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晏殊词特点评价(晏殊词的特点围绕作品论述119句)

晏殊词的特点

1、晏殊词的特点 百度网盘

(1)、《喜迁莺》是一首赠别词,一开始就赋予花、柳自己的感情,且同样的无穷不尽。接下来便以最大酒杯来送别,以何处不相逢来宽慰对方,“觥船一棹百分空”是化用杜牧的诗句。下一句直抒离别情感,指出知音难觅,知己难求的感伤之意,“天若有情应老”又是化用李贺的诗句。最后以利名场上,今古梦茫茫结尾,指出利名如梦,不须沉溺其中。不同于一般送别词中的深切感伤,这阙《喜迁莺》虽有伤怀却适可而止,且无论在分别事上,还是在人生沉浮上都是一种劝解的态度,想必这也是晏殊在仕宦多年经历之后的感叹与反思。下面这首《酒泉子》里同样表达了一种对利名场的洞见,这首词以三月之时,暖风吹开无数好花开篇,随之回忆当年纷纷落花的伤人之景,上片这两句是极具生活情趣之语,足见晏殊对生活中美好风物的关注。下片以感叹语起,“长安多少利名身”有多少为功名利禄而忙碌奔走的人啊,在表现春日美好之后的这一句感叹,虽不是情绪激烈之语,却意味浓重深入人心,让人也生出无尽的感慨。要是能有一杯花前酒,一定要好好地享受春光,在感受吹开好花无限的三月暖风时,感叹利名场的种种,眼前的美好时光也更加珍贵、更应该好好地享受了。其实晏殊本人又何尝不是这利名身中人呢?这三首词所体现出的是晏殊面对利名的超脱,如前文所说这种超脱并不是苏轼那种依靠胸怀气魄的超脱,而是一种对人生理智的洞见,虽有感伤,却无抱怨愤恨之语。如“须知一盏花前酒”与“若有一杯香桂酒”,都是一种片刻的解脱机会,在其背后隐藏着的是占据主导的繁琐生活,晏殊所要表达的并不是淡泊名利,而是既然为生活的确有着太多的时候要去苟且,那么也一定要在美好时光到来之时,好好地享受短暂而难得的宁静。晏殊的这种理性智慧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是十分值得关注的,我们今日有许多“营营苟苟”与“疲于奔命”,而真正出世对大多数人来讲也并不现实,那是否也应该更多地找些原本被忽视的美妙瞬间来解脱心灵呢?也许大家会觉得持续忙碌下时间并不允许,可是我们又被各式各样电子产品中的信息洪流占去了多少精力呢?

(2)、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3)、酿酒老人离开人世间,引起诗人深深的惋惜和怀念。诗人痴情地想象这位酿酒老人死后的生活。表明诗人平时与纪叟感情的深厚,现在死生分离,诗人感到十分悲痛。

(4)、那么,又该如何去做呢?最后,他说“不如怜取眼前人”,“怜”,尊重爱惜。他懂得,只有尊重爱惜了今天,才有真正美好的未来,只是在那里空空的“念远”、“伤春”,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也将不可获得。晏殊词中是既有诗人的感性,又有理性的反省和节制,而且还隐然有一种处理安排的办法。

(5)、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词作下片开头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将它称为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第一种境界,真是独具慧心。

(6)、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寻堪和梦无。

(7)、长安多少利名身。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且留春。

(8)、为什么会如此呢?其实,这与晏殊本身的性格和身份地位很有关系。据史料记载,晏殊为人刚简威猛,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相当简朴,很受世人敬重。在担任宰相期间,十分谨小慎微,连皇帝都对他佩服不已。这些性格,身份地位和为人处世的原则等等因素就使得晏殊的《珠玉词》表现出了一种“富贵之气”:端庄典雅,温和娴静,清丽圆润。

(9)、⑶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10)、红笺(jiān):红色笺纸。唐韩偓(wò)《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此化用之。附:带去。

(11)、萧娘敛尽双蛾翠,回香袂。今朝有酒今朝醉,遮莫更长无睡。 

(12)、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13)、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

(1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5)、整首词的感情自然流动,不至于太悲伤,也不至于太忘情,一切都显地平静而沉稳。西风凋尽碧树,兰菊感到忧愁。伊人凭栏眺望,看见燕子双飞,明月无情,穿透绣帘朱户;而后,她独上高楼,望断天涯归路。

(16)、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

(17)、  词中之帝李煜诗词全集:一生经历大起大落,句句写透人生的本质

(18)、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19)、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欲寄彩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最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比较起来,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还是失之显露;而作者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词中的“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另一首《踏莎行·小径红稀》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结笔的妙处正相同,都是以景结情。

(20)、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2、晏殊词特点评价

(1)、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2)、这三首词乃是晏殊在名利宦海中所具有的一种解脱态度。《采桑子》开头即点出春风归来,春光美好,成双的燕子绕梁筑巢,首先体现出晏殊对春日观察的用心之处,春风、群芳、双燕都是春天到来之时最寻常可见之物,可以说人人都可以看到,那么描写这些普通寻常的事物怎么会让我们觉得如此美好动人呢?因为在现代生活中的我们,停止了对美好自然的观察与体会,总是选择忽视。晏殊并没有停留在捕获到美好春日的这一层面,接下来在下片更进一步说:要知道能有一盏在花前而饮的酒,就已经占得了韶光,不要说匆忙的事情,梦里的平生种种已经足够苦痛了。不同于前述《浣溪沙》中先点出年光有限、离别伤人、山河念远、风雨伤春,再以怜取眼前人超脱,这首词率先以美好春日、花前美酒来占得韶光,末尾再点出不要去想苦恼的人事。那阙《浣溪沙》有些给他人讲道理的意味,而这首《采桑子》便更像是自顾自的叙说了。结尾处才出来的情感如同香水的尾调一般,是最悠长最令人回味的部分,《浣溪沙》以解脱结尾,全词所体现出的是理性超脱后的愉悦,而这里以伤心事结尾,更是给人一种只得暂时解放自己,而常常处在苦难之中的感觉。的确,无论是对于身居高位的晏殊还是努力生活的我们,人生种种忙碌与不如意终究是不可避免的主调,那么就在春光灿烂之时,抽一点精力出来占得韶光吧。

(3)、当时月下分飞处,依旧凄凉。也会思量,不道孤眠夜更长。

(4)、现在来评价一下喻恩泰这位演员,自从武林外传中,喻恩泰以“吕秀才”一角深入人心后,他却没有选择乘势而起。相反他选择回学校进修博士。演艺圈其实从来不是靠学历吃饭,若是名利心重的人,哪怕是辍学也不会放过成角儿的机会。但喻恩泰却是一个明明靠颜值就可以的人,却偏偏要拼学问,成为演员中少有的学霸。可能在他看来,他更向往的是做艺术家,而不仅仅只是一名随时会被淘汰的演员。在这一点上喻恩泰是非常适合来演绎这个角色的,先不说别的只说他在综艺节目《中华好诗词》,中喻恩泰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和对古诗词的熟练掌握,成为了该节目的“常胜将军”,也是常驻嘉宾,连很多选手都自愧不如。这是很少有演员能做得到的。所以喻恩泰不论是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是具备演绎这个角色的。

(5)、在文坛上,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将小令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在北宋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可以先从他的一首词入手分析:“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清平乐》晏殊

(6)、关于写诗,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这句话,对某些诗人来说,确实如此。可是,对晏殊来说,则是一个例外。众所周知,晏殊一生仕宦显达,十四岁时就以神童之名得到宋真宗的赏识,擢为秘书省正字。后来,宋仁宗继位,晏殊继续平步青云,成为当朝宰相。

(7)、  年少轻狂?炫妻狂魔?这样的杜甫你认识吗?

(8)、王国维先生的这个见解,是他研究学问的经验总结,对启示后人学习,道理是非常深刻的,值得我们学习。

(9)、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图均来自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敬意与感谢!

(10)、白话释义:春天的花,秋天的草都是时光流逝的象征。总是把眉毛舒展开,没有抵挡多少愁苦。劝你喝酒消愁,不要管别人的说法。时光飞逝留不住,人生有几次能登上高位呢。如此的胸襟,如此的看待世界,说明他已经是一个胸中有道,眼界很高的人了,所以他的格局很大。在政治上他从14岁入仕,当官几近50年。平时他也是很有能力的人,政务出色在官场平步青云,历经宋真宗、宋仁宗两朝,受到了两任皇帝同样的赏识。总结一下他的官场过往他是一个有礼数,有坚持,有能力,有眼光的人。这样一个有才华有学识的人需要一个和他相近的好演员来演绎。

(11)、前文详细分析了晏殊词中所体现出的两种理性,即对伤怀感情的节制与对官场利名的解脱,二者是合一的,是晏殊达观的人生智慧的两种具体体现。《珠玉词》中还有许多其他具有这种理性气质的佳作。

(12)、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13)、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14)、红笺(jiān):红色笺纸。唐韩偓(wò)《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此化用之。

(15)、此词写深秋时节在长安路上的所见所思,上阕从秋天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下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叹作者之落拓无成作结。

(16)、⑻红笺(jiān):红色笺纸。唐韩偓(wò)《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此化用之。附:带去。

(17)、王国维先生引用的诗词句子,和《蒹葭》表达的情感都是一类的,原先也都是描写感情的,如“众里寻他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原本的意思是,那个漂亮的女子到哪里了,怎么找不到了?可是,在非常失落的时候,蓦然一回头,啊!看到了,她正在那灯火稀疏的地方,似乎要向我这里走来。而王国维先生把它们放在这里,又把它们提升到新的更高的境界,让它们派生出新的思想含义,其见解就非同一般了。第一境界,是说人们要成就大事业,做出大学问,必须总结前人经验,读懂前人的理论,见多识广,只有这样,做大事、做学问才有资本,否则,就不会把大事做好,研究出来的学问,也是有欠缺的。第二境界,是告诉人们,做大事也好,研究学问也好,必须深刻思索,孜孜以求,不能怕吃苦,劳其筋骨,肌体消瘦,也毫无怨言,千万不可半途而废。第三境界是说,一朝顿悟,则豁然开朗,发前人之所未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到了这一步,就连自己也感到惊奇。

(18)、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19)、在这一重境界里,我们的人生处在人生困境当中,内心迷茫困惑,常常会感觉看不到未来,于是望尽天涯,似乎东西南北都是路,但是却不知何去何从。此时,我们的人生就有一种迷茫的悲壮感。

(20)、两首《清平乐》都是强调人生易逝、韶华易老,应当绿酒金杯,开怀畅饮,享受当下。第一首上片的“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尤有感慨,耐人寻味,更给下文的解脱奠定了基础。下面这首《拂霓裳》的开头两句写得非常精彩,三七的句式节奏感也很强,体现出词这种文体音乐性对情绪表达的促进,整个上片营造了愉快祥和的景象;下片感叹人生变迁,最终以沉醉珍惜超脱而结束。接下来这首《渔家傲》不同于晏殊其他词的雅致清新,反而写得洒脱直率,也颇有一番趣味,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舒畅。最后三首同样也是写生活美好,节制感伤,珍惜当下的作品。其中的“把酒看花须强饮,明朝后日渐离披”、“今朝有酒今朝醉,遮莫更长无睡”、“恼乱东风、莫便吹零落,惜取芳菲眼下明”都是警句。虽有警句,但是将这些作品当作整体看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其中意涵,这也是这一类晏殊词的一个特点,即要全篇整体反复欣赏,方愈发觉得其词既有雅致又有感怀,还具有他人所少有的智慧。

3、晏殊词的特点围绕作品论述

(1)、   抢疯了!冬奥会出纪念邮票了!还有新晋顶流冰墩墩!限量2022套,买到立刻成绝版!

(2)、    欧阳修挂冠归来,吟诵了一首七律,韩琦读到后,感怀万千,也吟诵了一首千古名作……

(3)、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4)、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5)、⑺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唐陶翰《柳陌听早莺》诗:“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

(6)、这一句,看是寻常,却悲慨很深。通常,人们认为:一个创作者,要经历极大挫伤忧患,才能写出好词。可是,像晏同叔这样仕途顺利的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好词呢?这源于晏殊作为诗人的一种天性。他不需要有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只需要用自己敏锐、真纯的心灵,就可以体会出人类共有的苦难和悲慨。

(7)、 (2)温润秀洁,风格俊美。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宛转和谐。集名《珠玉》,珠圆玉润。刘熙载《艺概•词概》:冯延已词,晏同叔得其俊,永叔得其深。

(8)、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9)、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10)、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11)、三月暖风,开却好花无限了,当年丛下落纷纷。最愁人。

(12)、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他赋性“刚峻”(《五朝名臣言行录》),处事谨慎,没有流传什么风流艳事。他自奉俭约,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留客宴饮,常“以歌乐相佐”(《避暑录话》)。他喜欢纳什么歌妓、姬妾,是容易做到的。照理,他生平不会在男女爱情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以付歌妓、艺人歌唱,内容不脱晚唐、五代以来的“艳科”传统;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感情,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但晏殊写的这类词,也不像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客观描写,这首《踏莎行》小令,就是这样的一首词。

(13)、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欲寄彩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最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比较起来,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还是失之显露;而作者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词中的“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另一首《踏莎行·小径红稀》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结笔的妙处正相同,都是以景结情。

(14)、  明末第一才子张岱,迷倒无数女人,有趣,才是一个人的顶级魅力

(1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6)、因此,他的词作虽没有澎湃的激情,却自有一股温暖人心的力量。就这首词而言,词尾“不如怜取眼前人”7字,语气淡然,却隐隐透露出作者鲜明的人生态度:人生苦短,很多伤感苦痛本来就是难以避免的。与其这样,还不如珍惜每一天,过好当下。如此,往后余生自然会多些欢喜,少些烦恼。

(17)、泪痕揾遍鸳鸯枕,重绕回廊。月上东窗,长到如今欲断肠。

(18)、须知一盏花前酒,占得韶光。莫话匆忙,梦里浮生足断肠。

(19)、此词写别情。上片起首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楚辞·离骚》有瑶台这个词,但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移借过来,指陆上仙境。说要往海上仙山,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来可以双飞同去,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此时“思量”起来,感到“不合”,有些后悔。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此时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轻别”一事,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在。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句就写这种思念。它和作者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中的“山长水阔知何处”,同一意境。

(20)、-----------------------------------------

4、晏殊词的特点是什么

(1)、李煜的词分为前后两期,以亡国为界。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宫廷情趣,颇显得绮丽淫靡。后期的词主要抒发亡国之思,分外沉痛哀伤。李煜是一个敏感的诗人,有着赤诚的心灵,这一点在两个时期都有明显的体现。

(2)、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3)、叶嘉莹先生认为,陶渊明、晏殊都属于理性的诗人,他们对人生和生活有一种智慧的观照,在敏锐地抓住心灵感受的同时,还比纯情的诗人多了一些感情上的节制与反省。这首词正体现出了晏殊这一种超脱的气质,这超脱不是苏轼那种旷达式的,而是一种理性的智慧。下面的两首《浣溪沙》也同样是晏殊这种理性智慧的体现,第二首是写送别,上片写宴会景象,下片写不须急归,只需畅饮,好景满含人情,丝毫不见一般伤别的悲痛。而最后一首,上片写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应当及时行乐,下片写伤怀与感叹都是徒劳,不若怜爱眼前之人,即酒筵歌席上的歌女,在此指代眼下乐事。这首词行文温婉,蕴含思索,不是具体地写一时一地之感,而是于人生中提炼出来的普遍态度。这是一种知时空之不可超越、知感伤之不可遣怀而不沉溺其中的态度,这种态度源自于对生活与人生的洞察。晏殊的词往往给我们清新和婉的感觉,虽有感伤却不沉痛也不凄厉,这种理性的超脱是非常自然的,大抵不是因为刻意的理智而获得了对人世的洞察,而是先有对生活的达观才自然而然地可以超脱,如同庄子所言:“圣人之心静也,非日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晏殊的理性超脱既在感时伤怀与享受人生的徘徊之时,也在利名营营与感受生活的取舍之间。

(4)、下片,“绮席凝尘,香闺掩雾”,写“意中人”去后,尘凝雾掩,遗迹凄清,且非一日之故。“红笺小字凭谁附”,音讯难通,和《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欲寄彩笺兼尺素”而未能的意思相同。“高楼目尽欲黄昏”,既然人已远去,又音讯难通,那么登高遥望,也就是一种痴望。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念深,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显得婉转含蓄。最后接以“梧桐叶上萧萧雨”一句,直写景物,实际上景中有情,意味深长。比较起来,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虽然妙极,还是失之显露;而作者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词中的“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另一首《踏莎行·小径红稀》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结笔的妙处正相同,都是以景结情。

(5)、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传说,唐德宗贞元时阅考卷,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至于古代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面本容之义。

(6)、绮席:华丽的席具。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惠休〈怨别〉》:“膏炉绝沉燎,绮席生浮埃。”

(7)、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8)、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9)、词作写到这里,让人无限感伤。如果是李煜,他肯定会继续感伤下去,将伤感写个痛快淋漓。可是,晏殊却话锋一转,说“酒筵歌席莫辞频”。他不像李后主,沉溺于个人的深悲极恨中,而是有反省有节制,有安排处理的办法。而正是这种对待苦难处理安排的不同,才造成了每个词人风格的不同。

(10)、我们现在先来看看晏殊是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历史上,晏殊此人无论是在当时的政坛还是文坛上都是值得一赞的人物。他是北宋的“太平宰相”,官场巅峰时期,手中握着大宋政权与军权。

(11)、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12)、事实上晏殊出身并不显赫,根据夏承焘先生《唐宋词人年谱》引《名臣言行录》,其父乃是抚州手力节级,节级是唐宋吏役之职。晏殊自幼好学,七岁知学问,为文章,被称为神童。十三岁被李虚己看中为婿(李虚己建安人,官至尚书刑部侍郎),而后又在十四岁被安抚江南的宰相张知白举神童,与千余人一同殿试,神情自若,援笔立成。具欧阳修所作神道碑记载,赐同进士出身后,又召试诗赋,晏殊直言自己曾做过此题不敢隐瞒,请换题考试,真宗赞赏,任命他为秘书省正字。真宗之世,“天书”屡降,文人经常歌功颂德,晏殊也屡屡献文直到升为王府记事参军,左正言,擢史馆开始为东宫官。仁宗即位后更是几次升迁为枢密副使,进入宰辅行列。晏殊一生三度拜相,三次被罢,先后提拔了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宋祁、孔道辅、蔡襄、张先等名臣文士。除晚年在永兴军(今西安)的三年外,罢相在外期间均去京师不远,如欧阳修所说,晏殊是名副其实的“富贵优悠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晏殊一生为官以平衡为重,既有政绩,如仁宗初即位时稳定政局,在地方启用范仲淹讲学恢复学风,与西夏作战时上书忠谏,提拔主持庆历新政的宰执与谏官等等;但也因此被批圆滑自私,如平息富弼与吕夷简之争,与西夏主和,庆历新政失败后,坚持贬谪欧阳修等等。无论如何评价晏殊,都不能说他恬淡自然,相反他精于仕宦,富贵保身,既有聪颖过人的天资,也有努力经营的心机,还有通达观照的高度,结合其人其事,可知前文所叙述的据对人生的洞察以理智地解脱不虚矣。

(13)、北宋大词人晏殊的作品就意境高远,而且风格迥异,其中有很多的名篇佳作,不仅脍炙人口,同时那份哲理也是呼之欲出,譬如这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写得很有趣,另外那份哲理也很深刻,无非就是要告诉读者,生命很短暂一定要尽时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整首词讲述了许多的大道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读者来说,从这样的作品,只要能够感悟一那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是会有帮助,这也正是此词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看上去好像写得很普通,其实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

(14)、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15)、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16)、整个下片则是意境凄美,当然那份哲理同样很深刻,这个时候词人借景抒情,把内心的忧愁融入进了作品中;登上了山峰放眼是辽阔的河山,此时突然思念起了远方的亲人。等到风雨过后树枝的灿烂的花儿全部都被风给吹落了,才发现春天容易消逝,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感受到了春色美景,而春天已经就快要结束了,这是一件让人非常伤感的事情。还是在酒宴上快乐一点,不要去想那些伤心的事,再好好爱惜眼前的人,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

(17)、正如,花开花落、月圆月缺、春去秋来,晏殊即使是仕宦显达,也同样感受到了这种悲慨。可是,与李后主的主观悲慨不同,晏殊的悲慨很客观,描写了一个客观现实的景象,没有深悲极恨的口吻,也没有写得呼天抢地。这充分体现了他“珠圆玉润”的词作风格。

(18)、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

(19)、此词写别情。上片起首三句:“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楚辞·离骚》有瑶台这个词,但可能从《穆天子传》写西王母所居的瑶池移借过来,指陆上仙境。说要往海上仙山,没有波涛的险阻,要往瑶台仙境,也有路可通,原来可以双飞同去,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此时“思量”起来,感到“不合”,有些后悔。接着两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是说放弃双飞机会,让“意中人”轻易离开,此时后悔莫及,可就是“山长水远”,不知她投身何处了。“轻别”一事,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是感情的症结所在。一时的轻别,造成长期的思念,“山长”句就写这种思念。它和作者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中的“山长水阔知何处”,同一意境。

(20)、春风不负东君信,遍拆群芳。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

5、晏殊词的特点及其影响

(1)、  读懂《红楼梦》才知道,什么是中国真正的贵族精神

(2)、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3)、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4)、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

(5)、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

(6)、晏殊、欧阳修等人进入词坛后,北宋词坛才开始繁荣起来。李煜强化了温庭筠创造的词,晏殊继承了南唐五代的这种婉丽词风,在此基础上又有革新和求变。

(7)、向晓雪花呈瑞,飞遍玉城瑶砌。何人剪碎天边桂,散作瑶田琼蕊。

(8)、   一天一首唐诗: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0)、作为富贵宰相,很多人认为晏同叔其实没有多少政治能力,不过是沾了时代的光。可实际上,晏殊曾做过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军事和行政的最高长官,无论是在处世,还是论政,都很有才干和眼光。反映到他的词作上,就是不同于其他文人的理性、豁达和从容。

(11)、第一首最为大家耳熟能详,“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关于这一名句前人有许多记载和评价,龙榆生先生《唐宋名家词选》将宋·胡仔《渔隐丛话》引《复斋漫录》的一则故事附在词后。故事大概为晏殊赴杭州时路过维扬,在大明寺休息,命人读墙上题诗,当听到江都尉王琪的诗时方问道作者是谁,随后便招来同饭。饭后散步时,晏殊提到每每得到警句,便写在墙上,有时经年不能得对,如“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应声便答:“似曾相识燕归来。”自此晏殊将其推荐为馆阁官员,并常常带为侍从。夏承焘先生在《唐宋词人年谱》中对这则故事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这则故事流传颇广,《诗人玉屑》引《遗珠》,《能改斋漫录》均有相同的记叙,但其可信度并不高。粗略叙述考证如下:《石林诗话》中记录晏殊留守南郡(今河南商丘),当时王琪已经为馆阁校勘,晏殊特地向朝廷申请以王琪为府签判,开了外官带馆职的先河。根据《宋史》记载,王琪起进士,调江都主簿,上书言时务十二事,仁宗嘉奖他,提拔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同时,《本纪》中所记天圣五年,所颁布措施中有王琪传中所记上书中的建议,再加上晏殊在相邻几年时间内均无杭扬行迹,可以断定《石林诗话》较为可信,而这则故事或为臆谈,《渔隐丛话》纪此事的末尾同样进行了考证认为所记应为谬误。之所以在此引述考证,是为说明此句的确完全为晏殊所作,这样方才有继续赏析的价值,若按照故事所说,这一千古名句未免也只剩下“对得好”这一点可谈了。

(1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13)、这首词写离愁别恨,侧重“轻别”,有其“个性”;它从内心的懊悔和近痴的行动来表现深情,婉转含蓄,不脱晏殊词的特点;而结笔为最妙,蕴藉而韵高,尤堪玩赏。

(14)、全词塑造了一个由多重性格所组成的抒情形象,抒发了作者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之情,立意奇巧,跌宕有致。

(15)、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唐陶翰《柳陌听早莺》诗:“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

(16)、下片承接“离恨”,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意思是说:昨夜,秋风劲吹,吹落了很多树木。思人独自登上高楼,望着那通往天涯尽头的道路,愁绪满腹。她很想给心上人寄一封信诉说思念。但是山高路远,江河宽广,谁知道它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了。

(17)、晏殊(yàn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18)、因为不见归人,所以就想要“寄彩笺兼尺素”;可是山长水阔,尺素又该寄到何处呢?一连串的心思流动,如大江静流,表面无波,内里深涌,最后如东归入海,化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样一个永恒而无望的等待动作。

(19)、其晏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激烈的字眼,而是努力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表达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和少许敏感而旷达的惆怅,表现出一种雅致含蓄的倾向。

(20)、词作上片写景,将情感注入景物中,写出“离恨”的主题。意思是说:在思人眼中,栏外的菊花似乎也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带着露水,也好似在暗暗落泪。绣楼上,罗幕空垂,空气中带着秋日的寒意。檐下的一双燕子也要离去了。主人公伫立良久,直到夜深。一轮明月高悬,似乎不明白人间离别之苦,斜斜地照着思人的窗户知道破晓。

(1)、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2)、后园春早,残雪尚蒙烟草。数树寒梅,欲绽香英。小妹无端、折尽钗头朵,满把金尊细细倾。

(3)、这首词写离愁别恨,侧重“轻别”,有其“个性”;它从内心的懊悔和近痴的行动来表现深情,婉转含蓄,不脱晏殊词的特点;而结笔为最妙,蕴藉而韵高,尤堪玩赏。

(4)、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5)、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弦声。

(6)、对于苦难,苏东坡用超然旷达来面对,欧阳修则用遣玩欣赏来化解。那么,晏殊是怎么处理的呢?他说:有酒的时候就去饮酒,有歌的时候就去听歌,不要说听歌饮酒的次数太多而推辞,因为那销魂的伤感比那歌筵酒席还更多,所以说是“酒筵歌席莫辞频”,笔墨清淡如许,感觉却敏锐真诚。

(7)、李煜、晏殊、同是婉约词派的大家。词风既都有婉曲的情思,但又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各有不同倾向。李煜的婉约词直白浅近,以血泪写愁情。晏殊的词清丽温润,哀而不伤。

(8)、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9)、⑵碧海:传说中的海名。《海内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10)、晏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激烈的字眼,而是努力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表达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和少许敏感而旷达的惆怅,表现出一种雅致含蓄的倾向。

(11)、春色初来,遍拆红芳千万树,流莺粉蝶斗翻飞。恋香枝。

(12)、劝君莫惜缕金衣。把酒看花须强饮,明朝后日渐离披。惜芳时。

(13)、秋光向晚,小阁初开宴。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

(14)、这首词是李煜为怀念大周后所作的悼亡词。曾经的美好时光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又是一年重阳节,我登楼远眺,却只有你的茱萸香坠。菊花香气飘到庭院里,又下着细细的雨。自你走后,每天的愁结一年比一年长。

(15)、   15岁被卖为舞妓,后成皇帝爱妃,晚年凄凉,却因一首七言绝句流传千古!

(16)、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17)、      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

(18)、《踏莎行·碧海无波》当作于天圣五年(1027)作者贬知宣州途中。作者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此词即在途中所作。

(19)、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