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书
1、黑格尔的书值得读吗
(1)、这部著作,是黑格尔1807年出版的。当时,他的哲学思想尚未完全成熟。这部著作里,多少存在着某种神秘主义的色彩,并不是他的代表作。既然要读黑格尔,为何不“直捣黄龙”呢?《精神现象学》不是黑格尔哲学的精华,与后来的主要著作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十分紧密,读过之后,对于进一步读他的著作,没有很大帮助和连贯性。
(2)、“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3)、a)直接知识作为我们绝对认知者的必然的最初对象058
(4)、b)作为抓取和反思的知觉中的物之矛盾的“一”和“又”的交替分配114
(5)、另一方面,黑格尔哲学,又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这段时间里,欧洲和德国历史的产物——既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思想等等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拿破仑的强势与普鲁士的国情有关。脱离开这个背景,一是无法理解黑格尔哲学为何会充满历史感的蓬勃向上精神;二是也难搞明白,在他的哲学中,怎么又深深存在对普鲁士国家的维护。只有用历史“这把钥匙”,才能够打开黑格尔哲学中盘根错节的矛盾之锁。
(6)、黑格尔的代表作,是他的《逻辑学》。如果要读黑格尔,就不如从《逻辑学》入手。
(7)、黑格尔分析性善与性恶时,指出:“因为人是不定的和多方面的:(1)每一个就其特殊性说的人,偶然的人,可以作为尺度;或者(2)人的自觉的理性,就其理性和普遍实体说的人,是绝对的尺度。”同时认为,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是真正认识自已,又说:“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不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的规定;人要把自已当作目的,这里面包含着特殊的东西。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这是作为思维的人,如果将这一点以客观的方式来表达,它就是真,就是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稿》,贺麟等译,第2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27页,62页)
(8)、所以,读黑格尔,弄懂他的概念,是一个难点。
(9)、推荐理由:张汝伦先生这本书可能现在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我读完觉得意义重大,此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开启了研究黑格尔的新征程。如果说贺麟、张世英、杨祖陶等先生是第一代黑格尔的研究者,此书代表着中国黑格尔研究第二代学者的水准。
(10)、世界上,大概有两个哲学家的书最难懂,一个是康德,再一个就是黑格尔,后一个比前一个更有甚之。
(11)、c)关于文献,关于“存在”和“存在者”的术语以及阅读时的内心态度的简短提示051第一部分:意识055
(12)、张先生生于1921年,对德国哲学,包括黑格尔有相当深入的研究,长时间任教于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从1952年即在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
(13)、《黑格尔全集第18卷:讲演手稿II(1816-1831)》
(14)、张世英:《论黑格尔哲学三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5)、c)感性确定性之对象或知识的直接性;“纯存在”,现存性
(16)、马克思主义的复兴至多是全面领会黑格尔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由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能够构建一个公平或者人道的社会,罗尔斯才能在1971年所出版的《正义论》中以某种方式去重建自由主义理论在智识上的信誉,而在这之前是不可能的。尤为重要的是罗尔斯对于作为自由主义核心的人权的强调,而在那个时候,权利话语几乎成了政治口号或者陈词滥调。罗尔斯将权利当作正义,又将正义当作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的做法看上去有一个令人振奋的前景。
(17)、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绝对命令的道德原则。绝对命令是无条件的,而且把这种行为本身看作是客观必然性的,与其他目的没有关系。如果随着这种道德法则的普遍性,那么,这种法则就具有了客观实效性。可是,康德又同时认为:“绝对命令只有一项,即是仅依据你能同时医院它成为一项普遍法则的那项准则而行动。”在此又提出了一个自由的概念,这也是绝对命令可能发展的条件。只有当个人超脱了感性的束缚成为理智世界的成员时,用自由的观念来指导行为,那么这种道德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18)、推荐理由:《黑格尔哲学》一书以较短的篇幅,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黑格尔哲学的思想渊源和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并力图按照黑格尔《哲学全书》的体系,用自己的明白晓畅的语言,向读者原原本本地介绍黑格尔哲学的全系统。自出版以来,本书受到学界赞誉并在西方拥有广泛读者。这也是我看过的解读黑格尔最清晰的一本书。
(19)、 邓晓芒:《黑格尔哲学讲演录》,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20)、c)物自身中的矛盾——自为存在和为他存在——以及知觉之反思的落空116
2、黑格尔的书从哪本开始好
(1)、具体到有什么不同,《小逻辑》是黑格尔当大学教授时发给学生的讲授提纲,有正文,有附释,附释是从学生课堂上所做笔记中挑选附后的。《大逻辑》完全是黑格尔手写后付排印刷而成的,内容比《小逻辑》多了很多,有些章节,《大逻辑》的内容甚至是《小逻辑》的10倍,比如第一卷《有论》,黑格尔运用了大量的微积分的内容来论证自己的哲学,非常精彩。
(2)、二把黑格尔在具体的历史包括哲学史中“定位”之后,我仍然不建议从他的《精神现象学》读起。
(3)、《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被收入海德格尔《全集》第32卷,主要是对《精神现象学》前两部分“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详细解释,是海德格尔解释黑格尔分量*重的著作,可与第5卷《林中路》中《黑格尔的经验概念》对《精神现象学》“导论”的解释相互补充。而对于《精神现象学》这个部分的研究,也正是国内黑格尔研究所欠缺的。海德格尔通过解释而阐发他自己的思想,可以使我们充分领会海德格尔本人解读和解构哲学史的一般思路,同时挖掘出蕴含在黑格尔思想中的现代西方哲学的要素。
(4)、导言:作为科学体系第一部分的《精神现象学》的任务001
(5)、一方面,他的哲学是康德哲学的“扬弃”,就是否定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尽管,在黑格尔的著作里,没少批评康德哲学,但几乎所有理智的哲学家都认同——没有康德哲学,也就不可能有黑格尔哲学。
(6)、京东网:https://item.jd.com/127952html
(7)、这是说,在黑格尔那里,“现实”这个概念,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概念(注:他讲的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如果不理解黑格尔所讲的含义,就会得出“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样的结论。
(8)、(法)科耶夫:《黑格尔导读》,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9)、深入:研读各位哲学家的原著,西方哲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奥古斯都:《忏悔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洛克:《人类理解论》、《政府论》。斯宾诺莎:《人类理智新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密尔:《论自由》。体谟:《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纯粹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学原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尼采:《悲剧的诞生》、《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胡塞尔:《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福柯:《词与物》、《知识考古学》。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等等。
(10)、第五节《现象学》的前提,其始于绝对的绝对开端043
(11)、“一个人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12)、黑格尔(1770—1831年),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创立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他的一生著述丰厚,著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等作品。本书主要从否定与自由的角度对黑格尔整个体系进行解读与分析,指出否定和自由在理解黑格尔整个哲学和体系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具体结合黑格尔体系的导论“精神现象学”以及作为他体系的“逻辑哲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具体分析否定与自由在其中的表现及其重要性。本书的分析对于理解黑格尔的思想,了解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一般进程,以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蒙古人两次西征把中国四大发明带过去后,他们的老百姓才有书读,才知道什么是智慧。个人坚信海德格尔、莱布尼兹、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西方哲学家无一不受到东方学问的影响,尤其是两本书《易经》和《道德经》。辩证法和共产主义社会,简直就是对道德经、礼记大同篇的解释。
(14)、张先生对黑格尔的解读,已经到了鞭辟入里的程度。以他的著作作为阅读黑格尔的“登山杖”再好不过。
(15)、第四节《精神现象学》作为体系之第一部分的内在任务034
(16)、推荐理由:此书之前便已经出版,以《邓晓芒讲黑格尔》为名,此次再版,改为此名。这本书是由邓晓芒先生同题系列讲座整理而成的,讲座的语言明白易懂,所以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书中大致地勾勒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架构和内在理路,《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原理》都有所涉及。书稿讲解与评论相得益彰,也不乏邓晓芒先生的个性见地。因此推荐。
(17)、读黑格尔,不仅要“提纲”,还需捋顺“网结”。什么是“网结”,就是黑格尔哲学中的概念。
(18)、b)我与对象无差别的感性确定性的直接性;已经指出的个别现在通过其运动达到共相087
(19)、这里只能假定,题主想读黑格尔,完全出于对哲学的爱好,而不是因为考入了哲学系,不学不行,其实若真是那样还就好办了,授课老师会具体告知学习方法;还有,也假定题主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哲学知识,接受和理解都没太大难度。一说实话,即便按照这两个假设——酷爱哲学,也有不错的基础,“读黑格尔”仍然是蛮难的。
(20)、由于在本书之中不断得到阐述的那些原因,近年来的自由主义的复苏仍留下了某些值得期待之处。而激发了那些罗尔斯之后的“道义论”自由主义(“deontological”liberalism)的理论家们的是这样一种信念,即人类的实践理性有能力为道德与政治方面的价值衡量提供一个客观的框架。这些思想家们放弃了包含大量相互冲突的观念的目的论学说,而希望从理性的能动性(rationalagency)以及人的选择(humanchoice)的最小预设出发产生出正义的条件。于是,不仅是正义,而且政治生活的一切制度和实践都可以看作是自利的能动者通过理性的计算所作出决策的结果。正义和其他所有德性因此都被还原为我们对于和平或者舒适生存的可计算的欲望。显而易见的是,这种道德和哲学论证中的道义论类型与近年来经济学以及政治科学等领域中发展出来的社会选择理论有着很高的家族相似性。在我看来,自由主义理论家们探讨的权利与政治制度——仿佛它们可以在理性能动性纯粹“形式”的基础上加以论证似的——的尝试显示出对于人的心理以及道德人格发展性的结构过于简单化的把握。尽管自由主义的复兴对于重建权利的首要性以及个体的尊严贡献良多,但它对于权利主张在其中现实地得以发展的文化—历史语境却毫不关心。尤其是,当代的自由主义的理论家们试图将权利建立在18世纪的契约论式的方法论基础之上,这一做法似乎忽视了对于这种方法论的有力批评,而其中则以黑格尔的最为知名。然而,如果国家只是被当成保障个人权利的强制性机制而已,自由主义者们就不可能有说服力地论及诸如公民身份(citizenship)以及公共善(publicgood)之类的政治事物。
3、黑格尔的书
(1)、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标志着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和独树一帜的哲学家。
(2)、c)自我的无限性;作为λóγο的精神,自我、神和ǒν
(3)、当然,在黑格尔之前的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和谢林,对于黑格尔也不是可有可无。认真读一下西方哲学史,便会大致了解当时的哲学之链,是如何一环套一环逐渐延伸的。
(4)、他的哲学中,有一系列概念,不搞懂概念,永远不会明白;概念清楚了,就搞懂了一大半。
(5)、第七节作为直接之物之本质的中介性和辩证的运动084
(6)、中国哲学:《周易正义》、《论语集注》、《孟子正义》、《大学》、《中庸》、《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庄子集释》、《荀子校释》、《韩非子集解》、《淮南子集释》、《春秋繁露》、《王弼集校注》、《原道》、《周敦頣集》、《张子正蒙注》、《二程集》、《四书集注》、《朱子语类》、《传习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周山全书》等等。
(7)、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8)、维尔纳·马克思的这本研究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学术著作篇幅不大,但学术意义被国际黑格尔研究界公认为意义深远之作。它立足于对《精神现象学》的“序言”和“导论”的研究,阐释了《精神现象学》的核心理念,为黑格尔哲学的学习者理解这本艰深难读的德国古典哲学经典,提供了一条新颖的思想之路。作者归纳出整个《精神现象学》由自我意识这个范畴所统摄,并在这个思想提炼的基础上,言简意核地陈述了自我意识从自然意识到绝对知识的成长发展升华的历程。作者令人信服地论证了黑格尔在自然意识本身与其显现为现象的知识之间的区分,并将这个区分作为理解自我意识走向绝对精神的意识发展道路的关键。为了避免了对黑格尔的各种误读,作者精心从黑格尔的文本中选取材料,以客观性的方式显示黑格尔本人意图,这也同时为检视后黑格尔哲学与黑格尔的关系和差异奠定了基础。
(9)、b)物作为知觉之本质性的东西;物性作为特质之“又”的
(10)、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p_NKnwwHhwLiN2afvQykA提取码:3cwd 书名:黑格尔说否定与自由
(1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30R68F-Ofts6Pzib_1E2Q密码:ysfp 书名:法哲学原理
(12)、a)力与诸力的游戏;为他存在中的自为存在139
(13)、 今年恰逢250周年,在此推荐10本研究黑格尔必读的中文书,以中国本土研究者的著作为主,还包括一些翻译成中文的海外著作,甚至是黑格尔和谢林本人的著作。
(14)、b)自持之物的新的存在概念,生命;黑格尔那里的存在与时间——“存在与时间”173
(15)、b)绝对的和相对的知识;哲学作为科学的体系018
(16)、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H7CZToEe9ymB_80xYBSgA提取码:48w9 书名:自然哲学
(17)、对此,康德说:“在概念上,有理性的东西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道德规律为基础,正如全部现象都以自然规律为基础一样。”
(18)、三如果题主真的确定要读黑格尔的《大逻辑》,那就还有三个具体建议。
(19)、“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修养。但在我们这里,法律的制定以及公民法律的体系之中即包含有道德的本质规定,所以道德既表现并发挥在法律的领域里,道德并不是单纯地独立自在的东西;但在中国人那里,道德义务的本身就是法律、规律、命令的规定,所以中国人既没有我们所谓的法律,也没有我们所谓的道德。但当中国人如此重视的义务得到实践时,这种义务的实践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
(20)、黑格尔的这本书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