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价建议
1、听课评价建议反思
(1)、(4)这是一节整合课,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师生互动,成果分享,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老师还应加强;
(2)、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所谓真实,就是指在现实生活、科学研究中真实存在的情境。
(4)、(3)应大胆引导学生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6)、关于听评课,比较专业的说法叫课堂观察。我们要把听课活动变得更专业,就要实现从“听课”到“课堂观察”的转变。需要明确,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7)、(3)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能体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8)、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9)、(3)能利用网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获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态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10)、能不能让学生在更多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应该是听评课重点关注的部分。
(11)、第要有有效的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既要包括探究活动,又要包括实践活动。
(12)、听课者在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如果不准备,往往收获很有限。比如,如果观察的主题是提问,要把提问解构成若干个观察点:提问的数量、类型、层次,提问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类型,教师候答的时间,教师理答的方式……
(13)、(8)小游戏→亲身体验(与实际相结合)→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
(14)、建议:有些问题可以针对差生重点检查,及时得到反馈。
(15)、(3)教学设计思路尚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通过过渡语言的把握,教学节奏的.控制以及师生互动的促进来展现教学设计,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6)、 课的结构清晰。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整理部分的衔接科学、过渡自然。
(17)、(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18)、天弘研究院,敬天弘仁,明德知道,课程体系介绍
(19)、制定本课题的学习目标,通常从三方面来制定:
(20)、随着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布和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核心素养成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教材和教学都应当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纲。听评课活动也需要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断改进。
2、听课评价建议小学语文
(1)、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
(2)、第要联系现实生活。即使学习非常微观的内容,也要联系现实生活。
(3)、建议:板书。引导学生做笔记。教学节奏感的控制。注意答案播放时机的控制。
(4)、不管哪个教师授课,都应该有针对性。而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讲清共同点和已有的成果观点,最好加有教师的理解和新的研究观点或思路。辅导学生有所承学,又有所探索和发挥。教师的课,是为继承和创新铺路,是为培育活学活用知识的人才。
(5)、(2)本节课实际上不需要利用网络教学,只需要引用多媒体课件就足矣;
(6)、2)语言幽默风趣,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双基落实,效果大为显著。
(7)、教研员都是各地的专家,老师们都把你们看得很高。在评课的时候,第别总以专家自居;第要发动所在区域的其他老师来评。我在北京市听过好几次课,参加过他们的区教研活动。他们非常民主,区教研员往往不先发言,作为组织者,让听课的老师先说;而老师们评议得非常好,哪些地方不足、可以怎样改进等,都说得都非常到位;最后教研员再总结一下。我觉得这种做法非常好。我们要倡导一种平等、民主、真诚、探讨的教研文化,被评者会觉得你确实在帮他,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给他打分。
(8)、(2)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内容;
(9)、(4)教学思路较清晰,教学效果尚可,但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0)、“生成”意识——根据课上发生的情况或某种需要,随机调整。
(11)、(3)教学设计思路尚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通过过渡语言的把握,教学节奏的.控制以及师生互动的促进来展现教学设计,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2)、主要指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3)、每每听到我的建议的青年老师都会很诧异的回答,我作为新老师,听课听的不少了,评课也评的很多,为什么还是感觉进步不大呢?
(14)、(4)建议:在现代化教学中,还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情感艺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5)、精细化评价,科学化管理——教师绩效考核走进卢氏县清华园
(16)、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从开头Freetalk导入课文,通过图片启发提问到Quiz测试,再到词汇Paraphrase和Reading阅读、Dialogue对话、Discussion讨论,完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17)、①应多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8)、过去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概念,不分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等,有时甚至关注的不是概念,而是具体的事实。事实是为掌握概念服务的,有时我们把具体的事实性材料作为教学的目标,而把概念放在一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老师关注了学科概念,但一节课下来,往往重点不突出。要从这个情况转变到关注学科核心概念,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概念。
(19)、(1)能按常规教学思路落实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
(20)、破解“中小学教师退出制”难题的“最佳抓手”横空出世!
3、听课评价建议小学
(1)、③思维品质教育——各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③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遇到例,可以让学生讨论)。
(3)、(1)教学设计思路总体上较清晰,能通过创设例情景,学生探究实验及“活动”等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分析讨论数据处理,培养学生分析例的能力等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4)、(1)能利用课前演讲及课文资源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
(5)、学生在上每一节课的时候都是一种生命体验,都是他的经历,这个体验是愉悦的还是痛苦的,是兴奋的、激动的还是沉闷的、无趣的,那是不一样的。
(6)、(4)能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7)、(3)能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学生学习外语的基本技能;
(8)、(8)小游戏→亲身体验(与实际相结合)→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
(9)、(2)能利用例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应留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并引发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0)、诚邀您参加第十六期全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暨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修班
(11)、课堂的组织和上课的课程控制都很准确。 多媒体教学,语音生动流畅;
(12)、(5)教学设计思路基本合理,但应从“三维目标”的实现加以完善、补充,另注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
(13)、记板书。板书是一堂课的灵魂,掌握了板书所包含的意义,也就理解了授课人主要的授课思路。
(14)、能精选习题,题目设置有梯度,提问面向中下等学生。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有待
(15)、科学教育在重视探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这也是国际科学教育的一个趋势,现在流行的STEM,其中有一个就是工程实践。
(16)、2)传统式教学模式,师生活动局限于教师问、学生答的层面,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17)、什么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18)、各小组要根据分工有侧重地评议,不要都是综合评议,教研员最后做总结的时候可以综合评议,其他听课老师事先可以分好工。
(19)、(3)本节课使用了较先进的教学手段(网络教学),但效果并不比其它教学效果明显(多媒体、语音室),能否算整合课?
(20)、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说的这些都不是标准答案,我希望各位老师一起来思考,去补充一堂好课的标准。
4、听课评价建议简短
(1)、能通过分组抢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分几组效果可能更佳)。
(2)、而实践主要不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它是要解决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是为获得新的概念、观点、新的理论。解决问题,可能是生产新的产品、可能是发明新的技术。实践育人是教育部明确提的一个要求,而实践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科学教育在重视探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这也是国际科学教育的一个趋势,现在流行的STEM,其中有一个就是工程实践。
(3)、二是综合组织,按教学程序来说,将“六说”内容分布在各教学环节中,这样说艺术性强,流畅,浑然一体,但组织材料费力,还会条理不清。
(4)、教师要想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就需要培训和学习,而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学习方式就是听课。教师可以通过听课活动学习到那些优秀和先进的理念、方法和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和吸收,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
(5)、③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遇到例,可以让学生讨论)。
(6)、那么如果被你听课的教师能做到的地方,就是优点,
(7)、(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8)、(1)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9)、第思维要灵活。思维光活跃了还不行,还得灵活。如果思维总是钻牛角尖,不会换角度来思考,没有发散性,那种思维再活跃也不行。生物界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学生物学需要思维上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