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的诗古诗
1、关于清明的诗古诗有哪些
(1)、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2)、《清明》宋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4)、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提到清明,嘴上不由得就说出这句经典诗句。在古代,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除了扫墓,还有踏青旅游等好多民俗习惯。下面这八首清明古诗词,带着大家了解古人是怎么过清明的。
(6)、《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8)、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9)、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10)、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11)、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二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12)、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13)、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14)、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15)、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16)、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17)、《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唐)张籍
(18)、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黄庭坚《观化十五首》一原风俗异衣裘,流落来从绵上州。
(19)、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20)、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2、关于清明的古诗全部
(1)、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2)、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3)、原文: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4)、故国的江山啊,突然称为梦寐,中华英杰人物又一次消沉。那醉梦独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广,却无处可以立身,年年的寒食,徒然上我客子之心。
(5)、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6)、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7)、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8)、求神拜佛可视作迷信,作为者心里也免忐忑,祭扫先茔则不,行此举之人肚子鼓鼓象有许多理由,怎么做也都心安理得。于是,北方便荷担挑盒,南方便行船载酒,热热闹闹地上坟去。
(9)、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0)、 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11)、《清明》唐 孙昌胤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2)、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4)、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5)、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16)、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17)、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18)、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9)、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20)、《清明》唐 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3、关于清明的古诗古诗
(1)、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2)、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3)、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尽管现在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清明扫墓的时候,有几户人家的坟墓还会有后人来祭拜呢。
(4)、《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唐)白居易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5)、译文: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6)、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原文: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9)、暖日宜乘轿,春风堪信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来往画船边,招飐青旗挂。
(10)、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1)、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白居易的《清明夜》
(12)、“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清明节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13)、清明时节本该和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孤单凄凉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遂向牧童打听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点着远处的杏花村。前两句让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后两句则开拓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全诗意境悠远、清新明快,留韵邈然、耐人寻味。
(14)、清明节的名称来由得名于节气,与此时天象物侯的特点有关。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生气始盛,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洁齐而清明。
(15)、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
(16)、元宵节诗句:《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18)、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19)、原文: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20)、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一: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4、关于关于清明的古诗
(1)、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2)、《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槐火光阳春替换;杏花消自雨传知。
(4)、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5)、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6)、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7)、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8)、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能够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9)、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宋)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10)、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11)、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12)、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最著名的一篇: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3)、(编辑本段)(清明节对联)(2)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14)、有关清明的古诗词甚多,古代的文人墨客,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15)、《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16)、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清明日狸渡道中》范成大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17)、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8)、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19)、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0)、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5、关于清明的诗古诗大全
(1)、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2)、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3)、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4)、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5)、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6)、《清明》宋 张嵲园幽春去远,山暗绿初成。雨过林姿润,风回池面平。十年空潦倒,万里近清明。泪尽新阡树,如今青叶生。
(7)、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8)、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
(9)、译文:清明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独自在回旋的走廊走走停停,听着远处弦管乐声默默欣赏着院中盛开的花。
(10)、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要笑问:“可是愁嫁?”
(11)、(土番)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这首五律有如广角镜头,摄下了清明春野的全景。书生们潇洒的游春,空中风筝争鸣,鸟雀啄食(土贲)间祭品。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关于清明节寒食习俗的诗句,最著名的一篇:《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3)、白居易一首《寒食野望吟》描写了当时墓祭之情形:寒食野望吟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14)、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15)、至唐代,寒食清明祭扫坟茔的习俗已经合二而一了。时值三春大好时光,清明墓祭这种户外活动业已具备冶游的条件。
(16)、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7)、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8)、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19)、《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唐)李峤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20)、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1)、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译文;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3)、《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4)、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6)、《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7)、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有胸中韬略无穷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落花残日几多愁。
(10)、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11)、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12)、译文:阵阵轻寒,弥漫在清晨,片片阴云,笼罩在暮色时分。愁闷里,竟然未觉到春意已沉。落花滴泪,是因有风雨的侵临,啼鸟无情,此事自古而今。
(1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14)、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17)、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8)、《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19)、耕作的农民都被召去打仗了,无数田地无人耕种一片荒芜。
(20)、春天的白昼是那样温暖,煦和的春风把大地吹遍。这样的天气既适宜乘轿出游,骑马信行也令人怡然。正值寒食,秋千林立,处处可见。杏花逞娇斗妍,柳花飞扑人面,桃花绽开笑脸。彩画的游船在水中来来往往,酒家的青旗高挂着迎风招展。
(1)、译文: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一片。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2)、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3)、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4)、《一九六五年春节与北京曲艺团诸友欢聚得句》
(5)、中秋节诗句:《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清明节诗句:《清明》作者: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长安清明-(唐)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8)、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三《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9)、描写清明节的诗词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0)、端午节诗句:《端午日赐衣》作者: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1)、唐诗人顾非熊的一首《长安清明言怀》诗道尽其间关系:《长安清明言怀》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12)、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3)、《淮南子·天文训》中讲:“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文中的“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14)、《清明》宋 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5)、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16)、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17)、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18)、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千秋。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19)、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20)、唐宋元明如此,清及晚近也不例外。晚近以来,这种风习还是很盛的。
(1)、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2)、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译文: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5)、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6)、七夕诗句:《古意》作者:孟郊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7)、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8)、《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