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待人的古训或俗语
1、礼貌待人的古训或俗语
(1)、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三个事例,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3)、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5)、师巡视:来,这位同学,你也简单地说一说,你列举的是哪个故事?
(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7)、生:牛大哥,你看小姑娘有礼貌,人家把布娃娃卖给她,还不要钱。你没礼貌,自然不卖给你。一个人对别人不礼貌,别人就对你不满,甚至讨厌;假如你有礼貌,别人会对你满意,甚至会对你赞赏。
(8)、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9)、至此,我让学生说一说:说理文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样的?学生很快发现:
(10)、永不向权势低头,但要摘帽为礼。——JimFiebig,NANA
(11)、 (2)讨论:“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何意义?
(12)、光说不练假把式,说100次不如做一次,成功都属于敢于尝试的人!
(13)、同学们,你们说说生活中都使用哪些礼貌用语,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14)、在小学阶段,多样的阅读文体为学生的学科素养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每一种文体都有属于自己独有的鲜明的文体标识,这就对师生的教学行为有了某种“规定性”。教学不同的文体,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无疑应适时变化。《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中的一篇说理文。一谈到说理文,我们脑海中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论点、论据、论证”那些根深蒂固的记忆。但这节课里,薛法根老师把握避免了对小学生讲许多术语,却深入浅出,为儿童喜闻乐见地进行了说理文文体特点、结构、语言特色的教学,根据鲜活的学情,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把相对枯燥的说理文教得情趣悠悠,意味深长。由是观之,薛老师的教学艺术真给人以炉火纯青的感受。
(15)、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
(16)、师:掌声鼓励。他先说了自己的意思,再引用课文中的俗语,太好了!
(17)、真正的礼貌就是克己,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蒲柏
(18)、师:待人要懂礼貌,这个道理大家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19)、师:我们看,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他一开始举的是谁的例子?
(20)、和人聊天,抠鼻子,剪指甲是非常不礼貌的!大忌!
2、礼貌待人的古训或俗语是什么
(1)、师:这个故事就不讲了,我估计每个同学都听说过,你只说后面的理。
(2)、师:你说得不错,但这么一大段话,我们记不住的。说道理不能说得太长,因为有些人记性不太好。(众笑)
(3)、不能拿钱太当回事儿,也不能太不当回事儿,中间的度只有自己好好把握,不做吝啬鬼,更不要做败家子!
(4)、师:请把这三件事简要地记在书上。(生记录,师板书:问路、踩裙、理发。)作者用了举例的方法。还有吗?
(5)、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卢梭(法)
(6)、被领导当众责备的时候,忍一忍就过了,不要顶撞,更不要当着其他同事面抱怨!否则,你的工作会越来越难做!
(7)、师: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谈礼貌是怎么谈的,用了哪些方法?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要细致。(生阅读、讨论。)
(8)、师:人家把你的脸划破了,照理可以不讲礼貌,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讲礼貌,而且还安慰别人。这样的思想境界很高。
(9)、师: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所处的年代不同,他们的身份也不同。典型的事例,使得说理就更有说服力了。
(10)、《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读的主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根据这些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1)、有“人”有“言”。所谓有“人”,即体现为学生成长而教。《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这就意味着语文学习呈现给儿童的应该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旅行,而不应是一种机械的操练。文本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语文课不能见“言”不见“人”。三位老师虽然在本文的“道”上着墨不多,但都有渗透,方式、方法和程度略有不同。张老师这样设疑:除了花的美丽没有改变,主要是什么没有改变?(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最耐人寻味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每家拿出几盆花,收获的却是“花的海洋”等,润物无声。赵教师则通过图片和文本,让学生比较:是花美还是人美?进而让学生思考:到底什么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什么不说“别人为我,我为别人”?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3个“家家户户”和6个“都”,含而不露,点到为止。而邹老师,除了让学生感知德国人种花的独特风情外,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而后,作者进一步问:作者喜欢德国的环境吗?当他经过四五十年回到德国,还想到当年的思乡之梦,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12)、师:刚才这都是在“纸上谈兵”,这不算本事。什么才算本事?
(13)、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陈毅
(14)、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15)、链接劝世良言36首(文字虽不一定优美,但还是有一些道理)
(16)、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孟德斯鸠:
(17)、师:她引用了岳飞和牛皋的故事,并引用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有一定的说服力。合格。
(18)、师:课后大家再读一读《说勤奋》《谈礼貌》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三篇曾经学过的说理文,想一想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期待你们有更多新的收获。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19)、真正的礼貌就是克己,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蒲柏
(20)、事后,邻居的儿子感到十分惭愧,从此改过自新,像于老伯那样宽厚诚实待人,勤俭持家,成了一个好后生。
3、礼貌待人的俗语有哪些
(1)、人必知道而后知爱身,知爱身而后知爱人,知爱人而后知保天下。
(2)、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陈毅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1)
(4)、你要看见朋友之间用得着不自然的礼貌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感情已经衰落。——莎士比亚
(5)、相同之处:三个例子都是谈讲礼貌的重要性的;都是先叙事,后议论,且议论都是围绕“礼貌”展开的;在叙事时重点描写了人物与礼貌有关的语言和动作。
(6)、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掌握规律,认准位置,快速捕捉信息,提高阅读的效率。
(7)、人必知道而后知爱身,知爱身而后知爱人,知爱人而后知保天下。
(8)、自己一定要喝醉一次,知道自己有多大酒量,这就是一个红线,一个永远也不能越过的红线!
(9)、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10)、师:是的,“有层次”,这个很重要。哪个层次稍微低一点?
(11)、孩子不是越有出息越好,能在你身边尽孝的,往往都是最没有出息的那一个!
(12)、师:这是个极有挑战性的任务。谁第一个来跟大家分享?
(13)、[点评:教说理文,把重点放在“怎样说理”上,而不是只关注说了“什么理”。]
(14)、假如自负,虚荣心或愤怒使儿童失去了恐怖,或者使他不听恐怖心的劝告,这种心理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消除掉,应该使他稍稍考虑一下,降低火气,三思而后行,看看眼前的事值不值得冒险。——洛克
(15)、出去吃饭,别总抢着买单,礼尚往来是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的事情!
(16)、聪明人是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
(1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刘少奇
(18)、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卢梭(法)
(19)、 所谓“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应该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某种角度看,也应该是“和而不同”的社会。
(20)、师:今天仲老师将和大家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4、关于礼貌待人的古语
(1)、领导的承诺、画大饼,听听就可以了,别当真,当真,你就输了!
(2)、 地道律师所曾任或现任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汕头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局、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人民政府、金奇孕婴童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市澄海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政府部门的常年法律顾问,累计提供了涉及标的额为上仟亿元的专业法律服务和专业法律意见,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认可和信任。地道律师所在刑事辩护、交通事故纠纷、离婚纠纷、公司纠纷等领域比较擅长。
(3)、好好活着吧,人生只有一次,如果人生有选择,我宁愿不来这人间!
(4)、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歌德
(5)、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玛·沃·蒙塔古
(6)、脾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7)、夫妻闹矛盾,岳父岳母过来后,不管他们怎么说,都要主动承认错误,别抱怨老婆的不是!
(8)、去买东西的时候发现价格和标的价格不一样时,果断放弃,直接说:不好意思,我不要了。我有一次买东西就是在结账的时候发现价格不一样,贵了2倍不止,不过当时不好意思说不要了,也没开口问情况,后面越想越气。
(9)、(5)讨论会期间,主持人可根据情况,随机邀请听众参与讨论。
(10)、 只有胸怀宽广、以国家为重的人,才能做到不计自己的得失,忍让他人,以和为贵。
(11)、师:那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好学的呢?(众笑)孩子们,仲老师就和大家重点来学习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件事?以及如何利用这三件事来说理的?
(12)、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3)、师:对!“不生”就是不能生存,更不要说美好的生活。连起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14)、生:不管在哪里,凡是彬彬有礼的人都会受人尊重;反之,举止粗鲁、说脏话、不懂礼貌的人,肯定遭人鄙弃。
(15)、 小结:同学们的抒写特别精彩,我想“和”这个简单的汉字会用各自不同的语言,表达同样的理念,在各自的文化里产生共鸣。让我们一起努力,写好这个并不复杂的“和”。
(16)、这时候,如果不注意饮食方面的节制,很可能导致肠胃系统出现紊乱。
(17)、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18)、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19)、生:“这正如”“可见”“因此”“正所谓”……
(20)、(1)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设置三个话题,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话题。
5、礼貌待人的名言古训
(1)、师:第三件事是什么?别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朱师傅不小心把周总理的脸划破,最应该讲礼貌的是谁呀?
(2)、别人找你帮忙不好意思拒绝。一些不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更不要答应。
(3)、文化修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高尚、最深奥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波伊斯
(4)、师:用这个故事来谈礼貌行不行?还缺点什么呢?
(5)、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6)、在男人身上,智慧和教养最要紧,漂亮不漂亮,对他来说倒算不了什么!要是你头脑里没有教养和智慧,那你哪怕是美男子,也还是一钱不值。--契诃夫
(7)、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
(8)、师:“理”要说得精炼、通透,这个要求很高,我们一时很难做到!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积累。想不想也来尝试说一说“理”呀?
(9)、2020年11月26日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播出了林峰主任在潮阳民兴学校为同学们讲解了《宪法》、《保密法》关于保守国家秘密有关法律知识,保守国家秘密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保守国家秘密。
(10)、师:我们合作读一读。老师读叙事部分,大家读说理部分,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1)、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有信与义。——唐·张九龄
(12)、师:课文里的三件事告诉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要——
(13)、对儿媳妇一定比儿子好,对儿子差点儿,孩子都不会挑,他还会照样孝敬你,但你对儿媳妇一次不好,这辈子都没有和解的机会!
(14)、师:作者是怎么谈礼貌的呢?先说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后举了三个例子,每个例子后面都说了一个道理。他是以事说理,前面部分是叙事,后面部分是说理。
(15)、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叔本华
(16)、译文: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
(17)、教学板书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通过有关教材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学到哪些东西,受到哪些教育,形成哪些能力,通过板书可以比较突出地体现出来。
(18)、语文教学内容不等于课文内容,需要教师自己从课文和相关资源中去寻找、发现。《谈礼貌》这一类说理性文章,很容易围绕课文内容大谈礼貌对人的意义,把语文课异化成“思品课”。而薛老师这节课不仅关注“说什么理”,更关注“如何说理”,思考“为何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从中揣摩说理方法和表达规律。根据说理文的特点以及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薛老师确定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学习“引用”的说理方法;学习“以事说理”的段落结构;运用“引用”和“以事说理”的方法进行说写训练。这几项教学内容都指向了语文方法的掌握和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适切的。
(19)、人到了六十岁,消化系统会出现一系列的老化和衰退。
(20)、本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以读代讲法,读中悟理法。通过课堂任务单导学的教学方法。学习本文的三个小故事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1)、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有信与义。--唐·张九龄
(2)、有两种和平的强大力量,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国
(3)、 以和为贵 寻“和”之用 (谈看法)
(4)、在水里学游泳,在空中学飞翔,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语文的学习要遵循学习规律,依据文本特点,坚守有趣、有效、有用的原则,从教材中发现、挖掘和提炼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设计连贯完整的语文实践活动,以保证学生充分经历系列实践过程,获取规律性、可迁移的语文知识经验,形成能带得走的语文能力。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正是这个道理。
(6)、“他的态度那样不好,为什么还总在这里买报纸呢?不如去别的地方呀。”
(7)、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和”与“同”的区别,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8)、生:我只知道后面这句话的意思,意思是说,做事没有礼貌的话,事就做不成。
(9)、教养中寄寓着极大的向往——对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战胜一切的向往。——阿诺德
(10)、师:这是在一个事例中用有礼貌的行为和没礼貌的行为进行对比。有补充吗?
(11)、师:下公交车裙子被踩,太长了,概括一下,两个字!
(12)、从学生的学习规律来看,学生要掌握一种技能需要经历“认知——实践——迁移”这样的过程。目前语文课之所以效率低,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机会太少,教师随课文所教给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如果不迁移运用,充其量是个概念,没有形成能力。语文教师要向数学教师学习,及时练习,让学生化知为能,化能为智。
(13)、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14)、师:掌声鼓励。她引用了歌德的名言,再加上自己创作的,还用上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更能让人信服。好,有没有不一样的?
(15)、任何一点成功,都不要和同事炫耀,要知道这更显得同事的失败!
(16)、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上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17)、礼貌和教养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英国切斯特菲尔德《教子书》
(18)、自古以来,“和”已经落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大。家庭内部有“家和万事兴”之说,人与人之间讲“和气致祥”,做生意讲“和气生财”,国家之间讲“和衷共济”。
(19)、最后这5个字,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长寿方。
(20)、师:这叫“重要的话说三遍”。什么叫总结呢?
(1)、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讨论“和”与“同”有什么区别?古人论述“和而不同”的思路是怎样的?“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男人身上,智慧和教养最要紧,漂亮不漂亮,对他来说倒算不了什么!要是你头脑里没有教养和智慧,那你哪怕是美男子,也还是一钱不值。--契诃夫
(4)、师:是不是很好懂?(课件呈现:见人不施礼,多走二百里。)这些俗语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古训则来自于经典国学。平时要多留心生活中的语言,也要多读书积累。
(5)、(1)(解读“和”字)A组同学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
(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7)、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天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交流古今中外一些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和成语,让他们养成积累名言警句、俗语、成语的好习惯,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8)、人必知道而后知爱身,知爱身而后知爱人,知爱人而后知保天下。
(9)、和人聊天的时候,对方拿出手机看时间,不要继续聊了!委婉地离开!
(10)、这堂课,薛老师设计了四个板块:古训、俗语、名言警句巧铺垫。这一板块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也为后面的说写训练作好铺垫;层层深入悟写法。这一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以事说理”等表达方法;创设情境学说理。这一板块重在迁移运用,进一步巩固前面学到的说理方法;拓宽思路练应用。这一板块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以事说理”等方法,培养说理的运用能力。四个板块意图明确,内容清晰,板块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各自凸显教学重点,实现了言语实践中提高学生言语智能的目标。
(11)、人最好不要攀比,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要攀比,心永远不知足,这山望着那山高,心太累,你一辈子都不会幸福的!
(12)、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