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荀子经典名言30句摘抄(荀子名言精选67句)

荀子经典名言30句

1、荀子经典名言名句100句

(1)、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

(2)、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4)、18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5)、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6)、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7)、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8)、再好的马只跑一步,也比不上资质不好的马努力地跑。不注重积累,哪怕朽木头也折不断,如果坚持不懈地做,金石也能镂空。

(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0)、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11)、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12)、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1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4)、出自《荀子·劝学》。(释义)蓬草生长在丛麻中,用不着扶就长得挺直;白沙混杂在黑泥里,就会和泥一个颜色。

(15)、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荀子·劝学》

(16)、王阳明认为立志是学问的根本,这个“志”不纯是从一己之私利出发,而是去除过度私欲,合乎“天理”,理即心。存天理,恢复本心,便是“立志”。

(17)、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18)、一个好的农民,并不因为遇到水、旱等自然灾害,就不去耕种土地;一个好的商人,并不因为一时的亏损,就不再搞经营;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并不因为贫穷,就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松懈自己的斗志,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

(19)、10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

(20)、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2、荀子经典名言30句摘抄

(1)、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荀子

(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3)、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经典语录

(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5)、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6)、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荀子

(7)、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

(8)、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9)、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1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1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4)、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明:视力好,引申为看清楚。聪:听力好,引申为听清楚。这两句大意是:眼睛不能同时清清楚楚地看两种不放在一起的东西;耳朵不能同时清清楚楚地听两种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此条以眼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为例子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劝学的道理本来很枯燥,不善说理时,往往不易为人所接受。苟况巧妙地通过打比方的方法,用人们最熟悉、最简单的例子浅显易懂地阐明道理,不仅琅琅上口,而且富有哲理性,说服力很强,因此成为教育实践中使用率很高的名句。

(15)、说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人才是治国安邦的有益人才。

(16)、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17)、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经典语录

(18)、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19)、《二十四史》中105句千古名言,值得你一品再品,一读再读含史记

(20)、即使有些事情干起来很辛劳、很劳累,但只要符合自己的理想,只要是发自于内心,也要坚持去干;即使有些事情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但只要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要千方百计把它干好。

3、荀子名言精选

(1)、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劝学》——

(2)、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4)、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5)、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

(6)、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7)、眼光不妨放长远一些,站得高一些,能看得更广,格局更大。

(8)、1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荀子

(9)、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0)、只有理解透彻了,就记住了,若是只为求记住,那么记的过程会很痛苦,而且也不会理解透彻。而只要理解透彻了,自然就记住了。但理解也不是最高的,最终极的境界还是“自家本体”——自己的心。理解最终还是为自己所用,如果目的是求理解,那还是不够的。

(11)、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2)、10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13)、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不为:不因。水早:指水灾,旱灾。本句大意是:好的农夫不因为出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这句原义是单指农业生产的,但现在可广用其义,用于论述人们在从事各种工作时,不能因为出现困难就停止不前。

(14)、 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15)、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16)、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17)、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该考虑、什么事不用自己操心,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

(18)、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19)、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20)、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

4、荀子名言100句与解释

(1)、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2)、出自《荀子·荣辱》。(释义)赠人以美好的言辞,比布帛更能温暖别人;而用恶语伤人比用矛戟刺人伤得还要深。

(3)、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4)、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5)、君子定居时一定要谨慎地选择好地方,外出要和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交往,以此防止受邪恶人的影响,而接近于正道。一定要注意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

(6)、8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7)、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