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不可当这个成语的意思
1、锐不可当的意思是什么 百度知道
(1)、赵盾是赵衰的儿子,春秋时期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曾任晋国卿大夫。他在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受到冲击与削弱。晋国国君襄公死后,赵盾在拥立谁为国君这一问题上,与晋国大夫贾季产生争执。
(2)、赵盾是赵衰的儿子,春秋时期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曾任晋国卿大夫。他在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受到冲击与削弱。晋国国君襄公死后,赵盾在拥立谁为国君这一问题上,与晋国大夫贾季产生争执。
(3)、“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云:‘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4)、我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粉碎了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
(5)、锐不可当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其锋不可当。”
(6)、如:这次篮球联赛,红队转败为胜,势不可挡,黄队却节节败退,无力回天。
(7)、有天,“博士”到集市买驴,付钱后,他叫卖驴的人写个凭据。卖驴的人不识字,就让他代写。“博士”洋洋洒洒写了三大张纸,满篇都是空话,甚至没有提到“驴”字。这件事传开后,有人编了一段话:“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8)、这个看起来很有画面感的成语,出自《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9)、唐朝时,潘孟阳当上了户部侍郎,他母亲认为自己儿子没什么本领,却窃取高位,早晚会出事。潘孟阳很不服气,认为周围的官员都和自己差不多。他母亲就让儿子请他的同僚们吃饭,自己偷偷观察,发现这些人果然没什么才能,于是放心了。
(10)、出处:欧阳山《三家巷》八:那是锐不可挡,无坚不摧的。
(11)、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我军已整顿好的队伍在敌人看来是锐不可当。
(12)、半部论语旧时用来指对儒学经典《论语》的夸赞,比喻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能治理国家。
(13)、文与可有天在山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苏轼写给他的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喷饭满案”自此成为苏轼相关的成语。
(14)、“半部论语”,旧时用来指对儒学经典《论语》的赞誉,比喻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可以治理国家。
(15)、这个像是菜名的成语,与吃有关,却不是一道菜。它出自《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云:‘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16)、如: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17)、“半部论语”,在字面意义上的确是半部《论语》。它出自宋代文言轶事小说《鹤林玉露》。
(18)、博士在古代为官名。古时候,有个非常自负的读书人,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常常卖弄笔墨,炫耀文采,人们便嘲讽他为“博士”。
(19)、描写一个独守闺房的女子,因为终日思念夫君而为伊消得人憔悴,身子瘦得像是落入药店的飞龙,只剩一副骨架。
(20)、“半部论语”,在字面意义上的确是半部《论语》。它出自宋代文言轶事小说《鹤林玉露》。
2、锐不可当是成语吗
(1)、唐朝时,潘孟阳当上了户部侍郎,他母亲认为儿子没什么本领,却窃取高位,早晚会出事。潘孟阳很不服气,认为周围的官员都和自己差不多。他母亲就让儿子请同僚们吃饭,自己偷偷观察,发现这些人果然没什么才能,于是放心了。
(2)、桓南郡是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桓温之子桓玄,他遇到什么人惹他生气,往往发怒道:“你得了哀家梨,总不该再蒸来吃了吧!”这里的“哀家梨”是指汉代秣陵这个地方哀仲家里种的梨,个儿大味美,名气很大。
(3)、锐不可当(拼音ruìbùkědā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代欧阳修《五代史记王峻传》:“峻屏左右谓守素日:晋州城坚不可近,而刘是兵锐亦未可当。”
(4)、巨大的浪潮以锐不可当之势涌来,场面惊天动地。
(5)、哀梨蒸食,用来讽刺蠢人做蠢事,糟践好东西。
(6)、博士在古代为官名。古时候,有个非常自负的读书人,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常常卖弄笔墨,炫耀文采,人们便嘲讽他为“博士”。
(7)、一天,“博士”到集市买驴,付钱后,他叫卖驴的人写个凭据。卖驴的人不识字,就让他代写。“博士”洋洋洒洒写了三大张纸,满篇都是空话,甚至没有提到“驴”字。这件事传开后,有人编了一段话:“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8)、《左传•文公七年》中曾有云:“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魏晋时期的经学家杜预后来在注解《左传》时写道:“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9)、这篇文章中,苏轼写到自己和文与可相交的趣事。文与可是画家、诗人,和苏轼是表兄弟的关系。文与可有天在山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苏轼写给他的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喷饭满案”自此成为苏轼相关的成语。
(10)、万里长城用以比喻国家赖以守卫疆土保国安民的将士。
(11)、这两个成语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12)、“半部论语”,在字面意义上的确是半部《论语》。它出自宋代文言轶事小说《鹤林玉露》。
(13)、博士买驴用来讽刺写文章长篇累牍,却说不到点子上。
(14)、《论语•雍也》中有这样的内容——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5)、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五回:我自起兵以来,所向无敌。
(16)、《论语•雍也》中有这样的内容——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7)、尽管将军作战十分勇敢,锐不可当,然后由于敌众我寡,将军的队伍仍然受到了强有力的阻遏。
(18)、汉武帝即位不久,下令全国推荐人才。东方朔到长安向武帝上书自荐,被任命为常侍郎。自此以后,东方朔曾多次上书提出关于朝政的建议和看法,但不少意见和规谏都没被采纳。有一次,东方朔又提出耕战强国之策,也未被采纳。
(19)、檀道济是南朝宋的著名将领,曾跟随宋武帝刘裕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刘裕死后,其子宋文帝刘义隆继位,因为檀道济是前朝重臣,而且几个儿子都勇猛善战,宋文帝害怕控制不了他,就把他杀了。檀道济在被捕时,非常愤怒,拿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把帽子扔到地上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意思是,你们这样干,是自毁长城啊!
(20)、为了讽谏汉武帝,东方朔写了一篇《非有先生论》。文中虚构了一个故事,用“谈何容易”来表达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
3、锐不可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1)、博士在古代为官名。古时候,有个非常自负的读书人,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常常卖弄笔墨,炫耀文采,人们便嘲讽他为“博士”。
(2)、什么?博士买驴?是想吃火烧了吗?那就去买啊?
(3)、孔子弟子宰我爱钻牛角尖,喜发怪问。他以假设情景提出了一个问题:有人掉下了井里,有仁德的人会不会跟着跳下井去?对此,孔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就此讲了一个道理:有仁德的人,一定会去井边救人,但是他不可能也去陷落井中;他可能被别人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因此,孔子说“何为其然也”,意思是为什么会那样做呢?
(4)、 “从井救人”,难道是从井里救人?这个不能从字面含义理解的成语,实际出自《论语》。
(5)、《左传•文公七年》中曾有云:“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6)、《鹤林玉露》中曾有这样的记述:北宋时期,政治家赵普出身小吏,读书不算多。他辅佐宋太祖赵匡胤东征西讨,统一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继续担任宰相。
(7)、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8)、后来,贾季被人问到:“赵盾与他的父亲赵衰相比,哪一个更贤明?”贾季打了个比方说:赵衰是冬日太阳,赵盾是夏日太阳。意思是:赵衰好像冬天的太阳,使人感到温暖、亲切,人们愿意接近。赵盾杀伐决断,手段狠辣,令人感到恐怖。
(9)、这是去年因为《新闻联播》播发的国际锐评中用到而出圈的成语。“令人喷饭”最早出自苏轼的一篇散文《文与可画筼筜(yúndāng)谷偃竹记》。
(10)、不过,潘孟阳的母亲唯独见到末座一位身穿绿色官服的少年,与众不同,认为他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后来这位名叫杜黄裳的少年,果然出人头地,当上宰相。
(11)、“药店飞龙”的确是个与中医、药店有关的成语,但意思却不如字面上那么雄浑。它出自南朝乐府《读曲歌》中的一首诗。
(12)、“哀梨蒸食”用来讽刺蠢人做蠢事,糟践好东西。
(13)、“从井救人”,是指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方法不当,于人于己都无好处。现多指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拯救别人。
(14)、檀道济是南朝宋的著名将领,曾跟随宋武帝刘裕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刘裕死后,其子宋文帝刘义隆继位,因为檀道济是前朝重臣,而且几个儿子都勇猛善战,宋文帝害怕控制不了他,就把他杀了。檀道济在被捕时,非常愤怒,拿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把帽子扔到地上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意思是,你们这样干,是自毁长城啊!
(15)、再说,太祖刚刚即位,立足未稳,应该先对各方潘镇施以威德。你回去告诉太祖,据我观察,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已有谋反的迹象,太祖如果出征离京,万—慕容彦超攻人京师,那多危险!”
(16)、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有次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臣平生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
(17)、“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
(18)、从井救人,是指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方法不当,于人于己都无好处。现多比喻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拯救别人。
(19)、“蛤蟆夜哭”意思是蛤蟆于夜晚哭泣,用来形容毫无根据诬陷好人。
(20)、“半部论语”,在字面意义上的确是半部《论语》。它出自宋代文言轶事小说《鹤林玉露》。
4、锐不可当的词义是什么
(1)、赵盾是赵衰的儿子,春秋时期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曾任晋国卿大夫。他在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受到冲击与削弱。晋国国君襄公死后,赵盾在拥立谁为国君这一问题上,与晋国大夫贾季产生争执。
(2)、这件事传开后,有人编了几句讽刺性的谚语:“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3)、“万里长城”用以比喻国家赖以守卫疆土、保国安民的将士。
(4)、“药店飞龙”中的“飞龙”指的是中药龙骨,它是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
(5)、《左传•文公七年》中曾有云:“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魏晋时期的经学家杜预后来在注解《左传》时写道:“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6)、(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其锋不可当。”
(7)、唐朝时,潘孟阳当上了户部侍郎,他母亲认为自己儿子没什么本领,却窃取高位,早晚会出事。潘孟阳很不服气,认为周围的官员都和自己差不多。他母亲就让儿子请他的同僚们吃饭,自己偷偷观察,发现这些人果然没什么才能,于是放心了。
(8)、“万里长城”,难道不就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长城吗?答案是,并不仅仅如此。作为成语,它出自《南史•檀道济传》。
(9)、这也是个容易造成误解的成语,出自搜集整理唐朝奇闻怪事的文集《幽闲鼓吹》。
(10)、“惨绿少年”一词中的“惨”通“黪”(cǎn),意为暗淡。“惨绿少年”引申为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
(11)、万里长城,难道不就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长城吗?答案是,并不仅仅如此。作为成语,它出自《南史•檀道济传》。
(12)、哀梨蒸食,用来讽刺蠢人做蠢事,糟践好东西。
(13)、孔子弟子宰我爱钻牛角尖,喜发怪问。他以假设情景提出了一个问题:有人掉下了井里,有仁德的人会不会跟着跳下井去?对此,孔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就此讲了一个道理:有仁德的人,一定会去井边救人,但是他不可能也去陷落井中;他可能被别人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因此,孔子说“何为其然也”,意思是为什么会那样做呢?
(14)、在后人的使用中,逐渐衍生“令人喷饭”,用来形容事情或某人说话十分可笑。
(15)、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同一股锐不可挡的巨潮,席卷世界,波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16)、“从井救人”,难道是从井里救人?这个不能从字面含义理解的成语,实际出自《论语》。
(17)、这也是个容易造成误解的成语,出自搜集整理唐朝奇闻怪事的文集《幽闲鼓吹》。
(18)、“半部论语”,在字面意义上的确是半部《论语》。它出自宋代文言轶事小说《鹤林玉露》。
(19)、檀道济是南朝宋的著名将领,曾跟随宋武帝刘裕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刘裕死后,其子宋文帝刘义隆继位,因为檀道济是前朝重臣,而且几个儿子都勇猛善战,宋文帝害怕控制不了他,就把他杀了。檀道济在被捕时,非常愤怒,拿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把帽子扔到地上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意思是,你们这样干,是自毁长城啊!
(20)、这篇文章中,苏轼写到自己和文与可相交的趣事。文与可是画家、诗人,和苏轼是表兄弟的关系。文与可有天在山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苏轼写给他的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喷饭满案”自此成为苏轼相关的成语。
5、锐不可当的意思是啥
(1)、“从井救人”,难道是从井里救人?这个不能从字面含义理解的成语,实际出自《论语》。
(2)、半部论语旧时用来指对儒学经典《论语》的夸赞,比喻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能治理国家。
(3)、冬日可爱用来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与之相对的成语是“夏日可畏”。
(4)、《鹤林玉露》中曾有这样的记述:北宋时期,政治家赵普出身小吏,读书不算多。他辅佐宋太祖赵匡胤东征西讨,统一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继续担任宰相。
(5)、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
(6)、敌人筑起防线企图阻遏我军的进攻,而我军却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破敌人防线,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7)、宋太宗有次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臣平生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
(8)、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其锋不可当。”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侯元领了千余人直突其阵,锐不可当。”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9)、出 处:《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10)、这个不能从字面含义理解的成语,实际出自《论语·雍也》。
(11)、汉武帝即位不久,下令全国推荐人才。东方朔到长安向武帝上书自荐,被任命为常侍郎。自此以后,东方朔曾多次上书提出关于朝政的建议和看法,但不少意见和规谏都没被采纳。有一次,东方朔又提出耕战强国之策,也未被采纳。
(12)、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 :中国成语,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
(13)、从井救人,是指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方法不当,于人于己都无好处。现多比喻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拯救别人。
(14)、锐不可当: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其中,锐:锐气;当:抵挡。
(15)、百战百胜(bǎizhànbǎishèng)
(16)、不过,潘孟阳的母亲唯独见到末座一位身穿绿色官服的少年,与众不同,认为他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后来这位名叫杜黄裳的少年,果然出人头地,当上宰相。
(17)、这个看起来很有画面感的成语,出自《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18)、《论语•雍也》中有这样的内容——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9)、这也是个容易造成误解的成语,出自搜集整理唐朝奇闻怪事的文集《幽闲鼓吹》。
(20)、“哀梨蒸食”,用来讽刺蠢人做蠢事,糟践好东西。
(1)、势不可挡出自《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2)、“药店飞龙”中的“飞龙”指的是中药龙骨,它是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
(3)、反义词有:残兵败将、望风披靡、损兵折将、铩羽而归,这些词都有残弱无力,无法抵抗对手的意思。
(4)、“从井救人”,难道是从井里救人?这个不能从字面意思理解的成语,出自《论语》。
(5)、冬日可爱用来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与之相对的成语是“夏日可畏”。
(6)、近义词:所向无敌、 攻无不克 、 势不可当、 万夫不当 、 势如破竹
(7)、这首诗写道:“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描写一个独守闺房的女子,因为终日思念夫君而为伊消得人憔悴,身子瘦得像是落入药店的飞龙,只剩一副骨架。
(8)、释义: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多指战争中双方争斗,其中某一方力量非常强大,另一方无法抵挡住对方的攻势。一般多用来形容一种气势。
(9)、出自唐朝张固的《幽闲鼓吹》:“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
(10)、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
(11)、半部论语旧时用来指对儒学经典《论语》的夸赞,比喻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能治理国家。
(12)、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13)、这又是个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成语,出自《左传》。
(14)、为了讽谏汉武帝,东方朔写了一篇《非有先生论》。文中虚构了一个故事,用“谈何容易”来表达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