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 教育 名言(孔孑的教育名言110句)

孔子教育名言名句经典摘抄与赏析

1、孔子教育名言名句大全及翻译

(1)、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论语·子路》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

(3)、孔子语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5)、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语录

(11)、本文摘编自网络,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12)、解释: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1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14)、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1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16)、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7)、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1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19)、孔子语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

(2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孔子 教育 名言

(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4)、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德育为先。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要做到爱人,必须先做到忠恕和孝悌。孔子的德育是为培养封建社会的君子而服务的,但它形成于德育实践过程中,基本上反映了德育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9)、(要依靠道德治理***。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0)、孔子语录: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11)、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12)、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13)、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14)、(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5)、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7)、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18)、(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19)、孔子的名言寓意深刻,其中的意思不能单从字面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名言和意思摘抄,希望喜欢!

(20)、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与利益无涉,而是出于道义。如果牵涉到利益,往往就产生很多纠葛。

3、孔孑的教育名言

(1)、真相:我们来看原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2)、(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孔子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4)、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5)、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6)、我们深信教育是***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7)、此句出自《论语·子罕》,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8)、(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9)、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10)、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切磋问答。孔子的教学主要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例如: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这就是交互式教学的一个范例。循循,有次序,诱,引导。可见孔子善于有次序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知识,并亲自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举一反步步深入,这同时也是治学的一种重要门径。以这种方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能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分析水平和自学水平。它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符合学生在认识上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12)、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3)、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章涉江》

(14)、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15)、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论语》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译文: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好处》,只忧虑自己无能。

(1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8)、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19)、(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2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孔子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1)、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小人反是。——《论语》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译文:真像是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

(4)、(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6)、(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7)、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见《论语-雍也》)。

(8)、“这反映了中央对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常年从事教育研究的项贤明表示,社会在经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较易实现,而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1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译文:《曾子说》要慎重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追祭祖先,《这样做了》人民地道德就会归复忠厚老实。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13)、(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4)、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

(1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孔子语录

(17)、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8)、“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19)、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名句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5、孔子教育名言及解析

(1)、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见《论语述而》)。

(4)、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我们认真学习贯彻10九大报告精神,努力创新和健全企事业单位培训体系,将10九大报告精神对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宣讲。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用正确的教育,指引企业的发展!让人才成为企业资本!

(6)、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君子在言语上迟钝,但做事情却能十分敏捷。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10)、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宰我不本其意,妄为之说,因周用栗,便云使民战栗

(11)、(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12)、因此我们贯彻执行d的10九大精神,切实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为各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建设、干部队伍素质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与督导。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提高***文化软实力。 

(1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4)、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15)、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7)、孔子语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19)、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2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2)、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误解:“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

(4)、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九章涉江》

(5)、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6)、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7)、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8)、译文: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9)、(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10)、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多数人将这句话作为君子之道,尤其是商人之道,但其实与孔子的想法相左。这句话字面上的理解一般都没有错误,但大家却都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下半句:“硁硁然小人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页底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