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家训名言
1、李鸿章家训家规
(1)、CIBN汉学院频道,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汉文化为特色的互联网视频频道。
(2)、李鸿章就不一样了,他从来都没有早起的习惯,尤其后来越来越被曾国藩重视,自觉地位越来越不一般的时候,更是猖狂,不请假拒绝晨练,也不起来吃早饭。
(3)、曾国藩家训中有句名言,他说待人处事要“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4)、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栗,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5)、曾国藩培养静的方法:静坐,无论怎么忙,都要静坐,身体宁静可带动内心宁静;淡定从容,这是关键,遇到什么事情先静下来,能甘淡薄必有几分真学问,生活中要注意养得心中恬静。
(6)、但这场改名励志的戒烟运动很快就成了他十年戒烟史上一个漂亮的开场秀。两个月过后,熬不过致命的诱惑,终于败下阵来,前功尽弃了。
(7)、这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回家,超过三十亿人次的客运量,“人类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春运,这个中国奇迹,考验的是一个大国的实力,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见证的,则是那一个永远不变的“家”字。
(8)、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9)、曾国藩一生的成就还体现在他的治家方略上,他的家训名言代代流传。曾国藩非常看重读书。他其实小时候天份并不高,甚至还比较笨,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于是他就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的读。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一个人。原来,他家里来了一个小偷,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檐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后才行窃。可是小偷听他读了一遍又一遍,等啊等还是没等到他睡觉。小偷实在受不了了,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小偷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10)、只有理解我这话的意思的人,才可以看我这本《李鸿章传》。
(11)、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2)、很多人认为通过面相看人是封建迷信,但曾国藩真的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面相大师。所谓的看面相,其实就是一套观察、考察和分析的本领,掌握了这个本领,你的情商不会低,看人也不会错。
(1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14)、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15)、曾国藩曾经多次与其弟曾国潢提及“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老家安徽桐城的宅子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信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
(16)、曾国藩在给曾国荃的书信中哪一封提到了李鸿章
(17)、家训是家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历代名人在这方面留下了大量的遗产,一眼望去,浩若烟海。体裁同样繁多,包括书籍、散文、书信、遗言、对联、政令,等等。仅仅要将它们系统地整理出来,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18)、虽然曾国藩自己未能亲自写出家训,但他数百万字留存作品中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很多。在曾国藩去世后,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为曾国藩整理、编撰并出版全集,就特意搜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的精华之语,在全集中单列“曾氏家训”一章。其后,又有人将其单独成册发行。在后,更有人不断重新为之编选、出版。随后,梁启超为其专门编定《曾文正公嘉言钞》,其间的主体其实也还是曾国藩的家训名言与警句。
(19)、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礼让邻里,他的回信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这个故事所讲的就是清朝父子双宰相的张英和张廷玉家。
(20)、释义:人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自毁前程,而要看看未来,利益分享才可以得人心。而谋略却不能过于表露给他人看到,以防被他人所利用,最后造成事情的失败。
2、李鸿章家训十六字心得
(1)、当代年轻人,毕业找不到工作很大的原因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总认为高薪才配得上他们的能力,曾国藩之前也因此受尽了委屈,但在通读《道德经》后提出:“高不成,低先就”的观点。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指水之所以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就是因为它愿意往低处去。所有人都想往高处走,只有水肯低就,所达到的境界反而是最高境界。并且还引申出“名不正,事先顺”、“先有为,才有位”等观点。
(2)、首联就写了其愿意报效国家,并且认为自己一定有国之大志。
(3)、说起来是两个原因,其实也就一个,也就是曾国藩认为火候还不到,要待自己阅历极丰富,知识极丰富,自己的功夫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后,才可以写这本《曾国藩家训》。
(4)、因为曾麟书有“抽土烟”的爱好,曾国藩在十七岁的时候受其影响,染上烟瘾,从此成了一个标准的烟民。但他深知吸烟的危害,当时最欣赏他的老师刘元堂也不喜欢他抽烟,于是痛定思痛,曾国藩决定戒烟。
(5)、曾国藩非常重视修养的功夫,这也是其成就当中最主要的。幕僚薛福成总结曾国藩一生的成功之处,称其成功秘诀在于“以克己为体,以进贤为用”,前者就属于修身,后者则是说用人。
(6)、事实上,也正因为曾国藩没有像古代的颜之推写《颜氏家训》那样写本很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教材,而他自己一生中又处处贯彻着他的家训教育理念,这样一来,他的家训思想内涵反而不受一本书的限制,显得更加丰富。
(7)、好朋友不需要太多,两个就够了,一个肯把钱借给你,当他问你要债时,另一个肯把他打死。
(8)、这八个字曾国藩要求曾家每一个子弟,不论是谁都要身体力行,坚持不辍,这份实践、这份坚持,曾国藩认为就当得起一个“勤”字了。
(9)、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御街行》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西溪见牡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10)、爸爸给岁的女儿洗澡,刚把女儿放进水盆,女儿就大叫:妈妈快看,爸爸泡妞啦。
(11)、人生遭遇本有一定,但当尽其在我,以待事会之来。
(12)、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最不容易原谅的是别人。敢于直对自己的缺陷才是真勇气。
(13)、我们一般以为古代教育的主要渠道和现在一样,是课堂,也就是学校教育。然而不论哪个时期,能进入这些学校学习的学生在整个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中都是寥寥可数的。古代私塾、族塾俱属家庭教育形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校。事实上,因为儒家对“修齐治平”“家国天下”信仰的推崇,“修身齐家”的行为模式最终决定了家庭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教育形式。中国人最重家,从来都把家庭教育当作人生安身立命的根本。《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这就是中国人所笃信的教育理念,也是家训在中国古代得以昌盛的最关键原因。
(14)、但后人对曾国藩的为人、修身、治家却是出奇的一致赞誉。曾国藩作为一个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普通笨小子,却能经过一生的自我修行与磨练,成长为一代大儒、将帅、堂相,他这种个人努力和拼搏的经历和经验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15)、所以,人们常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诚然不假!
(16)、虽然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孔鲤的教育,但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所以这段记载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典范之而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则成了古代早期家训的典型内容。家训其实也很简单,不过就是家庭或家族中的长辈教育子弟或晚辈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十分宽泛,包括家庭生活、言行举止、个体修身、交友处世,乃至出仕从政、建功立业等各个方面。这些内容中的精华被行之于文、传乎后世,便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家训文化。
(17)、曾国藩向唐鉴讨教自我超越的方法,唐鉴教给他——静。曾国藩的实际操作方法就是“静坐”,并养成了每日静坐的习惯,也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独自安神静气地坐一会儿,以此来消除身上的浮躁不安。除了静坐,曾国藩练静功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临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静。”
(18)、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19)、这正是曾国藩家训的智慧精华所在。让我们随着郦波老师的娓娓道来,去切身感受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曾国藩家训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
(20)、时界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钱镠的三十二代孙钱文选根据其先祖钱镠的八训和遗训,开始整理和修纂《钱氏家乘》,总结归纳出一本惊世之作:《钱氏家训》。《钱氏家训》内容丰富,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方面。钱文选在先辈的基础上整理出《钱氏家训》的这种总结与提升能力,恰恰反映了钱氏家族一脉相承的家族文化传统,很好地传承了先人的优秀习惯。
3、李鸿章家训名言句子
(1)、《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才是孩子人生第一重要的老师。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这就是中国所笃信的教育理念,也是家训在中国古代得以昌盛的最关键因素。
(2)、这句话,写出了李鸿章忧国忧民的看法,实在是忠诚!
(3)、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4)、曾国藩真不愧是一个教育家,他不仅有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而且他不仅言传,还能身教。他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言传”,关键还要“身教”,这也是一种“勤以持家”的表现。
(5)、先秦以后,由于儒家学说渐成社会主流。在“家天下”的文明模式中,家训遂一跃成为社会教育的主流。这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6)、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像曾国藩那样,学习做一个家庭教育的行家里手吧!
(7)、《曾国藩家训》被誉为“千古家训之大成”,凝聚了曾国藩一生教育子女、指点子弟,甚至培养后人的教育思想与智慧。
(8)、中策,听从号令,北上勤王,剿灭义和团,然后跟八国联军重修于好。
(9)、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10)、6月16日,李鸿章接到慈禧旨意,让他进京,但当时的李鸿章是这样回复的:
(11)、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12)、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13)、夫人惟气之盛者,能舍人之所不能舍,而为人之所不能为。
(14)、就是说要在公开场合、在明处宣扬一个人的优点,对于他的缺点与不足之处,则应在私下里予以批评和教育。
(15)、谣诼之来本非意料所备,息谤莫若自涤,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
(16)、而刘铭传的铭字营是李鸿章的嫡系,李鸿章办淮军秉承老师曾国藩办洋务的新思想,大量装备了洋枪、洋炮等新式武器。
(17)、第一次发誓戒烟,为了表决心,他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改名励志。曾国藩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8)、乔致庸把乔家的商业发展到巅峰,同时也拥有气派富丽的宅院,却在吃穿用度等日常生活方面不奢华,极为简朴。他告诫儿孙注重勤俭节约,“有钱不能浪费,浪费则对钱不敬,不敬则得罪钱,得罪钱则受穷”,不能贪图享受祖辈留下的财富。乔家大院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这是乔致庸亲自撰写的,挂在内宅门上用以教育后人。
(19)、子女的教育是经常性的,不是偶然性的。偶尔的教育肯定没有效果,子女也不会把它当回事。曾国藩后来把子女带在身边,就是要勤教,把教育子弟作为常课。
(20)、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
4、李鸿章家训最经典四句
(1)、一个家庭习惯和家族行为准则,决定着家庭成员的行为取向,而榜样的言行则会成为家庭成员的行为模式,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2)、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3)、曾国藩喜出望外,决定去南京考察,这一考察不要紧,一下子花光了所有的钱,就是因为他买了一部精刻本的《二十三史》!于是,他去当铺当掉了所有的衣服和行李,就这样驮着一大堆史书和书里厚重的五千年文明史,好不容易回到了湖南老家。
(4)、和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5)、由此,大家看出曾国藩父亲曾麟书教育方法的高明之处了吗?不戳痛处不指责,四两拨千斤!平平淡淡就把儿子两次落榜的心理负担给除了;
(6)、昼日色清如照前林叶未零海东新隼至一点在青冥----《和李光化秋咏四首.》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7)、又如关于方孝孺的故事,作者痛感于一些人所谓的“愚忠”之说,从为人的角度告诉读者,方孝孺是来自一个清廉刚直家庭的清廉刚直之人,其父连朱元璋的强权都不会畏惧,那么其子又怎会畏惧朱元璋儿子的暴力威胁?作者在感慨于那种古代读书人的气节之时,不由得又想起了近年来的历史虚无主义风潮,以及那些“汉奸有功”的论调,很显然,这些鼓吹者的家风,应该是出了问题。
(8)、曾国藩十分重视家风家教,即使工作到深夜,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他对兄弟、子女严格极其要求。比如: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不准子女攒钱买田,不准穿华美衣服,不准训斥仆佣,不准轻慢邻居,不准仗势欺人等等。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9)、他发现李鸿章没来,便会派亲兵去请,一来二去李鸿章脸上挂不住了,曾国藩只说了一句:“少荃,你既然来我幕中,我就有言相告,到我这里来的人,都得守一个‘诚’字!”自此以后,李鸿章痛自反省,再也不敢睡懒觉了,而且后来,再也没有在个人习惯上被他的老师曾国藩指责过。
(10)、有一位老人一个人生活,他特别喜欢安静,可每天都有一帮孩子在他门前嬉戏、玩闹,吵得他根本不得安宁。
(11)、中国人重视家庭,更重视家庭之建设。对于如何写好一个“家”字,如何培育、维护、延续一个家庭,如何发挥家教功能,中国人有大量的理论和经验,这些理论和经验,又是伴随中华文明而来,早已化为了传统的一部分,民族灵魂的一部分。
(12)、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13)、的确,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名气最大的政客。誉之者,称之为“旧中国务实第一人”、“中国近代化之父”;毁之者,直斥为“汉奸”、“卖国贼”,众说纷云,褒贬不一。但他的治家教子和文才是值得推崇和欣赏的。
(14)、是其最好的,也是清朝末期很高的一首爱国诗了。
(15)、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
(16)、历史这种东西,很难说得清,反而是越久远的史实越不会被人怀疑,毕竟流传至今的史料少。反而是离自己越近的,越难说得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所看到的内容截然不同。
(17)、李鸿章他开办兵工厂,送幼童出国留学,开办第一家军校,开设中国第一个舰队,为了挽救大清而呕心沥血,可是却不能阻止大清这艘破船的沉没。
(18)、“薄责人”就能“躬自厚”,是说少苛责别人,少议论别人短处,多见别人长处,这样就能使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19)、有人称《曾国藩家训》为“千古家训之首”,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的。因为若从狭义的角度看,《曾国藩家训》于家规礼法所涉并不为深,甚至《曾国藩家训》一书的成书也尚存不为人知的悬疑。作为一代大儒、理学传人的曾国藩,被钱穆先生称为“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他一生重视教育,不论在京为官,还是在外带兵,总是作有大量教育子弟的书信、文章。在他生前,《曾国藩家书》就已结集出版,并在当时就极受世人瞩目。
(20)、小三很好是么?这样做你对的起一直爱着你的我嘛草你妹的带着你的小三滚滚滚
5、李鸿章家训名言16字
(1)、他不希望自己的家里人世代做官,事实上也不能、也根本做不到世代做官。他给妻子欧阳夫人写信时也说,我们家里不要做代代做官之想。当官是偶然之事,不是必然的,不能拿这个偶然的东西当成一种必然,当成家族世代的追求。自古以来,官职越高,风险越大。基于此,曾国藩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做官,做高官。
(2)、但是,曾国藩也同时提出:“治家贵严,不可拘束过甚。”也就是说,在严的同时,也不可对子女过分拘束,一点小事情就吹毛求疵,子女被管教得喘不过气来,感到无所适从,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在违背父母的意愿,这样的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
(3)、6月25日,李鸿章才收到盛宣怀转发来的宣战诏书,他回答是:
(4)、像这样的一个人,该怎么评价呢?答案是他是个非凡的人。这个人是非常的奸雄还是非常的豪杰先不说,单是他处的位置与层次,就不是普通庸人的眼光所能达到的,也不是普通庸人的嘴所能随口胡说的。
(5)、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6)、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家族能长久下去的真理所在。中国人的信仰体系,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信天命,“天”就是天帝,中国人畏天;一是信祖宗,我们在遇到重大难题时,常会给祖宗上炷香祷告一番,希望祖宗保佑后代平平安安之类。要知道,老天离我们远,只能敬畏;祖宗才是我们生活中存在过的,离我们很近。
(7)、曾国藩资质平常,他身上也有着普通人常有的性格缺陷,甚至一生中也做过很多错事,留下过很多遗憾。
(8)、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在生活或工作中,很难不接触“黑”,曾国藩的观点就是“近其人,远其事”(《曾国藩全集·诗文》),也就是与其人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但如果政治立场不同,则一定不会同流合污。
(9)、早起思路特别清晰,考虑工作事情,特别有效率;
(10)、大慈供销社是一个专门销售良心产品的线上商城,里面所有的产品都值得信赖。今后我们将不断上线更多的好产品,让大家买的放心,用的安心。同时也给更多的微商义工提供一个销售平台,让他们不在那么辛苦,轻松挣钱养活自己。
(11)、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12)、到曾国藩的晚年,为了勉励两个儿子及诸侄辈,在《诫子书》中写下了日课四条,作为遗嘱,那就是“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简单概括就是八个字:“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13)、旧时读书人希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为农民子弟提供了一个读书做官的途径。隋唐时期科举取士,农民子弟就有考中进士的,曾国藩也是如此,祖辈务农为生,虽是地主,但也是农人出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
(14)、于是,这位老人走出来对这些孩子说:“哎呀,我一个人孤独得要命,现在你们能到我这儿来热闹热闹真是太好了,我仿佛又年轻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为了表示感谢,他给了每人一角钱。
(15)、有趣才有生机,有趣才有活力,有趣更生智慧。
(16)、此书除了编写新颖独到外,语言也颇为通俗生动,并且不乏犀利之笔,在讲述一个又一个故事的同时,不断地给人以启发,延续了作者此前写作《历史名人晚节不保启示录》等书的风格,希望作者今后继续从历史长河中提炼出更多的传统文化珍宝,奉献给读者。(陈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