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子十句最高深的话(经常读道德经的人最后会是怎么样63句)

道德经精髓6个字

1、道家四字真言

(1)、管理好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有利因素怎么处理,不利因素怎么处理,处理好了,都有用,处理不好,都没用。“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处理好了,坏事变好事处理不好,好事变坏事。

(2)、治人事天莫若啬。 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 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3)、比如《道德经》的“不欲见贤”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大自然的法则不就如同拉弓射箭吗?高了压低它,低了抬高它,有余的就减少,不足的就加以补足。所以大自然的法则是减少有余而补充不足,人间的法则则不同,常常是剥夺不足的而供奉有余的。

(4)、没有老子的道家思想,中国文化将会黯然失色。所以,道家哲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厦的根基。

(5)、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我问:太好了,我最近常常研读《道德经》,可是一点也读不懂,我就想道长您给我说说,为什么道德经这么伟大?

(8)、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 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 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9)、只有你清心寡欲,淡泊无为,常守清静之心,才有可能接近老子所说的道的核心。

(10)、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每一件事情,来来去去,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强求都是自寻烦恼。

(11)、当时突发禽流感,导致市场上所有的玉米都滞销,价格跌到低谷,王石自己预测,流感会很快过去,于是在别人都不敢做的时候,大胆买进一轮船玉米,后来果然如他所料,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12)、这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自然力量,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拥有的。

(13)、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懂了因果,人生就会释然。

(14)、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 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 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 而不是用于空谈。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 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1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悟到的人,勤加实践,够用一辈子了。

(17)、他又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是非常明确犹如教科书般的明典。

(18)、做事难,是因为缺乏持久力。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

(19)、后来他又去山里寻隐者,却被童子忽悠说,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0)、这次是因为我恰好去陕西出差,到了少华山下,心想,这也是个关中名山啊,关中是道教的发祥地,

2、老子十句最高深的话

(1)、为什么他有这样的妙处呢?因为它的来源,这个来源很重要。

(2)、在人格上,人人平等。而在意识层面,有三六九等。

(3)、很多远古时代,先秦以前的修道者。都没有出过什么书,即使有出书,也可能遗失了或焚毁了。

(4)、这就是无为法。也就是自然之道。自然而然,道法自然,说的就是本来如此。

(5)、他没有洋洋洒洒唠里唠叨说大一大堆,没有不停的上课。他只用了5000字左右,就把所有的事情说的明明白白。

(6)、任何强大的东西,皆是从小积累而来,称之为:聚沙成塔,积微成著。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他这一本道德经。相当于佛经。绝对能跟佛经相提并论,不相上下。

(9)、《道德经》中老子说的东西,都是规律,规律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事事都可以套用的,关键看自己活学活用。

(10)、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种话说的太好了。我们一听感觉好像就是这样的道理,可是我们却说不出来。《道德经》的伟大之第在于老子将修道的方法指南,全部无私奉献出来了。道德经的第四个伟大就是老子没有藏着掖着,他尽可能详细尽可能全面的从各个方面将修道的方法和指南全部无私奉献出来,

(11)、归葬卦所产生的年代,大洪水已经退却,人们沿着洪水退却的痕迹,一步步来到山脚下,来到水边、平原,过着安逸幸福的渔猎采摘生活。

(12)、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敕令修建占地五十亩的少华山庙。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唐昭宗李晔封少华山为“佑顺侯”。北宋熙宁年间,宋神宗赵顼封少华山为“丰润侯”、“显应侯”。

(13)、佛陀在悟道之后感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14)、在投资中赚到大钱的人,一定是不走大众路线的。大众的思路是,看到盈利的时候,蜂拥而入,看到亏损的时候,就一窝蜂散去。

(15)、我们做事,讲究时机,那么,最佳的时机在哪里?就隐藏在势能的变化里,找到切入点,顺势而为,就是好时机。

(16)、这一点和论语有点像。是很简洁。直截了当的东西。

(17)、在以前人们对于天地和万物的奥妙是懵懂无知的。

(18)、道没有主观偏颇,所以有着巨大的魅力和力量。所以说: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万物顺应自然的产生,而不人为创造,任其自然发展而不强加自己意志,功业已成,而不具为己有,所以也不会失去。

(19)、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 能蔽而新成。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 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 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 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 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 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 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 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20)、世界运转的本质,是阴阳两股势能的来去交替,此起彼伏。

3、经常读道德经的人最后会是怎么样

(1)、他以后的几千年来,道家许许多多的祖师都将道德经的内容加以阐发,演化出更多更丰富的道家修行的内容来。

(2)、可以说,没有老子的道家学说,中国半个文学史将会黯然失色。

(3)、你本来就是佛。所以你只需要去发现自己的佛性。而不必去执着什么。

(4)、他给出的方法非常的细致。告诉我们什么事不要做,什么方向走不通。

(5)、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什么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的情况也有,但是我没有贾岛的耐心,一听不在我就撤了。

(6)、虽然我们讲河图洛书,易经这些东西,包含着深奥透彻的宇宙智慧,可是,对一般人来讲,它们晦涩难懂,很难研究进去,

(7)、这个道的含义非常丰富,既包括自然之道,也包括社会之道,更重要的是,它是指导我们做人处事的为人之道。

(8)、人文始祖黄帝的故里就在关中;老子受经说经也在关中;道教的重要派别全真派创立于关中。

(9)、曾国藩说得好:“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10)、可以说,道家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

(11)、我在陕西黄帝陵,看到一棵几千年岁数的古柏树,非常粗壮,几个成年人手拉手,都抱不过来。

(1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3)、并且你要从里面简单地提纯出修行感悟,天地大道的内容,基本上非常难,

(14)、故所为三界三花一果,所指三佛一指观。明心见性,正遍行觉!无碍方圆。是为无教辨解,

(1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以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和的办法。也因此老子 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 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 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 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 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 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16)、悟性好的人,读《道德经》,醍醐灌顶,然后在生活中勤加实践;悟性中等的人,读《道德经》,好像读懂了,好像又读不懂,似懂非懂;悟性差的人,读《道德经》,完全悟不到其中的奥妙,反而会嘲讽,指责和批判。

(17)、整部书都是他在一种道心中流淌而出。所以没有废话。写的是极其生动,精准精辟。

(18)、哪怕是对待道的态度,他都说得清清楚楚,比如那句著名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9)、一部道德经,洋洋五千言,却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它是关于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和中国哲学的百科全书。道德经中阐发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美学、心理学等。

(20)、轻和重,躁和静,是一对矛盾,不可同时两得。你心烦意乱,躁动不安的时候,自然就失去了清静。而你心平气和,安安静静的时候,躁动自然会平息下去。

4、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

(1)、做任何事都讲究势能,你往高峰的地方挤,是很难找到时机的,时机要提前在低谷时布局。这就是顺势。

(2)、“守静笃”——守住静的状态保持笃定。与“致虚极”现在引申为“虚极静笃”一个成语。其实和“致虚极”意思相近,当你达到静的状态时,不要觉得就成功了,要保持住,守住这份心里的宁静,才算达到目的,要用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这份静,有的人打坐心里却乱成一团,有的人忙忙碌碌,心里却静成一片,所以要注重内在静,这才是根本。

(3)、关中的道教始于老子入关在终南山传经设教,今周至县东南15公里的终南山西段的楼观台,就是老子传经说道之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