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庄子名言名句及解释道理(庄子名言精选60句107句)

庄子名言名句道

1、庄子名言名句100句

(1)、“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3)、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6)、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8)、闄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甕甖大癭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9)、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10)、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11)、即便外界的动水冲击了静静的止水,止水也只是泛起波纹而不动,最终消融了外来的动水,归于寂静。

(12)、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摘自《庄子·杂篇·外物》

(1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14)、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15)、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16)、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17)、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杂篇·盗跖》。

(18)、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19)、(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0)、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2、庄子名言名句及解释道理

(1)、《庄子·养生主》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3)、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4)、译: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5)、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6)、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7)、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8)、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9)、“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10)、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11)、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

(12)、庄子注释最好的,应该是魏晋时的郭象。这是时间证明了的大注释家,看了他的《庄子注》,会让人对庄子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13)、10)愚医治驼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廷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之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庄子

(1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1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6)、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17)、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1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9)、9)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庄子《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20)、(翻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3、庄子名言精选60句

(1)、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2)、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3)、4)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庄子《周易·系辞下》

(4)、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5)、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

(6)、语出《庄子·渔父》。那些强苦的人,虽然外表显露出悲伤,其实内心并没有悲伤。强怒的人,虽然外表有威严,其实只不过是色厉内荏。那些勉强亲近的人,虽然笑容满面,但并不是真正的和善。

(7)、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8)、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10)、庄子在《 庄子》一书里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11)、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12)、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13)、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4)、2)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15)、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17)、俗话说:“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看开了,看破了,无论遭遇任何境遇时,就都能安于时运,顺其自然,也就不会产生悲哀和喜乐的感情了

(18)、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19)、11)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庄子《寓言》

(20)、庄子告诉我们什么是圣人之心?圣人之心就是一颗如水的宁静之心。

4、庄子名言10句

(1)、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2)、庄子的思想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无为的“止水”层面,而是要主动地逍遥于水。鱼儿要不受水的羁绊,自由地逍遥于水,人的精神心性要不受世俗的束缚,在世上逍遥自在地生活。

(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4)、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5)、10)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逍遥游》

(6)、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7)、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酒·知北游》

(9)、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10)、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

(11)、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12)、庄子又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13)、译: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14)、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15)、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16)、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而对着静止的水面就能够照见自己了。静止的水还能够止住其他流向它的水,静止的事物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

(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18)、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19)、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20)、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5、庄子名言录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3)、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4)、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5)、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6)、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8)、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9)、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10)、21)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庄子《知北游》

(11)、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1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13)、——《庄子·让王》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1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15)、学习庄子“鉴于止水”的“道”之理,在喧嚣的世界里,守一份安宁,守一份淡泊,守一份清高,守一份本真,让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气质,我们的人生多一份自由和逍遥,多一份“道”。

(16)、“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1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18)、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9)、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20)、(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1)、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2)、更进一步,庄子认为,鱼儿不仅“忘水”,而且要互相“忘”了。

(3)、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秋水》

(4)、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6)、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7)、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