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诗词四句
1、屈原的诗 四句
(1)、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家。
(2)、《九歌》图卷宋代李公麟作《九歌》图·东皇太一元代张渥作(作者简介)屈原(前340年-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3)、嗟尔幼志,有以异兮。***不迁,岂不可喜兮。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屈原的千古名句
(5)、①箧(qiè):小箱子。储物工具,大曰箱,小曰筐。
(6)、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屈原的千古名句
(7)、《离***》作于楚怀王五年(前30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
(8)、意译为,追寻屈子行迹。沅湘碧潭水,沅湘,沅水和湘水,典故出屈原《湘君》“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后人多用沅湘二字凭吊屈原,如戴叔伦诗“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如陆游诗“半世学***终不近,空余清梦上沅湘。”
(9)、(内容简介)《九歌》包括11章,前人为了使它们符合“九”的成数,曾作过种种凑合。如清代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主张《湘君》、《湘夫人》并为一章,《大司命》、《少司命》并为一章。
(10)、 南泉法华②珠声脆,涅槃③解僧愁。
(11)、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12)、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九歌·国殇》
(13)、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
(1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的千古名句
(15)、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名称由来)“九歌”名称,来源甚古。
(16)、生前恨,指活着的时候的遗憾和悔恨。比如赵汸诗句“鹃声似挟生前恨,蝶舞曾忘梦里愁。”
(17)、诗篇以简洁的文字生动描绘出一个热烈而隆重的大合乐送神场面。一开始,先点出是“成礼”,使它和《九歌》各篇发生了联系。祀礼完成后,于是响起密集的鼓点,于是一边把花朵互相传递,一边更番交替地跳起舞。
(18)、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的千古名句
(19)、《离***》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20)、《屈原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2、屈原的诗词四句是哪四句
(1)、《闻一多》《什么是九歌》主张以《东皇太一》为迎神曲,《礼魂》为送神曲,中间九章为“九歌”正文。但多数人的意见,以“九”为虚数,同意汪瑗《楚辞集解》、王夫之《楚辞通释》之说,认为前十章是祭十种神灵,所祭的十种神灵,从古代人类宗教思想的渊源来考察,都跟生产斗争与生存竞争有密切关系。
(2)、古往今来,倾慕于屈原的人格精神,文人墨客创作了难以数计的以屈原及其辞赋为题材的书法作品,或咏叹其忠于故国;或讴歌其独善其身,或书写其辞赋之壮美。
(3)、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4)、③彩线:五彩丝线,端午节佩戴用以驱邪镇***,又称长命缕、续命缕等。
(5)、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6)、屈原(约前340一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太夫。
(7)、谗谤,诽谤之意,屈原的诗作中可以看到很多“谗”字,比如“众谗人之嫉妒兮”,比如“被离谤而见尤”。
(8)、▲《屈原题跋版画像》,取自明天然撰赞,弘治十一年重刻本《历代古人像赞》。
(9)、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屈原的千古名句
(10)、 雨息斜阳,清晖新熠,一墨醉神洲。
(11)、没,等同于首句的“沉”。也可以理解为照应屈原《九章》中的“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12)、意思是: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13)、意译为,楚人痛其傲然。何尝奈谗谤,何尝,反问语气,哪里,并不是,未曾之意。
(14)、《吕氏春秋·侈乐》也说:“楚之衰也,作为巫音。”所谓“巫音”,即巫觋祭神的乐歌,这是《九歌》与屈原其他诗篇的不同之处。
(15)、《橘颂》是屈原少年时代最早的一篇作品,虽然没有后来作品中的惊涛骇浪,而是如平静的泉水,但已体现出他坚定不移的品质以及对乡土和***的热爱,“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就是屈原一生思想的基础。《离***》应是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但并未流放时所作,是他最伟大的作品,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作品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的愤慨,以及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天问》是屈原离开郢都经过鄢时的作品,屈原将他所看到的有关神话和历史传说的壁画,化为一个长篇的问话体,写成一部远古的史诗。屈原“呵壁问天”是想从历史上寻求兴亡答案,这又是源于他对祖国炽烈的感情。继续行进,已经靠近楚国边境,屈原越来越留恋祖国的乡土,于是便有了《抽思》“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正是这份依依不舍的感情写照。之后屈原再次被重用,并主持了在“梦”这个地方进行的盛大的招魂典礼,这便是《招魂》的创作原因,作品多是描绘宫廷生活,但屈原的心却是在为国牺牲的战士们身上。这之后的《九歌》正是寄托了他对这些勇士们的热爱。两部作品还表现了屈原对生活的热情,作品可以说也是屈原在歌唱人民所热爱所纪念的事物。《哀郢》《涉江》《怀沙》是屈原最后一组作品,是他被放逐过程的心情写照,体现的仍是他不畏权贵,毫不妥协的人格精神,而所蕴含的是他无法为国效力的痛苦,正是这份痛苦使他最终投入汨罗江死去。
(16)、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屈原的千古名句
(1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的千古名句
(18)、幸自不须端帖子①,闲中一句如无。爱他午日午时书②。惟应三五字③,便是辟兵符④。
(19)、①朝晖:芙蓉国里尽朝晖,指圣贤杰出的人才。②内外御平猖:平内御外。猖:是广指撒野的入侵者和内乱者。③引风:引用“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20)、大意:早上饮了木兰坠下的露水,晚上吃着秋菊落下的花瓣。(这些高洁芬芳之物,是滋润高贵精神的素养。)
3、屈原的诗词四句话
(1)、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2)、意译为,未曾奈何诽谤。徒欲却蛟龙。徒欲,白费力气地做某事,徒劳地去做什么事情。比如张九龄诗句“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
(3)、买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屈原的千古名句
(4)、却,退,此处指阻挡之意。比如李白诗诗句“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5)、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屈原的千古名句
(6)、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
(8)、“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9)、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
(10)、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11)、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屈原的千古名句
(12)、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13)、 久雨石鲸未没⑤,小风纨扇相疏。邀朋一笑共菖蒲。去年初禁酒,今日漫提壶⑥。
(14)、大意:全社会都肮***只有我干净,大家都醉了只有我清醒。(诗人于激愤和苍凉中流露了无限的孤独。)
(15)、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16)、意译为:徒然阻拦秦国。未泯生前恨,未泯,没有消失,仍然存在之意。比如陆游诗“虽然此心犹未泯,何至死去同蠢蠢。”
(17)、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横而不流兮。
(18)、译文: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在人世间了!
(19)、以上这篇屈原的千古名句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
(20)、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4、屈原的诗句四句诗
(1)、 潇雨滋兴泻初秋,诗友携同游。
(2)、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的千古名句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的千古名句
(4)、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屈原的千古名句
(5)、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6)、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7)、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屈原的千古名句
(8)、译文:听说鸟飞行千里,最终会返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在临死时,头总朝向出生的小山头。
(9)、....................................
(10)、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以最著名的篇章《离***》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1)、《屈原卜居图》,清黄应谌绘,河北省博物馆藏,描绘屈原被谗放逐,往见太卜郑詹尹,问卜自处之道的故事。
(12)、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13)、屈原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乡土的爱恋,对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对***危在旦夕的焦虑都体现到其作品中。屈原的作品正体现着他的思想轨迹。
(14)、美貌女郎唱起歌,歌声舒徐和缓,从容不迫。这正是一个祭众神已毕时简短而又热烈的娱神场面。而春天供以兰,秋天供以菊,人们多么希望美好的生活能月月如此,岁岁如此。
(15)、端午龙舟竞渡之俗兴于楚地,官府、百姓通过赛龙舟的方式凭吊屈原。面对百舸争先的热闹场面,诗人不由得想起屈子投江的悲壮。首联因所见以起兴,借龙舟引起对屈原被谗放逐、一身空死的伤心。继而,诗人又由屈原联想到自己。从政四十一年,竭智尽忠,建策匡时,以“清”“公”“勤”“明”“和”“慎”六字箴言为座右铭,抚民治吏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着做一个清正廉明、为国为民好官的不容易。《楚辞·渔父》中屈原自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后世以“独醒者”指代不随波逐流的人。诗人自比“独醒人”,表达了政事上没有应和之人的苦闷。举世混浊之时,孤独是清醒者的特质,因此,尾联中的“古今嫌见”是劝君酩酊的原因。然而,此处的劝诫并非真劝,而是反用其意,以此抒发诗人“心之忧矣,我歌且谣”的愤懑。这首诗吊的是屈原,感的是时事,言语平易,寓意深刻。
(16)、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屈原的千古名句
(17)、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的千古名句
(18)、严禁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青少年,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救生圈。
(19)、朱熹认为是屈原对南楚祭歌修改加工,“更定其词”(《楚辞集注》)。胡适则认为《九歌》乃古代“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与屈原传说绝无关系”(《读楚辞》)。
(20)、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屈原的千古名句
5、屈原的诗词四句是什么
(1)、译文:快乐莫过于新结了好相识,悲伤莫过于活生生的离别。
(2)、 其主要作品有《离***》《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以最著名的篇章《离***》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3)、彩线轻缠红玉臂③,小符斜挂绿云鬟④。佳人相见一千年。
(4)、译文: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5)、这首诗题为“和端午”,写的是人们在端午节所凭吊的爱国诗人屈原。全诗虽未见屈原之名,却每一句都在写他。端午竞渡的习俗,来自于拯救屈原冤魂的传说,然而“忠魂”已去,“讵能还”表达出对“囯亡身陨”灰飞烟灭的悲哀与无奈。诗人为屈原所受的冤屈愤愤不平,他慷慨赴死也无法改变楚国灭亡的命运,最终只有一部《离***》绝唱千古流传。诗的尾句虽有颓丧消沉的意味,但《离***》所蕴含的内美、修能、求真、民本及爱国情怀得以传承万代,光照后人。整首诗凄清悲切,言辞平易却不失雄浑,充满了对屈原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6)、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7)、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青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8)、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9)、大意:鸟雀飞翔都要飞回自己的故乡,狐狸死去的时候也要把头朝向自己栖居的山丘。
(1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
(11)、意思是: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12)、大意:既然已经出征啊就没有想过要回还,家乡邈远啊前路漫漫。
(13)、碧潭,碧绿色的深水处。指的就是屈子自沉之处。这个词也可以追到屈原诗里,比如《渔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14)、屈原作为***第一位诗人,是在全力写诗,是以一生的思想感情来丰富诗,并通过诗表现自己的人格。
(15)、②《离***》:战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离,别也;***,愁也。”该诗体现了屈原的伟大思想和崇高的人格,是***文学浪漫主义的奠基之作。
(16)、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宋贺铸《锦缠头》:“一标争胜锦缠头。”
(17)、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的千古名句
(18)、大意:指着九重苍天为作证明,(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因为君王您的缘故啊。(“灵修”指代楚王)
(19)、关于《九歌·东皇太一》的创作时间,古代学者多认为在屈原放逐江南之时,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
(20)、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战国时期黄老之学的传播者。
(1)、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屈原的千古名句
(2)、不容,不为世间所不容。容,容媚之意。小可认为此处应当是指不弯腰,不妥协之意,语出自《离***》“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3)、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4)、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的千古名句
(5)、《九歌·礼魂》是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的楚辞,一说礼魂为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送的不只是神还包括人鬼,所以称礼魂而不称礼神。送神,在古代的祭祀中,是仪式的最后环节,也是最庄重的祭祀礼仪。礼魂,由美丽的女巫领唱,男女青年随歌起舞,还要传花伴歌伴舞。屈原记录了这个庄重的祭祀仪式。另一说礼魂为对英雄祖先的祭祀,不属于九歌之列。
(6)、译文: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上天下地寻找心中的太阳。
(7)、另一说认为屈原写作这篇祭诗的背景是在楚国两次大败于秦之后,内容与《国殇》的联系(魂与殇),所处于《国殇》之后,可以认定它是相当于《国殇》的乱辞的卒章,而非《九歌》“送神曲”。
(8)、刘冬颖:端午唱《楚辞》,唱一首对“云中君”的恋歌
(9)、①芳兰:芳香的兰草。古时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避秽。
(10)、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11)、作这首词时,词人贬居惠州,侍妾朝云始终陪伴在词人身边,不离不弃。二人感情笃厚,相知相爱,因此词中未见贬谪的痛楚,反而满是轻松快意的生活趣味。词中没有提及端午,上片的“浴芳兰”、下片的“彩线”“小符”,均为端午节俗,点明题意。上片写端午前一天,女子为次日沐浴采摘兰草,忙碌不已。“轻汗微微透碧纨”,描写细腻,以热情高涨的劳动场面,表达出女子对“浴兰汤兮沐芳”(《楚辞·九歌·云中君》)的期待。明朝沐浴,那么晴空下的河流里一定满是洗下的胭脂香粉。此处“涨腻”与下片“绿云鬟”,化用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前者说明女子脂浓粉香,后者说明女子鬟发如云,足见是个美人。下片中女子已缠上了彩线、戴好了小符,“轻缠”“斜挂”刻画***真,写出了女子的温婉与柔美。如此佳人,希望能与之相伴千年。词人用“千年”的夸张表达,表明心意。节日里,许下与爱人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的心愿,应是对自己最美好的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