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马雅可夫斯基的情诗(马雅可夫斯基的爱情诗132句)

马雅可夫斯基阶梯诗

1、马雅可夫斯基是什么流派

(1)、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2)、反对修正主义的浪潮,正惊退了贼头贼脑的鱼虾。

(3)、《给艺术大军的命令》创作于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的1918年。诗歌意象是荒诞离奇的,例如“把钢琴抬向街头,用钓竿把大鼓从窗口挑出来!”等。这种表现手法是具有未来派风格的标新立异之笔,但诗中洋溢着的激情却是社会主义时代的革命豪情。“街路是我们的画笔。广场是我们的调色板。”道出了一位真正人民的革命艺术家的心声。马雅可夫斯基要搞的社会主义艺术,就是要把艺术从艺术家的象牙之塔解放出来,从贵族资产阶级唯美主义的沙龙里解放出来,要造成一种群众性的“街路”和“广场”的艺术。这样的艺术不能不说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产物,这样的艺术观点是诗人面对革命时代的现实生活的结果。

(4)、但是,诗人那饱含激情、战斗性强、针砭时弊的诗歌不仅惹恼了官僚阶层,而且引起同行的嫉妒,乃至伤到了斯大林的隐秘内心。据苏联著名音乐家《肖斯塔克维奇回忆录》披露,文人圈认为马雅可夫斯基对弱者趾高气扬,对强者奴颜婢膝;权力是他的最高道德标准。

(5)、              被踩成肉酱的一刹那,

(6)、这就意味着这首诗同时是首凄凉而悲情的诗。诗人终生未娶,也不曾衰老,虽然在自我终结生命的时候已经37岁,年入中年,可诗人永远是年轻的,永远活在自己的“二十二岁的激情”中,激情燃烧的诗,也是首悲情四溢的诗。

(7)、与此同时,诗人的许多举止出现异常,譬如他莫名其妙地在公共场所表演,一整天口若悬河,无端与人争吵,甚至当众公布自己与情人的隐私,此乃典型的躁狂表现。

(8)、张穗强是一位学者,凭着他多年对研究“知青问题”的执着,他是不会在夕阳岁月里坐待老去的。如今,他将多年来撰写的各类文章和评论汇集成书,便是他积极人生的体现。我祝愿穗强在他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中不断进取,不断有新突破,取得新成果。

(9)、不,团泊洼是喧腾的,这首诗篇里就充满着嘈杂。

(10)、我在大学时看了那部由肖洛霍夫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拍成的电影,好像那是我第一次看经过滤光镜处理过的所谓“彩色片”,其实屏幕上只多了一层浅红色的底色罢了。在电影开始激情四射的哥萨克风格之后,在经历了在白军和红军中服役的转换后,厌倦了战争的男主角眼神变得格外忧郁,那忧郁深远到让人痛苦,而目不转睛看了四个多小时我也终于疲惫了——对于大学时代的我来说,这才是俄罗斯的真正内涵,而不是契诃夫笔下那些可怜或者可笑的人物。

(11)、1976年6月12日下午3时,广州长堤路318号的广州市二商局及百货公司大楼突然发生特大火灾,火势一下子来得很猛,浓烟滚滚,烈焰瞬即蔓延整座建筑。火灾发生后,广州市委、市警备区、民兵指挥部,以及公安、消防等部门闻讯而动,出动大批解放军、工人、民兵、干警、医务人员、干部、师生和附近居民,共有3000多人积极投入灭火和抢救战斗。公安消防出动了消防车19台、消防船2艘。但消防部队赶到火场时,火势已到难以挽回的地步。当时还有一两百名商业部门的干部职工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拿着“红宝书”,高喊着“毛主席万岁”冲进火场救火。那场大火共造成了24人牺牲,其中男20人,女4人;干部7人,战士1人,职工15人,待分配学生1人。事后,有12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其中一位就是年仅20岁的女英雄——张雪芬。

(12)、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13)、当然,也祝愿我们因长诗《南燕北鹰》带出的40年情谊,更加纯洁牢固。

(14)、十月革命后,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进入新阶段。他把十月革命叫做“我的革命”。十月革命初期,他加强了与工农群众的联系,力求反映新的现实,寻找和创造新形式。

(15)、穗强还写到:“是的,《南燕北鹰》固然使我认识了陈贤芳夫妇,也让我们敬佩这段少有的知青爱情,但它今天却给我们留下更多的回顾,留下对‘上山下乡’这段不寻常岁月更深刻的评价和总结。‘南燕北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山下乡’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它无疑是美丽的,幸而结局也是令人欣慰的。然而,同‘南燕北鹰’类似的更多知青岁月和知青结局,却为当代历史和社会付出了沉重代价,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痛苦和辛酸。今天,当我重新读起《南燕北鹰》,重新翻阅30年前为它写的《我的偏见》,我内心又多了一份感慨,对上山下乡和知青运动也多了一份认识,多了一份反思。”

(16)、美国作为一个国家自然比今天的俄罗斯要强大和富裕得多,但是那是依赖多个外来民族的共同努力才实现的。当然,美国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其实已经隐身为非美利坚民族了,倒是以欧洲人为先加上各种其他民族后来者居上成为美国杂拌儿民族的主体和主要象征,就如纯正的上海人现在已经沦落到了被从浙江和江苏转来的新上海人为代表的上海杂拌人所鄙视的乡下人一样。

(17)、——约翰·洛克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

(18)、原名《第十三个使徒》,马雅柯夫斯基在序言中说:“《穿裤子的云》我认为是当代艺术的基本思想:‘打倒你们的爱情’、‘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制度’、‘打倒你们的宗教’——这就是四部乐章的四个口号。”这部长诗是献给莉、尤、勃里克的,他是马雅可夫斯基最亲近的女友。

(19)、另一位目击者回忆说:“他正在写作长诗《列宁》,旅行皮箱里放满了列宁的著作和论述列宁的书,在海滨浴场上,饭馆里,散步时—到处都掏出一个黑漆布面的小册子。微动着嘴唇,哼哼哪卿地写出了涌入脑海的诗句。”

(20)、岁月匆匆,当年的下乡知青和文学爱好者们,如今都到了花甲之年,不少人退休在家带孙子,有的还成为社会及儿女们的负担。如何安排好我们的晚年生活?如何在有限的夕阳岁月中过得更快乐?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意义?是每位知青老年人今天会思考的新问题。

2、马雅可夫斯基的情诗

(1)、当最后一抹夕阳目送我们时,汽车划破了大漠的静谧驶向远方。我沉浸在这如梦如幻,或歌或吟,若诗若画的时光长廊里,远远离去的是夕阳下那无尽的遐想。

(2)、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3)、首先,马雅克夫斯基他的长相是非常英俊的,而且他的身材也非常的高挑,他的一生发生过三次非常令人疑惑的自杀,但是这并不影响马雅可夫斯基,他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和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就是由于他那样慵懒而又英俊的长相,吸引了很多的女性为他着迷,虽然他也与多位女性有过密切的交往,但是他一生都没有结婚。同时他也是一个革命派的艺术家,因为在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之后,他就感受到了政治春天的降临和自由的气息,在这个时,今天他发表了许多的作品,而且在他的诗歌里还不断的歌颂布尔什维克建立的新世界,不断的歌颂劳动者,虽然总会遇到很多的批评,但是他依旧在坚持。

(4)、60年代,他创作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青纱帐枣甘蔗林》、《祝酒歌》、《西出阳关》等一批作品,形成了自己雄浑而深遂的艺术风格。

(5)、走进你,是一种沁入骨髓的苍凉;欣赏你,是一种荡气回肠的震撼;品味你,是一种心驰神往的深邃;领悟你,是一种生命永恒的伸延。

(6)、在文革那个思想混乱的年代,真把青年人包括我给害苦了!既写新体诗,还要给别人看,要吹捧“领袖”的思想路线,心又有不甘;但不歌颂的话,在那个人妖混杂的时代,肯定又不行。因此,《理想之歌》也好,《南燕北鹰》也好,诗中许多内容都是言不由衷的,实际上是我“双面人格”的体现。这也难怪当年东红农场的文友们,包括妹妹和她的未婚夫裴海荣,都将许多指责文字附于长诗之后。当然《南燕北鹰》有它唯一的好处,就是记录了当年的两位知青一段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

(7)、语形指包括文字、排列、版式、图形、颜色等在内的页面加诸视觉的全部因素。汉文学因为汉语语形的影响,必然迥异于其他语言文学。汉字的象形性使汉文学具有与众不同特性的传统观念是错误的,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的辨识规则所建构的会意和形声文字体系,历史地形成了汉民族内部意识、外部世界与汉字结构的对位关系,以至于汉语语形在字内、行间、页面、体式等不同层次具有作用于汉文学的独特美学功能。美学文本与实用文本的交叠区域实乃隐性文本,隐性文本可以转化为美学文本,但实用文本就只能是实用文本。

(8)、由于“列宁遗嘱”只有政治局委员才能看到,苏共13大后完全处于保密状态,直至1956年苏共20大才得以公开。所以,马雅可夫斯基虽然光芒盖世,但绝对不知道“列宁遗嘱”,也就无从获悉列宁和斯大林的真正关系。

(9)、——歌德 探索别人身上的美德,寻找自己身上的恶习。

(10)、郭小川胸中涌动着激越磅礴的诗情,他笔下很少有平和与宁静。无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和平建设日子,郭小川都以一颗赤子之心应和着时代的脉动,用自己天才的凌云健笔,书写出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最为动人的诗篇。

(11)、这里的《共产d宣言》,并没有掩盖在尘埃之下;

(12)、从上述马雅可夫斯基的恋情来看,他是因为爱情屡屡受挫,遂对人生丧失信心。其实,这仅仅是一条明线,真正促使诗人决心赴死的原因,是他感到自己失去了最高领袖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的信任,其节点就是他申请去巴黎成婚,被当局拒绝签证。

(13)、哲夫:刚得到一位朋友的赠书,名曰《主观书》系列,作者闫文盛,我得到的这本书题为《我一无所是》。我觉得《主观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上升为形而上的哲学。主人公活在智慧生命的本真里,摒弃外在世界五光十色对内心的玷污,以形而上的主观能动关照外在的形而下的客观世界,并从中感悟升格为个人见解和思想,再叙述出来与大家共享。书中文学弥散的氛围和意绪,让人想起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流水似的文字,风一样的联想力,自信笃定的文字脚步,所到之处总能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鲜见或风景。并不是很用力的甚至有点漫不经心,却传达出一种心灵的苍旷、人生的落寞、社会的忧郁、甚至有自虐倾向,另类了他人即地狱的说法。莫言说:“越是优秀的作品,越是容易被曲解。只有主题明确简单的小说才不会被曲解。中国有部《红楼梦》,中国人一直在解释,越解释越糊涂。”这正适合于闫文盛的《主观书》。在当下物欲横流甚嚣尘上的生态语境之下,《主观书》如同一车水洒,喷淋开去,有助于尘埃的落定,好像一种黏合剂,在自我透析中,不经意便黏合了灵肉的分离。

(14)、然而,列宁为了限制斯大林的无限权力,指定在自己病休期间,斯大林必须同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联手组成“三驾马车”,方能操纵政局。列宁还深刻地指出斯大林“太粗暴”,即这种性格特点会影响全局,以致为d和国家的命运留下隐患(斯氏后来的所作所为,以及苏联d和国家的解体,不幸被列宁所言中),于是在1922年12月,口授了一批给d的第12次代表大会的信,这些信被笼统叫做“列宁遗嘱”。“列宁遗嘱”中谈了6位领导人的优缺点,但提出组织处理的只涉及斯大林,明确建议将其从总书记的职位上调开。这就埋下了斯大林对列宁的嫉恨。

(15)、——萨迪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16)、——莎士比亚 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如果他有理,你就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你理亏,只当没听见,若他是一个你所敬重的人,那么可以通过讨论,提出他不正确的地方。

(17)、走笔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诗人创作的长诗《列宁》,触痛了斯大林的神经。而且,以马雅可夫斯基当时如日中天的声誉而言,只有一个人可以不让他签证,那就是斯大林!

(18)、我看梁启超先生的《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里面对于佛教必然产生与南方酷热天气的论述让我喷饭,但是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南方的闷热使得人昏昏欲睡,而佛教不断重复的简单字句其实起的就是催眠作用——这种宗教太适合让人在酷热的气候里生存了。

(19)、谁的大小动脉里——没有炽热的鲜血流响哗哗!

(20)、马雅可夫斯募对待工作从来就是这样勤奋、顽强、坚忍的。一九一五年的春夏季节,他住在芬斯基海湾库阿卡拉的别墅里,创作一首长诗。每天天一亮他就到库阿卡拉海岸上来了,这里有许多又圆又滑的大石头从水里露出来。人们看见他站在这些大石头上,从这一块走到那一块,有时停下脚步,吸几口烟。然后又迈步走着,时而放慢脚步,时而又加快脚步,时而眉心紧皱;时而又显得悠闲轻松。就这样连续三个、四个、五个钟头,不住地吟咏着,挑选着需要的字眼,组成合适的诗句。想出儿行诗来以后,就把它写在香烟盒子上,或者干脆记在心里,再往下“搜索枯肠”,继续工作。

3、马雅可夫斯基的爱情诗

(1)、2018年1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您的一部50万字报告文学《水土——中国水土生态报告》,在这部作品中,您主要想表达什么?

(2)、您阅读次数比较多、甚至是反复阅读的书有哪些?为什么?

(3)、是的,30多前“南燕北鹰”的结合,大家曾为他们捏一把冷汗,担心他们会落个悲惨结局,穗强甚至还发出“救救南燕北鹰”的呼吁。然而时代毕竟不同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当代知青只要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即使在北大荒那样的艰苦环境中,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南燕北鹰”结合后又在北大荒工作生活了18年,虽然这18年已很难再界定是不是“上山下乡”,但不管怎样,他们是在南北疆农垦整整度过了26年的岁月,多么不容易啊。也许一些同龄人会为他们惋惜,当了26年知青才能回城!不过我想,虽然很多知青比他们早回城,但由于时代变迁和未能与时俱进,他们回城后也只能干一些粗重活,单位改制后还要提早下岗。相比之下,“南燕北鹰”的精神是不是更难能可贵呢?

(4)、还记得大学里给我们上习题课的宋光天老师(当然,早是教授了)的一些话,他说做数学分析的证明,写得很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风格的证明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而数学分析的证明,很多似乎必然会写得马雅可夫斯基。

(5)、诗人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句式直抒胸臆,高歌战士特有的性格、抱负、胆识、爱情,充分抒发无产阶级战士的革命情怀,表达亿万人民对“四人帮”的无比愤慨。这些警句,既是诗人高尚品格的自我写照,也是对所有无产阶级战士革命品质的艺术概括。

(6)、也许这位教授的视角并非是俄罗斯人的原意。但是,从我们被俄罗斯人在几百年历史上欺负了个“六够”的国家来说,成为惊弓之鸟也是正常的。不过,象我耳朵里都曾刮过的所谓列宁时期曾经考虑过将清政府时霸占去的土地一并归还的传说也就更象一个笑话,列宁肯定没有国际主义到这样的一个地步,他首先是一个苏联人,其次才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老大哥”,说“老大哥”有点太1984了,要不就叫“带头大哥”,这个说法很“金庸”,很“天龙八部”。

(7)、本人参加“中国知青作家杯”的获奖作品《想起“南燕北鹰”》公布后,引发一些知青朋友来信关注《南燕北鹰》的作者陈贤庆及我家人。我特把当年陈贤庆写的这篇文章及相关的照片整理出来,以方便知青朋友阅读,并感谢大家的关心。

(8)、“我看到一帅哥想要亲美女,美女说:不行啦!这还是我的初吻呢”

(9)、静静的躺在这里的璀璨,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浪漫。当我们穿过沙雅塔河大桥,站在形似胡杨,高耸入云的瞭望塔上俯瞰,一条几近干涸的母亲河,滋养了塔克拉玛干的一草一木,润泽了西域边陲的龟兹风情。塔河两岸的万顷胡杨,是生命在金秋的吟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描绘的瑰丽画卷。塔克拉玛干是上苍挥就的一部金色天书,每一页上都写满了神秘和传奇,激情和浪漫,傲岸和寥廓,粗犷和顽强,以及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悲怆之壮美。嶙峋枯竭的屹立是历史的碎片,枝繁叶茂的丰姿是万年的积淀。让每一个走进大漠,抚慰胡杨的人,都感受到时光的呼吸,思想的鲜活,和原始生命的律动,以及生生不息,拓展延续的生命张力。

(10)、一切无稽的罪名,只会使人神志清醒,头脑发达。

(11)、                “打倒!”

(12)、莫非,俄罗斯的忧郁来自年纪轻轻就故去的普希金,那《茨冈》里面的流浪者也是俄罗斯人的征象吗?而这样的忧郁也许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达到了顶峰,全世界最为永恒的一句疑问就是《怎么办》,而普希金以降的更多诗人为忧郁增加了更为沉重的注脚,自杀的叶赛林,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以及天才的茨维塔耶娃,都用生命诠释了一个民族的特性。  又或者,不是文学作品,而是柴可夫斯基和拉赫马尼诺夫的那些音乐?

(13)、哲夫: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更不可能脱离自然而存在。我在书中想要表达是,王维首先是个生态人,其次才是一个社会人。作为社会人的王维受当时社会的种种影响,宫廷争斗,同僚倾轧,安史之乱,都让他身陷其中,如一颗豆子掉进石磨里,不能自已。但在王维的身上,他始终保持着一个自然人的本色,也就是生态人的本色。人类皆为生态人,但是大多数生而为人的自然人,走入社会后,渐行渐远,离自然越来越远,完全变成了一个与生态对立的社会人,万物皆备于人类巧取豪夺的思想,在封建社会表现得更为突出。而王维却不是这样的,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自然之子,他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他的所有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生活、情趣,都是以自然的存在为关照的,自然中不存在的东西,在他的作品中也是找不到的。艺术就是自然的反映,而作为景感生态的唯一的人类,只能是客观与主观的升华,不可能凭空生发,凭空创造。他的生活轨迹也是如此,仕途更是如此。他用自己的一生诠注了社会人与生态人的冲突,这个冲突的过程,丰富了他的创作。如果简单地把王维当作一个田园诗人来看待,那就辱没了他的存在。事实上他是远远超越了田园的,因为田园也是人类功用的一个产物,而他却已经站在禅和道以至玄学的高地,在观察这一切,思忖这一切:人生究竟是个什么梗?怎么这样的无奈?他的一生就是一个生态人与社会人的双重矛盾见招拆招的故事。他试图调和的最终结果,是堕入了道和佛的空门之中,他的一生的苦闷,和他所取得成就佐证了我的这一个观点。我可以这么说,《辋川烟云——王维传》就是一本生态社会书:讲叙了自然生态人王维在大唐人文社会中一生的经历。

(14)、有人也许会觉得这样说很有种族主义的痕迹,但是我说在我的内心里并没有,我只是对俄罗斯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对世界产生的巨大贡献这个角度说的,而这样的不可忽略的贡献美国的杂拌儿民族其实也可以做,且目前的状态证明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15)、然好景不长,当诗人将自己滚烫的心捧给玛丽雅时,姑娘却移情别恋,很快嫁给一个富家子弟。初恋的失败,使诗人的精神遭到重大创伤。

(16)、1928年10月,诗人游历到巴黎,在当地一位画家的私人聚会上,他以充满激情的阶梯诗,俘获了少女塔吉雅娜的芳心,他们艺术气质相仿,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直至谈到了婚嫁。塔吉雅娜答应诗人,在第二年春天的巴黎举行婚礼。然而,届时当局不批准诗人出境,致使这段美好的姻缘中途夭折。

(17)、2009年,“南燕北鹰”的后代裴小川因公干到了香港,我委托熟悉香港商界情况的穗强接待他。裴小川抵港后第二天即与穗强相会,他俩谈了很久,使穗强了解到贤芳夫妇更多的情况。有感而发,穗强后来写了《与“南燕北鹰”的后代聚香江》、《我与〈南燕北鹰〉》两篇文章,回顾认识我和“南燕北鹰”的经过,并把两文发给我和贤芳夫妇。不久后,两文被广贴在内地各大知青网站。穗强在文中这样说:“裴小川个子不高,长得结实粗壮,给人朴实憨厚、诚恳大方的感觉,一看就知道是在农场出生、长大的孩子。望着眼前这位曾与父母在北大荒度过不寻常岁月、在南北疆知青爱情下成长起来的知青后代,不禁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看得出穗强至今仍对“南燕北鹰”感情很深。

(18)、知青问题是否值得研究?应该怎样评价?社会一直争议很大。我一向觉得,上世纪七十年代那场“上山下乡运动”,是与中国现代史、文革史密不可分的,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密相连。例如“反右运动”,受害人都会众口声讨;但对“上山下乡”这个运动,则出现很奇特结果。一些当事人痛彻心脾,痛恨它葬送一代青年人的青春,是十足的祸国殃民,提起那段岁月就不堪回首。而有的当事人则恰恰相反,对那段岁月高喊“青春无悔”,还不断排演节目,举办文艺演出,回味歌颂那个“火红的年代”。甚至还组织“还乡团”,旧地重游,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唉,是非曲直真让当年做过知青,现已经入不惑之年的人深感困惑。至于那些后生一辈们,就更不知“上山下乡”为何物了,还嚷着要父母带他们到乡下去看看山川,尝尝新鲜。我想,或许若干年后,史书会记上一笔: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但“上山下乡”是一场有益于几千万青年人的好运动……?环顾当今的史学界,西施出生何处?陈圆圆葬在何方?都要研究和争论一番,发生在四十年前的那场“上山下乡运动”,影响举国上下,涉及千家万户,为何不值得研究?怎能不需要人去研究?所以,当我的朋友张穗强致力“知青学”研究时,我是很理解和支持的,但是我自己则难以全心投入了。

(19)、本文作者:金健人,男,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学原理、叙事学、东亚文化研究。本文载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20)、   如今标点符号的使用和诗文版面形式的区分,让读者一眼可见诗文之间的区别。诗歌区别于文章的版面特点,使读者的目光接触到纸面的一瞬间就能做出判断:开阔的天地上下版式似乎为阅读诗歌必须展开的联想与想象预留好足够的空间,谁也不认为浪费。当然,习惯成自然,旧体诗的句子长短划一和新体诗的句子参差不齐,也成了大家的阅读期待。这种体式上的区分到底会给创作与欣赏带来什么样的体验,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试举一例:

4、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

(1)、1976年12月,妹夫裴海荣到海南岛探亲。1977年1月,我探亲回到广州与妹妹、妹夫会合,再到上海、南京等地,这一次妹妹是正式远调黑龙江农场了。在南京期间,妹妹将《南燕北鹰》手稿给我看,内中附有不少海南农场知青以及妹妹妹夫的评语。于是《南燕北鹰》又回到我的手中。我从沪宁回到广州后,与穗强再相聚。记得我们曾一起在中山大学的校园漫步谈心,我羡慕他能回到广州并在中大读书,他则给了我很多安慰和鼓励!就在这个时候,我将《南燕北鹰》手稿交给穗强了。穗强阅读后,给我寄来读后感中有这样的话:“读完《南燕北鹰》全文,内心悲喜交集,感慨万分。一方面,我给予这对上海、广州知青夫妻真诚的祝福和鼓励;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前途深感忧虑和惋惜。……”从这时起,《南燕北鹰》就到了穗强手中,并一直由他保管着。

(2)、在香港面聚时,穗强特地向我提起那份《南燕北鹰》的手稿。他说已把这份手稿交给海南农垦博物馆收藏了,问我有没有意见。我想,手稿放在农垦博物馆也好,否则如果交回给我,自己都不敢再翻阅,就让这份知青“上山下乡”的遗物有个好归宿吧。有可能读到本文的朋友,如果想关心“南燕北鹰”后来的命运,尤其是陈贤芳夫妇后来在北大荒如何生活?后来又怎样回到了上海?回上海后又做了些什么……?,可以参看2011年我们四兄妹合作的,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贤声》一书,内中收入贤芳妹妹多篇这方面的回忆文章。

(3)、我后来读更多苏联/俄罗斯数学家的东西,刻意去注意了下宋光天老师的这一说法,发现还真是的。再返回来想想托尔斯泰,乃至肖洛霍夫,会发现俄罗斯人是很重视一个东西的完整和完美,那动百万字的作品,如果不是为了追求完美,是没有耐心的,要知道,我看四个多小时的电影都会疲惫不看,而人家要在稿纸上反复地修改誊写呢。   

(4)、郭小川的可贵素质是具有永不衰竭的“战斗的热情”,并将这股热情融会于有血有肉的生活形象之中。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郭小川不拘一格,对诗歌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曾被誉为“革新能手”。“新辞赋体”可以说是诗人的一个独特创造。为了表达壮阔的思想感情,他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借鉴联辞结采的特点,结合现代汉语规律,创造了这种新诗体。短句长排、诗行大体整齐、对应的格式,与铺饰、夸张、重叠、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大量使用,以及结构、词藻、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考究,有效地增强了诗的情感浓度与语言力度,造成一种宏阔与澎湃的气势,使得这种诗体产生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5)、张穗强,广州老知青,1968年底到海南加衩农场当知青,1975年底招工回穗就业,后考入中山大学就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定居香港,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香港书评家协会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理事长、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副理事长、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社社长。

(6)、说穗强与我是数十年的朋友,确实一点不假。上世纪的60年代中期,正值青春年华就读高中二年级的我,遇到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上山下乡”运动。1968年11月,我被迫与无数的同学一起,从广州远徙到湛江雷州半岛徐闻县的勇士农场。在农场里,我认识了同是广州知青的张穗芬,当时她是华师附中初一级的学生,到农场时才16岁。当我调到与她同一个生产队时,她也不过才20岁出头。张穗芬是一位很漂亮的女孩,由于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属于“反动学术权威”,尽管很听话也很努力工作,但她依然没有得到农场重视,只能当一名普通的割胶工。1971年的某天,生产队来了一位探亲的“帅哥”,他就是穗芬的哥哥张穗强。穗强也是广州老三届知青,当时下乡到海南岛琼中县的加衩农场,他是首次回穗探亲时,路经徐闻县的勇士农场探望妹妹的。

(7)、这就是马雅可夫斯基独创的“劈柴替枕法”,真可谓别出心裁。那时他在罗斯塔做革命宣传工作,工作极度紧张,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严寒的冬天到了,也是一天到晚在没有生火、冰冷的工作室里忙碌,而且往往回家后还要“加班”。有时实在太累了,他就稍睡一会儿,为了怕睡过去忘记醒来,就想了个用劈柴作枕头的办法。

(8)、——泰戈尔 一个人的礼仪,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一面镜子。

(9)、如今哪里发生了火灾、救火的事情,总是归消防队去做的。然而,在那个特殊年代,一般民众赤手空拳或提着一桶水,也会自愿为保护国家财产冲进火海。悲剧发生后,张雪芬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消息传到我们农场,我们大家都为穗芬失去亲人而难过。而我还是积习使然,再采用“阶梯诗”的形式,写了一首题为《张雪芬烈士颂》的长诗,送给张穗芬。此诗使我与穗强兄妹的情谊又加深一层。

(10)、哲夫: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谈阅读的快感是可以不分场合的,遇到一本好书,一翻,不知不觉地就翻下去,就被吸引住,就那么一口气读了下来。好书绝不会让你像一头体疲力乏的驴子那样,背负拖拉一盘大磨,做磨道之旅,也不会使你像个被捉到痒处的白痴,傻兮兮地发笑。好书就像胎儿待在氧气充足的羊水里一样,让你通体舒泰,心情平和,呼吸自由,举止安详。你可以在假日一边读书一边品茶。睡时捧书在怀,小读片刻,有安神催眠的作用。饭前读以待饭,阅之以佐餐,也可以在如厕时,将身体留在厕中,将神思纳入书中。有意思的书,适合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任何心情下,进行阅读。盛夏天气狠嚼雪糕冰激凌,数九寒天大吃肥牛涮锅子,这样的感觉,书中也是有的。这种阅读的快感,如今似乎已经与我们疏陌的久了。时下许多书读起来,不是让人觉得心惊肉跳,就是让人感到心旌摇曳,总也没有个适度。除此而外,要么是思想教化的紧箍咒,要么是行为规范的塑身衣,不是偏左,便是靠右,走的都是极端主义的羊肠小道,无端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实在有违养生之道。

(11)、秋风象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12)、——夸美纽斯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13)、这是其还有其他说:在我们进行“余普西龙——德尔塔”证明时,美国人的风格是在余普西龙前面弄一大推常数项,反正是常数,不影响大局,最后就证明了;而俄罗斯的数学家一定要在证明的过程中,在余普西龙前面凑出一个“1”来,最后,很完美地证明了结论。

(14)、从另外一个角度,我看诸多俄罗斯数学家编写的以数学分析为起点的东西,能够从科学上理解俄罗斯人对于科学的执着和唯美的追求。事实上,我在大学读的各类现代数学的课本,很多脱胎于俄罗斯数学家的东西。

(15)、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16)、当时我仍在雷州半岛农场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因家庭“历史问题”似乎返城遥遥无期。那时我每月的工资只有34元,妹妹要出嫁了,实在送不出什么象样礼物。由于文人的“小资情调”多一点,于是就在那年的二月间,尝试着写了一首长篇叙事抒情诗《南燕北鹰》,作为给妹妹的新婚贺礼并寄给了她。

(17)、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

(18)、马雅可夫斯基终身未娶,却有过4次刻骨铭心的恋爱。1914年1月,19岁的诗人怀惴美梦,漫游到傲德萨市,他在俄罗斯剧场里慷慨演讲未来主义,深情朗诵政治抒情诗,从而吸引了美丽的姑娘玛丽雅,双双坠入爱河。

(19)、——刘少奇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0)、同年5月31日,穗强邀我到深圳面聚,我俩在深圳某酒店住了一晚,也是畅谈“知青问题”,一直谈到深夜。6月1日上午,我们一起游览了附近的荔枝公园。事后,我还填了一阕《感皇恩晨游深圳荔枝公园》词。分手时,穗强与我相约共同研究知青问题,准备论文一起参加2008年底在上海举行的“知青学术研讨会”。

5、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

(1)、这篇名为《穿裤子的云》、创作于1915年结束的长诗,是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同时取名自第一乐章,也就是“打倒你们的爱情”。此诗是诗人题献给自己的缪斯的,也就是诗人为此用一颗子弹穿透自己心脏而留下遗迷的女人——莉莉。

(2)、马雅可夫斯基生活在一个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同旧俄罗斯文学最后一代作家中的任何人相比,马雅可夫斯基更为大胆、英勇地寻找和实现与革命的联系,但他身上还是保留了旧世界的烙印、与新时代的裂痕。十月革命前,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中有很多未来主义的表现。他的独创、革新,也是与未来主义的艺术主张分不开的。未来主义给予马雅可夫斯基的,除了虚无主义和荒诞离奇的形式主义艺术之外,还有标新立异的本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长诗《穿裤子的云》,是诗人对资产阶级爱情、艺术、制度和宗教表示愤怒和抗议,他号召进行反抗,并预言革命的到来。

(3)、郭小川是当代的杰出诗人。在他数十年生涯里,他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对时代的许多重大问题做出了诗人的回答,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以至“文化大革命”10年,诗人的一系列优秀诗作,如组诗、《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等,都较为清晰地留下了时代的足迹。由于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人民的忠诚,在诗作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坚定性与乐观主义精神,所以不断奏出了昂扬的旋律,鼓舞广大人民感奋起来,推动历史前进。

(4)、1976年初,妹妹准备办理登记结婚。一对新人分别从黑龙江、海南岛的农场聚集于上海男家,妹妹并计划一年后远调到北大荒农场。放在今天,远嫁千里万里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当年的“上山下乡”日子里,一般知青都想尽办法争取回城,何况1976年广东已初现知青“返城潮”,穗强也是这时招工回到广州并读书的。然而这个时候妹妹却要远嫁到广东人闻之色变的黑龙江北大荒,的确是一件令我和家人都觉得不妥之事。

(5)、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6)、从此,马雅可夫斯基殉情之说,似乎成了定论。80多年来,学术界尤其是文学批评领域,均十分痛惜马雅可夫斯基为了一个女人,葬送自己的火红事业和宝贵生命……

(7)、但是,俄罗斯究竟是什么,我还是无法知道,文学作品如果我们没有机会去看那些真正能够深刻反映民族性的,则只是看一个经过极度扭曲了的幻想。正如我一直认为莫言的那几百万、上千万字的东西不如陈忠实的一部《白鹿原》能够对中国的民族性有深入刻画一样。

(8)、夜,已经很深了,马雅可夫斯基还在紧张地工作着。可是睡魔纠缠得越来越厉害,他觉得头很沉,眼皮象是要被胶水粘住似的,怎么也睁不开。实在没法再工作下去了,他只得横下心来躺一会儿。

(9)、那首800多行的长诗寄到妹妹那里后,与她同一农场的文学青年们看后引来了热议,批评的多,赞扬的少!而所谓的批评也并非是艺术性,主要是思想方面。当时是思想禁锢的时代,只能学毛的思想,还要“狠斗私字一闪念”。要我将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记录在文字上,那是最最愚蠢的做法,无疑是自掘坟墓!但有着文学爱好的我,要封闭自己脑中的思想,抛弃手中的笔,也是十分痛苦的事!幸而当时农场的干部职工多是文盲、半文盲,旧体诗词他们一般是看不懂的。所以,在劳动之余,我就学着写些旧体诗词,虽然当时并不很懂得诗词格律,但凭着学生时代的一点唐诗宋词底子,作出的诗也似乎象那么回事了。我那时常自喻为“民国遗少”,但毕竟是长在新社会红旗下,所喜爱的不仅是旧体诗词,学生时代也读一些普希金、惠特曼、泰戈尔、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所以学写旧体诗词的同时,也忍不住要写些新体诗歌。除了常见四行一节的较整齐的“新体格律诗”外,我特别对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感兴趣。这种句子长短不一的诗歌形式,构成了一种建筑美。当时我就是以这种“阶梯诗”的形式,写了长篇叙事抒情诗《理想之歌》,还有是后来的这首《南燕北鹰》。

(10)、这首诗是诗人在高压下进行英勇斗争的真实记录,是充满革命战士豪情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响亮诗歌。

(11)、环境生态文学从无到有,是社会发展进步使然。生态文学其实就是生存文学,如果丧失了生存条件,一切其它的什么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都将会丧失并毫无意义。

(12)、就在那一年的6月,穗强家里发生一件大事。

(13)、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14)、▼穗强夫妇与贤庆兄妹在香港合影(2011年)(左起:陈贤庆、张穗强、梁永坤、陈贤芳)

(15)、写于1922年的《开会迷》,是一首思想和艺术臻于成熟的好诗。它是作者深刻地观察和发掘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并把它真实地再现的艺术珍品。这首诗写得振聋发聩,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矛盾的本质方面——人民群众同官僚主义的矛盾,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用夸张甚至荒诞离奇的艺术形象描写出来。

(16)、它既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又是一首宣传鼓动诗。诗人采用充满革命激情而又富于鼓动性的语言,向人们揭示时代生活的真谛,召唤和鼓励青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敢于“向困难进军”,勇于“投入火热的斗争”。

(17)、编者注:《想起“南燕北鹰”》一文本帖后有链接阅读。

(18)、我们戏弄俄罗斯的故事在《鹿鼎记》里被表达得那叫一个充分,按照韦小宝的说法,那就是“我要爱你俄国人的奶奶”、“我还觉得你俄国人的娘也不错”,并且,“我还要睡你国的公主”,如此等等,实在是意淫了一个够。但是,历史上,除了韦小宝签字的尼布楚条约还算占了点小便宜,以后的任何交往我们都是被耍来耍去。应该说,在和俄罗斯的PK中,他们算是完胜。

(19)、那年二月贤芳从海南回到广州,准备北上去上海与海荣登记结婚。穗强得到我提供的消息,急忙赶到贤芳在穗住处去见面,与她谈了很久,可见他是很重感情的。

(20)、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1)、也所以,我一直认为,美国的强大来源于多民族的智力和努力,包括华人,而俄罗斯历史上的强大和现实依然无法忽略的强悍则基本有赖于俄罗斯这一个民族,尽管其间也参杂了其他民族的贡献,我们看《静静的顿河》时对哥萨克的角色肯定是印象极端深刻的,但是正如中国民族的主体怎么说都还是汉族一样,俄罗斯少数民族所起的作用也远远要弱很多。

(2)、无庸讳言,文学是现实的影子,是对现实的观照、投影和思考,宛如过去的“知青文学”“伤痕文学”的出现一样,具有因果关系。环境生态文学从无到有,也是社会发展进步使然,是应运而生的必然时代的产物。生态文学其实就是生存文学,如果丧失了生存条件,一切其它的什么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都将会丧失并毫无意义。因此,生存对人类而言是第一位的,所以致力于唤醒人类拯救自我的生存文学,也应该是第一位的,今天的“文”必须载这样的“道”。让普罗大众就此警醒起来,从孩子到老人都学会与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做个对头,并能见招拆招,从源头上、生活方式上发生改变。

(3)、……至于战士的深情,你小小的团泊洼怎能包容得下!

(4)、他主要写小说和剧本,但他也喜爱诗歌,在家里写了很多诗,一直没好意思拿出来发表。

(5)、“把浴缸水放满,旁边放一个汤勺和一个大碗,你怎么选择把浴缸里水放完”

(6)、1927年,马雅可夫斯基写了长诗《好!》。卢纳察尔斯基称它是“十月革命的青铜塑像”。他歌颂了社会主义共和国在斗争中诞生、成长和欣欣向荣。长诗把抒情和叙事结合起来,而以抒情为主。长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马雅可夫斯基更加注重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创作。1929年创作的《赫烈诺夫讲库兹涅茨克的建设》、《库兹涅茨克人的故事》歌颂了工人阶级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7)、突然,在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家里,响起划破长空的枪声,诗人因向最后一名情人维罗尼卡求婚不成,竟将自己送往天堂。一刹那,维罗尼卡发疯般奔进内室,只见马雅可夫斯基仰倒于地,双目圆睁,两只胳膊张着,左手握着勃朗宁手枪,胸口鲜血喷涌,在淡淡的蓝烟中,年仅37岁的一代天才诗人已魂飞九霄。

(8)、实际上,从马雅可夫斯基成熟期的诗作来看,这位诗人已经是标社会主义之新,立无产阶级之异的革新派诗人了。1924年创作的长诗《列宁》中,马雅可夫斯基塑造了一位在群众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领袖,既平凡又伟大,对人民无限忠诚,不是凌驾于群众之上,而是与人民水乳交融。他还歌颂了d在阶级斗争和生产建设中的伟大作用,表达了人民对共产d、对列宁的敬爱。长诗《列宁》把概括性的综合与细节的描写结合起来,把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9)、我将戏弄它,使它撞击我血淋淋的心脏的碎片,

(10)、在一排排红房之间,常常听见同志式温存的夜话。

(11)、——孟德斯鸠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12)、战士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受到肉麻。——郭小川

(13)、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14)、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诗人进入了旺盛的创作期。以后他先后写了《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以及抒情诗《望星空》。其中《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是建国后长篇叙事诗的优秀作品。

(15)、2011年12月,应当年的旅港海南知青好友之邀,妹妹、妹夫飞到香港作一周的旅游探亲,我与小女儿嘉慧也到香港与他们会面。抵港当晚,穗强夫妇在香港北角一家酒楼请我们吃饭。大家见面后都很高兴,当晚穗强很感慨,说离别35年后能与“南燕北鹰”在香港重逢。席间,大家频频碰杯,还合影留念。次日,穗强又到另一家餐馆来与我们相聚。

(16)、五•七干校的校舍里,荧光屏上不时出现《创业》和《海霞》。

(17)、   文学作为语言作品,当然可以分解为语形、语音、语义和语用等不同层面。而文字就属语形层面。“把语形作为文学语言的一个层面,理由之一是在一般书面语言中,文字的书写形式往往是不被注意的,但在文学语言中,有时文字的书写形式能够有非常微妙的作用,可以激发出独特的美学功能;理由之二是,汉字基本是表意文字,现代文学作品又基本取书面形式存在,而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与英、法、德、俄等表音文字又很有些不同,它并不像一般表音文字仅仅是‘符号的符号’。”这里所讲的“语形”当然不是仅指文字,而应该是包括文字在内的页面加诸视觉的所有因素,比如排列、间距、天地、版式、图形、颜色等等。其实质是媒介的艺术规定性问题,更是汉字、汉语通过页面所表现的艺术特性问题。

(18)、请听听吧,这就是战士一句句从心中掏出的话。

(19)、是的,团泊洼是静静的,但那里时刻都会轰轰爆炸!

(20)、贺敬之曾评价郭小川的诗为“一位毕生为祖国和人民事业而斗争的忠诚战士的心灵中发出来的”歌。无论是欢呼新中国的诞生,还是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荣的图画,他的诗都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这是他诗的灵魂所在。

(1)、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

(2)、   利用页面来表现或寓含内容也是国外传进来的技法。西方现代及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验性,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从诗歌的视觉效果入手,这样的诗歌被称为视觉诗或图像诗,主要利用排版布局的手段来达到视觉上的艺术效果。如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诗集《画诗》,就是直接将字母在页面上排印出图形来表达诗意。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的著名作品《复活节翅膀》,其版面形象就让读者联想起飞鸟展翅的样子。有一首题目为《风》的日本诗,页面上由小而大地排印着很多个“风”字,似乎一阵风由远而近地刮过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特地讲解了“文辞形貌上的雕琢的方法”,如写上许多个“街”字,许多个“人”字,表示在疾驰的车上所见的街景人流。2013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独立时代》中文电子杂志社举办了第一届“微情书征文大赛”,最终评选出的一等奖作品是一封以百字令形式写作的情书《暗恋》,受到十几万网民的追捧,此后仿作无数。其实,评委们的赏识和粉丝们的赞叹更多集中于它的百字框限和菱形排列上,与钻石相似的视觉形象和男女恋情有着先天的联系。汉语缺少语法形态的特点和汉字的单字独用特点,让作者可以非常方便地控制句子的长短,巧妙地创作出各种版面视觉形象。如有人干脆把情书写成心形等,这要换成别的语言文字,就会非常困难。

(3)、可以说,马雅可夫斯基是因为政治上的失落,忧积成躁抑症;而在诗人极其痛苦之时,希望抓住爱情这根稻草,作一点喘息、作一点挣扎,所以情场失意,只是他走向绝路的催化剂而已。

(4)、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联大楼401室

(5)、马雅可夫斯基也写爱情诗。在创作于1923年的长诗《关于这个》里,他反对在爱情、家庭问题上的小市民庸俗习气,向往新的家庭关系。

(6)、但是,俄罗斯在我的心目中始终是忧郁的。

(7)、                      掷上云霄

(8)、——梅里美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9)、铮铮铁骨,铿锵胡杨。伟哉,万古风流胡杨木;壮哉,风流万古胡杨木!

(10)、哲夫与全国人大中华环保世纪行团长尚莒城在沱沱河。

(11)、我甚至不知道“忧郁”的痕迹来自哪里?是小学课本上那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还是俄罗斯著名的小说家契诃夫笔下对于乡下爷爷倾诉的伟大作品《凡卡》(又译《万卡》),里面的忧伤似乎带着北方冬季漫漫长夜的永恒印记——黧黑而沉默。

(12)、人们常说“文以载道”,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对文学作品中“文”与“道”关系的一种概括。时代发展到今天,“文以载道”内涵和外延产生了哪些变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