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简介
1、白居易简介及人生经历
(1)、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
(2)、“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3)、我第一个站了出来,呈上报告《震惊!长安一男子横死街头,竟是帝国二把手》,义愤填膺地说:“皇上,宰相街头遇害是国耻,我请求您马上严查凶手,讨回公道。”
(4)、“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被人用些稀里糊涂的罪名摆了一道,贬到了九江当司马,一个空职。
(6)、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7)、从此,我迎来京漂生涯的高光时刻,官场,就在这时撕开了它和蔼的面具。
(8)、李白有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好诗,我是大写的服气。但,我想超越李白!
(9)、白居易早年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关怀民生,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须取材于现实事件,反映时代的状况,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
(10)、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花开日一作:花开夜;南内一作:南苑)
(11)、作为一名“京漂”,我开始了漫长的租房生涯。
(12)、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
(13)、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度过了童年时光。
(14)、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15)、811年,白居易回渭村为母守孝,面对着连绵的秋雨及凄凉的夜色,白居易想起了已经不知身在何方的湘灵,一首《夜雨》脱口而出。
(16)、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17)、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
(18)、最后宦官搞得军队人心离散,打了十个月,败了十个月。
(19)、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恩宠。
(20)、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2、白居易简介500字
(1)、西湖有白堤,两岸栽种有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称之为白公堤。事实上这道“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当时称为“白沙堤”,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
(2)、也许是为自己以后仕途的考虑,也许是出于母亲的压力。同年,经老友杨虞卿的介绍,白居易认识了杨汝士的妹妹,808年与杨氏完婚。
(3)、可是呀,这样的深情,打动得了旁人,却打动不了白居易的母亲。
(4)、29岁时,我再一次来到长安担任校书郎,一个体制内的小编辑。
(5)、“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长相思》)”
(6)、我因《长恨歌》名声大震,终于住进了市中心的昭国坊。
(7)、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
(8)、从此以后,白居易的许多诗文里,都有了那个名叫湘灵女子的身影。
(9)、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10)、那么就让我虔诚地许愿,我愿与心爱的人携手到老,哪怕是做山林间的野兽,我也愿与他并肩而行;哪怕是做山林间的草木,我也愿与他枝枝相依。
(11)、本节描述了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
(12)、上天似乎在眷顾着白居易,在从长安被贬到江州的那段时间里,白居易与妻子杨氏遇到了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后,写下《逢旧》一诗,之后,湘灵就离开了。
(13)、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18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14)、点击图片阅读| 中国历史上为何不断改朝换代?主要是因为穷
(15)、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
(16)、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17)、“这话说的,人家老白这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8)、看着昔日的恋人,白居易又该是怎样的悔恨与痛苦呀。
(19)、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20)、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3、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品
(1)、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
(2)、动笔后,我先嘲讽皇帝好色,荒废工作,“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但慢慢地,我的心突然被击中了。
(3)、那时候白居易已经44岁了,湘灵也40岁了,可她还没有结婚。
(4)、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度过了童年时光。白居易和并称“符离五子”的符离人刘翕习、张仲远、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等国也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
(5)、他知道自己应当往前走,应当去迎接新的生活,但曾经刻骨铭心过的人,又哪里能轻易忘记。
(6)、生如逆旅,死即小别,不过是早走与晚走的分别。
(7)、被贬后,我安于平庸,后知后觉,此刻才突然有种理想破灭的感觉。
(8)、他则为她写下一首首诗词,歌咏她的美,带着不加掩饰、浑然无惧的赤诚。
(9)、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
(10)、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
(11)、寒夜凄冷时他写:“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寒闺夜》)”
(12)、他们总想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子女,却常常忽略了,子女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13)、白居易《长恨歌》自问世始,随日月之长照,一千多年以来诗声袅传,诗情照人,丽笔耀,声容动,咏史寄慨,人人称道,值得一看。
(14)、许多故事原是这样不堪看的,只一看,便免不得生出“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王国维《浣溪沙》)”的悲叹。
(15)、但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个什么样的人,终会随波逐流,变成万千劳碌生命中的一个,在繁华与庸俗中耗尽一生。
(16)、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835年,被任命为同州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839年10月得风疾。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846年8月去世,赠尚书右仆射。葬于龙门(今龙门石窟之白园)。
(17)、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阴阳相隔已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
(18)、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9)、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20)、写完此句,《长恨歌》已不单是写他们的故事。
4、白居易简介称号
(1)、我朋友,刘禹锡,直男一个,经常被人穿小鞋,逼得半年搬三次,最后搬到老破小里。但这哥们心态好,乐呵呵说道:“因为我思想品德好,让这房子看起来一点也不简陋。”
(2)、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我说:“姑娘,不如你再弹一曲吧,我给你写首《琵琶行》。”
(4)、第一个租房在三环东城角的常乐坊小区。虽然租金很贵,但离上班地点近,不会迟到。在唐朝,上班迟到扣工资不说,还要挨板子,严重的甚至要坐牢。
(5)、地址:沈河区哈尔滨路118号华府购物广场3F
(6)、眼看着一日日时光流转,秋天走了,春天来了,我们已不见多久了呢?
(7)、从最初的月俸一万六千钱,至最高的月俸十万钱,以及退休后的月俸五万钱,白居易大多都表现出知足的心态。即使是被贬谪至江州司马,处于极不得志的时期,他仍能说出“今虽谪在远郡,而官品至第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矣!”以此自我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