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与人文学科有关的名人(人文学科的例子130句)

关于人文学科的名言

1、关于人文学科内涵描述不正确的是

(1)、波斯曼的话同样“不具有原创性”,只是歌德和前人的重复,但说得更为明确,也更为准确,即:并非人类的一切学问都不具有原创性,而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原创性”。

(2)、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 —— 穆尼尔·纳素夫

(3)、因此,理工科、医科的人才培养,同样需要人文教育。在这些学科讲“立德树人”,特别需要注重价值观的培育,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从事学术研究,勇攀科学顶峰。

(4)、他们在宗教学、社会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和行政管理等领域,具有源自哲学的理论优势。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把这样的人才称为“复合型人才”。现在,我们从学科的角度说,这是在孕育一批新兴交叉学科。

(5)、陈平原:我反对用得到多少经费来看待一个学者。评判学者,既要看他的学术成果,也看他的教学情况,唯独拿多少钱不重要。而目前的状况是,科研经费在评估体系中起了太大的作用。有些擅长编列预算做大项目的,把很多年轻学者拖进去,把一届届博士生、硕士生也拖进去,弄不好,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呀!我们培养博士,是希望他们训练有素,独立思考,将来才能走出一条新路。若都投进了老师的项目里,以后他们毕业了,怎么可能独当一面,迅速成才?博士论文是通过了,但出去以后怎么办?他不太可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和能力的。正因此,我不太喜欢“领军人物”这个词。“领军人物”已经内在地规定了你必须号令天下。作为人文学者,我更喜欢“独行侠”,千里走单骑。学科不一样,一个好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不需要很多帮手,也不需要很多课题费的,关键是心境、时间及空间。

(6)、人类天生具有弑父情结,从一出生,他就注定要和父亲展开斗争,以摆脱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争取独立自由的权利,进而掌握家庭的主导权和社会的主动权。弗洛伊德

(7)、一系列以前并不被认为是学问的领域,譬如研究周边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或历史上已经消亡的死语言,到了现代却成了大学问。以往被认为是大学问的心性之学,在现代学术体系里常被视为“空洞”或“空疏”。

(8)、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

(9)、诞生于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人文学科,并没有割裂它与传统社会的联系,也没有割裂它与传统学问的联系。这是在变革中的稳定性。

(10)、在宽口径层次上,针对大学里所有的学生,既有人文学科自己的学生,也有理工科、社会科学和医科等其他学科的学生,这种人文教育属于大学的通识教育,给这些学生提供文明史的知识背景、为人处事的价值观,乃至人文学科的思维方式。

(11)、女人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是永恒麻烦的源泉,但她们依然是我们所拥有的那一种类中最好的事物。没有她们,情形会更糟。

(12)、北大推行通识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人文教育逐步回归大学教育基础地位的过程:人文学科首先是为教育,人文学者的岗位首先是在教室。现在不少学者热衷于开会,到处演讲,但他们的观点常常既无锐气也无创新,因为他们忽视了与新生力量的直接沟通。其实,最好的沟通场所就是大学的教室。人文学者应该从会场回到教室,最理想的生活环境是书斋和教室。

(13)、也就是说,学生的总学分并没有增加,而是在原专业的非核心课程里找出24学分进行替换,从而形成一个尊重学生选择的、有弹性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尽最大可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知识结构的最优组合。

(14)、人文学科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仍然维持了相当程度的塑造能力。大部分有关人文学科的讨论都假设它们是学术性的,这就过于简单化了。即使我们承认对人文学科历史的正统理解是它来自现代早期欧洲人文主义,并在冷战时期在西方达到顶峰,但对此轨迹做出最显著的学术和理论贡献的人有很多都来自学界之外。

(1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16)、大学里的人文学科,其核心使命首先是教书育人,文明的传承是第一位的任务,要让学生懂自己,懂自己的文明,懂自己的社会和国家。其次才是培养自身接班人的专业人才,从事学术研究,要让学生懂他人懂世界,在对异域文明的认识过程中加深对自身文明的体会和认识。

(17)、但是,文化世俗化的两种起因仍然存在可协商的余地,因为它们主要是意识形态争论。第一个与思想上的“去殖民化”过程和文化世俗化基础的身份认同解放有关。坦率地说,应该贬低我们接受的经典的论述在当今非常强大,虽然背后的原因我们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他们认为这些经典都是白种人、男性、异性恋者、欧洲中心主义者、殖民主义者等精英创造的产物,但他们表达的追求正义和平等的愿望是多数人都认可的理想。这种理解和愿望包含着危险的简单化倾向。通过文学、艺术、音乐等等表现的目的、品质和形式等获得了力量,从这些力量中人们获得了应该被理解为“相对自动的”深度和强度。这些智慧成果与产生作品的更广泛社会条件似乎没有直接联系。

(18)、无知就是无知,谁也没有权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东西弗洛伊德

(19)、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

(20)、无知就是无知,谁也没有权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东西。

2、与人文学科有关的名人

(1)、人的内心,既求生,也求死。我们既追逐光明,也追逐黑暗。我们既渴望爱,有时候却又近乎自毁地浪掷手中的爱。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又寂寞的自我。

(2)、“套用王国维的名言,学人如古诗词、也是‘有境界自成高格’。研究文学的人,多少总有点‘文人气’。当我品评当世学人时,除专业成就外,还有另一杆秤,那就是其为人是否‘有诗意’。当今之世,‘有诗意’、‘有境界’的学者越来越少,这也就是我愿意走访程先生的缘故。记得那天先生的情绪特佳,取出精心写就的条幅,边听我和作陪的及门弟子品评,边仔细题款并用章,一脸怡然自得,样子煞是可爱。”

(3)、24学分的跨学科课程模块,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商量和协调。项目执行的最大难度,也在于这个课程模块的灵活性。但这个开放的课程模块,也有不变的内核,这就是古典语文学项目最看重经典与语言。

(4)、梦的内容是由于意愿的形成,其目的在于满足意愿。

(5)、陈平原:如今各个大学经费充足,组织国际会议已是家常便饭。看学术水平,与是否开会关系不大。但是,评判院系和评判学者,是两个不同的标准。若评判院系,组织很好的学术活动,当然应该加分。但评判学者,就不应该这样。现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很多,不能说多参加会议的,学问就一定大。认真筹备的学术会议,确实可催逼你做研究、出成果。但一旦成为评价标准,就会要求数字,一统计就会成为流水线作业,丧失原来召开学术会议的意义。以前我们很重视参加学术会议,可现在会议太多了,会场越来越松散,很多学者并不认真对待,变成以交友、聊天及旅游为主。

(6)、如果大学人文学科开设的就是这样的课程,那么何必专门花4年、7年甚至10年的时间,焚膏继晷地苦苦学习?如果大学人文知识就是这些业余可以模仿习得的东西,那么何必还要这些拥有博士、教授头衔的人在这里坐馆?

(7)、即使是内容痛苦的梦,也可以用欲望的满足来解释。这一类梦的解释,肯定会牵扯到很多我们不愿意讲出或者不愿意想到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些隐私,不愿意告诉别人,甚至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如果出现在梦里,就绝不仅仅是偶然事件的巧合。梦中唤起的痛苦感情,正是为了阻止我们提及或者讨论那些痛苦的事情。

(8)、前者重在教学,应当面向所有的学生,不分专业和院系,属于通识教育。后者重在研究,主要是在人文院系,语言、文献和思想都要熟悉,写作的训练变得十分重要。

(9)、Humanitieswillhelpstudentsappreciateanddiscoverthemeaningofalmosteverythingintheworld.

(10)、有几件事情,是我觉得是做研究最痛苦的时候。

(11)、当你做小的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大脑,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当你做大的决定,如寻找终身伴侣或寻找理想时,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因为这么重要的决定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

(12)、大体说来,人文学术从“已知中发现未知”,至少有四条途径:一是量的扩大,即从局部的已知到整体的未知,所谓“自发的孤单见解是自觉的周密理论根苗”;二是质的深化,即从经验的已知到学理的未知,所谓“理论是经验的抽象,哲学是历史的注解”;三是深入传统,即从现实的已知到历史的未知,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过去为我们启示未来的结构”;四是文化拓展,即从本国的已知到他国的未知,所谓“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面对特定的课题,上述四个方面可以合而用之,也可以单途深入,最终在“重新思考”中“常谈常新”,揭示出已知中的未知,深化有限中的无限,从而丰盈生命的意义,推进学问的发展。

(13)、跨学科人文教育并不必然要让人文学科成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学术事业,但一定要让人文学科成为他们从事其他职业的学术基础。要想完成这样的工作,即使在学科齐全的北大,也无法由单一院系实现。跨院系联合培养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打破传统院系的壁垒,给未来的人文学者提供跨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论视野、问题意识和学术训练。

(14)、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欢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顺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15)、江海不捐细流而成其大,泰山不让抷土而成其高。

(16)、人文学科的研究没有真正的原创,人文学科的问题大都是“老生常谈”。以哲学为例。英国哲学家说:“对欧洲哲学传统的最保险的一般定性莫过于:它不过是对柏拉图学说的一系列的注释。”美国汉学家德克·布德更进一解:“在二十五个漫长的世纪里,凡西方哲学家所曾涉及的主要问题,中国的思想家们无不思考过。”推而广之,文学、史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学等等,无不如此。

(17)、但是我有两个方法来解决它,第一就是要限定自己在一个时间内把事情完成,好比我,我每个礼拜会有一到两次会限定自己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一定要把文章完成,让时间成为你的压力,让你能够总是在限定时间中完成事情。

(18)、谁不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

(19)、这件事缓缓起步,在2010年11月9日举行项目启动仪式,当年招收首届学生21名,迄今已招十届学生,共241位。目前三个年级在校人数101位,涉及人文学部六家本科生院系(哲学、中文、历史、考古、外院、艺术学院)以及元培学院。

(20)、我们有那么多理工科实验室,却没有“人文实验室”

3、人文学科的例子

(1)、陈平原:这取决于你的专业。社会科学需要尽可能介入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中,人文学科却不是这样。努力获得领导批示,我不觉得是人文学发展的方向。

(2)、任何五官健全的人必定知道他不能保存秘密。如果他的嘴唇紧闭,他的指尖会说话;甚至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会背叛他。

(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4)、人文学科的价值奠基于人类社会、世界体系的建构及其未来前途。自然科学的发展导致技术的进步,使不同地域的人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频繁。人文学科的功能得到了新的提升:

(5)、5年后,北大可能新建严复学院、马寅初学院和李大钊学院

(6)、当你做小的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大脑,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当你做大的决定,如寻找终身伴侣或寻找理想时,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因为这么重要的决定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

(7)、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利比多”、“心理防卫机制”等概念。提出的精神分析学后来被认为并非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激发了后人提出各式各样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8)、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9)、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在课后学习不主动?因为他们对老师讲的内容没兴趣,而教师实际上没有多少手段强迫学生对他们的教学有兴趣。很多老教师不太愿意教本科生,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工作忙碌或偷懒。很多老教师私下说,这些跟他们孙子孙女年龄相仿的学生,彼此实在谈不拢,几乎没有共同的笑点。克服年龄的差距,实现知识的更新迭代,这是对老师们的挑战。

(10)、虽然对高考模式有很多的批评,但我们在大学确实感受到现在的本科生越来越优秀,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要比20年前的学生好很多,他们能动用的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更是20年前的学生无法相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可能停滞不前。笔者因此常说:“我们在逐渐老去,但他们永远是18岁。”

(11)、跨学科人文教育,首先是指上面所讲的作为全校通识教育的人文教育,以跨学科的方式构建当代学科体系之间的“统一性”(unity),还原“大学”之为“大学”(university)而不是职业培训的原意。

(12)、人文学科(humanities)这一名称本身就是科学所界定的,是20世纪对那些被排拒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的学科的简便总称。现代哲学是由科学形成时清除出来的东西界定的,其他现代人文学科则首先以古典语文学的形式出现,其后衍生出历史、现代语言甚至艺术史。

(13)、—— 果戈理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14)、文化世俗化类似于从前的宗教世俗化。从前发生在基督教启示录和圣经上的事如今同样发生在西方文明的观点上,阿诺德在谈及西方文明时的名言就是它“是有史以来思考过和说过的最优秀成果”。作为社会,传承我们文化的经典的价值或者说“文明”价值已经不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了。其他看似更“开明的”思维方式正在取代和批判这些价值。学界人文学科本来是旨在保存和传播文明历史的正式机构------现在已经被掏空,其中破坏分子不少来自内部。剩下的似乎只有一些残余而已。

(15)、现在论述跨学科人文教育的第二层含义,人文学科应以跨学科的方式培养本学科的专业人才。打通文史哲虽然很难,但也必须有限度地打通,甚至还要打通更多的学科界限。

(16)、事实上,这也是有解决方法的,一就是你不要急,不要边看书边写,我知道有很多学者跟我很不一样,你们都是用计算机写文章,我还是在用笔写的人。我知道很多人都拿着一大堆书,边看边写,我做不来,我觉得那样也不是很好。

(17)、那么,人文学者还能感动中国吗?难怪有《桃李》这样的小说。

(18)、家康自始至终都是一片真心,正是这种真心,才会让众人都拜倒在他膝下。

(19)、其实,科学家也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他们和人文学者都在面对人与自然。

(20)、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雅典城并没有因为处死苏格拉底而重焕辉煌,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那些法官们在审判后的心路历程。我想,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没办法面对和说服自己的良知了,他们的灵魂,将笼罩在那位老人孤独而顽强的身影下。苏格拉底去了,到他的神那里去了。“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千年的步行者们越走越远,但是谁都无法从他们心中抹去这个虽然虚幻的名字――苏格拉底。

4、人文学科重要性的名人例子

(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2)、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3)、人的内心,既求生,也求死。我们既追逐光明,也追逐黑暗。我们既渴望爱,有时候却又近乎自毁地浪掷手中的爱。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又寂寞的自我。

(4)、婆婆是当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媳妇是在家当姑娘,一出阁到了婆婆家,便当了媳妇。

(5)、任何五官健全的人必定知道他不能保存秘密。如果他的嘴唇紧闭,他的指尖会说话,甚至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会背叛他。

(6)、没有一个没有理智的人,能够接受理智。类别:人生

(7)、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 吴运铎

(8)、我介绍麦克卢汉的所有文字中,都找不到记者们常用的一个词——原创性。我没有用这个词,那是因为我不相信他具有原创性,这样说,并不是要贬低他的地位。因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原创性,他们不可能有哪怕一点点的原创性发现。他们仅仅是重新发现曾经为人所知、后来被人遗忘了的东西,只不过这些东西需要有人再来说一说而已。

(9)、这种本科专业的主辅修组合方式,林建华老校长有时称之为“嵌入式主辅修制”,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非常贴切。

(10)、—— 罗佐夫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

(11)、必须区分作为知识专业的人文学科,和作为良心及修养的人文精神;必须区分经由严格训练而成的专业学术,和仅凭热情与模仿而成的业余爱好。换句话说,就是必须区分什么是业余的模仿和自学所不能得到的;什么是无须专业训练,只要刻苦自学和模仿就可以得到的。只有这样,大学人文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研究院,才能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

(12)、不要怨天尤人,首先自我反省。有句老话说,“打铁还需身板儿硬”。所以,首先需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学科的状况。如今,不仅我们的学科内容变得如此空洞无力,而且我们在大学的教学也渐次有如浮云。哗众取宠的插科打诨成为当红的课程,坐在云端不着地的空谈高论成为时尚的风气,以一知充百知的批评撑起横扫千军的高调,钻头觅缝在鸡蛋里面挑骨头成为表现自己高明的捷径。

(13)、如果没有历史上的殖民扩张和宗教传播,西方人或许不会对梵语、汉语、巴利语、僧伽罗语等东方语言感兴趣,但在接触了这些古老语言和文献之后,人文学者需要了解彼此的文明史,这就意味着一系列人文学科的诞生。殖民主义时代过去了,但留给人文学者的使命依旧任重道远。一流的综合性大学,需要顶尖的人文教育。

(14)、我坚信人类文明是以牺牲原始的本能为代价而创造出来的。弗洛伊德

(15)、德性就是知识或: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16)、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17)、有些事无法用密探和屠戮获取,却可透过抓住人心来守护。--家康

(18)、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19)、根源性:人文学科可以说是今天许多其他学科、尤其社会科学诸学科的母体,它们大多是近代以来从其分化出来的。

(20)、在中国历史上,科学家通常是与道家有关,这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道家推崇的人生观是返璞归真,清心寡欲。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恬淡的心境,恐怕很难在实验室认真做实验,很难精心计算推理,更不可能到大自然进行长期野外考察。

5、关于人文学科的名言英语

(1)、—— 马克思 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2)、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识的流露。

(3)、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给岳父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

(4)、第一次让我从原创问题和原创体系的幻觉中幡然醒悟的,是歌德名言的当头棒喝。歌德说:

(5)、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

(6)、人生在世,往往身不由己,人人头顶都有命运宿命和天命三柄利剑。

(7)、采访人:您认为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关注度,是否可以用来为人文学者的影响力加分?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9)、科学已取代宗教成为我们回答这些问题的主要源泉。人文学科告诉我们很多关于我们自己、我们周围世界的知识,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更多知识。但人文学科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人类有很大的能力欺骗自己。

(10)、没有一个没有理智的人,能够接受理智。类别:人生

(11)、法学家精通法律条文,但他们还必须了解法理精神。为什么制度有说服力,要依法治国?因为制度、法律具有一种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代表某种价值观和文明传统。如果制度和法律没有这样的精神,只是在机械地执行或制定各种各样的指令,那在现实中就很难有存在的价值,因为现实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突破法律的底线或预设。

(12)、宋词文学奠基石,孔子思想全教育,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唐诗有许多经典格言,流传千年,词语丰富、内含双冠、奇妙无穷、变化莫测、万年典范、言中有理、语理叙卷,思维宽广、法术成仙、功夫难料、扣人心弦、神机妙算等。

(13)、 “人文学科的转引率可作为参考,但价值不大。”

(14)、人文学科之所以要保留是因为强迫它们抗拒旨在摧毁它们的资本主义制度。

(15)、所以我才再三说,第要取消名额制;第要改内部评审为外部评审。若怕标准不同而导致放水,可以让若干名校组成联盟,我们互相评审,用这个办法,是能解决弊端的。否则,那些学问好而不擅长经营人际关系的人,在这个环境里,是很难评上的。这个制度之所以难改变,可能是权力问题,学校不怎么愿意放权。还有就是教授的比例问题。但这本来不应该是问题的,美国越是好大学,教授的比例越高,他们并没有比例限制这一说法。

(16)、陈平原:北大基本上是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学术委员会,有的院系有两个一级学科,如历史系;当然也有自身学术水平不够,须与其他院系合组学术委员会的。但说到底,只要是内部评审,表面上尊重专家,其实还是不够专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即使是正常状态,也会严重受制于人情。

(17)、这么说并非自抬身价,而是我坚信学术史上的“薪火相传”,靠的不是高山仰止的“问学”,而是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的“对话”。记得临毕业时,王瑶先生这样开导我:“今天我们是师生,好像距离很大,可两百年后,谁还记得这些?都是20世纪中国学者,都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这个意思,我曾在北大中文系的开学典礼上说过(参见《同一个舞台》,《中华读书报》2004年9月8日),目的是打破国人以资历论学问的陋习,努力养成不卑不亢做学术的姿态。反过来,对于前辈学者来说,能够吸引众多后来者与之展开持久且深入的对话,那可是巨大的成功。依我浅见,去世二十年,无论作家还是学者,都是个重要的关卡。因最初的哀痛与追怀己经过去,公众的评断日趋客观公正,不再夹带感情色彩。而且,评价的标尺明显拉升,你已经进入历史了,就必须与无数先贤一起争夺后辈读者的目光,能否“永垂不朽”,某种程度取决于你有无介入当下话题的能力。

(18)、我坚信人类文明是以牺牲原始的本能为代价而创造出来的。弗洛伊德

(19)、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

(20)、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1)、文学呢?人们都会同意说,它承担着提升国民的教养与风度的重任,让国民在传统的熏陶下,谈吐有致,成为受尊敬的人,同时又让国民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想象和表达,成为有文化的“世界公民”,在理性时代它往往充当了理想和信仰的活化剂。哲学和宗教呢?不消说,它更是了不得,它承担着培育国民的信仰、智慧和精神之职,人与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人会超越自身的生存去思考一些抽象的、精神的问题。所以,我们能够没有文史哲吗?

(2)、无知就是无知,谁也没有权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东西。

(3)、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新的人更加幸福。 —— 拉美特利

(4)、时日就是最好的药,随着时光流逝,新的经历会掩盖旧的痕迹,不必刻意去遗忘。

(5)、学习人文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事物。

(6)、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7)、人生决定于发奋与否,这点毋庸置疑,但不可否定的是,意志并不能完全左右人的命运。

(8)、不谈“诗学”,那就换一个角度,从“教学”的角度入手,尝试与程先生对话。2006年春季学期,我为北大中文系研究生开设“现代中国学术”专题课,其“开场白”日后整理成《“学术文”的研习与追摹》,初刊《云梦学刊》2007年1期,后收入增订本《当代中国人文观察》(北京大学出版,2010)。此文主要讨论五个问题:第关于“学术文”;第何谓“Seminar”;第作为训练的“学术史”;第什么是“中国现代学术”;第学术文章的经营。其中,谈及自己之所以“摒弃‘通史’或‘概论’,转而选择若干经典文本,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这一教学方式,除了老北大的经验外,还得益于程千帆先生的《文论要诠》”。推介过程先生的课程设计以及《文论要诠》(即《文论十笺》),追忆当初赴宁拜访,谈及我准备编“中国现代学术读本”,程先生大声叫好,还特地推荐了章太炎的《五朝学》,说这是大文章,好文章,一定要入选。

(9)、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10)、如果我们能把歇斯底里的痛苦转化为寻常的不愉快,收获就相当可观了。弗洛伊德

(11)、无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在动荡不定的时期,变化就是准则。但是,只有将领导变革视为己任的组织,才能生存下来。

(12)、梦的内容是由于意愿的形成,其目的在于满足意愿。佛洛伊德《梦的解析》

(13)、身为教师,我深知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比教科书更重要。只是因文字寿于金石,声音却随风飘逝,因此,学术史家一般不太关注那些以讲学为主的好老师。有感于此,我撰写了长文《“文学”如何“教育”——关于“文学课堂”的追怀、重构与阐释》,初刊《中国文学学报》创刊号(2010年12月),后收入《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此文第四节“教授们的‘诗意人生’”,着重讨论原中央大学及金陵大学的教授们如何讲授文学,多处引述了程先生文,除了作为史料,更表彰其兼及诗学与考据的批评方法与研究思路。结论是:“执着于‘诗意人生’的南京教授们,其专擅旧诗写作,对于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自有其优胜之处。”

(14)、人不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死,就是在无意识中确信自己不死。

(15)、重不重杂志,看什么样的杂志,以及他们选聘的评审专家。理工科论文有影响因子作为判断的依据,但也不是绝对的。人文学的情况更复杂,好论文不见得发在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上。用图书馆学家的眼光与方法来引导学术,不是一个好的思路。

(16)、差不多二十年前,我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参观,这是爱因斯坦在美国工作的地方。那是一个宁静的环境,丝毫没有尘世的喧嚣与嘈杂,住在那里的学者通常也在沉思的状态。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总感到这是一种学者“与道为伍”的精神境界,正如《道德经》所言,“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17)、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按时缴交学期作业,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有一次,跟一位同学一起去逛超级市场,遇到了他的导师,老师跟他说:「许个愿,告诉我你什么时候把积欠我一年的报告交出来」。

(18)、古典语文学项目最初设立中国古典学和西方古典学方向,现在增设“亚非古典学”“印度古典学”方向,项目教学委员会设置了24学分的课程模块,要求各院系允许学生从原有的培养方案里替换24学分。

(19)、虽然人文学科变得越来越分散和多样性,但它们逐渐形成一种很难被摧毁的力量。

(20)、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

(1)、程先生2000年6月3日在南京逝世,一个月后,我在北京整理自家随笔,编成了《掬水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在此书的序言中,我谈及当初去南京拜谒程先生的经过:

(2)、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3)、西蒙·多尔灵(SimonDuring)墨尔本大学英语教授。

(4)、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普及性的人文学科至少从17世纪开始就已经存在了。我们仍然能够回忆起英国散文家、诗人、辉格d政治家约瑟夫·艾迪生(JosephAddison)1711年表达的要将“哲学从书斋、图书馆、学校、大学带出来,送到俱乐部、议会、茶馆、咖啡屋”的著名愿望。到艾迪生写作时,普及人文学科的愿望已经牢固树立起来。几百年之后继续生产潮水般的书籍和评论,再后来又有了展览、电影、电视和电台节目、网站、传播性分析、理解、保存以及对社会文化和自然的解释等等---这个潮流在当今继续存在而且越来越强大。所有这些都塑造了庞大的业余爱好者的人文学科,很多人思考和学习人文,但其中有些人与学界几乎没有多大联系。从历史上说,人文学科的世界本来就是从普及性的业余爱好者活动中汲取能量和合法性的。

(5)、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6)、如果我们注意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统一性,树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并在价值观上确立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辩证统一观,强调基础性教育与专业性教育的一体性而不是分离性,并吸收前两种人文教育表达的基本精神,那么,人文教育就是"成人"的教育的观点则更显示出教育的意义与现代的高度。

(7)、任何五官健全的人必定知道他不能保存秘密。如果他的嘴唇紧闭,他的指尖会说话;甚至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会背叛他。

(8)、在多灾多难的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举步维艰,反倒显得人文学科方兴未艾,大师级的人文学者群星灿烂。一直到改革开放初,刚开始恢复高考,最难考的学科依旧是文史哲。

(9)、 1988年,刘学锴发表了题为《李义山诗与唐宋婉约词》的长篇专论,对缪钺45年前提出的“义山诗与词体之关系”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文章阐述了相互关联的两大问题:一是“从比较中说明义山诗的词化特征”,即通过元稹、李贺、杜牧、温庭筠等诗人与李商隐的比较,揭示出义山诗“词化特征”的五个方面,包括题材的细小化、内容的深微化、意境的朦胧化、意象的纤柔化和语言的圆润化;二是“论述义山诗对唐宋婉约词的影响”,这主要体现三大方面,即在绮艳之中融入身世时世之感与人生感慨、表现感伤情调和感伤美和时空交错与跳跃的章法结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主要着眼于义山诗与婉约词的相似之处;后者主要着眼于义山诗的词化质素对婉约词的深远影响。文章对这个问题的学理阐释,回应了缪钺先生向“研治中国文学史者”提出的任务,既说明了李商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阐述了由诗到词的递嬗过渡和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

(10)、人文学科在当前的大学里虽有被边缘化的现象,然而,跨学科人文教育是新时代中国大学的教育基础,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至少承担三大使命: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健全人格的培育与引导,世界文明体系的解读与构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