智斗勇,互不相让,没办法了就到当地的县衙说理打官司。考虑到两家都是名门望族,开罪不起,县官不敢轻易断案很是两难。双方矛盾日益激化,这时候张家人就想到要写请张英学问渊博,肯定能解决问题,于是写了一封加急信送到了张英手里。张英看后,在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10)、(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在城镇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影响周围居民的工作或者休息,不听制止的······处5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
(11)、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12)、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张廷玉奉旨回乡祭父,又酹酒姚氏殡所,撰诗有云:“昨向妆楼检遗墨,班昭犹有未残篇”、“重将不尽安仁泪,寄与鸡鸣戒旦人”。
(13)、“平时就靠他们两公婆照顾我,把我当自己家人一样。有一次我在乡下生病,中风了,他们俩才几天就买了很多东西就来看望我(泪)。总之一句话,多谢他们对我的好。”
(14)、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聊聊——(指板书:我家的好邻居)老师这儿有些照片,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小朋友在小区里玩的照片)
(15)、 提问:从《六尺巷》的故事里,你懂得了什么?
(16)、退朝后,汉文帝想派人去请陈平,但又一想,陈平是开国老臣,自己应当把他当作父亲一样对待,父亲有病,儿子只能前去探望,哪有招见之理。于是文帝便到后宫换上平日穿的家常便服,到陈平家去探视。
(17)、明月湾村有一口南宋古井,甘甜的井水至今还可饮用。优秀文化传统中那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内容,今天依然是一泓浇灌我们灵魂的清泉。明月湾村启发我们,要回望和致敬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那里贮满了文化乡愁,那里有我们灵魂的根,对它们的传承,也是为我们的今日幸福务实根基。
(18)、预设生1答: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这么做的。邻里之间相处讲究相互理解,相互谦让,宽宏大量,才能和睦相处。
(19)、评价:同学们说得很全面。看来很有生活经验。
(20)、每天回家后,妈妈就不让小明出门。不能和小伙伴玩,他觉得很孤独。你有这样的苦恼吗?该如何解决呢?
4、民间邻里谦让的故事作文
(1)、师:邻居小伙伴们在一起玩得真开心呀!同学们,你们有熟悉的邻居小伙伴吗?
(2)、当你对别人谦让,成人之美,反过来,别人也会感激你,为你提供方便和帮助。
(3)、(2) 如果找邻居讲理,他们不理睬,也还要寻找适当方法去沟通解决。
(4)、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全国《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主编,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会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5)、文帝想做个有作为的皇帝,他要亲自过问国家大事。一天上朝时,他问右丞相周勃:“现在一天的时间里,全国被判刑的有多少人?”周勃说不知道。文帝又问:“全国一年的钱粮有多少,收入有多少?支出有多少?”周勃还是回答不上来,感到惭愧至极,无地自容。
(6)、 说说看:你有过像斌斌这样的行为吗?你也有过小林这样的体验吗?
(7)、于是,张、吴两家各自让出的三尺地,成为桐城赫赫有名的“六尺巷”,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8)、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当邻里之间遇到矛盾,我们应该——文明沟通。(板贴:文明沟通)
(9)、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邻居温暖了我们,我们肯定也想对邻居好。结合书本插图提示想一想,我们能为邻里乡亲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同桌之间讨论讨论。(指名说)
(10)、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对别人的过错宽容谅解是一种美德。因为邻居家庭环境、脾气性格、社会阅历、文化素养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对他们的缺点或不当之处还能保持宽容和谦让,是多么了不起的行为啊!正所谓——帮人一把,情长一寸;容人一回,德宽一尺(课件出示邻里关系的俗语,指引生读:帮人一把,情长一寸;容人一回,德宽一尺)。
(11)、在中国历史上,有“文景之治”的传说,是讲西汉的汉文帝、汉景帝励精图治,促成西汉中兴。汉文帝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敬重老臣陈平、周勃,得到了他们的有力辅佐。而陈平和周勃也互相尊重,互让相位,成为以“谦让”为做人之本的典范。
(12)、 思考:当邻里之间发生类似的矛盾时,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13)、在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有一条著名的六尺巷,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叶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用鹅卵石铺就。据《桐城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叶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叶家。张英看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老家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英挥起大笔,回馈给老家人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尚书一家的忍让行为使邻居叶氏深受感动,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的院墙之间空出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村民们可以由此自由通过,“六尺巷”由此得名。
(14)、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历史上的张英官拜一品大学士,是康熙朝的重臣,被誉为“汉人宰相”,他的才华和胸襟,不仅留下了六尺巷的佳话,更言传身教到自己子辈。
(15)、 小讨论:请你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想一想,你不希望有怎样的邻居?再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些什么?
(16)、小丽晚上10点多了,还在大声唱歌,影响邻居休息。( )
(17)、狗平静地说:“我愿意成全他人,看到他们的笑脸,我很满足。”
(18)、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沈河区多福社区看望群众时说:“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19)、预设生1答:怕搬家吵到邻居,事先通知并表示歉意,这是有礼貌、尊重邻居的表现。
(20)、三儿子张廷璐是康熙五十七年的榜眼,在雍正初年,担任河南学政期间,遭遇到封丘县罢考事件而被罢官,但二哥张廷玉的举荐下,重新被雍正启用,同样成为历经三朝的汉臣。
5、民间邻里谦让的故事有哪些
(1)、 活动园:中国人历来看重邻里关系,在民间流传了很多有关邻里间谦让、体谅的故事。请你收集一个与大家分享吧!
(2)、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特产)呢!特产就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著名)的产品。
(3)、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声誉显赫的物理学家,深受人们的敬仰。在纽约河滨教堂所设的世界最伟大的学者的塑像中,爱因斯坦是惟一活着的人。但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始终坚持着谦逊的品质。他对别人把他当成偶像感到无法理解,对报刊上的宣传和赞扬十分厌烦,非凡是那些记者、画师、雕塑师来找他拍照、画像、塑像,更使他难以忍受,他说他简直成了这些行业的模特儿了。
(4)、师:(指板书总结)邻里之间,遇到问题——文明沟通,理解包容;要想减少麻烦,我们可以多为邻居着想;当自家受到伤害,应该善意提醒、调解协商,也可以寻求法律帮助。总之,我们要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扣题,指板题)。
(5)、张家父子载誉清廷的背后,也让我们看到言传身教的家庭力量。一个卓有远见的父亲,必是胸襟豁达之人,不会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与人为善的谦让,并不是软弱,而是礼貌与尊重。
(6)、师:是这样的。看到这个情景,你想对凯凯说点什么呢?(指名说)
(7)、这天,是兔妈妈米雅的生日,于是,米菲便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去给妈妈一份最惊喜的礼物.她出了.米菲在温暖的阳光下走着,心情无比的舒畅,小花和小草随着风飘扬......“啊,太美了!“米菲说到,“我不如送妈妈几枝花吧,不行,送......“米菲想着想着就到了独木桥.
(8)、于是,他每天天不亮就起身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把青草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小牛犊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起身上前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9)、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小牛犊严加看管,并上门向罗威致歉。
(10)、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就提笔给家里回信,信里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11)、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明朝时期,有个山东人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他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二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很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家见他家如此,也有些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两家人和睦相处,邻里行人都方便,大家把这条胡同取名为“仁义胡同”。
(12)、师:我们能和平解决的尽量和平解决,对大家都好。但如果以上办法都行不通的情况下,也只能请求民警的帮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