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高适的诗
1、唐代诗人辛弃疾的诗
(1)、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2)、面对着文士我开怀大笑,你们皓首一经又何足穷!
(3)、高适少年穷困,甚至一度靠着乞讨求生,但他胸怀大志,立志建功立业,振兴家族。
(4)、当初他被迫离开京城,离开那个充满梦想的繁华之地,开始了一段奔波劳碌的日子。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今天竟然在这个地方看到了当年在京城的故友,而且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对方居然和他有着同样的遭遇,两人全都陷入了人生的困境当中,可谓是同病相怜。
(5)、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温庭筠《菩萨蛮》
(6)、盛唐时代,追求理想的不羁精神与豪迈气概,成为诗人们笔下的滚滚洪流,从而汇合成强烈的时代精神。而作为边塞诗人,这种时代精神又鲜明地表现出安边定远的远大理想,从军报国的英雄情怀,不畏边塞艰险的乐观精神。这首《塞下曲》,通过对主人公勇赴沙场的壮烈行为,震天撼地的战斗经历,凯旋受赏的满腔激情的描述,把这种精神表现得酣畅淋漓。
(7)、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温庭筠《酒泉子》
(8)、根据有关材料分析,这首送别诗应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对象董大是著名琴师董庭兰。公元747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也就是今天的商丘),在两人分别时,高适就写了这首诗赠予董庭兰。
(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
(10)、送别的对象为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通过这首送别诗,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11)、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离恨,水中莲子怀芳心。吴宫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唐小江曲。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温庭筠《苏小小歌》
(12)、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13)、离开睢阳的高适同样没有忘记自己第二故乡商丘,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安史之乱中的睢阳之战爆发后,此时的高适虽然离睢阳不远却因平定李璘叛乱不能出兵相助,高适的很多亲族朋友故旧都在睢阳,他心急如焚。朝廷任命张镐为河南节度使,率领四镇节度使前往救援。其中高适就是其中之一。张镐命令濠州太守闾丘晓先行出兵,闾丘晓因为胆怯故意拖延在城破后三日才动身。高适眼看他的第二家乡生灵涂炭,却始终无法相救,不知道他的内心是怎样煎熬。
(14)、高适出生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渤海高氏素有“天下之高出渤海”之称,是北方的名门望族。曾祖商佑,唐时官至宕州别驾,祖父高侃,为高宗时名将,生擒突厥王、灭高句丽、死后陪葬乾陵,官左监门卫大将军。父高从文,“位终韶州长史”。可惜父亲英年早逝,家道中落,但到了高适的时候,家道已经败落,靠躬耕田垄过活。
(15)、塞上听吹笛唐代: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16)、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17)、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18)、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19)、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不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
(20)、此诗前半部分描写了壮丽的沙场征战之景,渲染了一种宏阔悲壮的氛围。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作者想要变成像麒麟阁立功之臣的雄心壮志,并且嘲笑那些只会读经书,却不能真正杀敌报国的文臣,可叹这些文人参不透这点的话只会白白地衰老而去,不能名留青史。本诗表达了作者的豪壮之情,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手法大气豪壮,宏大辽阔之气尽显。
2、唐代诗人高适的诗别董大的意思
(1)、高适是唐朝著名诗,他的诗很多《别董大》里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最为出名。 《咏史》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2)、俗话说人生难免起起落落,这一生中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飞黄腾达的时候,也有落魄潦倒的时候。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的心态,在一个人平步青云之时,固然能够一直保持春风得意的心情。可是在人们到了穷途末路之际,又是否还能够一如既往的乐观呢?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都难以做到,可是唐朝诗人高适却做到了,他这一首诗,让人真正懂得了,原来穷也可以穷的这么潇洒。
(3)、《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4)、湖上,闲望。雨潇潇,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温庭筠
(5)、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6)、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7)、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8)、《山鸡舞石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9)、“崆峒”(kōngtóng)是指在四川平武县西的崆峒山,
(10)、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温庭筠《苏武庙》
(11)、太白:即金星,又名启明星、长庚星。《史记·天官书》:“察日行以处位太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战伐,常用以比喻战事。
(12)、高适先与时任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写信:“让其迅速去梁宋救援;又与汴州太守许叔冀写信,对他说,面临战争的来临,让我们忘记过去的不愉快,请您还是以唐朝的大局为重,救救睢阳吧。”但是,事有凑巧,不但这两位没有起到救援的作用,连离睢阳最近的谯郡太守闾邱晓也按兵不动。《高适年谱》中说:“(高)适之关心梁宋及国家安危如此。终以诸将观望,闾邱晓逗留不进,睢阳城陷。”
(13)、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
(14)、公元749年,高适已经45岁。为张九龄的兄弟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从此高适离开了钟爱半生的睢阳。
(15)、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容颜镜中老。温庭筠《木兰花》
(16)、四川财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开扬在《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一书中详细记述了高适在宋州的时间,即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起,到天宝八载(公元749年),高适以宋州为家先后有二十六七年之久,几乎是他前半生的时间。高适除出游、应试、送友以外,其他的时间都居住在宋州的家里,即使短暂的外出,也必速速归宋。说高适和商丘有半世的情缘一点也不为过。
(17)、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
(18)、然后献策,请皇帝招募敢死队抗击安禄山,但玄宗未采纳而是于几日后的黎明悄悄逃出长安。高适等一些官员策马沿小路追赶西幸的玄宗,在河池赶上。高适在玄宗马前慷慨陈辞,分析时局,深得玄宗嘉许,擢升他为谏议大夫。
(19)、盛唐时期的睢阳(今商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诗圣杜甫在《遣怀》这首诗描写睢阳城说:“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这真实的反映出当时睢阳城的繁荣昌盛。盛唐诗人杜甫,李白,高适,岑参,王昌龄都曾游历商丘,留下很多佳作。李白客居商丘十年之久,并在此娶妻宗氏夫人。唐朝边塞诗人高适定居商丘二十多年之久,可以说商丘就是高适的第二故乡。
(20)、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3、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有哪些
(1)、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2)、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3)、纵观高适的一生,可谓戏剧化传奇色彩的人生。虽然前半生潦倒不堪,相对于李白,杜甫其他大诗人终生落魄的人生结局,高适能在五十岁人生大反转,其后封侯拜相、为国家建功立业,堪称命运的幸运儿。周勋初对高适的评价为“五十之前,蹭蹬落魄,盛唐诗人中罕有其比;入仕之后,喧嚇显达,盛唐诗人中亦罕有其比”。《旧唐书》也评价高适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矣。”此言所说不虚。
(4)、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其一》
(5)、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其六温庭筠
(6)、《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7)、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8)、其中诗的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更是千古佳句,成为朋友分别互相赠别离言的最佳诗句。
(9)、鸾咽奼唱圆无节,眉敛湘烟袖回雪。温庭筠《夜宴谣》
(10)、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11)、作为唐代边塞诗的重要代表诗人,高适诗歌中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他的诗歌,着力于反映现实,不仅有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更有一种直面现实的悲慨。壮大雄浑,骨气端翔,气质沉雄,境界壮阔,一字一句之中,跳动着的,是高适那不甘寂寞、急于用世的雄心。
(12)、《题都城南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13)、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
(14)、怪石嶙峋,壁立于旁,偶有突兀之角伸出路旁;
(15)、“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这一句中虽说有几分自嘲的意味,但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他洒脱的一面。尽管眼下的生活十分窘迫,但是他却不加以掩饰,反而还能够说得如此坦然,根本不曾惺惺作态。
(16)、字达夫、仲武,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7)、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18)、唐朝开元二十三年,应征赶赴长安,落第。唐朝开元二十六年返回宋州,作《燕歌行》。自此时至天宝七载,一直居于睢阳。又开始漫长的隐居生活,或躬耕读书,其间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东平等地,或同名士交游。
(19)、天宝十五载六月九日,潼关被破后,高适奔赴长安,此时,大臣们对哥舒翰是一片谩骂,高适却站出来说“哥舒翰一生忠义,因为生病使他不能明断,才导致失败。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务大事,每天以歌舞娱乐,此外士兵每天吃粗糙的饭食,尚且不能吃饱,要求这样的军队去拼死作战,失败当然就是很自然的事。我多次向宰相杨国忠说到这些事,他不肯听。所以陛下有今天的西行逃难,不值得深以为耻。”
(20)、咱们都知道高适是唐朝出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大多意境雄浑苍凉,但是也有一些歌咏山水的作品。据说有一天,高适到外地巡察,路过杭州清风岭,留宿在山中寺院。当晚月明星稀,高适诗兴大发,唰唰唰在寺庙的墙上写了一首诗:
4、唐代诗人高适的诗燕歌行
(1)、装束毕跨上轻捷的雄骏,风度翩翩奔驰慷慨从戎。
(2)、此时此刻,唐玄宗已经退位,唐肃宗李亨上任,高适向他进言,仔细分析了江东的形势,预言李璘必败。唐肃宗立即下旨任命高适为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主持平定江淮叛乱。面对朝廷的讨伐,永王很快就土崩瓦解,兵败被杀。
(3)、诗中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4)、当时高是在睢阳,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商丘一带,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董庭兰,而董庭兰就是这首诗中的主角——董大。自从当年京城一别,两人时隔多年未见,细细算起来已经有十年有余。在这段日子里,他们分别遭遇了不同的变故,从当初能够在京城里谈笑风生的逍遥公子,变成了如今这种穷困潦倒的落魄书生。
(5)、《蓟门行五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作者边塞诗的代表作,分别从老卒、食用、敌军、勇卒、战乱五个角度,全面生动地反映了紧张、惨烈的边塞生活,对士卒的悲惨遭遇寄以深切的同情,歌颂了士兵们的勇敢善战,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边境安全的深切忧虑。
(6)、“万鼓雷殷地”以下八句,将主人公赴敌过程的细节一概删掉,直写战阵的壮阔。同时加以生动的夸张和想象,突出大战的激烈和唐军的英勇。万鼓齐鸣,犹如惊雷震天动地;千军万马,红旗飞扬,恰似烈火借助风威。战士们精诚贯日月,使其留驻空中;“阵云”冲山岳,群峰为之晃动。这样神勇的军队,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呢?文势至此高潮,陡然收住,如截奔马,使之折入对主人公心胸的袒露,与起首相呼应。
(7)、奇兵邀转战,连孥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
(8)、听张立本女吟唐代: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9)、高适的人生轨迹终于发生转迹,高适潦倒的人生之路出现了峰转路回的变化,时任陇右节度使的唐朝名将哥舒翰邀请高适加入自己的幕府。
(10)、高适从戎而不投笔,用他的诗歌记录了壮观浩大而又残酷悲凉的边塞战事。
(11)、古人不能明白此中玄妙,往往蹉跎一生就成衰翁。
(12)、高适(700—765),汉族。唐朝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13)、《封丘县》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蓟中作》壮志难酬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14)、倚凭着天子的威严发怒,又倚仗将军的英迈豪雄。
(15)、唐代:高适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16)、天宝三年,李白和杜甫相遇洛阳,两人相约共游梁园,此时高适已定居睢阳多年,二位大诗人的到来,给寂寞中的高适带来许多快乐,在高适的带领下,三人同游梁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三位诗人先后在开封、商丘、单县一带游玩,饮酒、打猎,他们曾同登禹王台,煮酒论文,笑谈古今,登临凭吊,狂歌痛饮。杜甫曾写下《昔游》,深情回忆三人壮游的情景:“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宋州梁园之游,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文坛佳话。也是高适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更是商丘历史上一件文化上的盛事。
(17)、唐代: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18)、全诗极富塞外特色,真实感人,不论是对胡地景色的观察,还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述都深深打上诗人塞外生活的烙印。先写南行出发时悲寂的的景象,继而刻画塞外独特的风光,有近有远,形象生动;随后旷远的景象又触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思索,当收回眼光回到现实中时,诗人更感悲愤莫名,感慨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全诗言辞悲壮、苍凉,将诗人自身哀伤的感情渲染到了极致。
(19)、高适20岁西游长安,功名未就而来到梁宋,定居宋州(今商丘)。唐开元20年,高适去蓟北体验了一番边塞生活,然后又回到宋州。
(20)、“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开篇二句,诗人就将一个装配齐备,身跨战马,奔腾如飞的勇士形象突兀地推到读者面前,使诗歌一开始就具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显得奇警迅猛。此诗起调显然受到曹植《白马篇》的影响,但不同的是《白马篇》在“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的突起之后,却以慢笔插入“借问谁家子”以下大段铺陈,写“游侠儿”的生平和高强武艺。高适却将这些一概摒弃,快人快语,一腔豪气,一泻到底。所以,四句再从“天子怒”“将军雄”两方面予以渲染。这样,勇士的赴敌就更理直气壮。再加上“将军”的雄武,愈发增加了胜利的信心、立功的热望。开始四句,痛快豪壮,层层蓄势,已将勇士的形象渲染得气势如虹,这样就使下文“快战”场面的出现水到渠成。
5、唐代诗人高适的诗句
(1)、报名方式:提供一份个人简历(姓名+职业+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和一段3分钟以内的朗读音频,发送到邮箱:2840955915@qq.com。
(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
(3)、第二年五月,高适从睢阳经过,写下了《罢职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言辞恳切地颂扬了二位忠臣的忠烈报国,舍生取义的精神,也深刻表达了他对商丘睢阳深厚而真挚的情感,更是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
(4)、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5)、《蓟中作》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边塞诗。全诗通过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在行文上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起伏跌宕,擒纵自如,将诗人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来。同时全诗在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
(6)、日光辉映霜雪般的剑戈,月亮悬空好像一张雕弓。
(7)、“咦?这潮水随风退去,月光下却只能看到半江的水,亏我还在前边写诗说是‘月落一江水’呢,真是丢死人了。”
(8)、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9)、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相思何日能换来相知呢?温庭筠《杨柳枝》
(10)、写完以后呆着前面好好看了看,感觉不错,笑嘻嘻的就回去了。第二天继续赶路,途径钱塘江,又是个大晚上,正好碰到了月落,高适仔细的瞅着潮水。
(11)、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常以大将军自诩,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12)、睢阳,即今日之商丘也。自古以来,位于豫鲁苏皖四省辐辏之地的商丘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之地,隋唐大运河横穿全境。史书云:“备御东南,则九州之奥区;广衍沃壤,则天下之膏腴,襟带河济,屏蔽淮徐,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为腰膂之地者”。商丘素有“豫东门户”之称。
(13)、高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磅礴大气,悲壮豪放。充分表达了高适建功立业,积极进取,报效国家的一生追求。商丘自古以来就有忠烈报国的文化传统,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忠臣义士,高适居住商丘二十年多年,深受商丘忠烈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其诗的边塞风格可以明显感受到浓郁的忠烈文化色彩。
(14)、8霜封野树,冰冻寒苗,岸草无色,芦花自飘。
(15)、《五月水边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16)、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温庭筠《菩萨蛮》
(17)、高适喜欢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抒情,以饱含着强烈感情的语言,率直地表现诗人的深刻感受。诗中汹涌奔腾的感情,既峰峦迭起,又一气贯注,感情的洪流愈泻愈强,毫无衰减,如骏马注坡,不可羁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