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雨的古诗全首
1、关于写雨的诗句古诗大全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韦应物《滁州西涧》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一作:浓妆淡抹)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初春小雨》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人到中年的蒋捷,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着蒙蒙细雨,江水茫茫,西风中,那离群的大雁发出阵阵哀鸣。
(7)、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9)、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0)、-毛熙震《清平乐》写雨的诗词佳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1)、“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12)、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____李商隐《晚晴》
(13)、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唐·常建《三日寻李九庄》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14)、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5)、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6)、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17)、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
(1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9)、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关于写雨的古诗全首有哪些
(1)、——出自明代唐寅的《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译文: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4)、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杜甫《春夜喜雨》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8)、——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
(9)、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白居易《夜雨》????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10)、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白居易《夜雨》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1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1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汉乐府《迢迢牵牛星》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5)、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6)、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这句诗说中了人生常态,时间流转,世事无情,生而为人,都有飘泊流离的时候,这句诗正是直击了物是人非、飘泊流离人的心情,所以后世传唱不绝。
(17)、——志南和尚《绝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18)、竟日声萧飒,兼风不暂阑。竹窗秋睡美,荻浦夜渔寒。
(19)、描写雨的古诗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2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这天,春雨绵绵不绝,路上远行的人心绪烦乱惆怅,好像失魂落魄一样。)―――杜牧《清明》
3、关于写雨的诗100首什么古诗只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写怀》
(3)、逼砌蛩声断,侵窗竹影孤。遥思渔叟兴,蓑笠在江湖。
(4)、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6)、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
(7)、这是蒋捷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词中叙述人生中的三个场景,可以说是蒋捷一生的写照。
(8)、当某一天,我们静下来时,再读到这些词句,往日的种种似重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说不出话来,可是,落下的眼泪却告诉我们:我们是悲伤的。
(9)、秋雨经三宿,无人劝一杯。——白居易《雨中访崔十八》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12)、——唐·白居易《南湖春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3)、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风雨》????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1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15)、1274年,蒋捷考中进士。可是,五年后,南宋灭亡,蒋捷的梦骤然破灭,沦为亡国之人,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16)、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1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____杜牧《江南春》
(18)、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9)、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20)、《孟浩然《春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写雨的古诗有哪些?
(1)、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汪藻《即事二首》其一)
(2)、——纳兰性德《蝶恋花》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3)、“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4)、从少年在歌楼听雨、中年在船中听雨、暮年在僧舍中听雨,物是人非、凄凉之感在最后一句达到顶峰。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南北朝·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0)、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11)、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唐·白居易《长恨歌》
(1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点绛唇》——宋?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13)、“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14)、沈沈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1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久久不愿回家)―――张志和《渔歌子》
(16)、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____张籍《成都曲》
(17)、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18)、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1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
(20)、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5、关于写雨的古诗大全
(1)、另外,借雨起兴抒情的诗也不少。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2)、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清·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5)、(杜牧《清明》)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7)、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8)、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9)、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0)、——王维《山居秋暝》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1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2)、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1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7)、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____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20)、少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令人凄然。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此的蒋捷春风得意,与歌女唱和为伴,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多么美好的雨,多么美好的夜晚。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梅子黄熟的时候下着连绵的阴雨,青蛙在青草地和池塘里随处可见。)―――宋·赵师秀《约客》
(4)、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5)、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____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6)、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7)、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8)、-宋·赵师秀《约客》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9)、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
(10)、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11)、——王维《栾家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湿屈青条折,寒飘黄叶多。
(12)、——唐·崔颢《题潼关楼》????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13)、江雨靡靡江草齐山色空蒙雨亦奇山雨欲来风满楼雨过天青云破处却话巴山夜雨时大雨落幽燕白雨乱珠跳入船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4)、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
(15)、《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8)、当某一天,我们静下来时,再读到这些词句,往日的种种似重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说不出话来,可是,落下的眼泪却告诉我们:我们是悲伤的。
(19)、“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也是这首词中流传最广的诗句。
(20)、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1)、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____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