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的诗歌
1、杜甫写高适的诗歌
(1)、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2)、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王子怒,复倚将军雄。
(3)、《蓟门行五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作者边塞诗的代表作,分别从老卒、食用、敌军、勇卒、战乱五个角度,全面生动地反映了紧张、惨烈的边塞生活,对士卒的悲惨遭遇寄以深切的同情,歌颂了士兵们的勇敢善战,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边境安全的深切忧虑。
(4)、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5)、他的歌行长诗,气势壮阔,声情顿挫。五言古诗质朴,接近汉魏古诗的气息。
(6)、安得造化功,旷然一扫除。滴沥檐宇愁,寥寥谈笑疏。
(7)、1塞下曲高适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8)、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时清更何有,禾黍遍空山。
(9)、从表现人性的丰富复杂,表达普通人民群众情绪的角度看,这类战争诗中最有现实感和人情味的,也是最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可以《小雅采薇》为代表,诗的末章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战争诗歌的人本思想,或曰古代的人道主义。诗的主旋律,是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情绪:“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戒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写的是主人公被国家民族的利益所激起“公义”的一面,然而,诗中也出现了另一个旋律:“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戌未定,靡使归聘”。战争无休无止,归家遥遥无期,战争又残酷异常,于是忧虑情绪难免潜滋暗生。这种情绪积象日久,便会冲破胸臆,发为诗歌,这可是属于“私恩”的一面了。正是由于这种“公”与“私”的矛盾,造成了战士一生的悲剧。诗的结尾突出了“一个人的遭遇”,诗中出现的“我”纯是个体形象,可以说,诗中“公”与“私”两个旋律的交织表现,说明了这样一点:战争的胜利,是以战士的一生为惨重代价的!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主题啊!对后来出现的汉乐府名篇《十五从军征》,我们也可以作如是观。
(10)、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11)、唐朝的边塞诗人高适在《燕歌行》中极力渲染战争的场面,可谓是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诗人在小序中点明的“感征戌之事”,其中所“感”之是表达战士思乡盼归之情。战争无休无止,归家遥遥无期,于是就产生了家庭离散,男怨女旷这方面的情绪,而这也是《燕歌行》古题的本义。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燕歌行》,言时序迁换,而行役不归,佳人怨旷,无所诉也。至此,诗歌就产生了两大旋律交叉的格局。
(12)、高适晚年任职四川而发达,虽有失职责任好在皇帝没有追究,后来还进封官职,足见朝廷对高适还是嘉奖的。虽对朋友有些亏欠,晚年内心自感不平静,但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杰出的边塞诗人被后世铭记。
(13)、此诗虽写忧虑之意,但却将一己之怀抱与边塞安危联系起来,从而表现出一种忧天下之忧的阔大襟怀气度。(蓟中作)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14)、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15)、10寄孟五少府高适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后时已如此,高兴亦徒然。
(16)、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17)、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
(18)、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19)、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诗人: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20)、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
2、高适的诗歌以古体见长
(1)、卷211_4「蓟门行五首」高适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2)、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君观黎庶心,抚之诚万全。
(3)、宁能访穷巷,相与对园蔬。卷211_13「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高适圣代务平典,輶轩推上才。
(4)、特别是结尾处以“古人昧此道”表现出对皓首穷一经的腐儒的嘲笑,一语道破唐代文人由边功求进取的崭新的时代风气。而这显然正是高适本人的心声,这首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就可以看作高适本人人生理想的写照。
(5)、此事难重陈,未于众人道。17酬陆少府高适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
(6)、卷211_7「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高适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7)、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8)、新、旧《唐书》著录高适文集二十卷,亦不存。今有《四库全书》所收明汲古阁影宋抄本《髙常侍集》,凡诗八卷、文二卷。
(9)、述作凌江山,声华满冰雪。一登蓟丘上,四顾何惨烈。
(10)、《蓟中作》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边塞诗。全诗通过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在行文上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起伏跌宕,擒纵自如,将诗人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来。同时全诗在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
(11)、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12)、天宝八载因睢阳太守张九皋荐,登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三载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
(13)、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世因称为高常侍。二十岁左右游长安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
(14)、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15)、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
(16)、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17)、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18)、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19)、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20)、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3、高适的诗歌内容
(1)、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2)、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3)、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4)、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5)、高适(701—765年),字达夫,沧州(今河北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6)、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世事浮云外,闲居大道边。古来同一马,今我亦忘筌。
(7)、黄鹄不可羡,鸡鸣时起予。故人平台侧,高馆临通衢。
(8)、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
(9)、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10)、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11)、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12)、卷211_6「钜鹿赠李少府」高适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13)、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
(14)、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代: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15)、在《诗经》中《小雅,四牡》里边曾经存在两大旋律交叉的格局,这种格局非自《燕歌行》始。《毛诗序》解释这首诗的涵义说:“思归者,私思也;靡者,公义也;伤悲者,情思也”。这解释值得重视,因为它实际上揭示了中国古代战争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矛盾。也就是“私恩”与“公义”的矛盾。正是诗歌抒情主体存在“私恩”与“公义”不能两全的矛盾,才产生了“伤悲”的情思,回荡诗中,令人难以遗怀。这可以称为双重旋律的战争诗。
(16)、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卷二百一十一卷211_1「铜雀妓」高适日暮铜雀迥,秋深玉座清。
(17)、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
(18)、(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
(19)、卷211_2「塞下曲」高适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20)、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4、高适的诗歌创作概况
(1)、后八句倾诉胸中不平,并以“我”与“君”的对比扣合诗题。诗写悲愁,却毫不消沉,而是峰峦迭起、波澜层生,充满激昂顿挫之势与强烈的情感力度,构成贤人失志主题在开元盛世中的典型表现。
(2)、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
(3)、翮(hé):鸟的羽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4)、高适,汉族。盛唐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5)、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
(6)、隐轸经济具,纵横建安作。才望忽先鸣,风期无宿诺。
(7)、诗人: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其二)高适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9)、开篇以“沙漠”、“塞垣”构定塞外特定环境,四句写登上塞垣所见一片萧条荒漠景象,六句以“征战”与“胡虏”对举,既见对胡虏反叛之忧患,更显对边将黩武邀功的批判。后四句直抒怀才不遇之愤懑。
(10)、2塞上高适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1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2)、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13)、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14)、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15)、高适和岑参都是边塞诗人,被誉为“边塞诗双子星”,但由于二人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所以就决定了二人的境遇也必然不同。
(16)、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君恩不再得,妾舞为谁轻。
(17)、《除夜作》唐代: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18)、在《诗经》中《小雅,四牡》里边曾经存在两大旋律交叉的格局,这种格局非自《燕歌行》始。《毛诗序》解释这首诗的涵义说:“思归者,私思也;靡者,公义也;伤悲者,情思也”。这解释值得重视,因为它实际上揭示了中国古代战争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矛盾。也就是“私恩”与“公义”的矛盾。正是诗歌抒情主体存在“私恩”与“公义”不能两全的矛盾,才产生了“伤悲”的情思,回荡诗中,令人难以遗怀。这可以称为双重旋律的战争诗。
(19)、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
(20)、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
5、高适的诗歌作品
(1)、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
(2)、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3)、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将从崖谷遁,且与沉浮绝。
(4)、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5)、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
(6)、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7)、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8)、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9)、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10)、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
(11)、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
(12)、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13)、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14)、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15)、兄弟方荀陈,才华冠应徐。弹棋自多暇,饮酒更何如。
(16)、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17)、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征路见来雁,归人悲远天。
(18)、卷211_11「寄孟五少府」高适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后时已如此,高兴亦徒然。
(19)、此诗作于赴陇历哥舒翰幕府途中。在此之前,高适曾两度求仕未果,因而此诗仍带有较强的忧伤意绪。
(20)、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1)、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2)、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3)、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故称“董大”。
(4)、《自淇涉黄河途中作》是唐代诗人高适从淇上渡过黄河归至梁宋时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描述了作者渡黄河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感慨,蕴含着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5)、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6)、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7)、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琱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