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九死其犹未悔
1、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什么诗
(1)、由林希之,而想到了两位潮籍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了不负彭德怀元帅和陈赓大将之嘱托而把在前苏联留学的专业由机械制造改为原子能的彭士禄院士(澎湃烈士之子)、隐姓埋名三十年、潜心为国铸重器的黄旭华院士。林希之作为中国感光材料之父,与他们一样,都是潮人翘楚,中国之光。
(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善:善爱,好的行为,珍爱,言行或理想。 虽:虽然,即使,纵然。
(4)、当然,我知道,这个采访的过程,是艰苦而曲折的,因为“公元厂的历届领导以及元老级的见证人,大部分已经80至90多岁高龄了”,不能急,得一位一位安排好了时间慢慢来。但也不能不急,因为说不定,其中哪一位某一天就追随林希之去了。谢琳老师就这样不急也不慢地一干就是三年,没有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的精神,没有对事业的耐心和恒心,可能就半途而废了。但谢琳老师坚持下来了,由于她的口述史采访的从面到点的详尽,得到的口述史料的丰富详实,“公元”的历史便在《对话公元》中得到了“3D”式的记录,林希之的形象也就立体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一点,对经常下乡做田野调查、记录和收集方言及其文化材料的我来说,体会尤其深刻。有时候,做研究难,做学问难,是因为“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找“米”便是做研究的第一要务。而谢琳老师用了口述历史的方法来找“米”,是适合公元厂的实际情况的,是科学的。
(5)、译文: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6)、谢琳丨开学了,终于能看到一张张笑脸的“全景”
(7)、——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8)、1942年2月至1945年12月,萧焜焘在成都金陵大学读书。开始学的是经济,后转入哲学系,学习数理逻辑专业。引导他走上哲学道路的,是他在金陵大学一段特殊而精彩的学习经历。
(9)、从《 三峡》到《归山》——颜长江的当代摄影历程
(10)、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的讲话中,“创新”一词出现了120多次。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我们只有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勇气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凝才聚智,才能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11)、1980年是萧焜焘先生哲学生涯的真正开始,此后,他先后出版了《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辩证法史话》、《精神世界掠影》、《自然哲学》、《科学认识史》、《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等著作,发表了近百篇论文。
(12)、出自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13)、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这是我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就是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14)、1944年牟宗三先生应聘去重庆中央大学,王宪钧先生由昆明来成都,应聘讲授维也纳学派哲学,并作为萧焜焘的毕业论文导师。萧焜焘每周去王先生家一两次,王先生为他补充命题讲演的具体知识,剖析基本概念的内涵,和他一起探讨理论问题,其风格与牟先生完全迥异,给他思想上烙印极深。周辅成先生关于美学、伦理学、哲学史等方面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他关怀备至,令他终生难忘。正是这些老师的教诲与关怀,引导萧焜焘矢志于哲学,终身不移。
(15)、巴金的《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作品称为()。
(16)、《对话公元》的最大特点,就是由“人”及“事”,从“中国感光工业之父”——林希之的生平入手,对45位“公元人”的历经3年的口述史采访,从中寻绎公元从初创到辉煌,到逐渐走向消亡的艰难历程。
(17)、萧焜焘先生毕身致力于学术,做事严谨认真。但是,他对待家人、对待青年学者和学生,感情真挚,关爱有加。
(18)、战国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为了适应社会的蜕变,总有一些人会选择一条更轻松的道路,而放弃自己的坚守。比如法家和纵横家,他们之所以能在战国发展得如火如荼,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更懂得投其所好,他们不那么坚持,他们更容易妥协。
(19)、我裁剪碧绿的荷叶缝成上衣啊!又将洁白的莲花缀成下裙。没人理解我,就让他去大放厥词吧!
(20)、诗意中国:中华本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虽九死其犹未悔上一句儿
(1)、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流动学术对谈·厦门站
(2)、《论语·泰伯》云:“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正是有了这样的弘毅之士,才有了新中国的感光材料工业的诞生和辉煌。从谢琳老师的书中,我们可以读到,林希之不断地实现“零的突破”,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第一”:
(3)、在我们平凡的一生中,也会遇到无数种抉择,小到一个习惯的坚持、一份兴趣的养成,大到一份爱的执着、一种品格的坚守。那时,但愿我们的选择都不负自己的初心。
(4)、《离骚》里,屈原以“鸷鸟”自喻自己品格的高洁,不随俗浮沉,不愿意学着旁人做媚俗取巧的事。
(5)、“虽九死而无悔"出自屈原的《离骚》,原文内容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意思是:这是我心中追求的梦想,即使死很多次我也不会后悔。"善"的意思是:所追求的,所希望的;“九死"表示多次、数次,并不是指确切的数字。
(6)、急匆匆我回过头来纵目远望,我要往东南西北观光巡行。我的佩饰如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喷吐出一阵阵令人心醉的幽香清芬。
(7)、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历程;而后两部分则以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描写表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现出无比广阔、无比神奇的场面。如果只有第一部分,虽然不能不说是一首饱含血泪的杰作,但还不能成为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而如只有后两部分而没有第一部分,那么诗的政治思想的底蕴就会薄一些,其主题之表现也不会这样既含蓄又明确,既朦胧又深刻。
(8)、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9)、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离骚》中的名句,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坚持自主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10)、通常来说,要研究、撰写一个工业品牌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阅读,是必做的前期功课。但可惜的是,“公元感光材料厂没有保存完整文字和音像历史资料,……公元厂没有撰写厂史,也找不到完整的有价值的史料”。据林希之的侄子林传骓回忆,陶铸来公元厂视察时,还曾经交代为林希之拍过一部录像(纪录片),叫《白手起家》,内容主要是林希之的创业过程。(《对话公元》第47页),但现在也找不到了。所以,谢老师只能通过对七老八十的“公元人”的口述史的采访,来收集公元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辉煌到消亡的史料。因为“半个世纪的时间,公元人有非常多的故事,他们自己就是故事,每个不同时期的公元人充满着故事,这些人聚起来,就是一本厚厚的公元史……通过他们口述当年的时光,创业的事迹、生活的故事,写出这代人的轨迹,重现昔日公元辉煌的历史”。(《对话公元·前言》)对于林希之这个“公元”之父来说,由于有这40多位的口述史,使他的瘦弱而又高大的形象更加生动和丰满,例如一些关于他平等待人、关心工人和普通群众的例子,读之无不令人动容。而关于其挨斗和坐牢的回忆,也令人唏嘘不已。如果说,谢琳老师用文字语言雕塑了一座林希之的雕像,那么,这45人的口述回忆材料,就是一块一块的雕塑材料。有了这些材料,林希之的弘毅之士的形象才能像现在这样的栩栩如生。
(11)、 “地球如此方便如此称心地把月亮搂进自己的怀中,没有了阴晴圆缺,没有了潮汐涌落,没有了距离便没有了路程,没有了斥力也就没有了引力,那是什么呢?很明白,那是死亡。(史铁生)”
(12)、从《对话公元》中400多位“公元人”口述资料中,我们可以基本理清林希之短暂而又熠熠生辉的人生历程。他就像一颗划过天际的星星,照亮了新中国感光材料工业史上的夜空,为新中国感光材料工业史写下了第一篇章。
(13)、此诗以作者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坚持理想、绝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坚定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反映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14)、战国,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随着晋国分裂、楚国衰落,秦国一家独大。屈原的悲哀就在于,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想要大有所为的政治家。
(15)、屈原被放逐后,心烦虑乱,就去询问太卜,让他为自己算上一卦,究竟应当何去何从?是宁愿昂然自傲如同一只千里马呢,还是如一只鸭子般随波逐流,偷生苟活?
(16)、《天问》是对万事万物源头和变化发展的探讨,从天地的形成,到人事的兴衰,体现着人类永不休歇的对宇宙的探索与寻觅。
(17)、在林希之心中,根本就“无我”,有的是事业,是公元感光材料工业!这从他给四个子女起名的“小事”中,也能窥见其心系公元、无私奉献的精神。
(18)、段意: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
(19)、史铁生在21岁那年双腿瘫痪,他在悲痛中苦苦寻觅生的意义,写下了《我与地坛》;
(20)、线上线下二重奏——谢琳摄影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3、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了什么感情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屈原的《离骚》。
(2)、我后悔,后悔我当初没有看清前程,迟疑了一阵,我打算回头转身。好在迷失方向还不算太远,掉转车头,我依旧踏上原来的水驿山程。
(3)、诗人一遍遍吟唱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诗人知道自己是清醒的,可是在众人眼里,少数人多是被看作疯子。
(4)、在一众谄媚取宠君王的臣子之中,屈原却偏要做那个直言敢谏、向君王进逆耳言的少数人。他的孤独,便无可避免。
(5)、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林希之选择了去上海圣约翰大学读化学,立志“一定要在感光材料方面为中国人争一口气”。1948年,他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汕头,专心致志地开始感光化学实验工作”。其实在上海解放后,林希之面临着自己命运的艰难选择,他的“不少亲戚外逃出国,他却决定留下来,报效新中国”。(《对话公元·林希之的传奇人生》)
(6)、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7)、楚辞更流传海外,传播到日本、朝鲜、英国、法国、德国等许多国家,以各个语种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绵延不息的文脉。
(8)、我忧愁,我烦闷,我承受着无边的罪戾,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9)、(今译)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10)、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11)、出处:战国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2)、译文: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晚上即遭贬。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13)、2018年5月,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又一次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14)、原文为: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15)、“未悔”:不会懊丧,不后悔。“悔”:怨恨,后悔。
(16)、屈原遭受馋臣诽谤、君王疏离,才华无处施展,一生漂泊、满怀悲愁,遂有了《离骚》、《九歌》等抒发幽愤的篇章。
(17)、1956年,中国第一张黑白菲林诞生;1958年黑白胶卷投产;
(18)、习总书记引用这句话,正是希望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时刻牢记“科技创新”这一伟大使命,明确攻关目标,瞄准科技前沿,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敢于攻坚克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轻言放弃,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得中国制造不再受制于人,使得中国创造能够引领世界。
(19)、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追随着邪曲,违背了法度,却厚着脸皮自吹符合先王的道义。
(20)、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哪首诗词
(1)、林希之是一位典型的文士,像孔子所夸奖的颜回一样“箪食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论语·雍也》)。据林希之的儿子林传真回忆:他根本就没注意自己的起居生活,就是到肺病发作的时候,他的饭菜也很简单,“经常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有时连自己吃了什么也不知道”。因为“他根本就没把心思放在吃饭上”。(《对话公元》第29页)
(2)、是的,就是这位看似普通的文弱的潮人知识分子,以其对祖国、对家乡、对民族工业的无限的热爱,用短暂的一生为我们创造出了这一个又一个的“第一”!
(3)、谢琳对话李琼波:拓展当代摄影展示新空间与观念表达
(4)、可以说,屈原的大部分诗篇都与他的漂泊生涯有关。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对故国的思念。
(5)、《九歌》里是一首首情致摇曳的歌辞,其“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一句,更被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
(6)、1953年4月1日,我国第一家感光企业——汕头公元摄影化学厂建立,并确立“公元”为产品商标;
(7)、“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该句出自()。
(8)、只要是我所坚信的事,哪怕九死我也不会后悔。
(9)、译文: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晚上即遭贬。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10)、 是的,心有所执,念念不忘,系于后代,弘毅志士之所为也!
(11)、人生各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喜爱,我却独独爱好修洁,持之永恒!就算把我肢解了我也毫不悔改,难道我的心志可以改变毫分!
(12)、那时,你会如何做?是就此怨天尤人,还是选择勇敢面对,把缺憾看作人生丰盈必经的路程?
(13)、2018年版《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
(14)、屈原流落到郢都,写下《九章·抽思》,“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他是一只被驱逐的鸟儿,可哪怕再愤懑伤悲,“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他仍是不能忘怀故国故都。
(15)、2013年,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16)、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17)、孤独,同样是我们一生无法避开的命题。尤其是在这个通信愈加便利的时代。
(18)、萧焜焘先生生活简朴,平生最大爱好是读书。上世纪60年代初,他被下放南京东郊农场,这段时间成了他认真研读黑格尔哲学原著的最好时光。当时正值夏日,他每天中午带着《精神现象学》躲到南京东郊的无梁殿,一边纳凉,一边看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他看过至少三遍,每看一遍都要做一份笔记。他曾对家人讲,《精神现象学》这本书,他先后抄了两三遍。正是这种一丝不苟、一往情深的治学态度与治学精神,才使他成为国内专治黑格尔哲学的著名专家。
(19)、然而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着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的时候,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20)、我读《对话公元》,对公元厂的从初创到辉煌、从辉煌到消亡的历程唏嘘不已。这中间有各种各样的复杂原因,有一言难尽之痛。但对于“公元”之父林希之,事迹清清楚楚,令我敬佩不已。可以说,没有林希之,就没有公元;没有林希之,就没有中国感光材料工业在上个世纪中期的繁荣兴盛。林希之的背影,实际上就是中国感光工业巨星远去的背影。
5、虽九死其犹未悔前一句是啥?
(1)、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的人看来,这种选择各有各的看法和评价,但我相信,林希之对自己的选择,是无怨无悔的。即使在文革初期遭受批斗的不公平待遇,即使是为了“公元”而呕心沥血、英年早逝。令我老泪纵横的是,无论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还是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都一如既往地相信d相信国家。当他拖着瘦骨嶙嶙、只有70多斤的病体挨斗而晕倒,醒来时却对护士说:“可惜身体不好,要不还想接受人民的教育。”护士听得都哭了,感慨地说:“他的思想真纯真。”(《对话公元》第20页)这使我联想起屈原《离骚》的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的,作为一名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一旦选择了自己热爱的祖国,选择了挚爱的事业,再痛苦的遭遇,哪怕死,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2)、他们更成功,可我们仍会觉得屈原更伟大。因为,坚守是一件太珍贵又太难做到的事,可有人愿意用一生践行。
(3)、在讲到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时,习总书记使用了典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常用于表达人们为实现目标努力奋斗时的坚定理想和伟大信念。
(5)、诗意中国|夏至:枝梢葱茏着的,是人生的新绿
(6)、《离骚》的文学成就很高,屈原使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把抽象的思想与现实生动的表达出来。
(7)、(作者简介)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8)、太卜放下卜卦用的蓍草、龟壳,说,尺比寸长但也有短处,寸比尺短却也有它的长处;世间万物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了的时候啊!
(9)、这是作家郑振铎给予《楚辞》的极高评价,一部《楚辞》,构筑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从此开始有了那些天马行空、奇崛瑰丽的想象。
(10)、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屈原却再次受到一些大臣的诽谤和陷害,这一次,他流落到了江南,历经长江、洞庭湖、沅水、湘水等处。
(11)、谢琳|唐若懿谈她的父亲唐成文--创建汕头“公元”感光材料厂的历史人物之一
(12)、《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黑格尔的圣经”。1987年是黑格尔发表这部“天书”180周年。然而,当时国内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在这一年,萧先生出版了他释读《精神现象学》的著作《精神世界掠影》,在全国理论界赢得了很好的反响。
(13)、他说,“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为了保持清白的节操而死去,这本就是古代圣贤们所称赞的。
(14)、九:泛指多次或多数。 未悔:不会懊丧,不后悔。
(15)、我想,谢老师的这份执着和坚持,是因为受到了林希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的感召和鞭策,这也是我敢于不揣谫陋写下这篇非专业的解读的文章的动力之来源!
(16)、3天学会演讲,练就一副好口才,轻松闯职场!
(17)、可是在那个君王昏庸、臣子奸邪、国力渐渐衰落的楚国,屈原的满腹才华注定无可用处。
(18)、屈原是孤独的,可他的孤独并不寂寞,无比饱满。
(19)、出处:战国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0)、2005年10月17日,巴金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巴金,原名李尧棠,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他通晓英、法、俄、德、世界语等多种语言文字,翻译了十几部世界名著。他晚年著有《随想录》,自我忏悔,提倡“说真话”,引发社会集体反思。
(1)、千年岁月,倏忽而过,在流光溢彩的今天,《楚辞》或许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那些诗文里所含蕴的哲理、所呈现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所折射出的精神的光辉,却永远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