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二十四节气谚语
1、24节气的民间谚语
(1)、小雪时,腌腊肉是南方人最熟悉的民俗。所谓“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2)、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3)、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4)、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5)、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6)、不过,很多胖子应该很不喜欢这个立夏,因这一天要“秤人”,这个残忍习俗的“始作俑者”据说是诸葛亮。
(7)、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8)、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9)、2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10)、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民间谚语》
(11)、清明:清明初春草绿,正是种瓜种豆,种树甜菜,育秧选种的好时候。
(12)、小雪、大雪:小雪节到下大雪,大雪节到没了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13)、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14)、事关陇南!《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公布,将有这些大动作!
(15)、 “一年之计在于春”典出南朝梁元帝萧铎的《纂要》中提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至理名言,后又在《增广贤文》中增添为“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陕北勤劳的劳动人民对人生的勤劳总结出经验说:“早起三日顶一工”。所以一经打春,人们开始忙碌起来。
(16)、二月三日若天清,着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17)、寻找小虫子实践验证的过程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惊蛰节气之后温度的变化,也了解了温度与小虫子之间的关系,感知了节气的特点。
(18)、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19)、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20)、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2、24节气,谚语
(1)、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
(2)、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3)、三月三日晴,蓑衣笠麻好上棚;三月三日雨,蓑衣笠麻压到死。
(4)、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5)、在每个节气到来前,我们都会和孩子进行相关互动,请幼儿说说他们对节气的理解,例如:
(6)、 “白露的时候是不是天上就会有白色的雾气?”
(7)、立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压砂换土,冻死害虫。
(8)、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9)、芒种很忙,既有大麦、小麦等要抢着收割,又有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要忙着播种。
(10)、D.春节前后少农活,莫忘鱼塘常巡逻——大寒
(11)、 “雨水无水多春旱”,此为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和多年验证总结出的经验。雨水节气前后少降落雨水,春天多旱象征兆。陕北十年九旱区域,多为“春雨贵如油”之现象。不论是“清明无雨多吃面”还是“清明要睛,谷雨要淋”,都指降落雨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过还有谚语急呼:“清明前后落了雨,胜似秀才中了举”,这说明清明前后正是小麦返青,耕地保墒需要雨水的渴望情结。由是,一些谚语的预测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困扰,不一定每一条谚语的预测达到很准确预测,只有一定的参考价质。
(12)、作为教师,我们深知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也更希望这个学习过程是有意思的、充满好奇的、能激发孩子兴趣的、连结幼儿生活的。经过大量的前期研究,我们最终锁定了“民间谚语”这个切入点。因为我国作为一个农耕国家,二十四节气的诞生起初就是为了认识时节和辅助农作,古人们总结出了很多与生活相关的民间谚语。谚语朗朗上口,既有趣又简单,特别好理解。因此,我们便尝试以节气民间谚语为抓手,用生活化的探究方式,让孩子感受节气文化的意义。
(13)、进入夏至,气温升高,农田杂草丛生,杂草就要争夺农作物养份,水份,阳光,所以要争时夺日来锄地。同时锄地又可以疏松土壤皮层,给好气性细菌创造出更好的活动场地,对粮食丰产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这时的庄稼苗子长高,及时锄地培土,防止农作物的倒伏,就是锄头上的工效,故“锄头不能歇”。
(14)、带着这样的好奇,3月5日惊蛰那天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到了户外,开始寻找小虫子的踪迹。第一天,找了很久,只在一个树缝里发现了一只很小的蜘蛛。于是有的孩子们有些质疑了,谚语说的也许不对,惊蛰到了小虫子并没有被惊醒啊!但还有的孩子说我们可以等一等,也许有的虫子还没醒呢,就和小朋友睡觉一样,也不都是一起醒来啊!于是,户外活动找小虫子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
(15)、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16)、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17)、3月7日,晴,气温9度。这天依然没有什么发现,只是找到了1只蜗牛壳和2只蜘蛛。
(18)、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19)、立夏、小满: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多生;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20)、1霜降降霜始(早霜),来年谷雨止(晚霜)。
3、二十四节气表谚语
(1)、大暑:大暑和暴雨增多,秋菜复种会加紧防汛,预报稻瘟病,深水保苗防低温。
(2)、白露:白露晚上冷,白天热。这是种冬小麦的好季节,水稻在田里晒干以收获向日葵。早熟的苹果正忙着采摘。
(3)、过早东南风黑,午前风雨。(东南方向有乌云)
(4)、芒种、夏至: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5)、3)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6)、九月以来,风势下降,臭头刺骨。(秋季,风燥,臭头痒。我喜欢抓痒。)
(7)、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
(8)、立春:春早莫早,春迟莫迟(春季播种要掌握适当时间播种)。
(9)、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10)、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雪掩盖了世界的荒芜,却掩饰不住自我的苍白冰冷。
(12)、 雨水-农事 “雨水”雨增温度升,华北大地渐解冻。 抓紧划锄冬小麦,化一层来锄一层。 大麦葵花和蓖麻,顶凌播种产量丰。 黄河来水快蓄灌,莫待断流浇不成, 河水井水双配套,水到用时有保证。 春田肥料早运上,耙耢保墒不容停。 大搞棉花营养钵,适时早播还省种。 地瓜育苗早打谱,抓紧盘炕和挖坑。 果园认真来管理,剪枝刮皮把土松。 牛驴骡马要加料,春耕春种如虎猛。 养鱼宜用废弃地,烧完砖瓦挖鱼坑, 结合积肥整鱼塘,塘深地壮鱼粮增, 水深才能养大鱼,上中下部鱼三层。
(13)、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14)、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15)、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16)、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17)、寒露时节,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此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18)、古人发现,秋分之时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同时在春分日还有祭祀太阳,秋分时祭祀月亮的活动。据《周礼·春官》载:“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历代王朝都把祭月活动选在秋分之时,托福天地佑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9)、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20)、 “春天花都开了,春分就是春天是粉色的吧。”
4、24节气民间谚语大全
(1)、六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2)、“我们可以轮值,就是每天播报天气预报的值日生记录。”
(3)、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4)、翻译:如果五月端午晴天不下雨,全年的雨水都会偏少,当年的稻子会不结种,甚至颗粒无收,最后烂在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