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句论语的名言名句(三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大全91句)

三句论语中的名言

1、三句论语中的名言有哪些

(1)、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己易,既然这样,倒不如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包容宽厚的心态待人,自然更容易被人接受,大家其乐融融岂不更好?

(2)、这句话还可以试着进一步理解。儒家相比世界上其他思想,具有强烈的淑世主义倾向。孔子一生坎坷,他知道,他的思想和抱负得不到世人的同情和理解,但是没关系,你们不知道、不理解、不认同,这很正常,没有关系。但我(孔子)的天命就是让你们知道、理解、认同。忧道不忧贫,正是孔子所为。

(3)、大家讨论事情时,领导的话还没说完,就会有人跳出来大唱赞歌,什么高屋建瓴、深谋远虑之类的溢美之词一大堆,可是会后他一转背就会否定领导的观点。

(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5)、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6)、(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7)、(译文)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1)、“中庸”是中国古代一个至高的行为标准,即做事不过头,恰到好处。有最高道德修养的人,在为人处世中就能使用中和之道,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坚持正确,丢弃错误。少指责、少抱怨,批评有方。但现在中庸往往被理解为平庸和圆滑,认为中庸之道就是和稀泥。其实,中庸的理想状态是天地万物各安其位,一切处于和谐之中。用中庸之道客观、全面、公正地论人议事,既不过分褒扬人,也不非难指责人、排挤人,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

(12)、(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3)、《论语》乃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是首创语录体。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论语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1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5)、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论语·子罕》

(16)、孔子说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7)、如何才能辨别君子和小人,在孔子看来,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区别在于为人做事是否顾全大局,与群体和谐相处。

(18)、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志存高远,乐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简朴,又有何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在汉文化圈,这三句话,只要是识字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这说明《论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巨大影响作用。钱穆曾经讲过,自西汉以来,《论语》是中国读书人,人人必读的一本书。此言不虚。

2、三句论语的名言名句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儒家思想内在一面有其永不可变的外貌,如修、齐、治、平皆然。另一面亦有其随外面时代需要而变的内在思想,如孔孟程朱皆是。

(3)、对于一般的女人和小人,都比较难以接触。如果和他走的太近,他就会有失恭敬;如果对他疏远,他又会心生怨恨。

(4)、道出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君子慎其微”的感叹。

(5)、而在现实生活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君子并不多见,“同而不和”者却屡见不鲜。大家讨论事情时,领导的话还没说完,就会有人跳出来大唱赞歌,什么高屋建瓴、深谋远虑之类的溢美之词一大堆,可是会后他一转背就会否定领导的观点。

(6)、传播学问是读书人的天职。传播学问的第一条,就是尊重原著、不失其本意。但是,阅读即是创作,自己的读书体会虽然取材于原著,也未免会夹杂进一些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偏好、自己的东西,如此再讲述出来,原著变味是少不了的。如此一来,虽然大家讲的都是孔子,看的都是《论语》,张三教出来的学生,与李四的学生,他们心目中的孔子,肯定是不同的孔子,他们心目中的《论语》,也肯定是不同的《论语》。如此一来,浪费时间就不说了,将别人引入歧途,将一个个聪明好学之人活灵活现的人生,扼杀于错误与偏见之中,无疑于谋财害命。

(7)、(译文)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8)、(译文)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9)、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能够做到相互理解体谅已经实属不易了。

(10)、(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留去。”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

(13)、话虽这样讲,哪个传道者,能保证自己理解、自己所见,都是正确无误的?所以说,写作做学问者,良心、良知,与开放的心怀,都很重要。良心与良知能够心存戒惧、保证讲真话,开放的心怀有利于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觉得,道德与良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14)、(译文)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15)、道德修养差的人则或者沮丧,或者恼怒,但结果总是适得其反。

(16)、如果以歪曲的心思,用手段来取得地位,以得功名富贵为荣耀,并不想真为国家社会做事的,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父母之国呢?

(17)、(译文)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18)、(译文)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1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3、三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大全

(1)、我一生最信守《论语》第一章孔子的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教我们一个人的做人之道,亦即是教我们做学问的最大纲领。

(2)、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3)、(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4)、(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5)、东汉时,东莱太守杨震虽有恩于王密,却坚辞王密送来的十斤黄金。

(6)、(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7)、这句话是在讲同道之乐。大家通过学习、学问相识、相聚,结成团结友爱的团体,相互陪伴、教学相长,这是多么的快乐和满足!以学问为媒介,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无疑会拓展自己的人生体验,壮大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信心,这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

(8)、有些人假装能干,其实没什么能耐,什么事都办不成。就好比凿穿墙洞入室行窃的小偷,虽然身往前进,但内心胆怯,因为做贼心虚。

(9)、(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打开酒坛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当众饮下三大碗送来的清水。

(11)、《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12)、(译文)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志趣;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13)、(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4)、(译文)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1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6)、(译文)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他本身行为不正当,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17)、•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8)、(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9)、对待别人,不要求全责备。只要大的方面能把持住,就算在细节上有些瑕疵,这人也是可以的。

(20)、(译文)不怨恨天,不责备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却透澈了解很高的道理。

4、写三句论语中的名言

(1)、谋是谋划、商议、参与、干预之意。不处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干预那个职位上的工作。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前提就是主张“在其位,要谋其政”。你在什么职位上,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好自己的本分。而在现实生活中,苦乐不均、职责不明,能者多劳、鞭打快牛的现象却俯拾即是,这并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精神,帮别人干活也不是在替领导分忧。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位置,遵守立身处世的原则,行为符合自己的身份,这样才不会越位错位,扰乱规则。要通过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与工作业绩紧密关联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的理念得到弘扬。

(2)、(译文)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3)、(译文)曾子得了重病,召集他的弟子们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毁伤之处)!《诗经》中说:‘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弟子们!”

(4)、(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5)、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译文)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8)、君子同小人的区分,只有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处境中才能显现出来,这是对人的道德最有效的考验。

(9)、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0)、译文: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3)、谋是谋划、商议、参与、干预之意。不处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干预那个职位上的工作。

(14)、注释:夫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潜心做学问,三十岁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自立于社会,立身处世有了自己的思想,四十岁明达世道人情而不至于被外物迷惑心性,五十岁参悟命运,顺应天道因循之理,六十岁对于听到的人和事都能平静地容纳,明辨其旨意真伪,七十岁顺乎本心天性,不勉而中,合乎法度,自成规矩。

(1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赤手空拳的和猛虎搏命,没有船舶便涉水渡河这样即便死去也不知道后悔的人,我不会和他们一同做事情。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论语》全书最后一句话是“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三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摘抄

(1)、两个观念相差甚远的人相处则是“难于上青天”。

(2)、(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3)、我到今也常劝我的学生,千万不要做一时髦人物。世局有变,时代亦在变,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天地变,时髦的亦就不时髦了。所以不学时髦的人,可不求一时群众所谓的成功,但在他一己亦无所谓失败。

(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8)、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9)、世间之大,万物都有其自身特点,更何况是人呢?

(10)、道德修养较高的人对此或者耐心地加以解释,或者泰然处之,让别人慢慢理解。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