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黑格尔的一生(黑格尔的生平简介ppt144句)

黑格尔的生平简介

1、黑格尔的简历

(1)、幸福是一种能力,人人都可以学会,人人都能拥有。

(2)、现在,尽管强调黑格尔一生平凡无奇,这么做可能会误导人,然而,强调他的时代离奇非凡,这么做则不会误导人。

(3)、1793年,拿到新教神学博士学位,取得在大学神学院任教的资格。

(4)、黑格尔在斯图加特一共生活了18年,即从1770到1788年。他在这里接受家庭教育,三岁就被送到德语学校,5岁上拉丁语学校,1780年起进入本市人文中学,受到人文主义和启蒙精神的教育,思想被引入到现代世界的精神前沿。这里的课程计划首先是拉丁语,其次是希腊语和希伯来语,有人推断他还参加了法语班的学习。在学校的正规学校课程中,黑格尔不仅学习了沃尔夫哲学“清晰的思想”,而且在14岁时就已经掌握了三段论的全部古典规则。但黑格尔并不满足于学校课程,他通过自学(Privatstunden)来补充,通过广博地钻研古典作家的著作来深化学校课程,这为他后来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奠定了基础(MartinGessmann:Hegel,Herder,Freiburg.Basel.Wien,S.14)。同时,学校唤起了他对物理学的兴趣及对数学的热情。所以说,黑格尔自我学习与独立思想的天赋在中学阶段已经充分显露出来。他在15岁时开始练笔,写下了《安东尼、屋大维和雷必达关于三头政治的谈话》(EnteretienunttreAntoine,OctaveedLépidussurleTriumvirat),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17岁时写了《谈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宗教》,从启蒙的立场而非基督教的观念考察古代的多神论;18岁中学毕业之前,他写了《古今诗人的若干差异》的短文,赞扬那些以民族和公众为主题的古代诗人,贬抑关注少数精英的现代诗人。他在阅读《安提戈涅》的同时,还翻译了爱比克泰德(Epictète)和塔西陀(Tacite)的作品,所以他作为模范生中学毕业。他后来在父亲安排下于1788年10月进入图宾根神学院(TübingenStift),学习哲学和神学,因为该校为学生提供奖学金。

(5)、1775年,美国爆发独立战争。1776年美国当时的总统杰斐逊起草了《独立宣言》。1783年英美签订《美英凡尔赛和约》,宣告战争终结。

(6)、(分三个主要部分:小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7)、译者:丁三东,武汉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主要从事德国古典哲学、实践哲学、生物学哲学和演化论的教学研究工作。

(8)、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的特点。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9)、再次,黑格尔生活在一个非凡的文化时期,它处于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交汇处。

(10)、* 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11)、因为,他的作品显然在更大程度上是为那个时代所塑造的,而不是为他的生平际遇或个性所塑造的。

(12)、1801年,黑格尔抵达耶拿投奔谢林。这次决定奠定了黑格尔余生的生活方向,从此黑格尔便开始在大学度过一生,开始他真正的思想事业,他不再是家庭教师,而是有望成为大学教授和费希特那样的哲学家。从此,他抛弃了之前自由流动的散文体,转而使用更为严谨的科学表述方法,以一种体系化的冷峻的风格写下自己的思想。

(13)、这种人神合天地合一以及万物合一的理论,包含了原始人的生活经验和行为规范,是原始人的生存指南。

(14)、大学毕业后,黑格尔首先是在瑞士伯尔尼一个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时间从1793到17这期间,曾经作为师弟的谢林迅速成为哲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非常激励着黑格尔。他于1797年末至1800年从伯尔尼转到了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以谋求更好地发展。这里的待遇比在伯尔尼优越,又能与好友荷尔德林生活在一起,为他从事哲学提供了有利条件。1801年1月黑格尔在继承父亲的一部分遗产之后,在早已成为耶拿大学教授(1798年)的谢林帮助下,来到了耶拿这个德国哲学与文学中心,他感受到自小显露出来的哲学素养必将在这里为人类精神做出一番成就。他的个性在此时已经充分地显露出来,他虽然不及一些人聪明,但他一直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是一个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就比别人更加勤奋、坚定和严肃地“奋起直追”、奋发图强的人。这样的性格对于真正严肃的哲学而言恰恰是适合的。所以来到谢林的身边,他更加清楚地知道,他将如何成为一个推进康德并超越康德的现时代的真正哲学家。

(15)、像书中说的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每个人都有变得更好的能力,想要事情改变,首先就要改变自己。

(16)、黑格尔在这部巨著中划时代地提供了一部人类意识的发展史,即作为人类精神的“存在史”,因为意识任何时候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Bewu?tsein)。黑格尔把“现象学”直接表述为“意识之经验的科学”。既然“意识”是“被意识到的存在”,那么关于“意识的经验”也就是意识对各种不同“存在”(作为意识之对象)的“经验”,这种“经验”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经历”,是把被意识到的“对象”“呈现”或“显现”(scheinen)为“现象”(Erscheinung)的“知识”,这种呈现出来的知识即“科学”。我意识到“天空是蓝色的”,我的“意识”把“蓝色”“呈现”为一个阳光明媚的天空所呈现出来的色彩,于是我们就具有了关于“蓝色”的“知识”,把这样的知识作为“经验的科学”逻辑地表达出来,就是“现象学”。所以,关于“精神”的“现象学”也就是关于人类“意识的经验之科学”。其核心是通过“意识”把“被意识到的对象”“呈现”出来,以构成“精神”之“现象”。所以“精神现象学”既是人类意识的形成和发生史,也是人类精神的形成和发生史,同时也是精神现象的存在史。人类意识发展分为5个阶段: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这3个阶段属于主观精神);精神(即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精神现象学》包含着黑格尔后来创造的庞大体系的基本纲要、萌芽和雏形,同时,后来黑格尔在《逻辑学》《哲学全书》尤其是其中的《精神哲学》中对其“哲学体系”的重新阐明和《精神现象学》的不同定位,都使得学术界对《精神现象学》产生迷宫一样的感受,形成了非常多样和复杂的阐释。

(17)、在纽伦堡,黑格尔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即18181816年先后分3卷出版的《逻辑学》。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和它出版后遭到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照。它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改造并加以应用。在黑格尔的体系中,《逻辑学》占有核心的地位。除了《精神现象学》之外,他把自己的其他著作都看作是《逻辑学》的展开和应用。《逻辑学》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把宇宙看成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的合理思想。在逻辑史上具有革命的意义。

(18)、1828年,这时黑格尔58岁。第一学期,他讲授自然哲学时,听课学生68人;与此同时,里特尔讲授古代哲学史,讲课时间正与黑格尔相同,他的学生84个。这表明黑格尔哲学已出现衰落的迹象,但是,他在某些课程中,依然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例如,在他讲的关于证明上帝存在的说明时,听课学生约有百人,并一度达到200人。1829年10月,黑格尔接受普鲁士国王的任命,担任柏林大学校长职务一年,成为钦命青年导师。

(19)、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

(20)、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观。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2、黑格尔的一生

(1)、年10月底,应德国文教部大臣的邀请,黑格尔赴柏林大学当教授。在柏林,他讲授了宗教哲学、历史哲学等课程,出版了《法哲学原理》。

(2)、比如,借助神话传说使佩戴相同标志的原始人避免发生性关系,从而阻止了内婚制的延续。由内婚制转变为外婚制,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既避免了近亲繁殖,又有利于建立和维护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原始社会的健康发展。

(3)、孔子关注的重点是为现实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提供准则与合法性的依据,这也是儒家一如既往的特征。儒者的安身立命之本不在于对概念进行抽象、为思想提供逻辑基础。

(4)、因此,尽管有些与他接触的人被他激怒、冒犯或是弄迷糊了,但他都能激起别人的热爱、尊崇和忠贞不渝的感情。

(5)、黑格尔认为,中国哲学首先注重的是孔子的道德哲学。孔子只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智者,在他那里没有一点思辨哲学,只是善良、道德的教条。孔子道德哲学所包含的义务,古人早就道出。

(6)、然而,正是因为人类认识的相对性,使科学具有有效性,使科学获得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7)、费尔巴哈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肯定人是能够认识客观世界。但费尔巴哈在恢复唯物主义的同时,却没有能够真正继承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优秀遗产,即辩证法的思想,因此他的唯物主义仍然具有以往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8)、那么,是谁来判断真理与意见的角逐成果呢?黑格尔认为,是意识自身给自己提供尺度。在黑格尔看来,判定什么东西是真理的活动,并不是我们头脑中预设的尺度或概念与外部对象互相比照的过程。因为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些尺度自身的合法性就会遭到追问。所以,黑格尔将这种判定的任务交给意识自身,也就是说,意识自身的辩证演进过程就为它自己提供了迈向真理的尺度,除此之外,并不存在外在的标尺。

(9)、两者还相互承认,奴隶实现主人的意志,奴隶就好比是主人的左右手,是主人的一部分,所以主人承认奴隶;而主人是奴隶意志的本体,所以奴隶就得承认主人,否则就会丧失自我。如果主人失去奴隶,则就不再算是主人,奴隶则一样。

(10)、也许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眼中所见皆是美好吧。

(11)、黑格尔是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在青年时代,他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

(12)、黑格尔是德国理念论思潮中的一位主要人物,这个思潮大致开始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出版的1781年,终结于黑格尔主义衰落的1840年代,有些人认为这个思潮在原创性和重要性上堪与古希腊哲学匹敌。

(13)、历史业绩年至1818年,黑格尔写出了他的《哲学全书纲要》,这部书的第一部分写的是逻辑学,第二部分写的是自然学,第三部分写的是精神哲学。

(14)、序言和致谢中译本序言新版前言导言缩略语表第一章语境中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与他的时代《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生平和作品中的位置黑格尔的体系《精神现象学》的任务文本概览“序言”和“导论”内容概要第二章对象的辩证法感性确定性知觉力与知性向自我意识的过渡内容概要第三章主体的辩证法主人与奴隶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不幸的意识内容概要第四章理性的辩证法理性主义和理念主义观察的理性行动的理性实践的理性内容概要第五章精神的辩证法真实的精神:伦理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化对其自身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内容概要第六章宗教的辩证法自然宗教艺术宗教启示宗教内容概要第七章哲学作为辩证法绝对认知内容概要结论第八章《精神现象学》接受史进一步阅读书目参考文献索引译者后记

(15)、《逻辑学》上下卷  (德)黑格尔       B806/2364

(16)、中国哲学等皆在近代被列强宰割,好多书籍理论早被西方取代,易经、河图洛书、八卦、阴阳学、风水学等好多传统都失传,其哲学早被新思想新文化所掩盖,造成好像中国不曾有老庄等哲学大师。特别是老子出关一去不返,鬼谷子身世又神密,中国学界不敢多想了。不像西方仅仅一块十字麻布、诺亚方舟,却可以无限崇拜,中国自己说大禹治水、后人建大夏,竟可以随意抹杀。看待文明,天壤之别。

(17)、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

(18)、1805年,在歌德与席勒的推荐之下,黑格尔成为教授。

(19)、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

(20)、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

3、黑格尔的生平简介ppt

(1)、1816年—1817年,黑格尔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

(2)、我最开始看这本是第三版,现在已经更新到第六版了(如下图)。

(3)、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说,它是无产阶级挑战社会制度的精神武器。只有在科学的哲学指导下,无产阶级才能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从而获得自己最后的解放。

(4)、1800年,来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

(5)、历史学家将黑格尔学派分为两个阵营,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柏林汉博德大学的追随者,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伦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6)、“物体”是霍布斯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霍布斯认为,世界上真实存在着的只有物质所构成的物体。霍布斯给物体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认为:“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

(7)、比起前面的书,个人觉得这本书专业性比较强,有点厚,很多理论性的知识。(最好先看电子版,确定能读下去,再买纸质版(泪奔))

(8)、《小逻辑》           (德)黑格尔        B801/2364

(9)、《黑格尔》       (澳)彼得·辛格     B535/0046

(10)、《逻辑学》(WissenschaftderLogik)1812-1816(lasteditionofthefirstpart1831)

(11)、所以,“实体”指绝对的上帝,“主体”指绝对者自身的绝对活动,“是”则指绝对者与绝对活动之间的内在同一。“实体就是主体”,就是绝对者自身在自身的活动中揭示自身。在黑格尔看来,精神现象学就是精神在自身的经验中展开自身。

(12)、在叔本华的另一本著作《人生的智慧》中阐述了他最核心的哲学思想——独立人格。在他看来,丰富的精神才是人生幸福的关键,才能避免痛苦和无聊。一个人的精神层次越高,他就越能经受得住简单的生活和孤独的侵袭。

(13)、    1806年,黑格尔完成了《精神现象学》的手稿,同一年,黑格尔目睹拿破仑攻破耶拿城,他在给友人的信中称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黑格尔与谢林公开决裂了,批评谢林A=A的形式主义:黑夜里所有的牛都是黑的。

(14)、黑格尔从自我意识觉醒的角度,分析了奴隶和主人两种关系的变换,进而单纯的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走向了意识的自由。

(15)、诚然,黑格尔的《小逻辑》重视否定因素,但这只是辩证过程的一个环节、方面,否定不是目的,它否定是为了肯定。因此,它同否定一切、怀疑一切的怀疑论是不同的。另外,它同诡辩论也不同。因为诡辩论或者把事物片面的、抽象的规定作为真理,或者认为是即非、非即是,主观性很强。黑格尔的《逻辑学》不同,它的出发点是“就事物本身的存在和过程加以客观的考察,借以揭示片面知性规定的有限性”。

(16)、只有丢掉拖累你的事物,你才能轻装上阵,走得更远。

(17)、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皆动”,“万物皆流”,这使他成为当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流动派”的卓越代表。

(18)、20世纪,黑格尔哲学重新受到广泛重视。黑格尔研究成了国际现象,不同阶级、不同的学派,都提出自己的解释,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东西方很少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不同黑格尔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黑格尔派或新黑格尔主义,成了历史现象。但黑格尔哲学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启发当代人的思想。在中国,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也正在得到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

(19)、“实体”在西方哲学中一般是指承载着各种变易的不便的基质。在希腊的哲学传统与基督教文明相互结合以后,“实体”就常常被经院哲学家用来指称上帝自身。在近代哲学中,笛卡尔与斯宾诺莎也将绝对的上帝称为“实体”,但笛卡尔认为物质与心灵分别构成了另外两类实体,而斯宾诺莎则崇尚只有一个实体。黑格尔就是继承了斯宾诺莎,在他那里,“实体”作为哲学术语,与“上帝”实际上差不多。

(20)、尽管如此,优先把黑格尔的作品与他所生活的时代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而不是把它们与他的生平和性格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这么做或许是正确的。

4、黑格尔的生平简介20字

(1)、费尔巴哈是德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从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成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中间环节。

(2)、1831年11月14日黑格尔病逝于柏林。黑格尔在世时一共出版了5部著作:《论费希特和谢林哲学的差异》(1801)、《精神现象学》(1807)、《逻辑学》(1812)、《哲学科学百科全书》(其中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部分,1817)、《法哲学原理》(1821)。去世后,他的耶拿早期著作、手稿以及各个不同时期上课的讲稿不断被编辑出版,其中最为著名、成为学术名著的有:《美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等等,还有一些诸如《法哲学讲演录》后来发现越来越重要,也被整理出版。

(3)、起初,他跟谢林一起合办了一个《哲学评论》杂志。两人一直密切合作,保持良好的友谊。同时,他非常勤奋地写作、上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挤进哲学家的行列。1801年,黑格尔在这里通过教师资格论文的答辩,出版了他第一部哲学著作《论费希特和谢林哲学的差异》,撰写了其他许多奠定其未来哲学方向和特色的手稿。接着,他获得了担任大学讲师而独立开课的资格。1802年,他开了一门课:Jusnaturae,civitatisetgentium(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这门课在德国的历史,源自普芬道夫受聘于海德堡大学的法学讲席。黑格尔在耶拿一共讲了5次,其核心内容就是1802年的“自然法论文”。1804年他成为耶拿矿物学会鉴定员和威斯特伐仑自然研究会正式会员,1805年他获得了副教授职位,1807年他成为海德堡物理学会名誉会员。当然,由于当时耶拿已被拿破仑占领,黑格尔一生的对头弗里斯已经晋升为教授,从而使其谋求新的大学职位非常艰难,再加上与房东太太生下私生子路德维希等等一系列事件,使得其在耶拿最后的时光十分暗淡,陷入低谷,最糟糕的是哪位朋友都帮不了他。最后,黑格尔于1807年3月才在一生信赖的好友、在巴伐利亚身居要职的尼塔哈默尔帮助下,谋得巴伐利亚直辖市《班堡日报(DieBambergerZeitung)》一个记者编辑职位。所有这一切都表明,黑格尔虽然勤奋、踏实、能干,而且成就斐然,但就是时运不济,命运没有给予他一帆风顺的坦途,不过这也许是上天“劳其筋骨”以成就其伟大的哲学思想而给予的必要的磨炼。在一个小小的《班堡日报》当编辑,显然是大材小用,因而是不可能长久的职务,但黑格尔在这里的确得到了实际生活的磨炼。他在这里只干到1808年11月就离开了。因为他的报纸同情拿破仑,在皇帝会晤还未结束时就通过秘密渠道了解信息而提前发布,以及黑格尔对书报检查制度的厌恶等等事件,一再地使黑格尔与慕尼黑官方发生纠葛。任何一个非民主的政府,对于记者的正直、虔诚和批判精神都是畏惧的,而黑格尔恰恰具有这些,并且他不仅仅具备这些,有时为了完成记者的任务还有可能不顾报刊的纪律,因此他在这里受到了政府的责难,倍感受压迫的痛苦,最后只有选择离开。

(4)、在镰仓有一家专门帮人代写书信的文具店,书中出现了十六封书信,有给去世宠物的吊唁信、有宣布离婚的公告信、有拒绝借钱的回绝信(这个挺有用的,我在下图附上了(可爱)),也有写给挚友的分手信……

(5)、费尔巴哈是德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从人本主义出发,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成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中间环节。

(6)、孔子在世时,就被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所得荣誉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7)、因此,一方面,他完全意识到了启蒙运动的新观念已经给诸科学、政治生活、伦理和宗教带来了多么深广的影响,完全意识到了各种批评势力对这些新思想的反应。

(8)、1770年8月27日,出生在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一个官吏家庭。

(9)、当时的西方社会,正逢启蒙运动。这也是在14至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后,再次掀起的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反对封建、呼吁自由的解放运动,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10)、《精神现象学》上下卷(德)黑格尔     B535/2364

(11)、   据黑格尔的同学回忆,黑格尔在此阶段的偶像是卢梭,酷爱《爱弥儿》、《社会契约论》等著作。虽然当时的德国处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下,政治与经济落后于世界的进程,但是德国人却在思想上参与了世界前进的历史。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革命从18世纪末开始高歌猛进,德国人在思想上参与了这一世界过程。在黑格尔入学的第二年,法国大革命的新闻传到了学校,在校园内引起一股讨论法国大革命以及关心德国命运的热潮,人们争相阅读法国报纸,发表政治演讲。据说,黑格尔和他的朋友谢林也学法国人那样,栽了一棵自由树。

(12)、五千年古文明一脉传承,且发扬光大,其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天文学、经济学、法理学等综合水平巳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缺乏哲学道德经能站在世界高峰吗?

(13)、黑格尔的自由观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前人种种自由思想的扬弃和发展。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他提到:“精神——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

(14)、他认为,只有资产阶级民主制才唤起了人们对于自由的普遍追求。

(15)、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

(16)、培根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秘。

(17)、黑格尔7岁时上小学,10岁时上中学,18岁时进入了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与神学。在这里,黑格尔的才能便充分显示出来了,他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在神学院中,他除了学好必修的功课之外,对古代及近现代著名的哲学人物与作品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时,黑格尔形成了他自己关于世界观的体系,虽不完善,但足以证明他所遇到的事物。1793年,黑格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开始时,他先后在瑞士伯尔尼与法兰克福做过家庭教师。1801年,经当时著名哲学家谢林介绍在耶拿大学任编外讲师,由于他的学术水平高深,不久便升为副教授。这时,黑格尔仅仅35岁。身怀绝世之才的黑格尔不想平淡地呆下去,他有许多思想要向世人告白。于是不久,他开始写《精神现象学》。1806年10月13日,黑格尔匆匆脱稿,以便出版商及时出版。在书中,黑格尔高度地赞扬了拿破仑,称之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他说:“我看到皇帝——这个世界灵魂,骑马穿城而过,去检阅军队。”

(18)、不过,黑格尔对国家的神化是有前提的。他承认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国家存在的前提是这样一个二律背反:国家通过君主的“经验单一性”表现出来,而市民社会通过人民的“经验普遍性”表现出来。二律背反在现实中造成了专制君主与人民的对立,需要君主立宪制把这两个极端联系起来。他把“三权分立”制度改造为君主的决断权(单一性)、政府的行政权(特殊性)和等级会议(普遍性)组成的立法权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君主权是“君主立宪制的顶峰和起点”(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287页。),政府和等级会议是君主权的两个部分。

(19)、因此,我们在黑格尔的作品中发现,他的时代的这两个主要思潮合流了。

(20)、第人的认识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贫乏到丰富,由片面到全面的辩证过程。

5、黑格尔的生平简介及其思想

(1)、本书是“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之一。作者斯特恩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书中对《精神现象学》,尤其是黑格尔思想的辩证特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从客体、主体、理性、精神、宗教等多个角度深入黑格尔思想。除了《精神现象学》全书的导论式概览外,本书在每章结尾写有内容概览和延展阅读书目,并介绍了《精神现象学》的成书经历和接受史,等等。本书逻辑流畅、语言扼要,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扫去了笼罩在黑格尔该著上的雾霭,启迪和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

(2)、第思维具有主观能动作用,人可以把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

(3)、根据上述科学的定义,科学作为人类的认识活动,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发展。

(4)、黑格尔这一时期还发表了一些批评康德、费希特和F.H.雅各比等人的著作。这些人的哲学被黑格尔看作主观的反思哲学、需要克服的片面性哲学,因而必须把它们同以总体为基础的“真正的哲学”区别开来。

(5)、因此,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讨论自由和现代性时给了法国大革命一个突出的位置,他在其他讨论历史和社会哲学的作品中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这些做法毫不令人惊奇。

(6)、《法哲学原理》把法权分为抽象法、道德和伦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一种法权,反映在不同的阶段实现人的自由意志,而且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更加具体和真实。抽象法阶段只有抽象的形式的自由,道德阶段发展为主观的自由,伦理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统意志自由达到充分具体的实现。

(7)、其次,黑格尔生活在一个哲学上以及历史上和政治上的大动荡时期,在这个时期,思想的各种新的、激动人心的可能性似乎正在崭露头角,对这些可能性的构想正在竞相浮现。

(8)、我觉得我们国内对孩子财商教育这一块还是比较欠缺的,包括很多大人、家长也缺乏理财意识。但是在国外,理财已经成为很多家庭重要收入的一部分了。

(9)、这种义务的实践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孔子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际活动的基础。

(10)、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痛过一群小动物表现出来。书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得了抑郁症,通过和心理医生的十次咨询,终于找到了痛苦的根源。

(11)、一封封代笔信是客人们的写实生活,也是一节节人生课堂。

(12)、德国理念论是由康德的“批判哲学”拉开大幕的,它试图把形而上学领到“科学的可靠道路”之上(CPR:Bxviii),试图平衡自然科学中的决定论和道德中的自由这两个相互抵触的视角。

(13)、道德是自由意志在内心的实现,而不是像康德所说的完全与外部行为无关的抽象的“自律”。因此,道德也是一种法,即主观意志的法,分为故意、意图和良心三个层次。一个人的行为只有是故意的,才能负有道德责任,如果是完全无意做出来的,则可以不负责任。如果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已经预见到了,还是要做这件事并愿意为它负责,那就是有“意图”。道德是动机(“意图”)和效果(“福利”)的统一。黑格尔既批判以纯洁动机来为罪恶辩护的做法,也批判以对动机的揣测来“鄙视和贬低一切伟大事业和伟大人物”(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127页。)的做法,还批判把良心作为任意曲解善恶的“在我们时代邪恶猖獗泛滥的形式”(注:同上书,139页、143页、146页。)。真实的良心达到主观和客观、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从而进入伦理阶段。

(14)、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

(15)、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黑格尔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他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16)、张世英黑格尔哲学五讲                 ¥00

(17)、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18)、   黑格尔在城内的拉丁语学校上小学,他学习上进,深得老师的喜爱,在他八岁时,他的老师勒夫勒给了他一套德译本《莎士比亚全集》,并且在扉页上有这样一段题词:“你现在还读不懂,但不久就会读懂。”青少年时代的黑格尔像一个书虫,对各种书籍都十分感兴趣,经常整天泡在当地的公共图书馆。他还喜欢写日记,日记里摘录了各种书籍的片段,写下了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思考,但是几乎没有少男少女的感情问题。黑格尔青少年时代的日记给我们展现了一种钟情于知识的早熟少年的形象——难怪后面他在图宾根大学学习时,同学给他起了“老头儿”的绰号。

(19)、《自然哲学》      (德)黑格尔       N02/2364

(20)、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年近19岁的黑格尔称此次革命是“灿烂的黎明”,并说“一切思想者都分享了这个时代的欢欣”。

(1)、概言之,黑格尔的《小逻辑》是绝对理念在严密的思维逻辑中不断地画圆圈,最后又复归自身的圆圈式运动。虽然是“圆圈”,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但意义却不同。套用黑格尔在说明绝对理念时举了一个例子就是:绝对理念是老人,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子也会讲,但小孩子讲出来的很抽象、没有具体的内容,只有老人才真正懂得这些宗教“真理”所包含的全部生活意义。

(2)、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

(3)、1808年,黑格尔转任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全才的黑格尔兼教哲学、古典文学及高等数学科目。这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日渐完善,并在学术界引起重视。他的一个学生把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上的贡献称之为当代的“亚里士多德”,而把谢林称为柏拉图,其意不言自明,柏拉图是开路者,而后者贡献更大。

(4)、《暂坐》以西安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现代都市女性生活图。她们神秘着,美丽着,聚散往来之间,既深深吸引人,又令人捉摸不透。茶楼正是社会的缩影,环环相扣的命运展示着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5)、* 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

(6)、因为他们都是凡夫俗子,是作为人成在的。孔子是“圣人”,虽然不是神,但带“圣”字,自然比凡夫俗子高一点了。

(7)、这本书也是作者自传,一个大山里的女孩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本书也被比尔盖茨力荐。

(8)、*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

(9)、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

(10)、可以说,在历经了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三个阶段的发展后,黑格尔的学术到达了绝对精神的阶段。绝对精神的发展也就是他的自我认识的过程。

(11)、你有多久没提笔,在纸上写下对思念之人想说的话了?

(12)、在好朋友谢林的帮助下,1801年1月,31岁的黑格尔终于来到耶拿大学任教。

(13)、然而,康德的后继者们最终感觉,他实际上却使得哲学很容易受到怀疑主义的攻击,又不能克服自由和决定论、道德图景和科学图景、自主的主体和自然本身等诸多核心的二元主义。

(14)、1807年,黑格尔因为学校战时停课,一时无所事事。不久,他担任了海德堡物理学会名誉会员,后得到同乡尼特哈默尔介绍,前往巴伐利亚的班堡担任《班堡日报》的编辑。不久,精力充沛的黑格尔的《科学体系:第一部,精神现象学》在班堡与维尔茨堡出版。他把书寄送给谢林征求意见,但是谢林反应冷淡,他甚至说黑格尔剽窃了他的观点而又叙述不当。两人于是闹翻而决裂。

(15)、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德国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中文名: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外文名: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  别名:黑格尔  国籍:德国  民族:德意志人)

(16)、“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17)、《精神现象学》上下卷(德)黑格尔     B535/2364

(18)、黑格尔甚至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就与其他人组织了一个秘密政治俱乐部,讨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由此产生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和其他人一起栽了棵“自由之树”,以纪念这个事件)。

(19)、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

(20)、1788年,18岁的黑格尔进入图宾根大学(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新教神学院学习。

(1)、他的生平和性格肯定要比人们通常设想的更加复杂、更加有趣。(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个全面研究,请见Pinkard2000a。)

(2)、如果我们以康德那样的哲学家的形象来描述孔子及儒门后学,那么许多信息已经被遗漏了。

(3)、在图宾根的最后3年,黑格尔集中精力专心学习神学。1793年秋,黑格尔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获得图宾根神学院的毕业证书。1793年10月,在大学毕业后,黑格尔只身前往卢梭的故乡瑞士游历。

(4)、1788年,18岁的黑格尔进入图宾根大学(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新教神学院学习。

(5)、1808年—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常被叫做“大逻辑”)。

(6)、上次介绍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今天推介黑格尔的另一部著作《小逻辑》。

(7)、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8)、“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9)、我觉得幸福真的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有人觉得有钱就是幸福,有人希望家人团聚就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10)、在劳动的过程中,奴隶获取的高贵品质是不同与这种高贵的,是长期过程中的一种沉淀,所以当奴隶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从这时候开始奴隶就不再死单纯的奴隶,他迟早一天会反抗。所以黑格尔说这种人格独立和平等意识的觉醒标志着自由意识的诞生。

(11)、所以,科学的定义是:“科学是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作为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于相互作用的双方。科学是自然界中的新生事物,与人或自然界都有着本质的不同。

(12)、从内容上看,黑格尔的《小逻辑》包括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存在论研究“存在”。存在离不开“质”,因为失去了质,事物就不可能存在。同样,存在也离不开“量”、离不开“度”。所以,黑格尔将存在论看成是“正”,即肯定的方面。本质论不同,本质论研究差别、对立,所以是“反”。“反”就是否定的因素,不同的东西,通过内部自身否定,理念转化到自己的对立面。但是,这种否定不是目的,否定是为了肯定。通过存在论的肯定和本质论的否定,理念既保留了积极因素,又克服了不足,经过这种“扬弃”,就进展到概念论,形成了“合”。“合”就是综合,是概念。概念又经过一系列的发展,最终到达绝对理念,绝对理念是顶点。这好比人生要经历三个阶段:一开始是肯定阶段,即正;所谓“看山是山”就是这个道理。但这个阶段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经常还要经历一个阶段,那就是怀疑阶段,也就是否定阶段,所谓“看山不是山”。到最后,我们“自在自为”、大彻大悟,所谓“看山又是山”。虽然回到了原点,但此时心性不同,境界有别。对于黑格尔《小逻辑》中的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改造,通过改造,将它们概括为三个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应存在论)、对立统一规律(对应本质论)、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应概念论)。当然,它们也有区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黑格尔的逻辑学是绝对理念的发展过程,是纯思维的辩证运动。

(13)、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皆动”,“万物皆流”,这使他成为当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流动派”的卓越代表。

(14)、   1793年,黑格尔以平平的成绩从图宾根大学毕业了,他并没有选择去成为一名牧师,而是试图成为一名作家,但是这很难。在朋友的推荐下,黑格尔前往瑞士伯尔尼的一个贵族的家庭担任家庭教师。当时神学院的领导得知他受聘为家庭教师时,跟友人说到他很怀疑黑格尔是否能够承担与家庭教师相连的牺牲,他一直记着黑格尔曾经打着养病的幌子缺席了神学院的夏季学期,怀疑黑格尔在家里可能比自己父亲的地位还高,这样的状态不能胜任地位与仆人无异的家庭教师。果不其然,黑格尔干了三年家庭教师便辞职了。因为他感觉他在伯尔尼远离了思想活动的舞台,孤立无援,而谢林却已经在思想的舞台声名鹊起,这种失落感加剧了他离开伯尔尼的冲动。这一时期黑格尔并非一无所获,因为黑格尔利用东家大量的藏书,阅读了吉本、孟德斯鸠、席勒等人的著作,着手研究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经常与朋友通信往来,并且写下了《耶稣传》的手稿。

(15)、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苏格拉底可只在他的城邦混,足没出过希腊。俗话说:读万卷书还要行千里路,孔子的见识完胜。

(16)、比如一些古代的奴隶,分为高级奴隶与低级奴隶,好多雕刻家都是奴隶,他们按照主人的趣味和意向雕刻石像,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增长了自己的才华,自己的本事。

(17)、《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18)、看过这样一段话:“只有不幸福的人才会思考自己是否过得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每天沉浸在快乐之中,感受不到幸福。”

(19)、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

(20)、由此可见,黑格尔“崇尚自由,反对封建”的态度与那个时代惊人地契合。而这也让黑格尔的学术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备受推崇。

(1)、人类认识的相对性,意味着科学理论不同于自然界。科学理论只是相对于已有的现象和实验,关于自然界的同构系统。

(2)、1808年—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常被叫做“大逻辑”)。

(3)、现实中的我们很多人都像主角一样,小心翼翼地把自己藏起来,表面上积极开朗,其实内心已经溃烂不堪。常常在独处的时候对一切事物感到厌恶,对生而为人感到痛苦。

(4)、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