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七律诗词大全100首(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101句)

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1、七言诗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1)、也就是说,“七言绝句”分为“七言古绝”和“七言律绝”,而“七绝”这个简称仅仅是指“七言律绝”。

(2)、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

(3)、综上所述,后世诗人,倘若擅长绝句,我们可以夸他有才情,有天分,却不必夸他有功力。但如果一位诗人律诗作得工整漂亮稳重,那必定于诗功力精深,是牛人。

(4)、五律和五绝的分类定义和七律、七绝是一样的。

(5)、 所以,题主应该是问遵守格律的近体诗中间的七言律绝和七言律诗有什么区别。

(6)、句数字数不同。绝句一般四句,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诗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则称排律或长律。

(7)、如上,格律都合,颔联、颈联却没一联对仗的。视为古风也不是不可。七律亦然。这是两者在形式上的标志性区别。

(8)、这些就不举例了,大家知道了基本区别,再去读几首七绝和七律,自然看得出来了。

(9)、绝句的对仗不是必要条件,特别是四句都对仗的诗不太多。不是诗人们写不了四句对仗的诗,而是雕琢痕迹太强,显得不自然,古人评价这一类诗时,如果说感觉不到四句皆对,那就是很高的评价了。同理,四联都对仗的五七律也不多见。

(10)、这首七绝写得流丽飘逸,空灵飞动,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这就是格律之美。意境更在诗外。

(11)、②全文句数不一样。五绝全文只有四句(亦可看成是两联),七律全文由八句对应成四联组成(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2)、如果多耽沉于山水之乐,不妨以五律写之;若想就社会现实或由景及人的思考,莫若七律应之。 

(13)、 注意这里结句只是承续第三句的意思,并没有合回首句的起,而是思维发散,意在诗外了。

(14)、我们从诗中就可以看到,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内心世界情感上表达,主观的判断和评判要多一些。这就是七律的特点。

(15)、 尾联“合”,一般承接颈联继续,但是要照应首联,称之为“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衣襟!既承接颈联发出感慨,又合回首联游丞相祠堂泪满襟。

(16)、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转入了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倾诉思乡衷曲。借一个“泪”字托出焦灼无奈的思乡之情;用一个“孤”字传说出漂泊无依的苦况。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表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

(17)、绝句又称截句,形式上七绝完全可以看成是将七律拦腰斩断后剩下的两截,亦或是抠去中间四句后加上剩下部分的两截。而七律也可以看成是七绝的翻倍的续写或从中间翻倍的扩充。

(18)、而五律是首句不入韵为正格。也就是: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两种都是正格。

(19)、七绝作为五绝的扩充版,基础平仄格式也是从五绝扩充而来。比如五绝的仄起仄收格式,首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应七绝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再根据平仄推导法则(看前面文章),就可以得出整首七绝的平仄:

(20)、其次谈谈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一是句数上的区别,律诗一般为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两句一联,依次从第一句开始数,2两句为首,4句为颔,6句为颈,8句为尾。其实这个很好记,首是头,颔是下巴,颈是连接头和身子的,尾当然是尾巴了。而绝句之所以叫绝句,就是将律诗拦腰斩断,剩下四句话,这个绝句的“绝”字就是“断”的意思,绝句没有首颔颈尾之说。也就是说,律诗一般是八句,绝句是四句。二是平仄形式,都有平起式、仄起式。三是押韵方面,律诗一般偶句(八句)押韵就可,而绝句一般首句也是要求入韵的,也就是相当于四句押韵。

2、七律诗词大全100首

(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2)、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间二联对仗,是标准的七律配置:

(3)、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4)、能做到格式上的遵守,文法上的大致合体,一首七绝就可以说是合格了,但是不是好诗,咱们得另说。不过这就并不是题主的问题所在,此处不赘述。

(5)、创作上,绝句常常洗练,律诗容易啰嗦。七绝务求简洁再简洁,以最少的字包容最大的信息,故七绝常放旷。因为短小,也无所谓章法,率性之作更多。起、承、转、合并非好绝句的标准,只是一种欣赏方式,并非作诗法门。七律则务求精严,更多规范性要求,大体呈收敛的态势。绝句不怕写得细琐,律诗则容易把本没有那么长的内容硬是拉长,徒有其形式。

(6)、一首合格的七绝必须遵守这四种平仄格式中的一种。允许有变格,允许有拗救,但是变格是从正格来,拗救也不能影响其他句子的平仄推导。

(7)、因此,很多人顾名思义,认为绝句就是断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8)、绝句分为五言、七言。而和***古诗的分野一样,有是否遵循格律的区别。唐以前包括格律出现以后不遵守近体格律的绝句,我们称之为古绝。而遵守平仄格律的绝句,我们称之为律绝。

(9)、这首七绝写得流丽飘逸,空灵飞动,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这就是格律之美。意境更在诗外。

(10)、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山灵欲以怪动人,山路先冬积霜雪。

(11)、尾联要进开一步,别有余韵,如能照应起句,更值得称道。其实这也是七律的作法,并无其二。

(12)、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13)、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律诗非常罕见,基本可以忽略;律诗每一句的平仄都有规定,这个讲究很多,要学起来得费一翻工夫;律诗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14)、其次它有严谨工整的架构,其偶句(对仗)的稳定性是其主要特点,具有近体诗其他形式所要求的所有的要素,完备而精细。

(15)、沉静——如果说七律是战国猛将廉颇,那么五律就是贤相蔺相如。如果说七律是三十而立的成年人,那么五律就是知命之年的老者。不是衰老,而是人生观的成熟,不复流露太多的情绪。

(16)、七言的古诗就是七言的古体诗,特指齐言诗,杂言诗不在七言诗以内,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里边有七言的诗句,但是不被称为七言诗。

(17)、至于其他,如能合理运用意象,具备句子凝练、构思新颖等元素当属良好。再有意境者,可称佳作。

(18)、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9)、七律则是以感叹评论为主,七律的景色铺垫,是为情意的铺垫而为的,情的描写是主体,它是被推出来的,是“亮相”而出的。它的突兀精神是七律的重要表现所在,

(20)、严羽《沧浪诗话》里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3、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1)、尾联写户户捣布声,家家催刀尺,赶制棉衣已成必然。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

(2)、这是一首押入声仄韵的古体七绝,可以看出四句都是标准的律句,但不是近体诗。近体诗押平声韵,这首押仄韵,近体诗要求二三句黏连,这首失黏。

(3)、七律中,杜甫《登高》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真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风格上更是苍凉阔达,气势浑涵。

(4)、看起承转合,看粘对平仄,可谓有法可依,有路可循。五律之于七律,语句虽殊,法律则一。也就是说在格律上没有大的区别:

(5)、《洛桥晚望》是唐朝孟郊的仄韵七绝,押入声韵:

(6)、对后世来说,并不是说七律比五律就先进或有意义!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学体裁也在紧跟生活语言要求。

(7)、第三点,律诗的中二联是要求对仗的。后来由于过于严格,就放宽了要求,颌联不对仗也可以,但是颈联必须对仗,这一点是基本原则。如果颈联不对仗,划入古风。

(8)、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

(9)、顺便说一下律诗和律绝的区别,就是都在近体诗范畴之中,共同遵守平仄格律的情况下,二者有何区别。

(10)、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11)、造句新颖,韵律美妙,风神兼备是五律所追求的,照这个意思去看待五律,看起承转合,看粘对平仄,可谓有法可依,有路可循。

(12)、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

(13)、格律诗发展期间有些律诗有古风的特点,例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是古体诗,后半首是律诗,而且只有第三联对仗。

(14)、所以,我们不讨论古绝。题主这个问题我理解是问如何写一首合格的近体格律七言律绝。

(15)、没有明显的语病,没有拼凑和不合逻辑之句,基本符合起承转合的章法,我想这也是合格应该具备的。

(16)、至于其他,如能合理运用意象,具备句子凝练、构思新颖等元素当属良好。再有意境者,可称佳作。

(17)、另外还有第一联对仗第二联不对仗的偷春体等等,这些都不是标准的格律诗。例如唐李白《送友人》五言律诗:

(18)、最鲜明的不同,还在于对仗要求。七绝可对仗可不对仗,七律中间两联则必须对仗。世人垢病太白不善律诗,盖因其仅有的几十首律诗也是半对半不对甚至通篇不对。比如他的五律名篇《夜泊牛渚怀古》:

(19)、明白了吗?为什么我们说初学者或者半桶水会闹出笑话?

(20)、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古诗三百首五言绝句诗

(1)、《洛桥晚望 》唐朝 孟郊 押仄韵 ,不符合格律诗的要求

(2)、这是一些基本的概念问题,我们学习古诗词,从熟悉、赏析到创作,需要对这些基本知识了解清楚,才不会闹笑话。

(3)、用韵基调一致:偶句押韵,且必须是同一韵部一韵到底,不得换韵,不得邻韵通押。但第一句除外。第一句有可押可不押的自由,若押,可邻韵通押。这些七绝与七律都是一致的。

(4)、但是绝句中的“绝”字是指“四句为绝(截)”,并不是指格律。所以“七言绝句”这个概念并不是遵守平仄格律的“七绝”,他还包括了不遵守平仄格律的“七言古绝”。

(5)、没有明显的语病,没有拼凑和不合逻辑之句,基本符合起承转合的章法,我想这也是合格应该具备的。

(6)、承:“闻道龙标过五溪”,交代事由。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7)、颔联写诗人所处之地的悲壮景象,也暗喻当时时局: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8)、第五点,律诗写法,基本上遵守“起承转合”,和绝句不同的是尾联要合回首联,而且律诗的“起承转合”是以一联两句作为单位的,而绝句是以单句作为单位的。

(9)、字数不同。七绝固定为四句28字,七律固定为八句56字。这直接导致了内容容量的不同。

(10)、 七律的句子是七绝的一倍,所以“起承转合”四个字的对应是以一联两句为单位。

(11)、至于如何才算是一首合格的七绝,则没有明确定义,我个人认为具备如下四个基本要求,可称为合格:

(12)、不论诗体形式用“寒塘鹤影”作诗,您能写出几首?

(13)、此诗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景物,这就是律诗跟绝句的不同之处,它有充足的文字来进行精写和铺陈。从格律上来说结构严谨,对仗精工,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14)、说到“高华,高古,蕴籍,委婉”,这分明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态度。作为五言诗代表的五律,格外地注重它们。

(15)、对后世来说,并不是说七律比五律就先进或有意义!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学体裁也在紧跟着生活。

(16)、记住,如果你不懂格律,写出来的四句七言诗,不标或者标上“七言绝句”,是没有问题的,不要乱标“七绝”——这虽然是个简称,却包含了更高的格律要求。

(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8)、绝句又称截句,形式上七绝完全可以看成是将七律拦腰斩断后剩下的两截,亦或是抠去中间四句后加上剩下部分的两截。而七律也可以看成是七绝的翻倍的续写或从中间翻倍的扩充。

(1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 七绝字数少,所以是首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最后一句作情感的爆发,以第三句的“转”作为基础,把感情发射出去,不再“合”,留下空白给人遐想。这是绝句和律诗不同的地方。

5、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区别 秒懂

(1)、二者在涵盖范围、句式规则、产生的时间的区别如下:

(2)、废话说了不少,现在开始说正题。古诗简单可以分两种:

(3)、虽然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只要搞清楚一点就可以了。

(4)、诗景的描写不要太实在,常言说的好“一实三分傻”,要带点灵气才好。

(5)、七律是近体诗最基本的形式。可以说是***诗歌最成熟的一种体裁。

(6)、都遵从近体诗的格式,平仄、相粘、拗救原则都是一致的。

(7)、律诗,则是在绝句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对句,即由四联(八句),通过粘和对的规律,并依规押韵组成的诗体。正格要求,中间的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8)、因此,很多人顾名思义,认为绝句就是断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9)、中间两联,须要血脉贯通,音韵相应,对偶相停,上下匀称。前联既咏状,后联须说人事。两联最忌同律,颈联转意要富于变化,须多下实字。字实则自然响亮,而句法健硕。

(10)、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11)、首先说说律诗与古风的区别。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

(12)、古体诗在齐梁时期永明体(初期格律诗)出现以前就有,格律诗出现以后也有,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望岳》李白《蜀道难》等。

(13)、 而不合格律的七言绝句,我们称为七言古绝。

(14)、 但是律诗如果颈联不对仗,直接就是出律了,会被划为古体诗。我们找一首七律,大家看中二联的对仗:

(15)、“寓意深远,托辞温厚,潇洒闲适,含蓄淡雅”五律的这些特点分明是人的风范。

(16)、归属相同:七绝与七律同为近体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格律诗。

(17)、五律特点既然是以客观为主,那么,景色描写也是要有所变化的,一层一层的递进,一幕一幕地展现,情思的体现及人之主体的表现既融合在景色的描写当中,也会在某个位置上升为主体的。比如在颔联处,往往就是思感之突出之所在。

(18)、这个数字就是组成诗句的字数,七个字一句的我们称之为“七言诗”,简称“七言”,而“七律”、“七绝”是在“七言诗”的范畴之中。同理,五个字一句的诗我们称之为“五言诗”,而“五律”、“五绝”则处于“五言诗”的领域下。

(19)、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20)、结:“随风直到夜郎西”,深化感情。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1)、由此可见,七律、七绝和五律、五绝都是出现在唐朝,而七言和五言,则是唐朝以前就有的体裁。所谓就是诗歌每一句话为七个字,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相同,五就是诗歌每句话为五个字,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以“七”和“五”只是特指诗歌的字数,没有其它含义,比如古体诗里,还有四言、六言和八言甚至是十言的,但是数量不多,居多的还是七言和五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