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国演义人物的绰号大全(三国演义人物的绰号10个127句)

三国演义人物的绰号

1、三国演义人物的绰号有哪些

(1)、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2)、5曹贼。曹操有此称号得益于挟天子令诸侯。被天下人成为贼,不为过也。

(3)、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4)、关羽 字:原叫长生,后改为云长 绰号:美髯公

(5)、对外东征西讨,统一了黄河以北,如若不是赤壁一败,统一全国也不是不可能;对内肃清朝野,整顿经济发展;文学上成就也非常高,是建安风骨的开创者,有《龟虽寿》等名篇传世。

(6)、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7)、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

(8)、左慈:乌角先生——道号(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9)、生于公元二三六年,死于公元二九○年。创立晋王朝。公元二六五年至二九○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昭的大儿子。公元二六五年废曹奂自立为皇帝。公元二八○年灭吴后,统一全国。  

(10)、生于公元一五六年,死于公元一八九年。汉章帝的玄孙。建宁元年(公元一六八年)继汉桓帝位。任位期间,在宦官张让、赵忠、封、段、蹇硕等十个太监的挟持下,公开标价卖官、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并放任宦官横行,政治腐败,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终导致黄巾军起义。公元一八九年四月初夏,因病而死。

(11)、许褚,外号“虎痴、虎侯”,因其“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而得名。许褚一生忠诚,前期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曹操去世后被曹丕任命为武卫将军,负责宫中安全。曹睿继位时封其为牟乡侯,不久去世,谥曰壮侯。

(12)、何曼:截天夜叉--自报绰号(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13)、(?-221),字益德(小说为翼德),汉族,涿郡(治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史书记载张飞是贵族,有智有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14)、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15)、曹彰:黄须儿--曹操的评价、爱称(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16)、吴国大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起初跟随刘表、黄祖。黄祖兵败被杀后,归降孙权。为著名水军将领,勇猛过人,打仗常冲锋陷阵,一生建立战功无数。曹军进军濡须时,他率敢死队百人,夜袭曹营,大胜

(17)、徐庶投靠刘备之后指挥的第一场战斗,赵云一举冲破曹仁精心布置的“八门金锁阵”,虽由徐庶指导,但毕竟是由赵云亲自执行的。

(18)、姜维,外号“幼麟”,指正在成长的麒麟。姜维智勇双全,罗贯中认为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诸葛亮死后掌兵二十余年,十余次北伐,但最终也是独木难支、功亏一篑。

(19)、但该通铭文经专家学者从铭文的源流、内容及书法等方面加以考辨,认定其为伪刻。

(20)、周瑜也是个忠心不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2、三国演义人物的绰号大全

(1)、这是张飞的外号,而给他取外号的人也是吕布,当时吕布把张飞给抓住了,因为张飞的眼睛很特殊,所以被吕布叫做了环眼贼,这个外号听起来还是有点搞笑的,这只是单纯的一个外貌的攻击,并没有刻意的去贬低一个人,所以还算比较奇葩的外号了。

(2)、长坂兵败,她怀抱年仅两岁的刘禅在乱军中走散,被赵云发现;但麋夫人因为赵云只有一匹马,不肯上马,在将阿斗托付给赵云后投井而亡。

(3)、他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纵马挺戟,号称“飞将”,论武力值是当之无愧的三国24名将之首。无论是从任何角度来评论,吕布首席猛将挑大梁的宝座始终是无可争议的。与其说虎牢关一战,三英得以扬名,不如说吕布从此奠定了三国第一猛将的位置,可惜空有一身武力,终究是败在了计谋之上。

(4)、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5)、许褚:虎痴、虎侯--马超的转述(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管辂:神童--单子春及天下的评价(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6)、关羽,外号“美髯公”、“关公”、“武圣”。《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7)、与典韦外号相近的是张辽,被曹操称为“古之召虎”(召虎即召穆公,中国周朝诸侯国召国君主之一)。张辽是“五子良将”之曾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

(8)、2诸葛村夫。诸葛亮原本就是山野居士,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后光芒万丈,成为刘备最重要的帮手。周瑜一直是无敌的,直到他遇到诸葛亮。他打不过诸葛亮家就气急败坏骂他是村夫,令人啼笑皆非。

(9)、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10)、张飞(约166-221)字益德(《三国演义》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11)、“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最终死在落凤坡,时也命也?

(12)、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13)、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14)、关羽、张飞、赵云:万人敌--水镜先生的评价(第三十五回)

(15)、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八九年。东汉大臣。字遂高,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人。因妹妹被选入宫中,后来做了太后,才由一个杀猪的屠夫变成了大将军。汉灵帝死后,将妹妹何太后生的儿子刘辩扶为皇帝,把持朝政。光熹元年(公元一八九年)与袁绍、曹操密谋诛杀宦官,后被宦官张让等十常侍杀死。  

(16)、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17)、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对吕布的评价(第五回)

(18)、吕布绰号:飞将性格:见利忘义勇冠三军事迹:虎牢关勇斗诸侯两弑义父

(19)、关羽、张飞、赵云:万人敌——水镜先生的评价(第三十五回)

(20)、司马懿,外号“冢虎”,指盘伏在石冢中的猛虎,比喻待时而起的绝世之才。司马懿此人少有奇才,却善于隐忍、深藏不露。最终在曹操、曹丕父子相继逝世之后,成为了实际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3、三国演义人物的绰号10个

(1)、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当时孙权正率军向西。朝臣们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不能抵御吴军,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司马懿则表示:“孙权刚刚打败关羽,正是他想和魏国结好的时候,一定不敢为患。襄阳是水陆交通要地,不能放弃”。曹丕没听其建议,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后来孙权果然没来入侵。曹丕悔之不及。辅政平乱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曹丕说:“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同年,曹丕又大兴水军攻吴,仍命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下诏书给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后曹丕由广陵回师洛阳,又下诏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司马懿留镇许昌。

(2)、关羽 字:原叫长生,后改为云长 绰号:美髯公

(3)、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死于宝鸡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赞诸葛亮。 

(4)、孙坚绰号:江东之虎性格:豪迈英勇事迹:温酒斩华雄(正史记载斩华雄确为孙坚)百里破董卓

(5)、三国演义中有云:布骂曰:“环眼贼!你累次渺视我!”飞曰:“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这里所说的环眼贼,指的是张飞!

(6)、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三国志》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

(7)、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

(8)、文丑未参加关东联军,使袁绍颇为华雄的猖狂而叹息。绍计逼韩馥,谋夺冀州,关纯欲行刺,文丑斩之。磐河一战,文丑连败数将,十余合战败公孙瓒,差点擒获公孙瓒,十余合战败公孙瓒(吕布曾数合击败公孙瓒,文丑战斗力还是比吕布低一些),说明文丑武力比吕布也差不了多少,和少年赵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随后与颜良为先锋,击公孙瓒,平定河北。

(9)、关羽 绰号:不败神将 美髯公 性格:骄横 忠诚 正气凌然 事迹:水淹七军 过关斩将

(10)、贾诩绰号:冰之军师性格:行事低调智略超群事迹:片言贾祸宛城破曹军

(11)、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12)、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

(13)、钟会:子房(张良)——司马昭的评价“吾之子房”(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14)、(古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现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当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外国文学)考研《通关秘籍》(文学理论)考研《通关秘籍》(古代汉语)考研《通关秘籍》(现代汉语)考研《通关秘籍》(语言学纲要)考研《通关秘籍》(比较文学)考研《通关秘籍》(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通关秘籍》(中国文学批评史)考研《通关秘籍》(西方文论史)考研《通关秘籍》(民间文学)考研《通关秘籍》

(15)、在曹操南征,刘琮投降之时,鲁肃敏锐地感受到形势的变化,便向孙权提议以吊丧之机往江夏打探虚实,进而引诸葛亮入东吴,结成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当张昭等人劝孙权投降之时,鲁肃坚决反对,支持孙权对抗曹操,并提出召回周瑜商议对抗曹操。此后曹操赤壁战败,退回北方,周瑜等武将意识不到孙刘联盟的重要性,主张夺取荆州,消灭刘备,只有鲁肃坚决主张孙刘联盟,因为鲁肃意识到曹操实力依然强大,孙刘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最后难以对抗曹操。因此鲁肃建议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在周瑜死后接任都督时始终贯彻孙刘联盟的宗旨,曹操在忌惮联盟实力,也一直不敢轻易南下,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而一旦鲁肃病死,孙连联盟便逐渐破裂,最终吕蒙袭取荆州,杀死关羽,刘备倾全力东征,孙刘两家两败俱伤,势力大损,最终逐渐衰亡。

(16)、东汉末年江东军团名将,东莱太史慈,一出场便匹马单弓射死数十黄巾余d,冲出北海之围,自少已十分好学,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弦不虚发。

(17)、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温候、飞将、三姓家奴

(18)、后人尊称“白马将军”一代名将。最早期的勇猛见于潼关之战,马落陷坑.庞德步行杀出重围,还顺手救了韩逐.曹操攻打汉中时候,他代表张鲁出战,在以许褚领衔的车轮战中,大展身手,得到了曹操帐下虎将的一致夸奖。关公盛名之下,独庞德不服,与其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最终反手一箭,射伤关羽于两军阵前给了当时不可一世的关羽狠狠一击。

(19)、显然,吕布送给张飞一个“环眼贼”之后,张飞也投桃送李,给了吕布一个“三姓家奴”!因为吕布先后拜丁原和董卓为义父,加上他自己的姓氏,所以被称为“三姓家奴”!当然,正史中没有这一外号!

(20)、建兴元年(223年)四月,刘备去世,五月,太子刘禅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侯。

4、三国演义人物的绰号性格特点

(1)、诸葛亮:伏龙--水镜先生的评价(第三十五回)

(2)、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3)、(160或162-219)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山西运城)人。东汉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围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中原震动,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4)、赵云 字:子龙 绰号:白衣将军 万人敌

(5)、东汉末年名士许劭曾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也确实不愧于这个评价,“能臣”“枭雄”都做到了。

(6)、他的性格中又有忠厚诚恳近乎愚钝、优柔寡断的一面,也常常被人加以利用。

(7)、周瑜东吴大将。字公瑾,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

(8)、袁绍谋士。会用兵,善打仗,曾协助袁绍军多次打败曹操。袁绍死后,帮助袁绍儿子袁尚守冀州城,曹操几次破城都无功而还。后城破誓死不降曹操,被曹操所杀。  

(9)、从此华雄便不可一世起来。并且接二连三地斩杀了曹操好几员猛将。关羽此时主动请缨要求前去作战。曹操无奈之下,给关羽斟了一杯热酒,关羽要求回来再喝。

(10)、三国演义中有云:“瑜曰:‘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因为诸葛亮偷袭了南郡,又偷袭了荆襄,所以周瑜很生气。骂诸葛亮为“村夫”,显然更高一级了,这是说诸葛亮的“身份地位”太差劲!

(11)、字景升。生于公元一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年。历任荆州刺史、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武成侯。刘备的同宗兄弟,生有两个儿子刘琦、刘琮。病死后刘琮继位,投降了曹操。

(12)、庞统,外号“凤雏”,指没有长成的凤凰。庞统是当世之人杰,和诸葛亮齐名,只可惜英年早逝,被人用箭射死在落风坡。

(13)、诸葛亮:卧龙先生——自号(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14)、陶谦面对兵临徐州城下的曹操大军,自知难以抵敌,便采纳别驾从事糜竺的建议,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欣然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15)、汉灵帝的儿子。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公元一九○年至二二○年在位。董卓废少帝刘辩后上台,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连环计杀害董卓后,被李劫走。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被曹操迎到许都,成为曹操的傀儡。在位时天下大乱,战火四起。曹操死后,曹丕称帝,献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阳公。 

(16)、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一九年。东汉末年益州牧。字季玉。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迎接刘备入川,让刘备攻汉宁王张鲁,刘备军攻到成都,他开城投降,被刘备迁驻南郡公安。后孙权攻下荆州,再次任他为益州牧。后因病而死。

(17)、诸葛亮绰号:伏龙军师性格:认真智略无敌心向汉室事迹:借东风六出祁山

(18)、“霸王”本是对西楚霸王项羽的称呼,《三国演义》中孙策曾用腋下夹死一人,大叫吓死一人,宛如项羽再世,而两人均来自于江东,故称孙策为“小霸王”。

(19)、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那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0)、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5、三国演义人物的绰号及其绰号由来

(1)、曹丕在位期间,废献帝自己当上了皇帝,而且重用司马懿,使魏国的军事实力大增,其时又遇蜀吴大战,魏国坐收渔利,在其执政后期魏国的军事、经济实力依然成为三国当中的头号强国,为将来的三国归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司马懿解了祁山之围,并且挫败了诸葛亮夺取魏国粮食的企图,使诸葛亮最终因为粮食耗尽退兵。此战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之后曹操认为荆州遗民及在颍川屯田的军民逼近南方寇贼,想把他们牵走。司马懿认为:“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曹操听了他的建议,没有移民。之前藏窜逃亡者果然都复出归化。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4)、孙权  绰号:紫髯小儿 情节:赔了夫人又折兵

(5)、因为害怕关羽得了军功后就会离开,但事出无奈,还是让关羽出战,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为曹操解围,立了大功,曹操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还专门铸成一枚大印送给关羽。

(6)、诸葛亮回军后,将马谡连同与之一起在街亭作战的张休、李盛等全部处斩(一说马谡死在狱中)。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前往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战后,诸葛亮在上疏中提及了蜀汉军队在街亭、箕谷两战的失利原因:“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7)、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8)、司马微,外号“水镜先生”。作为当时的名士,司马徽不仅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而且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堪称三国时期第一猎头,因此受到世人的敬重。当然,司马徽还有一个外号——“好好先生”。

(9)、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为了报吴军夺荆州还有关羽被杀之仇,亲自率领大军攻吴。当时对上的将领正是吴国的陆逊。

(10)、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对吕布的评价(第五回)

(11)、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鲍国安饰)、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张光北饰)、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唐国强饰)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

(12)、刘禅不辩是非,听信谗言,任用奸臣,猜忌忠良,最终落得束手称臣,被天下耻笑的下场。

(13)、马超:锦马超--刘备转述世人的评价(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14)、关羽 字:原叫长生,后改为云长 绰号:美髯公

(15)、(?-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 

(16)、髯的意思是胡须,美髯就是非常漂亮的胡须,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抚须是关羽最标志性的动作,因此得名美髯公。其实水浒里边也有一个美髯公,名叫朱仝。

(17)、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18)、公元208年,曹操妄想一举消灭刘备,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操吃了败仗,便任命投降的荆州将军蔡瑁和张允训练北方士兵学习水上作战,初见成效。

(19)、《三国演义》中的鲁肃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与谋略家,从他最初出山和孙权的一番谈话中便可看出,鲁肃当时对孙权说:“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鲁肃的观点是二分天下之论,即乘曹操当时在北方与袁绍混战,无力南下之机,溯江而上,征伐刘表,夺取荆襄,进而图谋益州,据长江而守,与曹操南北对峙,建立政权,二分天下。可以说,鲁肃的二分天下之论与后来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论颇有类似之处,而且要比诸葛亮要早很多。此后东吴大将甘宁也提出类似理论,建议孙权攻伐黄祖,夺取江夏,从而实现划江而治。只是孙权尚未夺取荆襄九郡之时,曹操便已挥师南下,刘琮束手,刘备败走江夏,荆襄之地落入曹操之手。

(20)、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袁绍的谋士。官渡之战中曾几次向袁绍献计,袁绍不听,反认为许攸与曹操私通。许攸无奈投降了曹操,献计让曹操袭击袁绍粮库乌巢,使袁绍兵大败。后因言语张狂被曹操大将许褚所杀。

(2)、吕布本姓吕,后来认丁原做义父,为投奔董卓杀死丁原,为娶貂禅,杀死董卓。三姓家奴,这个词是张飞当面骂他的。

(3)、东汉大科学家张衡的儿子。字公祺,汉宁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一五年),曹操进攻汉中后投降,被任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  

(4)、东吴名将。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与曹魏交战时战死。  

(5)、何曼:截天夜叉——自报绰号(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6)、(175-210),东汉末年名将。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有姿貌、精通音律,江东向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少与孙策交好,建安三年(198年)加入孙策旗下,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奔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联合,在赤壁击败曹操。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在伐蜀路上逝世,年仅36岁。 

(7)、张角:太平道人、大贤良师、天公将军——自号、自称(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8)、郭嘉,外号“鬼才”,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只可惜命运短暂,年仅38岁便不幸去世。

(9)、庞统,绰号“凤雏”,指没有长成的凤凰。庞统是当世之人杰,和诸葛亮齐名,只可惜英年早逝,被人用箭射死在落凤坡。

(10)、最关键的是《三国志》描述周瑜的相貌“瑜长壮有姿貌”,长得又高又帅,还资助过孙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标准的高富帅。“郎”在当时是指英俊潇洒的帅哥,他基本上是无数江东美少女的梦中如意郎君。

(11)、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12)、8守户之犬。曹操看不起刘璋,说他是守户之犬。

(13)、“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短”。他是被《三国演义》与《三国志》遗漏的名将,试问二十四名将的枪神张绣武艺会差吗?张绣被封作宛城侯,人称“北地枪王”,使一杆虎头金枪。

(14)、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四三年,吴国大臣。字德润,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小时好学,因家穷无钱上学,便替人抄书。孙权称帝时,任尚书、中书令、侍中。公元二四二年任太子太傅兼中书令,极有口才。赤壁交战前,替黄忠前去曹营献诈降书,骗过曹操。

(15)、管辂:神童——单子春及天下的评价(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16)、留下了孔明三气周公瑾,周瑜气的在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17)、司马懿,外号“冢虎”。少有奇才,掌控魏国。

(18)、孙权攻下荆州后,荆州众将纷纷归附,只有潘濬称疾不见。孙权派人抬床将他接来。潘濬还是掩面于床,不肯起来,悲哭哽咽而不能自止。孙权叫着他的字说:“承明啊,过去的丁父是鄀的俘虏,楚武王任用为将帅。彭仲爽是申的俘虏,楚文王以之为令尹。

(19)、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20)、生于公元一六八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吴国大臣。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孙权任会稽太守时,为左司马,后任太常、丞相。在吴国执政十九年。

(1)、典韦:古之恶来——曹操的评价(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2)、黄忠的箭法举世公认,号称“箭神”。能开三石之弓,他的箭术,是三国里独一无二的,百发百中,箭无虚发。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作战时不顾年迈,身先事卒、勇冠三军。

(3)、这个外号是刘备的,而取这个外号的人是吕布,那么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刘备的耳朵很大,古代的人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耳朵很大,那么这个人就很有福气,不过如果在上面加一个“儿”字,那么就是侮辱人的话了,后来很多对手都把刘备称为大耳贼。

(4)、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五三年,三国时蜀国大臣。字文伟,江夏胝(今河南省罗山)人。刘禅即位时,任黄门侍郎、侍中。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时任参军、中护军、司马。诸葛亮死后任军师,不久代蒋琬任尚书令、大将军、尚书。后被降魏的郭循刺死。

(5)、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的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

(6)、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在黄盖领军前来时,丝毫没有防备措施,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败走华容的局面出现。

(7)、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绍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南阳太守。因被曹操、袁绍军队攻击,率兵退驻寿春,统治扬州一带。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称皇帝,号仲家。后被曹操打败,忧病而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