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简介600字
1、鲁迅先生的简介600字初中
(1)、最能够体现先生之韧的,当是他的战斗精神,即所谓不战则已,战则不止的斗争精神。散文诗集《野草》和部分杂文,很好地呈现出了这一点。不仅自己战斗,他也鼓励青年同样战斗,纵使面对的无物之阵,也须战斗到底。否则,就是失败,就是会在沉默中灭亡,以前所获得的战果也都将失去。他甚至愿意做团死火,为了能够使青年获得新生,使新社会早些到来,不惜与黑暗邪恶者同归于尽。
(2)、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系,一是当他26岁的时候,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
(3)、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4)、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
(5)、鲁迅自与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鲁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鲁迅母亲的生活,从未有怨言。
(6)、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7)、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8)、“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9)、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10)、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11)、这种坚韧的决绝的精神,在中国传统中是少见的。屈原有类似的理想气质和执着精神,但更为接近的,要数嵇康了。这种拒绝宽恕与和解的精神,是很动人的,特别是在我们这个事贵因循、提倡忠恕的国度,这种精神有其价值与意义。
(12)、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13)、再说先生的韧。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曾说,“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和郁达夫的悲己自牧,实为文坛三绝。”他的话是有道理的。鲁迅先生,对于国民性的批判,对于传统的质疑以及对于现实中不良现象的剖析,都是极为深刻的,而且他能够坚持下去。后期,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杂文上,写了不少文化批评、历史批评和社会批评。正是由于鲁迅的创作,杂文作为一种文体的地位,才得以确立。
(14)、二是当他47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志同居。
(15)、鲁迅先生骨子里是诗人。他的文字凝练,本就具有诗的味道,《野草》等作品的诗味尤其浓郁。诗人,尤其是中国的诗人,大多算是抒情诗人,而抒情诗又多是篇幅不长的性情和性灵之作。鲁迅的作品大多不长,较长的《阿Q正传》也仅是个小中篇。鲁迅具有很强的诗人气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真诚,是有颗赤子之心。他一直在竭力坚持着“真”,小说《伤逝》无疑是最好的注脚。该文实际上揭示了真与善难以两全的困境,涓生最终选择了真,选择了真诚,这导致了子君的死,展现出了作者的困惑与苦恼,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更重视真。
(16)、从国骂到节烈与裹脚,从胡须牙齿到“费厄泼赖”,从国人的脸到国学,从文学与出汗到文艺与政治,从拿来主义到斯巴达之魂,等等,先生笔力所及,真是天上地下,古时今朝,所论之广,所议之精,几乎让人目不暇接,难以置信。有时,因情势的需要,他会就一个问题,写多篇文字。比如关于“三一八”惨案,关于雷峰塔的倒掉,关于文人相轻等问题,他各写作一组文字,力求将深入地就剖析问题,或者借以发表对于社会或者文化的批评。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方面,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
(20)、其中一篇文章《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2、鲁迅先生简介400字
(1)、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必须辨证的对待鲁迅其人其文,否则可能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前文所述,深刻常与偏激同行,鲁迅在批判具体对象之时,往往抓住一点,将类似的诸问题融在一起,而不及其他,他的批判是针对某类现象的,而非针对具体人和事的。
(3)、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
(4)、而先生在逝世之前,还写了篇《我要骗人》的文章,表达他的苦恼。可以说,善与真的矛盾,困扰着他的一生。他是真诚的,也是善良的。善良的人不少,留下真文字的人却有限;真诚的人也很多,但留下真诚笔墨者却相对较少,同时能够持续地信奉善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5)、先生在评价自己的小说集时,曾用“格式的特别”和“表现的深切”等语。这是很精到的批评,我以为,后者当是先生的文字能够赢得无数读者的最重要原因。鲁迅先生生前被人讥为“刀笔吏”和“绍兴师爷”,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文字的深刻犀利。他真诚甚至无情地揭示出现实的种种生态,使那些黑暗中的人与物,暴露在太阳底下。如此,才能更好的引起世人的关注,也才能“引起疗救的注意”。而最能够体现鲁迅之深的,或许不是那些小说,而是他的杂文,尤其是那些对于社会历史和现实政治的批判的文字,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发人深省。先生的好些文字,现在重新发在媒体上,也很难说是过时了。这是鲁迅先生的幸运,还是不幸呢?关于先生的思想,我不打算展开,也暂时缺少相应能力。而要消化先生的文字,还需要很长时间,我愿意做先生忠实的学生。当然,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6)、诸如此类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怪罪鲁迅先生,毕竟旋涡中人,由于利益与情势等的影响,往往会失之义气。而且,他所在的时代与我们的也不同,我们不宜苛责前人。况且,他不可能像后人一样,能够在较全面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做出超越的评判。因此,要理解鲁迅,就必须全面了解他的人和时代。真正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谈得上学习和研究。
(7)、另外,先生的反抗绝望与虚无的理路与精神,对我的影响也很大。这大概也是为何自己倾心尼采、纪伯伦等人的缘故吧。先生馈我良多,限于篇幅,就不再罗嗦了。
(8)、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10)、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11)、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
(12)、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13)、散文诗集《野草》,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
(14)、《朝花夕拾》中的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15)、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6)、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17)、然而同时,难以否认,鲁迅很多时候,是有人身攻击倾向的。有时,他未能全面了解事实,所做出的判断,就未必客观公正了,那些被他骂作“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者,有时是很无辜的。他对于现代评论派、顾颉刚和章士钊等人的评价,显然是不全面,有时甚至是歪曲的。他及“五四”时期的诸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缺乏辩证性,有些批判和指摘是无理的,甚至是错的。
(18)、鲁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女师大学潮”发生后与迫害学生的军阀进行论争,鲁迅不畏强暴执笔对战,显示出一个正直文人的气概。尔后国民d统治之下又大胆披露其黑暗统治。
(19)、至于先生的文字所涉及之广阔,则是我辈一时难以详述的。他不像王国维、章太炎等大学问家,偏好考究和研治历史文化,先生关注的问题现实意义更强,与社会和人生更近,很少“隔”的感觉。这也是先生高于其他诸贤的地方。不少喜谈国事人生者,往往失之义气,所见也乏深度。有些人在个别点上有些心得,但离开那些点儿,所见就极平庸了。有些人的才华未必会输给先生,但是他们过于文学和个人了,广阔的社会消退的太厉害,以至人们往往只能看到一只高蹈的瘦鹤,虽不乏天韵仙姿,但终觉过于飘渺,于世于时无甚裨益,人们和历史所给与他的时空就相应有限了。鲁迅先生的广阔视野,与其深厚的学养,以及对现实的深刻认识与关注是分不开的。这是先生给偏好思想,希望对社会进步能有所贡献者的极重要的启示。
(20)、同时,我以为像鲁迅这样爱冲动爱走极端的人,应多加谨慎,防止由于自身性格弱点,而做出对他人不公正不友好的事情来。鲁迅先生性格中,似乎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用在作文上,会使得文字变得深刻活泼,但若在人际交往中起作用,效果可能是不大理想的。这或许是鲁迅先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大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