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劝学》荀子名言名句(荀子 劝学名句110句)

荀子劝学必背名句

1、荀子劝学必背名句及解释

(1)、(2)《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因佩戴惠草而遭到贬斥,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2)、(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论语》)

(3)、古人在举例论证的时候往往比较喜欢把“山”与“水”并列使用,荀子的《劝学》一文也不例外,作者为了论证积累对学习的重要性,在举完“山”的例子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作了补充。

(4)、第4自然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论述学习要善于积累,要坚持不懈,要用心专一。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6)、须臾之所学也: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须臾(yú):片刻,一会儿。

(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8)、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9)、(2020年全国II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

(10)、(4)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语》)

(11)、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方法,我们可以拿来,化作己有,去巧妙运用,一定人事半功倍。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róu)6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9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10则直,金11就砺12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7)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14)、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与之相反的是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          ,           ”的后果。

(15)、荀子在《劝学》中开头用“          ,          ”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不断学习才能取得进步的道理。

(16)、(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17)、各类事物之所以兴起,必然有内在原因。荣誉、耻辱的到来,必定与品德相一致。

(18)、(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9)、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鼯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20)、生(xìng)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劝学》荀子名言名句

(1)、荀子这种用比喻说理的写法,在其他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罕见的,应当说这是他的一种独创。

(2)、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3)、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4)、荀子在《劝学》中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          ,          ”,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5)、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贵在专心致志,其中“          ,           ”两句说明蚯蚓自身的不足之处。

(6)、⑤形容词用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7)、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

(8)、(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d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言:“        ,         ”。

(9)、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

(10)、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11)、(3)江山如画,                        。

(12)、(3)《劝学》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3)、(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4)、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16)、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17)、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16也;吾尝跂17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18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0;顺风而呼,声非加疾21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25千里;假舟楫26者,非能水27也,而绝28江河。君子生(xìng)29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司马迁在列举了周文王的《周易》到韩非子的《说难》《孤愤》,总结出包括《诗经》在内,都是贤人们抒发内心悲愤而作出来的句子《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荀子 劝学名句

(1)、《论语·里仁》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3)、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4)、答案:(1)剑阁峥嵘而崔嵬;(2)丛菊两开他日泪;(3)群山万壑赴荆门;(4)无边落木萧萧下;(5)犹抱琵琶半遮面;(6)东船西舫悄无言;(7)蓝田日暖玉生烟;(8)不及卢家有莫愁;(9)万里悲秋常作客;(10)梦啼妆泪红阑干

(5)、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6)、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对“专注”有深切的体会,他说“锲而舍之,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国清代学者王国维曾总结了学习的三个境界。其一为志存高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基二为持之以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为成功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话都说明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7)、(4)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8)、(6)但愿人长久,                       。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乾·象》 

(10)、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1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2)、《论语·里仁》中形容对于真理追求的执着与迫切的句子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13)、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招手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     ,      。”

(14)、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    ,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15)、荀子的“人定胜天”,不是叫我们与自然抗衡,而是叫我们认识自然,摸清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制天命而用之”。而现实是,我们往往把违背自然,践踏自然,杀鸡取卵式的掠夺自然当作了“人定胜天”,这不活活地屈杀荀老先生?记住,人定胜天,首先要尊重天。

(1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7)、⑷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18)、《劝学》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但作者又注意在排偶中适当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19)、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 

(20)、答案:(1)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4、荀子劝学必背名句有哪些

(1)、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有一天,荀子见一伙人戴着柳树叶编的帽子,跪在太阳地里,向老天爷求雨。他很不以为然,说:“过些天如真能下了雨,不求雨的人不也得了雨吗?下雨与祈雨无关。如真不下雨,那还是想法子引河开渠,才能有水。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他的结论就是说:“放下人为的努力而指望天赐,那就违反了万物之理。”

(4)、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______________;适百里者,宿春粮。(庄子《逍遥游》)

(5)、(3)__________________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干货收藏!中国古代十大帝王(作文素材必备)>>

(7)、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戴圣《礼记.学记》)

(9)、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rú)子牛。——鲁迅

(10)、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1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但是能使人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12)、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15)、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16)、(2)孔子以水为喻,表达对时间的深沉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屈原在《离骚》中也以水为喻,表达强烈的使命感的句子是:“                ,                 。”

(17)、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18)、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1-7全部语文试题  试题汇编201-31  试题汇编201-30  试题汇编201-31  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5、荀子劝学必考名句

(1)、答案:(1)功在不舍;(2)正襟危坐;(3)万里悲秋常作客;(4)雄姿英发;(5)落英缤纷;(6)秋风萧瑟;(7)能竭其力;(8)思接千载;

(2)、(1)___________,譬如北辰,___________。(《论语》)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4)、(1)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5)、《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6)、(4)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7)、(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8)、错:通“措”,搁置,放弃。君子重视自身内在的智慧和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去仰仗、指望天命,所以天天进步;小人放弃自己的努力,专去指望天命的眷顾,所以总是退步。

(9)、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文中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1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

(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13)、君子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但是不回去使别人来尊重自己。君子能够做到诚实可信,而不会迫使别人来相信自己。君子能够被人任用,但不会去强迫别人一定要任用自己。

(14)、(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花自飘零水自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5)、(2)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6)、《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同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                 ,               。”

(17)、(2)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_______”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________”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18)、(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19)、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借”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成功更加灿烂!(《成功需要“借”》)

(20)、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1)、《劝学》中荀子先是用两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接着强调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才会“          ,           ”。

(2)、(4)                      ,又岂在朝朝暮暮。

(3)、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2)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通:性)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火就燥也,平地若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6)、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荀子·大略》。

(7)、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8)、从前瓠巴弹瑟时,在水里游动的鱼也浮上水面来倾听;伯牙弹琴时,正在吃草料的供天子使用的马也停食而抬起头来欣赏。这句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真正良好的东西总会被听见、被发现的;重要的是做好自己,而不必去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

(9)、百发失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10)、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兴,文言翻译xīng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文言实词: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文言实词:望,文言翻译wàng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文言实词:长,文言翻译cháng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