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1、外甥打灯笼照旧造句谐音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1)、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这网上不少专业近视小炉匠)。
(2)、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最不喜欢人只念到七!)
(3)、中国很多幽默是靠谐音来实现的。比如,马季的一个很有名的相声段子《报地名》就是完全靠谐音来构成,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4)、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5)、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6)、把肥料浇到莠草上——劳而无功;有劳无功 把脸装进裤挡里——见不得人
(7)、八月的苦瓜——心里红 八月的莲藕——又鲜又嫩 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
(8)、答案解析:谐音字为“南”→“难”,“南上加南”→“难上加难”。
(9)、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过端阳——晚了;迟了
(10)、靶场上的老黄忠——百发百中 霸王别姬——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白脖老鸹——开口是祸
(11)、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12)、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13)、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14)、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15)、土地老腾空——神气(起)来了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16)、58)怀儿婆过独木桥——铤(挺)而(儿)走险
(17)、答案解析:谐音字为“流”→“留”,“流神”→“留神”。
(18)、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 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19)、(atwo-partallegoricalsaying;sequel)
(20)、拔了萝卜——窟窿在 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2、谐音歇后语有哪些句子
(1)、答案解析:谐音字为“冻手冻脚”→“动手动脚”
(2)、小姑娘梳头--自便(辫),(这好象是网规的最好注解!)
(3)、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4)、答案解析:谐音字为“米糊了”→“迷糊了”。
(5)、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6)、白布做棉袄——反正都是理(里) 白菜帮子——中看不中吃;好看不好吃
(7)、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8)、答案解析:谐音字为“盐”→“言”,“有盐在先”→“有言在先”。
(9)、答案解析:谐音字为“岂有此礼”→“岂有此理”。
(10)、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11)、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八月十五吃粽子——不是时候
(12)、白骨精打跟头——鬼把戏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13)、答案解析:谐音字为“想入飞飞”→“想入非非”
(14)、答案解析:谐音字为“小人之背”→“小人之辈”。
(15)、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16)、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详细解释用歇后法构成的一种熟语。分两种体式:(1)对于某一现成语句,省却其后面部分词语,只用前一部分来表示被省却词语的意思。晋陶潜《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一:“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洪驹父诗话谓:‘世以兄弟为友于,子姓为贻厥,歇后语也。’”(2)由两部分组成:前文是比喻语,后文是解释语,运用时可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泥菩萨过江”,以示“自身难保”;也可前后文并列,采用双关的办法。如“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歇后语的实际运用,滥觞于晋,至唐而广泛流行。
(17)、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 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18)、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19)、八月里的黄瓜棚——空架子 八月十五吃年饭——还早哩
(20)、谐音词语在其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任意性、理据性、倾向性、衍生性等特点,据其书写形式可分为汉字谐音词语、外文谐音词语、数字谐音词语及混合谐音词语四类。
3、歇后语大全500条谐音
(1)、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最不喜欢人只念到七!)
(2)、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3)、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这网上不少专业近视小炉匠)
(4)、四两棉花--谈(弹)不上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5)、八月十五看龙灯——晚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巧了
(6)、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
(7)、千年的枯庙--没声(僧),(据说这里观庙的多,念经的少?)
(8)、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9)、白菜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白骨精扮新娘——妖里妖气
(10)、25)扯胡子过河——谦虚(牵须)过度(渡)
(11)、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12)、其中数字谐音是使用比较广泛的,数字谐音是从网络聊天中产生,用数字代替词语的交流方式。数字释义:0——代表圆满、完美、无尽;1——代表唯你 、 起点;2——代表爱、两人世界。
(13)、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评评粘网的老蚰蚰如何?)
(14)、谐音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人们常利用谐音来构成修辞格,增强表达效果。
(15)、答案解析:谐音字为“岂有此礼”→“岂有此理”。
(16)、二胡琴--扯扯谈谈(弹弹),(就象网上的“国共”、“
(17)、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18)、在中国,讳文化由来已久。从观世音被改称观音,从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文字狱,无不彰显出谐音在中国讳文化中的重要性。相沿至今的类似情形还有,为新生儿的命名。比如,新生儿一般不和长辈重名,甚至不用相同的汉字。新生儿名字的谐音不能是不好的词语。一些特殊的姓氏,为孩子起名时就必须十分注意。比如,姓吴的不能叫吴才(无才),姓王最好不叫王一佳(亡一家)。而人们在起名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以谐音寄托美好的愿望。如吴狄(无敌)、程功(成功)等等。
(19)、答案解析:谐音字为“非炒不可”→“非吵不可”
(20)、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4、谐音歇后语故事简短
(1)、谐音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人们常利用谐音来构成修辞格,增强表达效果。
(2)、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3)、白脖子屎壳郎——有特色;与众不同 白布进染缸——洗不清;洗不净
(4)、把人赶到墙根下——走投无路 把娃娃当猴耍——愚弄人 把妖猜当成菩萨——善恶不分
(5)、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6)、芭蕉插在古树上——粗枝大叶 芭蕉开花——一条心;紧相连
(7)、即使日常的幽默和玩笑,很多也是靠谐音来支撑。
(8)、八月的柿子——越老越红;老来红 八月桂花开——到处飘香
(9)、马背上钉掌——离题(蹄)太远;不贴题(蹄)
(10)、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11)、最惯常的歇后语,也完全靠谐音。比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12)、答案解析:谐音字为“搬”→“办”,“照搬”→“照办”。
(13)、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14)、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15)、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有时也称作「俏皮话」。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16)、其中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
(17)、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网上的“终身寡妇”都有
(18)、唐代刘禹锡《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白话文意思是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晴是情的谐音,形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19)、八月十五的月饼——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20)、答案解析:谐音字为“一黏一黏的苦”→“一年一年的苦”
5、所有的歇后语
(1)、白骨精送饭——有野心;没安好心 白骨精演说——妖言惑众
(2)、答案解析:谐音字为“引起公粪”→“引起公愤”。
(3)、扒了皮的癞蛤蟆——活着讨厌,死的还吓人 扒了墙的庙——慌了神
(4)、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对付硝烟诱饵的最好办法)
(5)、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尤其是一些诗作)
(6)、跋子上台——立场不稳 把鼻涕往脸上抹——自找难看
(7)、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8)、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巴掌上摊煎饼——巧手;好手
(9)、答案解析:谐音字为“一盐难进”→“一言难尽”
(10)、答案解析:谐音字为“存心不量”→“存心不良”
(11)、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12)、空中布袋,在空中风能把口袋吹起来(也就是把风装进口袋里了),所以这个歇后语谜底是装风,谐音装疯。
(13)、跋子踩高跷——早晚有他的好看 跋子打围——坐着喊;坐地呐喊 跋子赶马——望尘莫及
(14)、寿星老儿练琵琶——老生常谈(弹);老调重弹
(15)、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 八只脚的螃蟹——横行霸道
(16)、答案解析:谐音字为“闻”→“文”,“舞”→“武”。
(17)、但在实际运用中,谐音已超出语言范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