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木心最值得一读的作品(木心最有灵气的一句话77句)

木心的书哪一本最好看

1、木心最值得读的代表作

(1)、还有人说:“木心老了,一定受不了牢狱之苦,等爬出来时,肯定是驼背,沮丧、失落,老态龙钟了。”

(2)、推荐图书:《我在故宫修文物》《寿美子哲越过山去》《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3)、推荐理由:《回望》是今年新书中最喜欢的一本。《繁花》开始的地方正是《回望》结束的地方,两者跨越了整个二十世纪。翻开此书,迎面扑来的是谍报工作出身的父亲与资产阶级小姐身份的母亲青春气息。往事于父亲,像是隐忍着的秘密,在士兵哼着的《伏尔加船夫曲》中苦难被消解;往事于母亲,历历在目又呼之欲出,在历史前行中温情被留下来了。我们并不知道,还有多少往事被我们遗忘在历史中,偶尔回望,那该是另一番天地。

(4)、向来有恶与恶的戏剧性、善与恶的戏剧性,这善与善的戏剧性令我们感动的是,忘记了它的虚构性——置金鞋而代为王,简直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理想主义都有了。 

(5)、2016年12月21日,以这些乐谱为基础的“木心音乐作品会”将在乌镇大剧院进行。

(6)、翻原稿,发现我就此写下去,没有停顿地写完了,可见那么多年,我的思想可以没有纲目。我知道我写完了,算是把我的文学观点架构起来了。 

(7)、南方都市报、《读者》、新浪好书榜、华文好书榜、豆瓣读书多次力荐,书中的九篇故事讲述凡人的尊严与自由,唤醒人性深处温柔的奇迹极具画面感和冲击力的语言,书中收录的作品《北方化为乌有》获2017年度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8)、有人是纯乎创造艺术的,要他做事,他做了,照样把那件事做成艺术。委命者以为受命者完功了使命,其实是完全了艺术。魏拉士开支那幅《宫娥》,伟大的艺术!超越他的时代不知要多远,现在还远在时代前面呢。 

(9)、一般的体系,可说是外化的精密,宏观的精密。我取内化的精密,微观的精密。外化的功能,体现在推理而定名,那是哲学、哲学家;内化的功能,表现在感知而不定名,那是艺术、艺术家。哲学家中,只有尼采一个人觉察到哲学的不济,坦率地说了出来,其他哲学家不肯承认思想历程的狼狈感。

(10)、陈丹青记录木心先生讲了五年的“世界文学史”讲座,有了《文学回忆录》。

(11)、上台第一天,他把儿子胡晓申叫到身边:“我发现一人才,业务学识堪称一流,但目前正在我的基层工厂打扫厕所。”

(12)、他放弃一切来到美国,在纽约,木心靠给别人修理古董维持生计。

(13)、木心,一个流浪的旅人,一个行吟的诗人,与东西方先贤的精神对话。

(14)、(欢迎朋友们后台互动留言,说说你们最近读过的一本最难忘的书,小编将挑选部分精选内容制作下期内容,也许你就是头条话题哦)

(15)、比如,“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而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岂不尴尬狼狈”、“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智者,就是对一切产生讶异,而不大惊小怪的人”等等,这样的人生哲理精句,在《素履之往》中有很多,它们与《从前慢》一起,把木心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推向了新的高度。

(16)、本书收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清善本总集83种,其中明代善本总集35种,清代善本总集48种,所收图书,或为哈佛燕京图书馆有藏而中国大陆失传的明清善本总集,或为中国大陆有藏但中国大陆和台湾影印出版的大型丛书未曾收入的明清善本总集,全文影印出版。

(17)、木心写过乐谱,生前一直不给人看,在他去世后,陈丹青才在遗稿里第一次看到他的乐谱。

(18)、连看院人都夸木心看过的书比没有看过的还“整齐清爽”。

(19)、“他像是来自遥远古代的神祇──在某个意义上说,木心的那个世界,那个精致的、熠熠为光的、爱智的、澹泊却又为美为精神性叩问而骚乱的世界,在他展开他那淡泊、旖旎的文字卷轴时,早已崩毁覆灭,「世界早已精致得只等毁灭」──他像一个孤证,像空谷跫音,像一个「原本该如是美丽的文明」之人质。有时悲哀沉思,有时诚恳发脾气;有时嘿笑如恶童,有时演奏起那绝美故事,销魂忘我;有时险峻刻诮,有时伤怀绵绵。”

(20)、即使是在那段非常时期,木心仍然风衣、礼帽,走在哪里,都是雍容风度。这不仅是生活细节上的坚持,亦是一种肯定自己的生活价值。

2、木心最值得一读的作品

(1)、主播| 韩枫,洛阳新闻广播主持人,用声音守护一颗安静的灵魂,新浪微博@慢之味。

(2)、是不是因为没有在一起,我才会如此的想念你;

(3)、翻遍木心文章,关于他的上海往事,他不提,就是不提。

(4)、喝醉了才知道你最爱谁,生病了才知道谁最爱你;

(5)、购画的金额是二十多万美元。一直到他2006年回国,木心都不再焦虑下一年的开支在哪里。

(6)、 19岁那年,木心参加了生平的第一次展览:杭州的“元旦画展”。65年后,接近弥留的木心看到自己当年在画展上的照片,哭了。 (木心美术馆供图/图)

(7)、一直想着再写写木心。尤其是听了几位没见过木心的人大谈木心之后。但,一拿起笔,实在又不知从何说起。但我又明明只知道:木心已死。死去的人,都以一种特有的方式,走入了历史。木心亦是如此。他的一切皆已写在了书里。其实,对他最好的纪念,静静地读他的书,就行了。米兰.昆德拉说过:“书一诞生,自有其命运。”我们任何人说这说那,其实改变不了什么。木心先生生前,曾极希望我多读西方理论书,以后可成为一评论家,可以来写他的专论,或者和他对谈,写一本像《歌德谈话录》那样的书。可惜,因缘际会,最终都没有实现。我那时还小,对于“评论”,实在兴趣不大,总以为,在这么个时代,评论是无力的,苍白而寒碜,甚至滑稽。谈话录自然也没成。于今想来,实在是非常可惜的,辜负了他的美意。《山谷题跋》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看木心,不妨也借以”世眼“”法眼“来看,两者看出来各不相同。也许两者合才是真正的木心吧。丹青老师当年振臂一呼,隆重推出木心,吸引大家来看木心的书,自有其用心之良苦。但十多年过去了,岁月自会沉淀,有些“广告词”也不必奉为金科玉律。什么“文学鲁滨逊”“文学不明飞行物”等等,一笑置之可也。我以为,谈木心,首先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过分神化和矮化木心,都变味了。先以为“法眼”来看:我以为,木心是个“文字殉道者”。文学、艺术是他的生命,是他生活的全部。上苍赐予他超乎常人的对文字的敏锐感觉,他也知天命,要把这些才能发挥出来,他自始自终、八十年如一日地以为他要成为一名作家,一位名作家。他自视是颇高的。他年轻时代就立下宏愿。但无奈,生不逢时。他曾经在两篇文章里分析过这种生不逢时。一篇是写张爱玲的《飘零的隐士》,一篇是写恩师林风眠的《双重悲悼》,虽然是写别人,其实都是在写他自己。二十年代鲁迅、周作人等一批人走上文坛,三十年代沈从文等人走上文坛,四十年代张爱玲、钱钟书等人走上文坛。到了五十年代,轮到木心这辈人要走上文坛了,时代巨变,天地换新颜。多少多少年未遇之大变局。“坛”已不再是那个“坛”了。那时开始,需要的全部都是“遵命”文学。要么“遵命“,”遵命“的背面,要么不写,要么走,要么写,就是“死”。而木心初衷不改,依然守着要当”作家”的“道”。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转入地下,隐藏起了自己。表面上大隐于市,其实他偷偷地还在写。连接五四也好,连接欧罗巴也好,没有丝毫49之后的文风也好,现在看来都是形而上的轻飘飘的褒义词。其实,谁又知道他当时的无奈,无助,抱残守缺,甚至“冒生命危险”?这种“隐藏”的惊心动魄,我们往往忽略了。(法国作家加缪曾描述过这种严酷的环境,恕我不敢在此引用。)在这种“忧天将压“之下的”坚守“,远比我们可以想象的要难得多得多。他固守着他心中的”道“,甚至不惜以身“殉道”。他被抓进过牢中,被囚禁过地下水牢。没有本子,他依然偷偷地在捡来的香烟盒上写着;没有钢琴,他依然在硬板纸上画下琴键、无声地弹起钢琴……这不是和波兰斯基的电影《钢琴师》里那位钢琴家身陷绝境、凭空在空中弹起萧邦波罗乃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在工艺品厂,木心是卑微的“下等人”,受尽批pan,唾骂,冷眼,皮鞭,鞋踹,干最累最重的活,每天拉着拖都拖不动的满车的柏油和污水,像一头老驴。但只要一下班,他就换了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他可以快乐地想帕斯卡,想贝多芬,想米开朗琪罗。70年代末,大地重光,万象更新。他已五十多了,孓然一生。孔子说“五十知天命“,木心都五十多了,他知天命了吗?他以为自己所自知的那个”天命“真的是他的”天命“吗?夜深人静之时,他难道就没有过怀疑、彷徨、焦虑、失落?应该都曾有过吧。但实在不容易的是,他对于自己心中的那个“道”,依然毫不动摇。为此,不惜以年过半百之身,身上只带了很少的美金,漂洋过海,投入黑洞洞的未来之中。还有一个细节,我一直记得,深深感喟。他去美国之后,还在借居的家中,把家里的家具全部都刷成漆黑一片。为什么呢?我想,他是不让自己过得舒服啊。舒服了,安逸了,享受起俗世的安稳,寻”道“的力量自然可能也就孱弱了。他是不惜放弃普通人都向往的俗世的安逸,来追求心中的这个永恒的”道“。突然想起,古代曾经有这么一个和尚,他发下宏愿要铸起一口大钟,几次都因为外魔干扰而功亏一篑。最后一次,他在烈火熔炉炼到最关键的一刻,眼看又要功败垂成之际,纵身跃入炼炉之中,不惜以死”殉道“,大钟终于得以炼成。我一直觉得,木心就是那个和尚。他不惜以死”殉道“。不惜以不死”殉道“。在他唯一留下的纪录片里,他对着镜头、眼睛一瞪、近乎怒斥:“他们要我死。我偏~不!” 字字掷地有声,实在是卑微者的怒吼,被侮辱者的哀嚎,闻之心中泪落。德国电影《窃听风暴》里有位硕果仅存、良心犹在的“窃听者”。但研究原东德情报部门窃听文件的学者说,这样的窃听者,其实一个都没有。我想,像木心这样的创作者,当时应该还有。但经过岁月和时势的磨砺或死亡或放弃或残废,甚至中途夭折,于是,木心成为硕果仅存,成为孤例,成为“活化石”。一块遍体鳞伤的悲哀的“活化石”。

(8)、1990年代,阿城买到了他认为最好的捷克塔里赫四重奏乐团的全本贝多芬四重奏,他介绍陈丹青去买这个版本。“后来我也买到了,听到第1我觉得就是这个了,我就又把他叫来,我就放上听,他就不讲话了。他也没有说对还是不对,他就一直不讲话。”

(9)、全书彩印,插图一部分是李菁的摄影作品,一部分是摄影师双一为李菁拍摄的美照。封面摄影来自人气摄影师:@雨亦书Sama。

(10)、这些现场的玩笑,那种融融泄泄的氛围,是纸本无法传递,无法诉说的。关于木心,我们知道的总是太少。

(11)、“日后木心回来定居,伏笔是他自己在191995年埋下的,但他当时不知道那是伏笔。”——陈丹青

(12)、这本是增订版,武汉大学赵林教授畅销十几年的经典西方哲学史入门书,豆瓣高达4分,一直被认为是国内最好的哲学入门书之一。据说赵教授的课火到扒窗去听,而且教授的口才绝佳,是武大辩论队的领队,奇葩说中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陈铭就是他的学生。

(13)、人最好的回归就是内心的回归,放弃也是最好的美学。只有风尘仆仆的长途跋涉,才能真的让内心返璞归真。

(14)、“他的散文中的自传性非常稀薄,只能点点滴滴可以测知他是怎样过来的,非常不连绾,这又与目前流行的散文大异其趣。”——台湾作家郭松棻

(15)、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清善本总集丛刊》作者:徐永明、乐怡

(16)、木心讲课极为文雅,偶尔也会说几句幽默粗话。

(17)、阿德勒曾说过,你的一切烦恼源自人际关系。就像开篇的引言: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18)、出狱后,木心在浦东寓所时常聆听贝多芬晚年四重奏,发现贝多芬已经把他心里要说的,都说了出来。日后陈丹青问作品编号,木心只说是晚年四重奏。陈丹青买到唱碟,认为就是那一曲。木心立即来听。“他好高兴,进门时居然像旋转舞这样来两下子,但是放了一听,他就说不对。”

(19)、“一个坏蛋整了你,你要他给你平反,那他不就是好蛋了吗!整个儿颠倒了,你还感激涕零,右派哪里都是有头脑有品格的人,不是的!”

(20)、1952年,担任上海私立四维中学音乐课和美术课教师。

3、木心最有灵气的一句话

(1)、该书由99篇文章构成的一部关于故乡江南的散文集,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南所发生的剧烈变迁。书中所记,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许多已经彻底改变或丧失,无从再觅。由是,黑陶目睹并亲历了一场故乡沧桑。同时,黑陶又以独特的“黑陶式”语言——激烈,简捷,注重色彩和画面,有明显的个人辨识度,向我们再现了汉语修辞的魅力。

(2)、                                         ——台湾印刻杂志社

(3)、1927年,木心出生在乌镇一家孙姓的大户人家。祖父给他取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长大后,他便给自己取笔名木心。

(4)、最伟大的诗人是瞎子。上帝的作品:将最伟大的诗人弄瞎,使最伟大的音乐家耳聋。 

(5)、没过多久,他又转到杭州国立艺专,追随林风眠先生研习中西绘画。

(6)、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等书,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

(7)、为了让未来有更多的成就、更少的悲剧,人类可能现在就需要思考,21世纪我们该创造什么,又该留下什么。书中描述的是虚构的未来,也是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恐惧和希望。

(8)、《西方哲学史讲演录》是一部“西方哲学史”通识课程的教材,在课堂录音的基础上整理成稿。

(9)、木心那个人啊,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却是真正精神上的贵族!

(10)、近代史名家还原晚清民国学术真实面貌之作,重现民国学人之间的往来交游与人事联系,书中作品系作者多年来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是史学专门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桑兵对晚清民国学术生态的剖析和呈现,有助于读者对当时的学人及其学术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寄托了作者对当下学术生态的批判和期望,使人反思当下重指标、重名利的学术乱象。

(11)、木心七十年代的画友,上海画家陈巨源回忆道:“他很失落,认为我们不欣赏他,其实我们不是不欣赏,而是说不出好在哪里。”隔了很长时间,陈巨源写信给木心。“结果他得到信,反复地读,兴奋得不得了。”

(12)、该书让我们得以聆听小说家谈小说,以别样的视角感悟何为小说,探寻现实与虚构的微妙关系。此书可谓是解读王安忆作品的一把作者亲制的钥匙,从中可窥见其本人的创作理念和文学底蕴,从而更好地走进她所塑造的艺术世界。

(13)、木心坐在下面,他听不下去无知的人对诗的侮辱,听得火冒三丈,最后终于抑制不住内心愤怒,站起身来。指着陈伯达就骂:

(14)、畅销书作家李尚龙、特立独行的猫、李爱玲、杨熹文、马德联合推荐!

(15)、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一本装在薯片袋里的诗集,迪伦个人反复修订的定本,珍贵手稿首度公开,传唱数代人的伟大词句,囊括迪伦逾半世纪创作经典。极具创意的薯片包装更让这套书成为2017年最具创意的图书之一。

(16)、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兼音乐家还会再来吗?我以为不复再返,只能零零碎碎地活在地上的艺术家身上。莫扎特、肖邦,就是一部分的俄耳浦斯——莫扎特是俄耳浦斯的快乐、和平、祥瑞、明亮的一面。肖邦是忧伤、自爱、惮念、怀想的一面。

(17)、“向宏弟:去年欢晤以来,月白风清,时切驰思,我经一年加速料理在美国的事务,已基本就绪。终于可以归国还乡了。”木心在2006年6月28日的信上写道,“我垂垂老矣,最怕受生活事务上的折腾,如‘小筑’能及时弄好,眠食盥浴,就可以草创生活了。如果实在来不及,暂住旅舍我也有思想准备的。”

(18)、陈嘉映老师的书,读起来不仅过瘾,还能为你内置一股直面生活的力量。

(19)、这个月种草的有几本都非常期待,涉及范围还是围绕我感兴趣的文学、哲学,以及一些实用型应用书,也有出于意料的一些其他类别,一起来看看吧。

(20)、应该是最后一课吧。木心一手捏着烟,一手倚着桌子,说些告别的话。

4、木心最美的十首诗

(1)、全球首版,来自日本的“平如美棠”。作者大出哲先生照顾病卧的妻子,直至其离世,也从未假手他人。这本书是关于大出哲手绘的他和妻子的故事,包括他们少年时的相恋,夫妻间日常说过的话、写过的诗,夫妇的相遇相知,也包括他们与从未停止过与病难争战的场景。

(2)、他十分惊讶:这哪里像是一个坐过牢的人,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

(3)、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4)、1951年秋,迁居上海市高桥镇。进入上海私立四维中学(现上海市育民中学),担任教导处职员。

(5)、最后这本是英国BBC推荐的脑洞书,这个书名就令人感受到丰富的想象力。

(6)、乌镇。从出生至1947年外出求学,一共20年。晚年回到故乡,直至去世,又5年。

(7)、从小,母亲聘请“一代词宗”夏承焘给木心上课。

(8)、古今中外,名典古藉,游史列传,文学杂说,传奇神话,科教工类!等等!

(9)、中国诗的衰亡是正常的、命该的、必然的。盛过了,不可能盛之又盛。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从整体上来观照,中国不再是文化大国,是宿命的,不必怨天尤人。所谓希望,只在于反常,异数。用北京土话说:抽不冷子出了个天才。

(10)、世人才开始了解木心,走近木心,也跟着木心进入了世界文学的大门。

(11)、2021年12月21日是木心先生逝世10周年,《木心遗稿》第一批也于这个特殊的日子开始预售。1月中旬收到期待已久的书,就像木心先生说的,“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12)、推荐理由:广西师大社为《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这套书所做的营销工作,行业内的人有目共睹。愿意付出如此多的精力去推动这套书的销售,并且把工作做得如此出色,我想仅为这一点也应该推荐《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何况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质量也是值得信赖的。《锈蚀:人类最漫长的战争》则是一本视角很独特的书。“锈蚀”是一个我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作者能够对这个话题进行材料收集和写作,无疑能促进大众对锈蚀现象的理解和关注。

(13)、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自1869年上任,艾略特长达40年的哈佛校长生涯,并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人生经历等方面剖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梳理出艾略特极富人文关怀的教育思想及其形成过程。

(14)、他们对既成的文明深恶痛绝,新的文明又没有,广义上的没有家教,胡乱反抗。我和李梦熊当时谈过这一代,其实不是“垮”,是“颓废”,是十九世纪的颓废的再颓废——当时资讯有限,来美国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且早过了。 

(15)、1950年,木心被杭州第一高中聘为教师,给学生教美术。工资很好,可是木心却说:

(16)、                                       ——HiltonKramer,《中国囚徒轻振衣冠》

(17)、不过,在那些影像采访中他也说过:“艺术家真要隐藏吗——他要你来找他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