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意思是
1、自相矛盾的意思是什么解释
(1)、释义: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2)、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3)、(3)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会说:叔叔——(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 盾形的东西(多指硬币上的纹章):金~。银~。
(5)、因为楚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他若回答矛能刺穿盾,则与盾“物莫能陷也”相矛盾;他若回答矛不能刺穿盾,则与矛“于物无不陷也”相矛盾。
(6)、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不管是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不管是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来因为以形容某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7)、白话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8)、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9)、成语出处 《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10)、Don’tmakeyourwordsoractionscontradicteachother.Otherwise,you’llberegardedasafoolorabraggart.
(11)、Thearmsdealerdidn’tknowhowtoanswer.Allofhisclientsdiscoveredhewasabraggartandleft.
(12)、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寓言故事。
(13)、(4)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会说:兄弟——(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4)、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5)、俄语翻译:самомусебепротиворечить
(16)、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17)、《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18)、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19)、 (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0)、 (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2、可见自相矛盾的意思是
(1)、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了《自相矛盾》一课。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也明白了人物的思维过程。希望同学们今后认真学习寓言故事,拥有更多的智慧。
(2)、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贵族。战国时期韩国(今河南新郑)人。***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他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才学超人,思维敏捷。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3)、第二天,他们拿着矛和盾走向西街。妻子在前门卖,丈夫在后门卖。有一个人想买一个矛一个盾,正往前门走去。妻子见有人来了,就连忙说:“我的矛既锋利又实惠,快来买,快来买。”客人就买了一个矛。他又往前走,来到了后门。丈夫也喊:“我的盾十分坚固,一定很实用。”那个人于是又买了一个盾。就这样,他们卖出矛和盾,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回家。
(4)、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5)、 下面这些句子中的“矛盾”是什么意思?把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A.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B.具有互相排斥的性质C.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而造成的隔阂、嫌隙他的观点前后有矛盾。( )他们俩的矛盾很深。( )去还是不去,他心里很矛盾。( )
(6)、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7)、自相矛盾的近义词:格格不入相互抵触与他们的乡土生活格格不入历史前进到今天,只为一己私利的“理想”,只杆格不入
(8)、(2)同桌讨论交流文言文《自相矛盾》的大意。(时间3分钟)
(9)、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10)、今天我们要学的字就是“矛”和“盾”,矛和盾本来是古代常用的两种兵器。“矛”尖头利刃,是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盾”坚硬厚实,可掩护身体,是防御性的兵器。小朋友们在下图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样子。而后来常用的“矛盾”一词就是出自这个典故,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或是两者之间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而造成的隔阂、嫌隙。“矛”和“盾”都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很像兵器本身的形状。小朋友们可以照着兵器的图片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哦!
(11)、上学期我们学过文言文《古人谈读书》,回忆一下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文言文学习的?
(12)、他先夸自己的“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3)、上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今天让我们深入了解内容,一起感受寓言的奇妙世界吧!
(14)、(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成语特点,引出寓言故事成语,达到引出课题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矛和盾,为理解课文的意思做好铺垫。猜测课题意思,帮助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5)、成语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16)、成语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17)、那个楚国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我感到今天太丢人了!”说着一***股坐在床边,又接着说:“今天的跟头真是栽惨了!”“脚磕坏了吗?”妻子忙问。卖矛和盾的人说:“脚磕坏了不要紧,我今天太丢人了!”
(18)、军火商不知道如何回答。他所有的客户都发现他是个吹牛大王,于是离开了。
(19)、Oneday,hewasintroducinghisarmstohisclients.“Myshieldisthestrongestintheworldandnothingcanpiercethoughit.Withmyshield,you’llnevergethurt.”
(20)、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3、自相矛盾的意思是 翻译
(1)、一天,他向客户介绍他的武器。“我的盾牌是世界上最强的,没有什么能穿透它。有了我的盾牌,你永远不会受伤。”
(2)、看图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3)、认识一下什么是“矛”和“盾”。(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
(4)、(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穿透!”集市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5)、 盾破、矛断 盾坚、矛利 两败俱伤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学会了成语的翻译,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自相矛盾”的英语故事吧。
(8)、韩非是怎样描写事情的经过的?那个人是怎么夸耀自己的矛和盾的?
(9)、Paradox:悖论,这个词,指的A和B两个事物冲突,和自相矛盾意思完全一样。如果你在跟老外对话,想引入“自相矛盾”的这个词,可以直接说,Paradox ,你get到了吗?
(10)、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11)、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相残杀自高自大
(12)、然后他继续说:“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它可以穿透世界上任何一个盾牌。有了我的矛,没有你打不赢的敌人。
(13)、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14)、Oneofhisclientsgotconfusedandasked,“Youjustsaidyourshieldcanstopanyspearandyourspearcanpierceanyshield.Then,whatwillhappenifIuseyourspeartopokeyourshield?”
(15)、解释: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格格:阻碍;隔阂。入:融洽。
(16)、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人答曰:( )
(17)、(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本课汉字,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18)、(2)教师引导:一个成语讲了一个短小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成语叫什么成语呢?(寓言故事成语)
(19)、Thenhecontinued,“Myspearisthesharpestintheworld.Itcanpiercethroughanyshieldintheworld.Withmyspear,thereisnoenemythatyoucan’tbeat.”
(20)、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刚刚大家说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弄懂《自相矛盾》的大概意思。
4、自相矛盾的意思是什么5字
(1)、由于版权保护,该视频将于2022年12月15日下架
(2)、《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3)、他的一个客户感到疑惑,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可以阻挡任何矛,你的矛可以刺穿任何盾。那么,如果我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发生什么?”
(4)、本文写了一个卖盾与矛的人,由于过分夸大自己的矛和盾的作用,结果出现说的话前后相互抵触的情况,被人问的哑口无言。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前后抵触的道理。
(5)、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6)、自相矛盾的意思: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读音:(zìxiāngmáodùn)
(7)、他滔滔不绝地把今天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妻子听。妻子听后,心平气和地说:“你别伤心,咱们想想办法。”想了一会儿,卖矛和盾的人说:“我有了,明天咱们在一个地方卖,你卖矛,我卖盾。卖出哪个都有收获。”
(8)、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9)、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0)、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自相矛盾)
(11)、(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
(12)、请学生当小老师书写“矛”“誉”。(小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练写)
(13)、(1)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没有它不能刺破的东西。”(起因)
(14)、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15)、楚人是怎样夸赞自己的矛与盾的?有人向他提出了怎样的问题?为什么他回答不上别人的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16)、自相矛盾的反义词:自圆其说能提出理由,使自己的说法没有自相矛盾或破绽之处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缝隙,形容非常严密无懈可击的租约天衣无缝计划周密,不露形迹,无隙可寻;亦用以称诗文之自然浑成,无斧凿痕迹
(17)、出处:战国·《韩非子·难一》:“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8)、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19)、 (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示例):这些理论自相矛盾。扩展资料:近反义词辨析近义词:格格不入(gégébùrù) (解释):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出自):《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示例):我本不知“运动”的人,所以凡所讲演,多与该同盟~。◎《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反义词:并行不悖(bìngxíngbùbèi) (解释):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示例):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呢?◎巴金《家》九
(20)、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5、自相矛盾的意思是什么?最短的意思
(1)、(1)指名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它们都是四个字的成语)
(2)、a.有一则广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x”,这种说法自相矛盾。
(3)、译文: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4)、(3)寓言故事成语有什么特点呢?(故事短小,寓意深刻)
(5)、有个楚国人同时卖盾和矛。他赞誉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穿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6)、那个楚国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
(7)、看着下面图片,一起来猜一猜是什么寓言故事,并说一说寓意。
(8)、Paradox:矛盾,悖论。Spear:矛。Shield:盾(牌)
(9)、(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刚才大家回忆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懂《自相矛盾》的大概意思。
(10)、请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这篇文章的意思,并讲讲这个故事。
(11)、b.有人在墙上写着:“不准乱涂乱画”,可他自己就在墙上乱画了,他的行为和言论自相矛盾。
(12)、出处:清代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1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①之上。庄子曰:“鲦鱼②出游从容③,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④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4)、其他翻译:sichselbstwidersprechenêtrecontradictoires
(15)、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16)、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一说。
(17)、(设计意图)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意思。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此环节为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2题而设计。
(18)、教师引导: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瞧,这个楚国人在干什么呢?(这个楚国人在卖盾与矛)
(19)、谁能说说文言文《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0)、 给同学或者父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1)、(出示图片)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
(2)、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观察矛和盾各有什么特点。(矛的前面尖尖的,是用于攻击敌人的一种兵器。盾是圆圆的,或者是方形的,是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
(4)、我们看下“自相矛盾”表达的深层含义是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
(5)、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
(6)、本文通过楚人“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言过其实,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前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