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修身立德的句子(修身立德例子120句)

关于修身立德的名人名言

1、关于修身立德的名言警句

(1)、立志是攀登的前提。校园里人才济济,但凡有大业者无一不胸怀大志。志所谓志当存高远有志气才能做雄鹰搏击长空。在你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后,理应纵观世界,重新面对自己。人的一生不为别的,只为志气活着,那么你的一生炫人夺目。

(2)、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写出了现在学生学习状态的本质,枯燥乏味的不是读书本身而是有的学生对待读书的态度。读书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抱以什么态度,它将给你什么结果。

(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5)、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6)、(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你应该知道,妻子的真情容易得到,妓女的心思却难以触摸猜透。西北的神州还没有收复,男子汉应该有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切不要为了红粉知已而轻易地流下几行男儿泪。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1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11)、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宁静,多才不若蓄德。

(12)、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爱迪生

(13)、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苏霍姆林斯基

(14)、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1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做人要恪守自己的原则。做人要有正确的人生信念,执著的人生追求,做人要合乎历史潮流,不可随波逐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食美国面粉,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7)、夜深人静的时候反思生命真谛,能够深知自我勉励的重要性。不敢丧失本心,不求尽如人意,甘于淡泊,心态坦然,一生于心无愧,可与众人同乐,可含笑而眠。

(18)、(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9)、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20)、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2、关于修身立德的句子

(1)、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2)、感动中国2002~2018文字、图片、视频汇总

(3)、读书的过程是精彩的,我们能够在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乐趣,体会我们在生活中没有体会过的美好。如果只是机械木讷的阅读着文字,也就无法真正感受过读书的乐趣。

(4)、第三不交的是:没有上进心、意志消沉之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没有上进心、意志消沉的朋友,还是要少接触为妙,这类人过一天算一天,根本就是混日子之人,对着自己这会的处境,是需要有激励有上进心很强的朋友在一起,鼓励才行,跟混日子的在一起,只能是越走越黑。

(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中洲王氏,世代书香,诗礼传家。王寿昌祖父王极是著名诗人,其父王相天也是读书人。其叔父王元仕,是位增补生员,“性友善,工诗文,精医术”,兄嫂去世,“遗侄寿昌,甫三岁,抚之如己出,择师课读”。王元仕“家贫,令子德昌从医,以为生计”。王寿昌中举荐至京,其妻又在儿子政南7岁时病逝。王元仕之子王德昌,又按父亲生前教导,抚持王政南读书成才。王元仕家,两世抚孤,五代传经,八代行医,传为佳话。“寿昌在京绘两世抚孤图,京中名宿均赞以诗”,今存《赠王元仕两世抚孤图诗》三首。镇国公禧恩诗云:“先生昔日都门游,云山万叠心忧忧。尔时话别糟糠妇,幼时叔婶恩难酬。”辅国公绵悌诗曰:“两代遗孤征世德,一生琴剑老京华。由来积善终余庆,父子同看上苑花。”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8)、君子之于天下,正己斯可矣。正己,则物孰与不正?笃恭而天下平,正己而已。(程颐)

(9)、“诵读论语.走进孔子”,结合每日格言、记忆清单、大厅静态展,处处渗透《论语》,让《论语》的精髓浸润孩子的心田。成功举办《古韵诗风.七彩流光》国学月“诗词论语大赛”,背诵、猜想、抢答等等,群贤毕至,论道经典,以文会友,孩子们跟随先贤的脚步,回归学习的本真。

(10)、(《论语》)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曾国藩对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他评价自己“生平短于才”、“自问仅一愚人”。曾国藩在给家里写信时也说,“吾兄弟天分均不甚高明”。他曾以读书、做事为例,“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曾国藩的作战指挥也是如此,“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

(12)、管好家庭,必须以修身为根本。一个人的修养,体现了历代先祖留下的精神遗产,体现了昭示子孙的行为准则。继承传统,开拓未来,担负社会责任,都有赖于一个人的修养。因此,对自己必须要求严格,对待他人要仁爱宽恕,用“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来警示自己,用“天知、神知、我知、你知”的原则来接人待物,这样才可以做到心地诚实、为人端正,使整个家族的行为都合乎规范。

(13)、明王朝对军屯制称之为“足兵食,固边陲,扩耕地,兴水利,发兵源,广教化”。据《明实录》等书记载,永胜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就建了孔庙,明正统六年(1441年)正式设立儒学,此后书院、义学、私塾遍及城乡。特别是有屯军驻守的近屯中心中洲街,远屯中心清水驿,文化教育更为昌盛。期纳清水“一村四进士”,三川中洲“一进士四举人”,这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永胜这样一个长期由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则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有了“南清邑、北中洲”之称赞。

(14)、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民可顺也,不可强也;民可使也,不可欺也。(程颐)

(15)、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6)、厚以待民,薄以待己,俯仰无愧;乐于谋事,耻于谋私,得失不言。   

(17)、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程颢)

(18)、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19)、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20)、后来石达开又烧毁湘军的战船百余艘,甚至连曾国藩的座船也没能逃过。曾国藩当即准备策马与敌人决一死战,部下力阻,这才没有赴敌以死。事后他又亲自去江西负责招兵造船一事,曾国藩带兵将生死置之度外,与士兵同荣辱,这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3、修身立德例子

(1)、为了失恋而耽误前途,是一生的损失。 ------霍海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4)、理学对曾国藩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卫道”的强烈使命意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国藩正是以“卫道”为旗号,与太平天国对抗,把一场军事的战争,变成了一场文化上、价值上的“卫道”的战争。

(5)、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6)、人心莫不有知,惟敝于人欲,则亡天理也。

(7)、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孔子《论语》,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9)、释义: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

(10)、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2)、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13)、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14)、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15)、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 -------帕利克

(16)、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但它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17)、“诵中华经典.做龙的传人”,书法大比拼、 宋词风韵、 三国故事、唱国学、诵读经典、古典舞欣赏……师师携手,师生携手,生生携手,让传统经典之火持久不息,生生相传,徜徉国学的世界,领略经典的魅力,汲取智慧的营养。

(18)、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我们学会像孔子一样生活: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20)、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4、关于修身立德的名人名言短句

(1)、对仗工整且对比鲜明的两句话,引发人们对时间易逝的深思。身在此中空自嘲,且随风摇,且逐波涛。这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能否珍惜时间,做自己?

(2)、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评析)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3)、习惯就是一切--------甚至在爱情中也是如此。 --------沃维纳格

(4)、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5)、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6)、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卡尔·雅斯贝尔斯

(7)、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秦)黄石公

(8)、释义:又要规劝四宜:一要勤奋用功,多读圣贤书;二要尊师重道,才能学有所成;三要博爱众人,心胸宽厚;三要节俭、规律饮食,不贪嘴。

(9)、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1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郑燮诗《竹石》

(11)、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

(12)、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13)、天下之治,正家为先。天下之家正,则天下治矣。(程颐)

(14)、地名是浓缩的历史,地名是缩写的文化。它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交往起到了指代作用,而且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永胜县的地名,普遍具有历史感。中洲地处“滇西米粮仓”三川坝中部,早期村庄周围被桥头河(盟川)、板山河(汇川)、坝箐河(济川)环绕,村庄建于地势高的沙洲地带,因而得此美名。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王朝所设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在此设置“百户伍”戍边屯田,于是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中洲街。

(15)、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1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7)、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8)、一定要天天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一定要天天改过自新。倘若一天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就会在这一天里安心于自以为是的状态;倘若一天没有过失可以改正,就一天没有进步可言。天下聪明伶俐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德行未修,事业不广,就在于“因循”二字耽误了一生啊。

(19)、曾国藩在《湘乡昭忠祠记》回顾湘军成功的原因时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艰,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由是众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呜呼!吾乡数君子所以鼓舞群伦,历九载而戡大乱,非拙且诚者之效欤?

(20)、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5、关于修身立德的古文

(1)、自己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是有区别的。对待自己,不嫌其标准高(严格要求);对待别人,则不可以自以为是,高高凌驾于别人之上。

(2)、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3)、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廉洁奉公,修道 立德 。

(4)、 此句初尝似水,反复咀嚼实则大有深意。我们总是希望从书中所得能立见成效,但往往事与愿违。读书不要只问眼下对你有何帮助,而是要问以后会对你有何帮助。

(5)、习惯是智者的祸患、蠢货的偶像。 --------托马斯·富勒

(6)、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7)、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8)、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9)、他在家无所事事,就这样过浑浑噩噩好几年后,他决定不再滥竽充数,立志苦练竽。

(10)、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11)、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2)、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丘

(13)、此句志存高远,着眼整个人类,道出人世最善面,以微薄之力挽世间狂澜,虽为萤火也放华光。

(14)、做人要地道,才能步步高。走就走正道,好人有好报。——申宝峰《人生悟》

(15)、我们的朋友比想象的少,却比我们认识的多。——霍夫曼斯塔尔

(16)、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泰戈尔

(17)、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18)、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19)、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20)、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评析)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

(3)、二程把诚敬之心作为修身立德之本,提出诚者天之道,以诚修身则身正。

(4)、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5)、沉沦:指沉船、溺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6)、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7)、释义: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芝草兰花的屋子中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芬芳起来;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腥臭起来。

(8)、修身励志的名言名句处草野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小,居廊庙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大。

(9)、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10)、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11)、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12)、机智是一种光彩夺目的东西,每个人都赞美它,大多数人都立志得到它,所有的人都怕它,但是几乎没有人爱它,除了他们本身的机智。英国政治家和文学家切斯特菲尔德

(13)、站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我们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人类以短暂的生命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使得地球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人的拼搏努力造就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人类的历史终将因为无数人的努力变得更加光辉灿烂。

(14)、俭,节俭,相对于奢。节俭被视为治国之道、兴业之基、持家之宝。对一个家庭来说,母亲很重要,她的勤俭美德狭义上负责儿女节俭和行为的养成,广义上是为国家节俭风气养成做着贡献。

(15)、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16)、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17)、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9)、名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要没有它,那肉体虽然真美,也不应该认为美。

(20)、凡做人,须有宽和之气。处家不论贫富,亦须有宽和之气。此是阳春景象,百物由以生长,所谓“天地之盛德气也”。若一向刻急烦细,虽所执未为不是,不免秋杀气象,百物随以凋殒。——《训子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