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手抄报图片
1、中秋手抄报图片大全图片 漂亮
(1)、在画纸的正下方画一个橙色的椭圆形,在里面写上中秋节的影响。
(2)、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可以写:中秋节简介、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诗词等。
(3)、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4)、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5)、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季节;那丰硕的果实,每一个都满载着劳动者辛勤的汗水;那随风轻舞的枫叶呀,每一片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唱;风轻拂,星低诉,举杯邀明月,遥寄相思赠嫦娥。
(6)、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7)、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8)、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9)、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10)、现在就开始涂色吧,我们给月亮涂上黄色,云朵涂上蓝色,主题文字涂上深黄和浅黄,小兔子用灰色描边,月饼涂上焦黄色。
(11)、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12)、小时候,中秋是一个月饼,我咬一口,你咬一口;长大后,中秋是一杯浊酒,我泯一点,你泯一点;而现在,中秋是一轮圆月,我看一眼,你却不在。
(13)、以真诚为半径,用尊重为圆心,送您一个中秋圆圆的祝福;愿:爱您的人更爱您,您爱的人更懂您!好事圆圆!好梦连连!预祝中秋快乐,月圆人更圆!
(14)、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15)、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16)、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而且这个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1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18)、我正着手筹备公司生产月饼。用浪漫做皮;用温馨做馅;幸福做蛋王;懂得品味的人不需要多,最好只有你一个!
(19)、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20)、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2、中秋手抄报图片大全图片 很简单三年级
(1)、继续给边框涂上浅黄和深黄色,并给整个手抄报的边缘部分涂上黄色,注意颜色的渐变。
(2)、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3)、请接受我们对你以及你全家的祝福,祝你们中秋快乐!
(4)、在月亮简笔画两边各画一个图框,如图所示的样式。
(5)、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6)、最后在月亮简笔画的上方画一个黄色的长方形图框,并且在里面写上相关文字内容。
(7)、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8)、中秋节的寓意也有团圆的意思。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9)、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10)、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为每年的农历八月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11)、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12)、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13)、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14)、写一些“中秋节的小笑话”,留一个版面写一写有关中秋节的小笑话,也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旁的故事。
(15)、一轮明月,思念无限;一块月饼,合家团圆;一声关怀,心心相牵;一份相牵,情谊相连;一个拥抱,感恩言谢;一路走来,你在身边;一起努力,美好明天!愿中秋节节日快乐!
(16)、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1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
(18)、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19)、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0)、中秋节简介: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中秋手抄报图片大全图片 很简单 步骤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过节要玩灯。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2)、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好问《倪庄中秋》
(3)、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4)、在这个美好中秋佳节身在异乡的我们不能与亲人团聚就让我们一起来祝愿远在故乡的亲人们快乐幸福安康。
(5)、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6)、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7)、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8)、在画纸的左下角画一个蓝色的云状图形,并且涂满蓝色,在里面写上中秋节的一个简介。
(9)、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10)、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起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11)、周围加上几朵祥云,右边画文字框,左边画几盏灯,加上文字框,画上横线。
(12)、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4)、步骤最后一步可以找一些关于中秋节的文字资料书写在我们的手抄报上
(15)、继续给边框涂上浅黄和深黄色,并给整个手抄报的边缘部分涂上黄色,注意颜色的渐变。
(16)、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17)、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中秋节快乐!
(18)、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19)、思念,化作一阵香,躲进月饼里。咀嚼着,咀嚼着,便在口中散开了,而心里,满满的,都是亲人的祝福。
(20)、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4、中秋手抄报图片模板
(1)、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小时候,中秋是一个月饼,我咬一口,你咬一口;长大后,中秋是一杯浊酒,我泯一点,你泯一点;而现在,中秋是一轮圆月,我看一眼,你却不在。
(3)、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4)、还有一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5)、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21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2年中秋节9月10日至12日放假,共3天。
(6)、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7)、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8)、用蓝色彩笔画一个长方形的图框,并且把图框一圈涂上颜色。
(9)、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0)、2中秋的的月亮,我们可以先画出一个圆圆的月亮。月亮实在天上的,我们可以在旁边画上云朵。云朵可以作为文本框。
(11)、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12)、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只愿今日千里共婵娟。
(13)、关于玉兔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3位神仙,化身为3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食物接济他们,但兔子没有食物,它却告诉老人说:“你们饿了,就来吃我吧。”说完,纵身跳入烈火之中。3位神仙深为感动,于是把兔子的魂灵送到了广寒宫,便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为百姓捣制长生不老药。
(14)、中秋节简介: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5)、在这特别的日子里,送一份淡淡的清香,为你洒脱缤纷的祝福!远方的你,中秋节快乐!
(16)、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18)、当悦耳的铃声再次响起,才发觉秋天温馨时节已到,这一刻什么都有可能忘记,唯独忘不了的是向朋友说声:你快乐,我快乐!
(19)、继续在下方画上两个方形边框,主题边框我们采用了复古的边框设计,利用中国结的构思,这样看起来会更有古风感哦!中间画上一个月饼。
(2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5、中秋手抄报图片内容
(1)、天上有七星伴月,我祝愿福星,寿星,禄星,财星,喜星,文曲星,武曲星,七星伴你。天上有牛郎织女,我祝愿月老牵线,帮你找到牵手一生的人。中秋快乐!
(2)、“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3)、(由来2)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4)、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5)、6最后在需要的地方我们继续画出文本框,和边框,注意手抄报一定要注意留白哦。
(6)、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7)、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8)、传统的节日古老的俗,民间的中秋十五的圆。甜蜜的月饼香醇的酒,月前的祭品摆满了桌。全家围坐庭院正当中,欢声笑语尝饼品美酒。祝君中秋团圆幸福享!
(9)、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10)、继续在下方画上两个方形边框,主题边框我们采用了复古的边框设计,利用中国结的构思,这样看起来会更有古风感哦!中间画上一个月饼。
(11)、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12)、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3)、亲情呀,就像双黄月饼,爸爸在左边,妈妈在右边;爱情呀,就像莲蓉月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友情呀,就像五仁月饼,相聚的饼皮很薄,惦念的馅儿很多。
(1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15)、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可以写:中秋节简介、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诗词等。
(16)、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中秋月·凉霄烟霭外》
(17)、现在就开始涂色吧,我们给月亮涂上黄色,云朵涂上蓝色,主题文字涂上深黄和浅黄,小兔子用灰色描边,月饼涂上焦黄色。
(18)、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19)、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八尺,短者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2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月亮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人们称为“玉兔”.据说玉兔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常人若服用蛤蟆丸,便可长生不老。
(2)、中秋节手抄报图片5下一页更多中秋节手抄报图片>>>中秋节手抄报图片6
(3)、继续在主题下方的两侧画上灯笼装饰,就可以涂色了,先给边缘涂黄色,主题文字涂红色。
(4)、进行设计构思。中秋手抄报的设计元素包括月亮、月饼、嫦娥等,然后构思将这些元素进行组合布局。
(5)、顺着手抄报的边缘画上花边,左右上角画上五角星装饰,并在手抄报的顶部写上主题文字,在右下角画上月饼。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7)、追月,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8)、用彩笔在画纸的左上角画一副有关中秋节的儿童画,效果如图所示。
(9)、秋风清,秋月明,祝你每天好心情;桂花香,皓月亮,愿你事事都顺畅;笙歌响,糕饼香,送你如意加吉祥;中秋节祝你合家欢乐,幸福如意。
(10)、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11)、写上“有关节日的古诗”,写上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记得配上精美的插图。
(12)、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1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5)、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16)、5给对话框,画上边框,输入中秋节的主题文字。底下可以画出我们的家常,月桂树下,团圆吃饭的场景。
(17)、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8)、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19)、八月十五中秋节,狮子吼来百鸟叫,狗熊大象欢乐跳,一起来把节日闹;只有小猪静悄悄,打开手机看短信:猪你八月十五快乐!
(20)、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手抄报内容
(1)、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2)、“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3)、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4)、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5)、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6)、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7)、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8)、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9)、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10)、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11)、在月亮图画里面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写上手抄报的标题:中秋节。
(12)、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季节;那丰硕的果实,每一个都满载着劳动者辛勤的汗水;那随风轻舞的枫叶呀,每一片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绝唱;风轻拂,星低诉,举杯邀明月,遥寄相思赠嫦娥。
(13)、秋意撩人,愿在初秋的夜晚你我享,皓月当空,思意正浓!祝中秋快乐,记得留块月饼给我哦!
(14)、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元好问《倪庄中秋》
(15)、使一张手抄报在有限的空间内,既容纳一定的知识内容,版面设计又精彩又美观是很难的。对编者来说,组稿、编辑、排版、插图、书写,这是一个全神贯注、脑手并用的创造过程,是他的文化修养、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发展个性才能的广阔天地。
(16)、继续画出些大大的云层和建筑,其实就是一块一块的文字框。
(17)、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8)、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1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
(20)、加上“歌颂中秋节的歌曲选段”,找一段最能反映你心情的歌曲片段,提高趣味。
(1)、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4)、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6)、1首先构思一下框架,再者考虑中秋节会有哪些元素,适当选择画出。这2点考虑好了,我们就可以动手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