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1、论语全文二十篇及解释
(1)、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2)、26 (国学经典)《论语》宪问篇第十四(1-22章)
(3)、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21-31章
(7)、孔了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
(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1-10章
(9)、1 (好文分享)1 新的一年,要让自己坐前排
(10)、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1)、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16-20章
(14)、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24(国学经典)《论语》子路篇第十三(1-15章)
(17)、9(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五(1-14章)
(18)、(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19)、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20)、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2、论语二十则及翻译
(1)、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21-28章
(4)、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5)、孔子主张实行“德治”、“礼治”,这首先提出了对当政者的道德要求。倘为官执政者做不到“礼”所要求的那样,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那这个国家就无法得到治理。当时社会上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使孔子感到不能容忍了。
(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6-10章
(7)、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8)、(5)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9)、(1)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10)、(⑴)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1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1-15章
(12)、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3)、6(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三(14-26章)
(1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6)、21(好文分享)读完这五句话,你会明白很多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19)、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20)、◆《被翻译成四十多国文字,看哭无数人-疯娘》
3、论语 二十篇
(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6-10章
(2)、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传不习乎( )
(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季氏篇第1-14章
(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宪问篇第1-44章
(6)、29(好文分享)致新年:幸福安康,百病不侵
(7)、择其善者而从之( )
(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26-30章
(9)、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10)、(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11)、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2)、13 王孙贾(1)问曰:“与其媚(2)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4)、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5)、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16)、1-11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⑵);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7)、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18)、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19)、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20)、(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4、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1)、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2)、(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3)、(1)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
(4)、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5)、(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11-15章
(7)、(3)翕:音xī。意为合、聚、协调。
(8)、(1)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
(9)、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此章仍是谈论礼的问题。
(10)、 (读书)张德芬 《遇见未知的自己》1-33篇 合辑
(1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张篇第1-25章
(1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6-10章
(13)、14(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七(20--38章)
(1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31-38章
(15)、(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1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11-15章
(17)、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18)、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19)、1(国学经典)《论语》学而篇第一(1-8章)
(20)、19 (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5、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注释
(1)、(2)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子”不称“孔子”,门人问学也不作“问于孔子”。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称孔子,《阳货》篇子张问仁,《尧曰》篇子张问政,皆称“问于孔子”,与《论语》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遗书明甚,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
(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1-10章
(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21-24章
(6)、20(好文分享)最高级的修养,是不动声色的善良
(7)、(1)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
(8)、雪漠:《给你一双慧眼》1-85合辑(全书完)
(9)、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等级名分,不仅活着的时候不能改变,死后也不能改变。生时是贵者、尊者,死后其亡灵也是尊者、贵者。这里,他对行禘礼的议论,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也表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 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12)、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13)、23 子语(1)鲁大师(2)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3)如也;从(4)之,纯(5)如也,皦(6)如也,绎(7)如也,以成。”
(14)、白话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15)、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6)、“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17)、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8)、(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19)、孔子在这里谈到对艺术的评价问题。他很重视艺术的形式美,更注意艺术内容的善。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不单是娱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